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山顶禅寺在哪里
㈠ 中国佛教四大圣地
佛教四大圣地,佛教是在印度产生的,却在印度没落了,留下了四大佛教圣地分别是蓝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罗。而中国常常把佛教四大名山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圣地。
中文名
佛教四大圣地
外文名
Four Buddhist holy sites
包括
兰毗尼 菩提伽耶 鹿野苑拘尸那罗
中国称
佛教四大名山
四大菩萨四大菩萨排名四大菩萨道场普贤菩萨道场佛界所有佛的排名佛教菩萨排名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四大道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蓝毗尼园
蓝毗尼是着名的佛教圣地,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西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兰毗尼是梵文"可爱"之意。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因而得名。相传公元前623年,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历正月月圆之夜,归宁途中,在兰毗尼花园里的娑罗双树下,手扶娑罗双树,生下悉达多(释迦牟尼是尊称,为"释迦族圣人"之意)。在释迦牟尼诞生处,今建有白色方型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庄严肃穆。庙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镜,相传是摩耶夫人沐浴处。池边长着一颗娑罗双树,树身粗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华敷。
初转正法地--鹿野苑
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和唐代玄奘分别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礼,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均有记述。法显是最早来此访问并留有真实记录的第一个外国人。由于岁月悠久,胜迹沦堙,正是凭借他们的记述,近代才得以勘明兰毗尼的原址,并加复建。原池边的娑罗双树,在玄奘来访时已"枯悴",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立石柱。庙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墙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壁画。此外,兰毗尼还建有文物馆、中学、宾馆、马亨德拉国王纪念碑等。
佛陀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园
每年尼历正月望日释迦牟尼诞生日,这里要举行盛大庙会,佛教徒云集朝觐。尼泊尔王国政府为了保护历史古迹和发展宗教旅游,从1968年开始了兰毗尼的复兴建设,拟建面积约为七、八平方公里的兰毗尼花园,周围有65平方公里的陪衬地带。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圣地,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岸,比哈尔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处,东距加尔各答约150公里。因相传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地,故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菩提伽耶·正觉塔
据说,城内着名的佛塔寺为阿育王所建。佛塔寺它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高50米。底层是边长15米的方形,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圆顶。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小塔,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尽管在印度寺庙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独特的构制充满了庄严和壮丽。
在塔寺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红砂石,即佛教的"金刚座"。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棵树下悟得真谛,创建佛教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民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过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内写道:"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鹿野苑
鹿王古字为沙朗那 (Sarang nath) 后简称沙那 (Sarnath)。鹿野苑系中文意译。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道后,首先来此传教并收度了5个门徒。
当然,鹿野苑之所以成为佛教胜地,并不只是因为这一传说。佛陀在离此地不远的菩提伽耶证了正觉之后,首先来到这里进行他第一次传教,并在这里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经讲法。佛陀也是从这里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凡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从那时起至今两千多年来,他所倡导的佛教教义已经传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经超过5亿人之多。
据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来过此地,鹿野苑当时的胜景在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记载。玄奘描述这里是"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他在这里还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铜像。
