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信佛教有哪些
‘壹’ 求东南亚国家和所对应的宗教
东南亚国家太多以下举出部分例子:
1、越南:天主教、佛教
越南佛教是北传佛教之一。约于2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
越南是亚洲国家中天主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越南有天主教徒约600万,人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但其占人口的比重和社会影响力则远高于中国。同时天主教也是越南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
2、老挝:佛教
老挝全国有寺亩2000多座,过去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是传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广大农民主要通过寺庙接受知识。老挝的寺庙大多集中在万象和琅勃拉邦。琅勃拉邦过去是老挝国王和僧王所在地,即老挝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那里的寺庙古老、精致,其中最着名的是华通寺,已有500年历史。
3、泰国:小乘法门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4、新加坡: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5、文莱:伊斯兰教
文莱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君主立宪制,素丹为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规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保持伊斯兰教原则。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为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印刷出版伊斯兰经籍设有宗教基金。全国设有伊斯兰教法院,处理宗教和民事诉讼。
6、菲律宾:天主教
天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普世大公天主教会。源自希腊文的 καθολική,译作整个、全部或普世的。在初代教会时期,就是指着整个神的教会,不分国界、语言、种族与背景而言。只要属于基督教会者,都是大公或普世的教会。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别。
‘贰’ 南亚的国家哪些信佛教,哪些信印度教,哪些信伊斯兰教.
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印度信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信伊斯兰教,其他国家都信佛教。
而广义的南亚还包括了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它们都信佛教(其中越南是大乘佛教,其余是小乘佛教)。
更广义的“亚洲南部”就是再包括东南亚了吧,除了新加坡信儒教、菲律宾信基督教,其他都信伊斯兰教。
‘叁’ 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分别信仰什么宗教
缅甸是着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缅甸464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
老挝居民多信奉佛教。重要节日:老挝新年(宋干节,也叫泼水节),佛历5月,一般从每年公历4月13日开始,前后共3天;塔銮节:佛历12月,公历11月。
柬埔寨,佛教为国教,93%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占族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尼泊尔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
‘肆’ 关于缅甸佛教,可追加
1,缅甸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缅甸在公元11世纪前的文献记录几乎没有,只能从外部的资料去理解。上座部佛教几时传入缅甸则不可考。在公元11世纪,上座部佛教已经传入缅甸,只是一直不被重视。阿奴律陀王(蒲甘王朝)改革以及统一当时的缅甸信仰以及佛教各派(堕落非法行为),并且得到阿罗汉长老的帮助,从一个叫做直通的地方得到了三藏经典。从此缅甸蒲甘王朝的上座部佛教被淘汰了,变成直通传来的上座部佛教。后来阿奴律陀王还派遣僧团到斯里兰卡校对三藏经典,确定彼此无误。从此上座部佛教就是缅甸发扬光大。
2,出家的男子,佛教称为比丘。女子称为比丘尼。和尚一词,是翻译词。意思是老师,是僧徒给于老师的尊称。 尼姑是比丘尼的俗称,尼姑一词是从俗称尼俗变化而来的。 佛教出家者并没有社会地位的问题。
3,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式头,双手,双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解释五体投地,也导致现今的跪拜方法各有不同。拜佛除了跪拜之外,还有鲜花,食物供养佛陀以及僧团。如果只是佛像和佛塔的话,那么除了跪拜之外,鲜花供养以及赞叹佛陀的功德。
补充回答。
佛教律藏中有说明,男子可以7次出家,但女子只能一次出家。南传佛教因为在历史的传播中女性出家的传承断了,所以缅甸并没有女性出家。最多是十戒尼。
‘伍’ 缅甸人是信什么教的。。。又有什么风俗习惯。。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缅甸有约六千万的国民,68%为缅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若开族(3.5%)、华人(2.5%)、孟族(2%)、克钦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还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缅甸官方目前并不承认缅甸华人(果敢华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罗兴亚人(来自孟加拉国的一个混血族群)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很鲜美。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缅甸人一有闲暇,便去拜佛听经,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
