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过节穿什么
Ⅰ 缅甸过年是什么时候
缅甸没有春节这个节日,但缅甸的华人都过春节。
缅甸的华人,不论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欢度春节。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饭后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们穿上新衣走亲串戚,分居各地的亲戚朋友,都利用这个节日团聚同贺新年,“恭贺发财”。
2019年,在中缅文化周期间,中缅两国举行了跨国春晚。“中缅情·合家欢”新春联欢晚会在缅甸仰光天网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中缅两国艺术家联袂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跨国春晚。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副议长吞吞亨、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部长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长漂敏登和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局局长敏推等缅方政府官员一同观看了演出。
(1)缅甸过节穿什么扩展阅读:
跨国春晚具体内容:
中缅联合举办新春联欢晚会,旨在以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弘扬传统友谊,推进共同发展。表演在歌舞《相亲相爱》中拉开帷幕,晚会舞台化身承载两国人民“共饮一江水”情谊的帆船,以融合两国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为主题,寓意两国人民“胞波”情深。
两国艺术家分别表演了各具民族风韵的景颇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当晚缅甸天网电视台演播大厅内高朋满座,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晚会录制完成后将于2月4日中国农历除夕在缅甸国家电视台和天网电视台播出。
Ⅱ 缅甸新年习俗
缅甸泼水节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为缅历新年,类似我国的春节。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通常历时三到四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相互泼水,表示除旧迎新。泼水节期间,不论男女老幼,都不会因为被泼水而不高兴,因为泼水节的水象征着吉祥幸福。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缅甸过节穿什么扩展阅读
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我国云南省的傣族与缅甸东北部的掸族,也有泼水节的传统。
Ⅲ 刷新 翻看 我 缅甸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吃的,住的。穿的,包括礼节来说跟国内都有很多区别
Ⅳ 缅甸也过春节吗
缅甸没有春节这个节日,但缅甸的华人都过春节。
缅甸的华人,不论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欢度春节。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饭后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们穿上新衣走亲串戚,分居各地的亲戚朋友,都利用这个节日团聚同贺新年,“恭贺发财”。
2019年,在中缅文化周期间,中缅两国举行了跨国春晚。“中缅情·合家欢”新春联欢晚会在缅甸仰光天网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中缅两国艺术家联袂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跨国春晚。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副议长吞吞亨、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部长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长漂敏登和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局局长敏推等缅方政府官员一同观看了演出。
(4)缅甸过节穿什么扩展阅读:
跨国春晚具体内容:
中缅联合举办新春联欢晚会,旨在以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弘扬传统友谊,推进共同发展。表演在歌舞《相亲相爱》中拉开帷幕,晚会舞台化身承载两国人民“共饮一江水”情谊的帆船,以融合两国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为主题,寓意两国人民“胞波”情深。
两国艺术家分别表演了各具民族风韵的景颇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当晚缅甸天网电视台演播大厅内高朋满座,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晚会录制完成后将于2月4日中国农历除夕在缅甸国家电视台和天网电视台播出。
Ⅳ 各个国家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过年,不管游子身在何处,身上钱财多少,路途多么要遥远,都要回家过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民族都会过。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东南亚国家都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这些国家虽然直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很多东西都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一、日本
日本向中国的学习起于隋唐,而后一直没有断过。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春节与中国在同一天,风俗也大同小异。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西华,由崇拜学习中国转向学习西方国家。日本明治天皇废除了春节和农历,改用西方的阳历。
但是日本虽然不再过农历春节,却将12月31日定为“大晦日”,当晚称之为“除夜”。除夜时,日本人要全家聚在电视机前看日本的“春节联欢晚会”——红白歌会。到了午夜时,日本各处庙宇都要敲钟108下,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到来。第二天早上,家人互相讲述除夜做的梦,接着亲戚朋友相互拜年,长辈也要给小孩压岁钱。
二、韩国
韩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因此对中国也有很多学习和模仿。大概在1000多年前的新罗时代,韩国人开始过春节。后来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春节被禁止。1985年以“民俗日”的名称再次出现,1999年韩国正式恢复春节,称之为“旧正”。
韩国的春节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人更重视大年三十,而韩国人更重视大年初一;中国人装红包用红色,代表喜庆,韩国人则用白色,代表纯洁。韩国春节与中国有一点相同之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春运,每年春节韩国也会出现交通拥堵、一票难求的情况。
三、新加坡