鹿野苑
鹿野苑现主寺正门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现代建筑,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树林和鹿园,是个花园式的寺院。据说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笈多王朝时曾于重修,莫卧尔时期阿克巴大帝曾于再修。寺庙建于1931年。寺庙东北面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树高数丈,青葱而浓密,据说还是从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成的。传说佛陀当年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讲经的,树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讲经的群雕,周围挂满了信徒们送来的花环、流苏。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圆桶似的高大建筑,这是这里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达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层石筑,上层砖砌,内为实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描写此塔时曾写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达曼克塔。),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
许多亚洲的佛教国家在这里建有寺庙,中国的中华寺也是其中之一。原来是这里唯一的一位中国僧人。他叫羽清,自称是青海塔尔寺人。36年前与人结伴来印度取经,不幸半路得病,留下这半身残废。由于行走不便,通邮又不便,他与国内的亲人失去了联系。他36年来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没有回过中国,也很少见到中国人。他说,中国使馆曾经派人看过他。只是他年岁已老,没有想头了,只望客死他乡,与佛陀为伴了。
阿育王石柱
拘尸那迦
库耶那迦(Kushinagar) 是印度的佛教圣地,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地,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附近。
拘尸那罗
佛在80岁时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从毗舍离城向西北走。从方向上看是想回家乡(今尼泊尔的蓝毗尼)。但走到拘尸那羯罗,病情加重。涅盘的那天,他在河里洗了澡,在一个长满娑罗双树的小树林里安了绳床。他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头朝北,脚朝南,背朝东,面朝西,离世而去。所以,后来的卧佛雕像卧的方向都是这样的。佛涅盘后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当时有8位国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这样起源的。
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曾到过迦夏。据记载,他渡过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罗双树林。他还在那里见到阿育王建的涅盘塔,虽已倾陷,尚高200余尺。如今,这座涅盘塔已不复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缅甸佛教徒集资修建的新塔,塔顶部呈馒头形,上有伞盖。塔前有座小庙,里面有佛涅盘的雕刻 。
国内分布
圣地概述
文殊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观世音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普贤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四大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五台山
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着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五台山
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着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着名的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着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九华山
峨嵋山
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着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
峨眉山
印度朝圣
去印度朝圣,佛陀圣迹有很多,而且有很多圣迹已经埋没在历史的尘封之中,众生福慧浅薄,无缘再看到。现有的印度尼泊尔朝圣十八大圣迹线路,是根据蝉友圈·佛旅网创始人衲木错,在多年的印度尼泊尔带团朝圣实践和朝圣体悟中,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由顺时针方向的佛陀朝圣线路。这条朝圣线路查阅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征求许多国内外高僧大德的开示。这条朝圣路线成功地开辟,对于印度尼泊尔佛教朝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圆满朝圣佛陀,体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1、出 生--蓝毗尼园: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时的脚印和沐浴的圣池;
2、成 长--佛陀祖国迦毗罗卫国的遗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尸那罗森林南丹格尔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坚硬的地方。苦行林,尼连禅河,贤劫千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树,正觉塔和佛陀亲自开光的25岁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向往的地方。