缅甸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广大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主要依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牛总是和农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缅甸人的丧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习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缅族人的丧俗较有代表性。缅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们不以死亡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净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个盛满清水的新沙锅。出殡时,先将沙锅在门口打碎,然后把尸体连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庙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庙里,有的则加以埋葬。在此期间,丧家要备烟茶、槟榔招待吊唁者。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陆’ 缅甸的宗教是什么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缅甸佛教属上座部佛教,是缅甸国教。长期以来缅甸佛教与缅甸政治紧密结合。同时,它还对缅甸文化施予极深的影响,无论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或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手工艺等,都吸收和融入大量佛教文化。所以,缅甸人常说,佛教即缅甸文化。
缅甸人最早接触到基督教是在16世纪初。目前缅甸基督教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全缅设有缅甸教区红衣主教,仰光和曼德勒地区设有主教。全缅甸共有5200多座教堂。
伊斯兰教13~14世纪从孟加拉地区传人缅甸若开地区。现在,全国有6个拥有独立组织、清真寺等机构的伊斯兰宗教团体,即缅甸穆斯林联盟、若开穆斯林联合会、全面毛拉同盟、缅甸穆斯林大会、全缅穆斯林学生联合会和穆斯林中央基金会,有3100多个清真寺。
现在缅甸的印度教徒约有40多万人,主要为印度移民,也有少数若开族人。缅甸的印度教组织主要有印度教友谊协会等,有1000多个印度教神庙。着名的印度教神庙有斯利湿婆克里希那寺和斯利杜尔迦寺。
‘柒’ 泰国、缅甸、柬埔寨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佛教吗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意思吗
泰国、缅甸、柬埔寨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
泰国、缅甸、柬埔寨均将佛教定为本国的国教。佛教90%的人信奉佛教;柬埔寨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徒占人口的2%,其他占3%。
汉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然而印度佛教早已没落,在其传入中国经过汉化后佛教自成一体发扬光大。
(7)缅甸信佛教有哪些扩展阅读
佛教,本分有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原始佛教又称为小乘佛教,后期佛教又称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脱胎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佛法,而小乘佛教仍然坚守传统的佛法。
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摩尼佛,而大乘佛教除释迦牟尼佛外,还有阿弥陀佛佛、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
小乘佛法讲究修自身,而大乘佛法则是主张普度众生,照亮十方世界。小乘佛教讲究祸福自担、因果自负,因此没有回向;大乘佛教认为福德可以转移,因此讲究回向。
‘捌’ 缅甸最着名的佛教圣地俗称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寺或雪德宫大金塔
(英语:Shwedagon Pagoda;官方称为:Shwedagon Zedi Daw)是一座位于缅甸仰光的窣堵坡(佛塔)。其高度为98米,表面则铺上了一层金,再加上它是位于皇家圆林西的圣山Singuttara之上,所以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际线中独占鳌头了。它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觉金寂佛(Konagamana)的净水器,迦叶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
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一、历史
在不少的传说中记载此塔是在2500年前建成的,而考古学家相信此塔是由孟族(Mon)在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所建成的;可是,有佛教僧侣写的文献记载这塔在佛祖死前(公元前486年)已建成了;与考古学家的意见有异,所以此问题仍是颇具争议性的。而这佛塔的传说则由一对遇见佛祖的商人兄弟开始——他们收到了佛祖的八根毛发,准备送到缅甸供奉。该对兄弟到了缅甸,在当地国王的帮助下找到供奉不少佛祖宝物的圣山。当该八根佛祖毛发在两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译)这是一个撼动人神的骚动,从发丝散发出来的光穿透天(堂)地(狱),使盲的能见,聋的能听,哑的能说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动山摇,连须弥山也受到影响,宝石像雨般从天而降,深度达至膝下而止;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树,即使不在开花的季节中也纷纷开花结果了。”
