缅甸有哪些死亡公路
① 日军在缅甸部署了多少兵力
1942年初,日本占领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日本占领缅甸后,在缅甸实行殖民统治。许多缅甸人民积极展开与日本的斗争,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不过,缅甸国内也有很多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希望缅甸独立的人士,如缅甸历史上着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战争前曾在日本组织和训练缅甸独立义勇军,因此对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日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独立后,政策却出现了大转变,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开始反攻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即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并在获得英国的承认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由于日本人早先对缅甸独立所做出的帮助,昂山率领的缅甸政府在战后对日本持一种比较同情的态度,可以从战后赔款等问题上体现出来。[编辑] 参见 抗日战争 (消歧义) 缅甸国
② 谁想了解现在缅甸什么情况
2015年3月16日消息,2月9日,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民族自治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其后战事不断升级。
2月1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在果敢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并军事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据法新社2月22日报道,缅甸军方21日表示,在政府军同果敢武装之间日益加剧的战斗中,已有130人死亡,现在尚不清楚有多少人仍被困在战区。
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无辜平民5死8伤。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中方对此事件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严惩肇事者。中国空军发言人申进科表示,中国空军13日组织多批战机起飞,警告外逼缅甸军机。
3月17日至23日在仰光举行的缅甸第七轮全国停火协议谈判被各方寄予厚望,因为它可能成为缅北,尤其是果敢战火平息与否的风向标。21日,缅甸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主席乃汉达对媒体说,全国停火协议如能签署,那么果敢地区就能实现和平。他说,等6天的谈判结束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将与缅甸政府举行果敢议题专题讨论。联邦实现和平工作委员会成员吴拉貌瑞21日在谈判后举行记者会称,谈判进展“顺利”,22日有望完成协议草案全部内容的谈判。全国停火协议将择日正式签署。
③ 缅甸有多乱
缅甸自取得国家独立以来, 一直存在着多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1948年,缅甸自取得国家独立以来, 一直存在着多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1961年2月5日成立的克钦独立军是数十股民族地方武装之一,也是比较强大的力量之一。这些民地武虽然有不同的诉求,历史长短不一,力量大小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割据在缅甸边境地区,曾长期与中央政府对抗,成为缅甸历届政府的棘手问题。
2、3年多来,双方不断在进行和谈,同时也不时发生冲突。当时克钦独立军尽管参与和平进程谈判,但尚未与政府签署新的协议。
3、2011年11月19日,缅甸政府军向克钦军总部拉咱军校发射一枚炮弹,当场造成克钦年轻军官学员23人死亡和20多人受伤。此后,双方冲突明显增多。
④ 缅甸远征军齐学启将军的遇难经过
宁死不屈齐学启
--------------------------------------------------------------------------------
http://www.qianlong.com/ 2005-06-27 15:45:16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为一个整体。根据中国和英国签定的共同防御滇缅路(云南至缅甸的公路)的军事协定,为援助在缅甸作战的盟军英国军队(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保障滇缅路畅通无阻,使盟军的军援物资能顺利地到达中国的大后方,国民政府决定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等部组成,入缅作战。第六十六军所属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也奉命率部出发。誓师出发那天,齐将军向全体官兵作了战前动员,他列举了古今许多远征异域为国捐躯的英雄的壮烈事迹,勉励大家向班固、霍去病学习,到缅甸后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最后他还高声朗诵“男儿生兮不志名,死当葬蛮夷域中”的名句作为与战士们共同的誓言。全体将士慷慨激昂,声泪俱下,都决心不惜牺牲,一定要在异国他乡捍卫祖国的荣誉,捍卫民族的尊严。4月中旬,新三十八师开赴缅甸。