5、初转法轮--鹿野苑。佛陀三转*轮地,为五比丘宣说了四圣谛、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团。佛陀舍利塔和最庄严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国徽以此为标志)。
6、涅 盘--拘尸那罗。佛陀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盘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佛陀最后说法处,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盘塔,佛陀6.1米最为庄严之涅盘像,拘尸那罗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圣体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圣池迦兰陀池;在此宣说诸多经典,如《佛说般舟三昧经》等。
8、只园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阿含部等经典均在此宣说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讲经台,阿难菩提树;央掘摩罗塔、给孤独长老塔等。
9、西天灵山--灵鹫山。佛陀讲成佛之经典《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之灵鹫净土,佛陀依然在此讲经说法;隋朝时,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10、降凡处--桑克希亚。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后(《地藏经》)乘金色天梯降凡处,帝释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产生之地;曲女城大法会玄奘大师辨经处。
11、神变处--吠舍离。(广严大城灵塔中,如来思念寿量处)佛陀在广严城外示现神通降服96种外道,佛陀预告涅盘处,佛陀舍利塔,阿难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维摩诘大士故居,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烂陀大学,莲花生大士、寂天菩萨、玄奘大师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参学讲经。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师求学、辩经弘法地;规模宏大的佛教遗址。
13、玄奘大师纪念馆--玄奘大师头盖骨舍利、佛陀脚印(千幅轮)、妙法莲华经血经。
14、经典结集--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之七叶窟,五
㈡ 南山寺在哪里
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
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2)缅甸山顶禅寺在哪里扩展阅读:
南山寺占地四百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禅堂、斋堂、观音院、方丈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也,正如《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此真观音菩萨说法之大道场也。南山寺于佛历2539年(1995年)十一月十一日奠基动工,建设者真心诚意,费尽周祥,为时两年半,大雄宝殿、兜率内院、仁王殿大功初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南山寺”和“海天丛林”。恰逢佛历2542年(公元1998年),乃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年,观音南巡,法云南被,于4月12日,隆重举行盛大祝圣祈福观音大法会。
仰仗菩萨加持,普门供养,谋者建者,施者受者,无不解脱,悉入大悲性海,功德无量,普皆回向。谨志缘起,泐碑颂告:南山建寺,弘扬大悲。生生不息,胎藏仁胚,同等同体,人本所归,自在无碍,舒人心蕾,行深般若,靡不加被,正法长住,佛日常辉。世界祥和,中国腾飞,供养受益,切行慈悲。
位于南山中枢的三十三观音堂是一座展示观音文化、龙五爷财神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佛教文化场所,占地3300平方米,投资六千多万元兴建,由130余名工艺师,历时四载精心打造而成。
院内主要供奉的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应化法身群像、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浮雕全图、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转经柱、人间第一财神龙五爷、天下第一聚宝盆、南海第一祈福龙门等等。院内文化项目富有深刻哲理寓意,信众在参与的同时,能够启迪心智、教化人生。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心情愉悦!
㈢ 缅甸仰光凤山寺在哪里
在仰光二十四条街,门牌五十一号,和胜总堂。
㈣ 有关缅甸果敢的提问
果敢作为缅甸掸邦的一个“特区”,当地民众多是汉族人,用的电话、手机、电视跟云南省的一样。 2009云南网讯 8月27日下午,靠近中国云南省的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战事,引发缅方边民恐慌并大量涌入我境内,目前涌入人数仍在增加。云南省从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和边境地区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进入我境的缅方边民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划定区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卫生保障。截止至8月28日凌晨,涌入我境的边民约1万人。相关资料:果敢南伞,位于云南西部临沧市镇康县境内的边境小镇,是临沧地区与缅甸的重要边境贸易口岸之一。距南伞百米之遥就是果敢。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属于中国,被英国入侵后划入缅甸,后成为缅甸共产党的控制区,通过与缅甸中央进行停火谈判后,果敢成为缅甸掸邦的第一特区,实行高度自治,拥有军队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果敢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果敢近15万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从中国进口,可谓与中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