新加坡的华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中国人的春节在新加坡也十分被重视。每年春节,新加坡都是全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华人贴春联、贴福字,年味浓厚。
由于新加坡的华人以福建、广东移民居多,所以新加坡的春节习俗也十分接近中国广东地区。比如拜年会带两只柑桔,因为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桔”与“吉”同音,柑桔便代表了财运与吉祥。
四、越南
越南古称安南,在古代曾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或者直属领土,因此是中南半岛上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文化习俗与中国十分相似。越南同中国一样有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
至今,越南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越南的春节仍然保持着很多的自然敬畏。比如越南人祭祀灶王爷时要买一条活鲤鱼,等灶王爷像烧掉后,便把鲤鱼放回河中,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民间认为鲤鱼是龙的化身。越南春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粽子,但是他们的造型是方形,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之意,而且个头也比中国的大很多,最大的有两三斤重。
Ⅵ 缅甸人穿什么服装
缅甸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虽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
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6)缅甸过节穿什么扩展阅读
缅甸人只有在极为正式的场合才会穿着西式的套装、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绝大多数缅甸人都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缅甸男子的着装通常为:上穿对襟无领长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缝制而成的类似于筒裙的沙笼,并且在正面用结子束好。
在他们的头上,往往要裹上一块素色的扎头巾,名为“岗包”。缅甸妇女的着装则大多是:上穿斜襟长袖短衫,内衬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长身筒裙,并且在侧面束住,但不用腰带。她们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门在外时大多还要披上一条彩色披巾。
缅甸妇女很爱梳成又高又光的发髻,并且对各种金首饰倍加青睐。在缅甸的一些地区,妇女以脖子细长为美。于是那里的女孩子自小开始,便不断地往脖子上面套铜环,以便促使自己变得颈长。
由于天气炎热之故,缅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袜,至多穿上一双拖鞋罢了。缅甸的警察执行公务时头戴钢盔,妇女们脸颊上往往要涂上一块用以装饰的植物粉浆,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出门时大多挎上一只布包。
女用筒裙与男用筒裙不同,常有一乍左右宽的黑色或红色群腰,裙长也比男群长,穿时使裙底边触及脚面。赤足穿人字带或其他各式拖鞋,也有穿高跟鞋鞋者。在正式场合则必穿料质较厚或精致的长窄袖上衣,有的为表示更加郑重则在上衣之上又加披各式纱巾或其他披巾。
着各种首饰,头带鲜花。不论年长年幼,不论居家出门,缅甸女性都喜欢在头上戴鲜花。一般缅甸代表团出国访问,男子往往在平时着西服,但逢对方接见、宴请等正式场合又换上了民族服装。
缅族人的服饰与东南亚各国以及西南许多民族的服饰有不少相似之处,缅人的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后曾有过不少的变化,但由于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强调维护民族文化传统,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现在仍较好地保持了它的古老传统与主要特色。
Ⅶ 缅甸怎么过年
缅甸人在每年的阳历四月上旬过新年。除夕晚上也是全家守岁。当首都响起隆隆炮声,其他城乡随之也炮声四起时,新年便来到了。缅甸人是用泼水来庆祝新年的,所以,新年也叫泼水节。他们泼的水是用贝叶浸泡过的。贝叶是缅甸古代佛教徒用来抄写经文的树叶,据说它可以驱邪治鬼。泡过贝叶的水被称作圣水,泼洒在大地上、人身上,将会驱走一切妖魔鬼怪。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身穿漂亮衣服,去参加泼水、舞会等活动。此时,也正是青年男女们谈恋爱的好时候。假如遇到称心的人儿,就用圣水向那人迎头泼去,对方如果也乐意,双方便手拉手肩并肩地到幽静的地方谈情说爱,订下终身。
Ⅷ 缅甸关于颜色和服饰的习俗主要表现在哪里
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则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金纽扣。
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而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纽扣,而女子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
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他们有爱好洗澡的习惯,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缅甸人喜欢鲜明的色彩,例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
Ⅸ 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
饮食习惯: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服饰风俗: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
宗教风俗: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
姓名风俗: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9)缅甸过节穿什么扩展阅读
前往缅甸的注意事项:
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Ⅹ 缅甸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当地女人都很爱穿筒裙
缅甸是一座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却有很多值得一去参观的景色。当地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当地的女人都很爱穿筒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缅甸温度高。缅甸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的平均气候基本上都在二十七度左右,并且紫外线比较强烈。当地的女人为了防晒,筒裙很长,穿起来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避免自己的皮肤受到伤害。有些腿型不好看的女性穿上筒裙还能掩盖这一缺点。腿长的女性穿筒裙会很显气质,优雅姿态尽显无遗。
筒裙是缅甸的一种特色,当地女人穿上它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缅甸的筒裙各式各样,大家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缅甸的筒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