当时缅甸的形势已非常严重,日军占领了它的首都仰光,并分三路向北猛扑。日军西路第三十三师团以极快的速度攻击到了仁安羌地区,将退守到这里的七千多英国士兵包围起来,准备予以最后消灭。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军队,请求给予支援。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应英军的要求急调新三十八师前往增援。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当即命令齐学启率—一二和—一三团火速赶往仁安羌。
仁安羌地区是缅甸的油田,周围都是沙漠山地,北面是一条叫宾河的河流。被包围在这里的英军是英缅军第一师和1个坦克营,师长叫斯高特。当齐师长率部在17日黄昏赶到宾河北岸的时候,英军已被围困了两天两夜。
齐师长当即命令部下向北岸的日军一个大队发起攻击。这是新三十八师踏出国门后第一次参加作战,战士们憋足了一股劲,一定要给日寇一个下马威。日寇自进攻缅甸之后,一路进展都很顺利,打得英军节节败退,从未遇到顽强的抵抗,因此也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中。双方一交手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齐将军沉着冷静,冒着敌人的炮火指挥作战。经过10个小时的鏖战,到第二天中午,驻守在宾河北岸的日军终于被消灭了,这是他们侵缅以来第一回遭到败绩。
齐将军扫荡了北岸的残敌,还乘势占领了渡口。这时师长孙立人也赶到前线和齐师长并肩指挥战斗。英军得知中国军队已赶到,就不断发出电报要求他们南渡宾河,以解燃眉之急。孙齐两位师长分析到,宾河南岸,日军控制着山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远征军驰援英军的兵力远远少于日军,如果蛮干失败,不但不能救出英军,还有可能使自己全军覆没。于是他们下令暂停攻击,摸清情况,在夜间妥善布置之后,在19日拂晓再次发动攻击,并把这一计划电告了英军师长斯高特。
斯高特接到通知后,用无线电话告诉孙齐两师长:“我们已断绝了两天的粮食和饮水,无法继续支持下去,若是今天不能解围,部队就有瓦解的可能。”孙师长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当即回答他:“贵师已忍耐了两天,无论如何要坚持这最后一日,中国军队一定负责在明天下午6点以前,将贵师完全解救出来。”对于孙师长的回答,斯高特一再追问有无把握。孙师长看着周围齐师长等几位高级将领,通过话筒向斯高特坚决地说:“中国军队,连我在内,纵使死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把贵军解救出来。”
4月19日拂晓,新第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孙齐两将军的指挥下向宾河南岸的日军发起了进攻。战士们在山炮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呐喊着冲向敌人。齐师长手持战刀在前线督战,鼓励战士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日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中国的战士们更加勇猛。很快日军的右翼防线就被突破了。双方展开了对501制高点的争夺。一一三团在此高地三得三失,三营长张琦在冲锋中身中数弹,临终前还高呼:“弟兄们,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拼呀!”战士们见营长倒下了,个个饱含着热泪,前仆后继地冲杀了上去。
这场血与火的搏斗,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仁安羌油田的山凹里积起了一堆又一堆的尸丘,油井和散落到四处的储油罐熊熊燃烧。中国军队终于攻克了501高地,歼灭日军1200多人,收复了仁安羌油田,使7000多濒临绝境的英军绝处逢生,同时还将英美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人解救脱险。三天的苦战已使英军狼狈不堪,当他们看到中国士兵的时候,一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眼眶中含满了感激的泪水。
仁安羌大捷,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部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打出了中国的国威。至今,英国的历史着作家还指出,英军是在中国第三十八师的支援下才逃出了陷阱,“援军的英勇行动向史迪威(美国将军,当时在缅甸指挥对日作战)和英国人证明,当这支友军遇到优秀的指挥官时,是多么的勇敢善战。”这是对孙齐两位师长最好的评价。
仁安羌大捷后,齐将军又奉命率部转战卡萨、温早等地,屡挫日军,但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矛盾,缅甸战局逐渐恶化了,中国远征军不得不全面向北撤退。5月11日,齐将军离开卡萨时与师部失去了联系,在撤退途中他遇到了新三十八师的十几个伤兵,齐将军便率他们一起向深山觅路前进,追寻师部。
为了不使重伤员掉队,齐将军在路过的村中买了几条牛,让伤员骑在牛背上继续前进,他自己则不顾多年的心脏病和轻伤员一起徒走跋涉。19日他们到了乌有河畔,重伤官兵大都伤口发炎,连牛背都坐不住了。齐将军又设法买来竹子编成竹筏,让全体伤员坐在上面,顺水向下漂流。