㈤ 缅甸有什么好玩旅游景点
到茶室和当地人聊天:要感受缅甸最地道的日常生活,就不要错过光顾一家当地茶室,点一杯缅甸式的奶茶和一些小点心,就能消磨一点炎热的午后时间。
感受老建筑的新魅力:虽然已失去了首都的光环,但仰光依旧是缅甸最发达及饮食文化最多元的城市,无论是你的第一站或最后一站都应该预留一点时间给她。
㈥ 西双版纳景洪大金塔寺,为何也称缅甸大金塔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沧江新区宣慰大道江北段环岛旁,金子般的高塔赫然伫立,金光四射,如众星拱月般远近闻名,这便是西双版纳大金塔。想在国内领略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异域风情,饱览具有独特意义的宗教文化,体会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构思艺术成就,我想,西双版纳这个仙境般的城市,必然是首选。
㈦ 谁知道灵宝禅寺
灵宝寺原名西大庙,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佛殿3间,关圣殿3间,东西廊房8间,山门3间,钟鼓楼2座,地积250方丈。主要主持人有显正、显修、安邦、安国、化光、显臣等。灵宝寺为清朝设立珲春协领衙门时期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咸丰年间曾受御颁“万世人极”匾额一方,灵宝寺名气大增。大跃进年间庙宇因故被毁,2001年恢复重建,2006年7月9日开光,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寺庙,又重现在东北亚金三角上。灵宝寺位于珲春市北山,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卧佛坛、灵宝塔等,依山而建,气势恢弘,集寺庙、石窟、佛塔“佛教三大建筑”于一体,是全省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灵宝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斗拱,重檐屋顶,桔红琉璃瓦,呈现出清朝殿堂建筑风格。在布局上,沿中轴线整齐对称、主体突出,体现了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宗教教义。
(一)山门殿
山门殿宏伟高大,长141米,高27米,3开间,正门有门神哼哈二将,一层有佛事文化用品流通处,二层与万佛洞相连,两侧是钟鼓楼和鼓楼。万佛洞建在观光长城里,供奉着神态各异的万尊玉石佛像,展示出远古的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天王殿
天王殿前是莲花池,周长128米,池上有清秀的净水桥,池中有古老的图们江红莲,在这优雅的地方供奉着滴水观音。殿内供奉6尊檀香木贴金大佛,正中是被称为未来佛的弥勒佛,后面是金盔金甲、威风凛凛的韦陀菩萨,两边为4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三)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宝寺最高大的殿堂,殿内供奉檀香木贴金三世佛,中间为神态端庄的佛祖释迦牟尼,佛身5米,通高19米,东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佛主药师佛及东方三圣,西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主阿弥陀佛及西方三圣,两边排列着释迦牟尼得力弟子、各有所长的十八罗汉。
(四)观音殿
观音殿供奉着一尊缅甸玉喷金的千手观音,高8米,三面排列,祈祷观音菩萨现33种化身,解12种大难,救苦救难于人世间。观音菩萨为美女像,寓意化作美女劝人行善。
(五)法堂
法堂为佛门弟子涌经之处,两侧有2座天然佛像——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还有石林、拜佛台等。在法堂两侧,可以登上灵宝寺观光长城,信步在环绕寺院的长城上,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寺庙,追索佛教文化,还能够欣赏寺庙外松林和田园风光。
(六)卧佛坛
卧佛坛坐落于寺院山顶,佛坛高17.3米,卧佛长为21.48米,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卧佛。因灵宝寺在21世纪第一年重建,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所以“21.48”寓意21世纪之初和释迦牟尼诞辰纪念日双重含义。珲春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日本海,是中国大陆最早迎接曙光的地方,所以,位于珲春山峰上的卧佛就成为中国大陆最早沐浴曙光的佛像,每当太阳升起照耀在贴金卧佛之时,佛光闪烁,充满生机,象征着人们超越时空,清净心怀,奔向美好未来,因此,卧佛坛被佛教居士们誉为“中国佛光之首”。
(七)灵宝塔
灵宝塔位于珲春北山峰顶,八角形,边长6米,塔身7级单檐结构。佛塔通高66米,为东北地区最高的佛塔。清晨登临塔顶观日出,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之际,东方朝霞映入眼帘,紫气东升,万象更新,寓意佛光普照、吉祥天地。白天登临塔顶,珲春平原、图们江及沙坨子口岸尽收眼底。夜晚登临塔顶,能够欣赏珲春市区万家灯火景观。环绕灵宝塔的水洞石窟,长500米,洞内流水潺潺,小船悠悠,石窟内供奉着160尊玉石佛像和旋子彩画,这是省内第一个佛家石窟建筑。
(八)观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森林山
登上万佛塔,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照射在珲春森林山时的情景。森林山主峰老爷岭,海拔1498米,是珲春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临近日本海的最高山峰,2000年12月10日,中国北京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共同认定,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是珲春森林山,所以,在万佛塔上观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森林山,更加具有神奇的色彩。