该佛塔在建成后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频耶陀努(Binnya U)重建该塔至18米高,其后经过多次重建,直到15世纪,塔的高度才达至98米。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该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坏。而在1768年地震中,塔顶则被震毁。而现在的塔顶是由贡榜王朝的白象王兴彪辛(Hsinbyushin)所建的。而新的塔尖(缅甸语为hti)则在1871年英国入侵南缅后由缅甸王敏东敏(Mindon Min)捐赠。
二、设计
塔基周长433米,周围有由木石建成,风格各异的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有四个入口(mouk)皆有石狮把守,而在入口后则有一连串的梯级直达至山上的平台。在东及南面的入口有售卖金箔、香烛、鲜花等祭祀用品及幸运符、佛像、书籍、伞子之类纪念品的摊档;而在南大门两旁则有一对“chinte”的狮身人面像把守,见图。在一连串梯级上面,则有第二位佛陀Konagamana的像。塔底是由砖块砌成,并覆上金块。在塔底之上则为寺庙的梯台(pyissayan),是寺庙的核心部分的开始,故只有僧侣及男性才能进入。在更上的地方,就是其钟型的部分(khaung laung bon),在其上面则是经幡(baung yit)及倒转的钵(thabeik),再接着的是莲花瓣(kya hmauk kya hlan)及蕉的花蕾(nga pyaw bu)。而最上面的金伞(hti)有5448粒钻石及2317粒红宝石。在塔的尖端,则有一颗被称为sein bu,重76卡拉的巨钻。而在塔的周围则悬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
塔身所铺的金是由真正的金块制成的,把塔的砖石结构覆盖。而金则是由缅甸上下各阶层的人捐赠出来的。这传统是由十五世纪自孟族女皇开始流传至今。塔内则有壁龛里供奉着玉石佛像。
大金塔始建于 585 年,初建时只有 20 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 世纪的德彬瑞蒂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 4 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 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着名金钢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 112 米,塔基为 115平方米。塔身贴有 1000 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 7 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 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 1260 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 664 颗,翡翠 551 颗,金刚石 443 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 64 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 40 吨,一口重约16 吨。古钟色彩斑斓,是 1741 年和 1778 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价值最昂贵的佛塔。每逢节日,很多人都到这里拜佛,人们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
1989年9月,缅甸政府对大金塔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拓宽了4条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装了有玻璃窗的电梯,使大金塔更加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因为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所以不管人们站在市内的哪一个位置,都能看见金光灿灿的塔顶。如果站在塔顶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览无余。
三、仪式
访客在入寺前必须把自己的鞋子脱掉。而在东及南的梯道上则有阔的阶梯及传统的店铺;在南方的梯道有升降机,而在较少人用的西通道也有电梯以方便游客。缅甸人会在塔前以顺时针绕行的。缅甸人相信人出生的日子会决定其星座,这样的星座有八个,分别代表一星期的七天及星期三的上、下午,而星座则有八种的动物,有鹏鸟、虎、狮、有牙象、无牙象、鼠、天竺鼠及龙,分别代表在星期日至星期六出生的人。而每一个星座则有一个佛相,而信众则向其佛相供奉花,旗子及泼水以祈祷及许愿。而塔的地基则为正八边型,并被较少的神龛围着,而八这字则代表了一星期的各天,也就是缅甸人的八个星座。
‘玖’ 世界上哪些国家信佛教
中国、蒙古、俄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新加坡、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拓展资料:
主要分布区域:东亚、东南亚中南半岛、新加坡。部分分布区域:南亚尼泊尔、北亚。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拾’ 缅甸有哪些佛教节日
迦提那节
俗称希施节,是缅甸佛教徒一年一度举办的重要传统节日。
迦提那节是在缅历七月(德甸鞠月)十六日至八月(德伞梦月)十五日之间(相当于西元年里的十一月前后)选择一吉日来举办其节日的活动。当节日期间,佛教徒们都聚集一起用怀着对佛祖的敬意把金钱,僧衣,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奉献到佛寺里。
2008年11月12日,在老街市的和平寺,佛教徒们把供奉僧侣的各种生活用品和纸币,精心制作成美观的礼品架,跳着舞抬进寺中。他们在寺庙里向各位僧侣敬拜,僧侣们则会给他们讲道,滴水和祝福。礼毕后一起聚餐,一同度过美好的节日。
像这样的节日,对佛教徒来说,都是圣洁而荣耀的,节日将会永远铭记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每个缅甸佛教信徒都会参加这样的节日。
迦提那节日的起源,相传是在西元前五百四十多年前,一些佛教僧侣要到山上去朝拜佛祖释迦牟尼。那天下着大雨,僧侣们都在雨中很艰苦的向山上爬,花费了好多天的时间才找到佛祖。当他们找到佛祖时,他们都很累又很饿,衣衫又湿又脏又臭。所以佛祖给他们更换新的衣衫,讲完道以后给他们赐福,又给他们预备食物。
就这样,佛教信徒们为了纪念这个事实,遂在丰收以后,选定一吉日为寺院里的僧侣们献上金钱,僧衣和食物,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