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哪些分离武装
❶ 罗兴亚人的在缅甸的分离运动
共同居住在若开地区的若开族佛教徒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从18世纪初就开始了争斗,若开族人认为罗兴亚人是伊斯兰教扩张的急先锋。二战结束以后,居住在若开邦北部布帝洞、貌都地区的罗兴亚人就要求把他们的聚居区单独划分穆斯林领地,要求取得土着民族的地位,并组建了由尕辛率领的武装部队,统治了若开北部。1951年3月,缅甸国防军对罗兴亚武装发起了进攻,1952年11月占领了罗兴亚武装总部,恢复了对若开北部的管辖,而罗兴亚武装余部被迫退往孟加拉地区(当时称东巴基斯坦)。但国防军一撤退,罗兴亚武装又卷土重来。1954年11月,国防军在布帝洞、貌都地区发动了“冒洞战役”,罗兴亚武装损失惨重,其领导人尕辛和他的200名残余人员再次跑到东巴躲藏起来。从1955年到1958年,罗兴亚人的分离活动陷入低谷,但成立了一些合法政治组织。其中罗兴亚学生协会(RSA)成立于1955年,联合罗兴亚组织(URO)组建于1956年。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缅甸的罗兴亚人还积极参与国际斗争,关注其他国家的穆斯林兄弟。1956年,当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时,罗兴亚穆斯林上街游行表示对埃及的支持,反对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针对埃及的战争。1967年,1000多名罗兴亚人志愿者除了通过在卡拉奇的阿拉伯大使馆转交了他们募集到的捐赠之外,还要求允许他们到巴勒斯坦参与战斗。
此外,由于50年代的称东巴基斯坦远不如缅甸若开地区繁荣,双方的生活水平差距比较大,因此许多孟加拉穆斯林非法越境,与若开人经常发生冲突,以至有时发生暴动。这种情况以当时的马由国界行政区(Meyu Frontier Division,若开与孟加拉相邻的一个地区,1961年设立特别行政区)最为严重。这些外来的穆斯林自1960 年以来就参加“穆渣希德”(Mujahid;圣战者) 暴乱行动,要求把这个地区并入东巴基斯坦,部分罗兴亚人也参与其中。1961年,500名参加“穆渣希德”暴动的罗兴亚武装人员向缅政府投诚。
奈温政府在1962年上台后所采取的国有化政策以及加强对罗兴亚人的限制进一步激化了罗兴亚人与政府之间的对抗情绪,并导致在1964年罗兴亚人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当然,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在1964年5月宣布废止面值为50和100的现钞也是引起罗兴亚穆斯林不满的重要原因。1964年,革命委员会取消了马由边境特别行政区,宣布罗兴亚青年协会(RYO)、罗兴亚贾米图尔马拉玛(RJU)、若开穆斯林协会(AMA)和若开穆斯林青年组织(AMYO)为非法组织。1965年10月,缅甸政府广播电台的罗兴亚语节目被取消。
为了将若开这块土地从缅甸的非穆斯林手中夺回来,部分罗兴亚人于1973年组建了罗兴亚爱国阵线(RPF),领导人是贾发·哈比比(Jaafar Habib)。该组织呼吁奈温政府停止对罗兴亚人的缅族化行动,并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广泛宣传缅甸罗兴亚人的处境。据该组织报道,该组织领导人曾会晤了当时的菲律宾棉兰老岛摩洛阵线领导人。罗兴亚爱国阵线吸引了许多罗兴亚大学毕业生、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员在1975年跟随该阵线转入地下。1978年8月,罗兴亚爱国阵线发生严重内讧,很快就土崩瓦解。
1982年,奈温政府颁布了新的《缅甸公民法》,这导致长期在缅甸居住而又没有按照1948年颁布的《缅甸联邦入籍法》和《缅甸联邦选择国籍条例》领取身份证的罗兴亚人成为了非法侨民。这一法律激起了罗兴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在同年又组建了罗兴亚团结组织(RSO),其目的是建立罗兴亚自治邦(Rohingya Autonomous State),并按伊斯兰教法进行管理。该组织经过4年的活动后也因内部矛盾尖锐而分裂成两派,一派由瑜诺斯(Yunus)率领,另一派由努由尔·伊斯兰姆(Nurul Islam)领导。1987年,努由尔·伊斯兰姆派与罗兴亚爱国阵线的残余人员联合成立了若开罗兴亚伊斯兰阵线(ARIF)。同年8月,所有的罗兴亚武装组织都聚集在若开罗兴亚伊斯兰阵线之下,组成了统一战线,但该阵线并没有能有效开展活动,各武装仍旧各自为战。
1995年,罗兴亚团结组织再次发生分裂,一派仍旧由瑜诺斯率领,另一派由扎卡利尔教授领导。1998年,罗兴亚人的反政府武装内部再次进行整合,从罗兴亚团结组织分裂出来的派别、阿拉干罗兴亚伊斯兰阵线以及罗兴亚爱国阵线的剩余人员合并为阿拉干罗兴亚民族组织(ARNO),并由努由尔·伊斯兰姆担任该组织主席,瑜诺斯和赛弗尔·伊斯兰姆任副主席,扎卡利尔任总书记。罗兴亚反政府武装不断分化组合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财政上的分歧和压力。