㈧ 四川有名的寺庙都有哪些
铁像寺
第十名:成都铁像寺,门票免费。铁像寺位于成都武侯区铁像寺路66号。据《华阳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掘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铁像”命名。寺院内殿堂巍峨,草木葱郁,屋舍俨然,清新雅静,安宁祥和。
普照寺
第九名:成都普照寺,门票免费。普照寺位于都江堰市大观镇青城外山。普照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现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寺院风景优美,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宝刹俨然。
白岩寺
第八名:成都白岩寺,门票免费。白岩寺位于成都大邑县天白路,在一块巨大的白色沉积岩下,故名白岩寺。据说在东汉永平十六年,由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创建,现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院内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风格,银杏古树秋天时风景极美。
川主寺
第七名:阿坝川主寺,门票免费。川主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213国道上,是一个4A级景区,去黄龙景区时会路过这里,寺院并不大,但却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寺庙之一。
圣水寺
第六名:绵阳圣水寺,门票免费。圣水寺位于绵阳市涪城区长虹大道北段357号,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公元860-870年),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
大慈寺
第五名:成都大慈寺,门票免费。大慈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路,始建年代据估算距今约有1600多年了。唐武德五年(622年)春,唐僧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
石经寺
第四名:成都石经寺,门票2元。石经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村,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清干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因此得名石经寺,为川西五大佛教丛林之一。
宝光寺
第三名:成都宝光寺,门票5元。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寺中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舍利塔,还有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以及从南朝至清朝的众多文物与佛教圣品。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被称为“镇寺三宝”。
昭觉寺
第二名:成都昭觉寺,门票免费。昭觉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昭青路,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寺内一尊近代的“千手观音”木雕像尤为壮观。昭觉寺一直都是成都最有名的寺庙之一,是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寺院之一,号称“川西第一丛林”。
文殊院
第一名:成都文殊院,门票免费。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始建于隋朝,康熙年间重建后称为文殊院。院内供奉着大小300余尊佛像,尤以一尊来自缅甸的玉佛最为珍贵。寺内还珍藏有明清以来书画珍品多幅。文殊院门前的文殊院街,已开辟为号称“都市禅林”的文殊坊,清一色的仿古建筑,众多老字号小吃显得格外热闹。
㈨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寺庙多如雨后竹笋,哪些寺庙能排上中国四大名寺呢
中国四大名寺庙是: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济南的灵岩寺和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一、栖霞寺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时,梁宣帝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代改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宝殿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殿前置隋代大型铁质文物十余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现存的玉泉铁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玉泉寺为佛教圣地天台宗祖庭之一 ,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被誉为“三楚名山” 。1982年,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缅甸山顶禅寺在哪里扩展阅读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周围的山岭,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下层叫结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亿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上部称沉积盖层,为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沉积形成的灰岩和页岩,不整合覆于结晶基底之上,成为山岭的主体。
玉泉寺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东西轴线上,由东而西有三大建筑:天王、大雄、毗卢三殿,与天王殿隔溪相望的北宋铁塔和三园门牌坊,都向南偏离了该轴线。 三大建筑均是宫殿式的建筑。与中轴线建筑形成对照的,是南北两翼的附属建筑,各堂口体量相应减少,一律不用中轴线建筑所用的灰筒瓦,而改用小青瓦。