23日,当齐将军等走到一个叫荷马林的地方的时候,突然遭到日军骑兵的袭击。齐将军沉着应战,率领这十几个伤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向官兵嘱咐:“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我们死得其所。子弹打光了,咱们就以自杀来报效祖国吧。”在日寇的围捕之下,18个人除一人落水逃生外,其余全都壮烈牺牲了。齐将军头部中了三枪,倒卧在血泊中,完全失去知觉。日军发现昏迷中的齐将军是中国军队的高级将官时,立刻为他裹伤,送回部队指挥机关。齐将军苏醒后,才知道自己重伤被俘了。
齐将军决意以死报国,拒绝日寇为他换药,并以绝食以求速死。日寇联队长得知他是齐学启后,非常恭敬。不久,齐将军被转到了日军在荷马林的旅团部。齐将军仍然大义凛然,厉声斥责企图软化他的日寇旅团长,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要杀就杀,不必废话!”日军旅团长故意拔出战刀递给他,他猛力向前夺刀向自己腹部刺去。旅团长的左右一看,连忙上前夺下了战刀。日寇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高级将领是如此的顽强,宁死不屈。在百般劝诱无效后,日军只好把齐将军送到了战俘营。
仰光中央监狱俘虏集中营,关押着中国、美国、英国、印度、荷兰、缅甸等各国战俘数百名,被日寇逼作苦工。齐将军到这里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用汉、英两种语言,向盟军战俘讲叙中外历史上的忠勇人物的故事,以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坚定必胜的信念。盟军战俘都深为齐将军威武不屈的精神所感动,由衷地感佩他。
齐将军被俘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南京伪政府。1944年5月,伪政府派叶蓬等过去与齐将军相识的汉奸一行12人,到仰光劝降。齐将军见到这些败类,大声斥骂:“你们为占领我国土领,杀害我人民的日寇作奴才,丢尽了作人的脸皮。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走狗,没有和我说话的资格。你们赶紧滚吧。”遭到齐将军怒斥的叶蓬等人并不死心,又以高官厚禄,甚至贵重的礼品来利诱齐将军,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
叶蓬等人经过两个月的劝诱,不见成效,十分恼怒,临走之前就挑动中国战俘来加害齐将军。叶蓬对中国战俘们说:“你们之所以不能到南京享受高官厚禄,全是因为齐学启一人不愿与我们合作。”
齐将军在囚3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深受各国战俘的爱戴。但在中国战俘中也有一小撮民族败类,如蔡宗夫、章吉祥、杜学统等人,听信了叶蓬等的谣言,认为齐将军一人英勇不屈,影响了他们达到丧节求荣的卑劣目的,因此怀恨在心。他们与齐将军处处为难,起初是不服管教,后来发展到公然对齐将军进行侮辱。齐将军对这些败类抱着挽救的态度经常加以劝导,晓以民族大义,并以自己劳动得来的报酬分别赠送给他们,感化他们。但这些已成日寇走狗的败类,不但不听劝导,反而变本加厉加紧迫害齐将军。
1945年3月,缅甸北部日寇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在缅甸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蔡宗夫一伙预感盟军即将解放缅甸全境,深恐一旦被解送回国,难逃制裁,于是动了恶念,企图谋杀齐将军。他们曾试图用毒药暗杀,但被齐将军察觉未成功。3月7日,日寇最后一次对齐将军进行劝降,又被齐将军臭骂一顿。第二天晚间,在日寇支持下,章、祥等趁齐将军上厕所的时候突然行刺。齐将军被尖刀贯穿腹部,当场倒地。
齐将军被刺后,同监的英国军医想尽各种办法,找来一些药品,请求为齐将军施行手术,竟被日寇拒绝。齐将军的伤势因为得不到治疗,很快就恶化了。在这期间整个集中营的战俘们都为齐将军的被刺而感到悲痛,他们只有每日为齐将军的生命虔诚地祈祷。5月13日晚10点,齐将军终因伤重不治,饮恨辞世。盟军战俘十分悲痛,纷纷索取遗物,留作纪念。
齐学启将军是中国军人的榜样,他在敌人的屠刀下没有丧失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高贵品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齐将军的英勇事迹,并追晋他为陆军中将。迫害齐将军的一伙民族败类最终没有逃脱应得的惩罚。
⑤ 今年缅甸的风暴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破坏力这么大
热带风暴是台风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台风。产生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热带风暴继续增强就形成台风。
【受灾影响】
强热带风暴3日突袭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缅甸政府宣布风暴经过的3省2邦为灾区,但没有公布具体财产、人员损失情况。缅甸国家电视台4日晚报道说,据最新统计数据,2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已造成2.25万人死亡、4.1万人失踪。
现场犹如“战场”
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2日在缅甸伊洛瓦底省海基岛附近登陆。风暴登陆时最大风速超过190公里/小时。
风暴登陆后扑向缅甸三角洲地区,一路扫荡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和仰光省,3日凌晨突入仰光市中心。