㈩ 光福的主要景点
铜观音寺,坐落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龟山南麓下街。原名光福讲寺,
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曾作为高僧讲经授道之所,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因寺内原供奉有铜观音像,又名铜观音寺。保留的建筑有大殿、西方殿、寺桥及光福塔。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桥十分古朴。桥长16.1米,宽3.05米,梁式,两侧沿口为武康石质,雕凿着双龙戏珠,万字纹饰,琢工精良,为宋代旧物。作为吴地最古老的寺院,它与寺前宋代的石桥,寺后山顶光福古塔,寺院内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经成为苏州重要的珍贵文物瑰宝。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要职)顾野王舍宅为寺。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685-704年)改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宋代康定元年6月(1040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铜观音一尊,随即敬赠给光福寺。由此轰动了吴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络绎不绝,人流如海,人们改称光福寺为铜观音寺。惜几经废兴,现存大雄宝殿、西方殿都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 现光福铜观音寺及光福寺塔、香花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香雪海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邓尉山,为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香雪海因康熙三十五年江苏巡抚宋荦赏梅后题“香雪海”三字镌于崖壁,
从此香雪海名扬海内。干隆六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赏梅,现有干隆诗碑一座。诗碑旁是着名的梅花亭,出自近代吴中工匠,香山帮传人姚承祖之手。半山腰有闻梅馆,游人在此可品茗赏梅,山顶新建观梅亭一座。另有“华光万顷”,“客到无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琼枝疏影”,“幽姿冷妍”及宋荦诗等摩崖石刻和泉水“梅泉”。香雪海除了初春赏梅外,每年六月中旬,大片木荷开放,是新景观。木荷被称为森林卫士,因其不燃烧,被世界各国用作防火林,又具有观赏价值。掩映在梅花丛中的古闻梅轩和梅花亭,就像飘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琼阁。人们沿着曲折幽深的花径前行,大有“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高低路不知”之感。登上梅花亭极目眺望,满山遍野,绵谷跨岭,雪海荡漾,银波耀眼,蔚为壮观。 1986年香雪海被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司徒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光福镇西的涧廊村东南,
是东汉光武帝的大司徒邓禹的祠庙。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庙始建年代历史未载,无以考证。殿宇是清末民初重建。也叫邓尉庙,庙里有四株古柏,树龄近二千年。司徒庙现存庙宇殿舍两进,共二十余间。布局为传统院落式。前为墙门,门前分立石狮一对,进门沿主轴为山门、大殿。二者间由院落隔开,两侧有边厢,庙左附有院子,植有古柏名木,并置赏柏厅,厅后即为闻名于世的四株古柏园。
1986年司徒庙及古柏被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圣恩寺,全称天寿圣恩禅寺。坐落在苏州市吴中区光福玄墓东南,
柴庄岭下,面太湖。唐天宝年间创圣恩寺“天寿寺”。南宋宝祐年间又建“圣恩禅庵”,寺庵并列,曾被辟为上、下道场,元天顺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赐“圣恩禅寺”匾额。至正初天寿寺毁于火灾,圣恩禅庵幸存。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干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元长禅师之高足万峰时蔚禅师从杭州入吴,卓息玄墓山。由于万峰的到来,信徒渐多。明洪武九年(1376)辟地建观音阁及诸殿室,圣恩寺初显规模。
大雄宝殿前有巨柏三棵,树龄一千八百余年,最粗一棵腰围5.2米,挺拔劲秀 活化石。康熙帝所题《松风水月》碑,干隆赋并书写的一块诗碑《再邓尉香雪海歌旧韵》
正月初九为帝释天(玉皇)诞辰,俗称“天生日”。苏城有“斋天”之习俗。圣恩寺“斋天法会”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诏建“万寿道场”始,由来已久,是日“酬愿者骈集,观者如堵”。每年到圣恩寺参加“斋天”法会的人数达3—5万人。经常车堵于光福镇中,人拥在圣恩寺外。自正月初八到初十,历时三天,热闹非凡。每到这个日子,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游客、商贩都会云集于此。其为佛教圣地,是日宣扬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活动。 1986年圣恩寺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嵝庵,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潭山,又称石嵝精舍。
庵始建年代无考,清初无声禅师居之。石嵝庵现有民国年间建筑数十楹,原供有缅甸信徒所赠玉佛。院中数株芭蕉,一架紫藤,象是一户书香人家,大殿亦不高大,如民居一般,门上方悬挂的“放大光明”四字一匾。两侧偏殿现为游人休憩之所。殿后山崖旁,有泉,清冽甘芳,岁旱不竭,脱尘禅师命之“余留泉”,是有余和留“我”在此的意思。庵左有万峰台,有明赵宦光题刻“万峰台”三字,相传为元代万峰祖师修炼之所。 台上现有清代至民国年间摩崖石刻多处。站在万峰台上,可见诸山蜿蜒相向,太湖云帆上下,七十二峰离立波际,抱揽光福地区青山绿水之美,旧时为邓尉探梅必到之处。石嵝庵于1986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划现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