仰光市内多处房屋受损,树木被刮倒。街道上随处可见倾覆的车辆、散落的路灯、木板等。市内交通瘫痪,水电供应停顿。市民争购蜡烛,许多商店蜡烛销售一空。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退休公务员的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让人想起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1800多人丧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名驻仰光外交官形容灾后的仰光一片狼藉,犹如“战场”。仰光国际机场4日关闭,取消全部离港航班。抵港航班转飞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风暴“抹平”城镇
缅甸政府已宣布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为灾区。风暴造成的损失正在统计中。
缅甸官方媒体4日报道,仰光南部两个城镇四分之三的房屋倒塌,剩余房屋的房顶差不多全被狂风卷走。报道没有提及两城镇居民伤亡情况。
由于受灾地区通讯中断,与外界联系困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难以调查。
缅甸政府和联合国驻缅甸机构也没有正式发布死亡或者受伤人数信息。但缅甸国家电视台报道说,至少351人死亡,超过2万间房屋遭到摧毁。
法新社援引仰光一名医院工作人员的话说:“我听说很多人受伤,但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
救灾难度巨大
缅甸国家电台3日晚报道,政府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组成10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由于灾区交通、通讯瘫痪,救灾难度巨大。一些联合国救灾专家估计,仅调查清楚灾情就需数天时间。
联合国人道主义经济援助计划协调专员办公室驻缅甸主管泰耶·斯卡瓦达尔说,由于房屋被毁,不少灾民可能被压在废墟下。
他说:“风暴袭击了仰光市中心。风暴来临前,有关部门发出警告,让市民在房屋内躲避,但不少房屋结构脆弱。”斯卡瓦达尔说,联合国向缅甸政府提出了救援行动申请,尚未收到回应。这次风暴袭击的区域是缅甸稻米主要产区,人口密集,其中仰光人口数量500万。
⑥ 缅甸靠近中国哪个县城
缅甸靠近中国是贡山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西边与缅甸毗邻,北边与西藏交界,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怒江穿境而过。贡山县境内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以及怒江和独龙江,其中,担当力卡山是中国和缅甸的天然屏障,贡山县的西北是与缅甸交界的独龙江乡,贡独公路是中国最危险的公路,独龙江峡谷曾被称为死亡河谷。
贡山县的西北是与缅甸交界的独龙江乡,贡独公路是中国最危险的公路,独龙江峡谷曾被称为死亡河谷。生活着太古之民独龙族的独龙江乡,有独龙族特有的纹面女。怒江在丙中洛拐了一个近270度的弯,形成了怒江第一湾,雾里村,需要走怒江上方,悬崖上开辟出来的茶马古道进入。
⑦ 中国瑞丽到缅甸腊戍130公里的无人区修中缅铁路,去了那里安全吗注意什么事项,有没有反叛军之类
我来回答你:
1:瑞丽到腊戌大概有140多公里,基本都是长年失修的柏油路,大概小车需要开4-5个小时。
2:没有什么叛军之类的,只要是合法的事情,应该比内地一些地方安全。
3:环境和气候比较好,最热也就32度左右,冬天最冷一般也就10度,出了太阳也很热,不需要穿毛衣什么的,有件外套足够。
4:什么是死亡高不高?想死了就高,不想死就低呗,
5:电话很不方便,基本没办法上网,边境附近都是用中国的通信系统。
6:少喝生水,少干坏事,拒绝黄毒赌,生命和身体都会有保障的。
⑧ 缅甸的死刑一旦判定,为何执行那么快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之后,刑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而死刑是所有刑罚中最为严厉的,因为这剥夺了人的生命,所以只有是最大的恶行才能够是判处死刑,像叛国罪,杀人罪等等,而且就算是判处了死刑,也会要等上一段时间才会进行执行,像中国的古代死刑的执行都是要等到秋后才会进行处决,而现代社会对于死刑就更加严谨,从死刑的判决到死刑的执行中间至少也会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是重大案件这中间的时间会更长,可是在缅甸触犯了死刑之后,从判决到执行只有几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
缅甸佤邦所在的区域是国际贩毒泛滥的重要区域,也是世界毒品的重要产地,为了获得国际的经济援助,缅甸佤邦政府已经向全世界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毁掉所有的毒品种植基地,在管理的范围之内严禁毒品存在,而这是第2次延迟目标时间,这也给佤邦政府上上下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对于禁毒缅甸佤邦政府也就自然是视为头等大事之一,对于在佤邦境内贩毒的人员,那自然是要加以严惩的,毕竟这是牵扯到自己的国际声誉,牵扯到经济援助,
⑨ 我的团长我的团 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是什么战争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直逼缅北重镇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夺取密支那,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芦沟桥事变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为中缅关系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难与共的中缅两国人民,将永远珍惜这经过战火考验的“胞波”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