第二届罗兴亚民族委员会、阿拉干罗兴亚民族组织代表大会于2000年10月5—7日召开,各政党成员、来自国内外的代表、乌力马以及罗兴亚民族军(RNA)的指挥官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者讨论了罗兴亚人自由斗争所涉及的所有问题: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生活在外国以及孟加拉国难民营中的罗兴亚人是罗兴亚民族委员会讨论的重要议题,该委员会还成立了由努由尔·伊斯兰姆担任主席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阿拉干罗兴亚民族组织与信仰佛教的阿拉干民族联合党(NUPA)同意结成政治同盟也是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表明若开邦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为了实现自治和独立,已共同反对军政府的统治。
从缅甸独立至今,罗兴亚人的反政府武装斗争在总体而言是比较分散的,而且集中在若开邦,更没有联合缅甸其他的穆斯林群体。尤其是生活在若开邦之外的大中城市的穆斯林对罗兴亚人的反政府武装斗争并不同情,相反认为罗兴亚人的反政府武装斗争是导致缅甸政府长期压迫穆斯林的根源。
现在看来,罗兴亚人反对现政府的目标看来不会改变,但策略可能会改变,尽量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不过其武装斗争的前景并不看好。“9·11”事件之后,缅甸政府又以罗兴亚人与基地组织早已有瓜葛为由加大了围剿力度。
❷ 缅甸为什么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和缅甸中央军对抗的那些武装分子是什么情况
自从缅甸建国以来,北方的各个民族,就一直有分离的倾向,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武装。缅甸政府军一直试图结束这种局面,但各个武装的抵抗很激烈,尤其是在高山丛林之中。
同时,不可否认,缅甸有大缅族主义,的确对北方各个民族有看法。这也是造成矛盾的原因。
❸ 缅甸主要民武有哪些,果敢同盟军、佤邦、克钦军到底怎么分
在东南亚地区领土最大的国家就要属缅甸了,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经历了近六十年的殖民地生活,一直到1945年。尽管缅甸从英国独立出来了,摆脱掉了殖民地的身份,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依旧弥漫着硝烟。由于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多到你完全想象不到。
在薪水这一方面,由于缅甸这一国家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总的来说普遍的工资水平也没有特别高。克钦军每个士兵的月薪大约是五十到一百元元人民币,而瓦邦军的会更高一些,大概有前者的两倍。不仅如此,每个月还有大米可以领取。这样看来还可以从士兵的状态来看是属于哪一个民族武装部队的,毕竟吃的好的总会比吃的不那么好的,状态更好一些。
❹ 缅甸有哪些反政府武装
掸东同盟军(NDAA)
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G**人民军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3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以掸族为主体,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议族。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该部主要以缅甸掸族为主体所组成。掸族为缅甸第三大民族,有缅甸掸族和中国掸族(傣族)之分。掸帮联合革命军于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了“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果敢同盟军(MDNA)
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G**人民军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逐了彭家声,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员主要是果敢族(汉族),其次是掸族(泰族)和苗族。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在霍雅。
❺ 缅甸军事力量分析,海陆空军有多强
缅甸武装力量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以及警察军和边防部队两个独立部分。
陆军装备有287辆主战坦克、250辆中型坦克、105辆轻型坦克、50辆水陆坦克、403辆履带式装甲运兵车、522辆轮式装甲运兵车、144辆轮式突击炮、108门自行榴弹炮、84门自行火箭炮、约1600门各型牵引火炮,虽然表面实力雄厚但整体技术水准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中期,甚至还有部分二战时期的老式装备仍在服役。同时,一些重型装备在缅甸北部的山地峡谷地形中运用不便,这使得缅甸陆军对当地武装的技术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缅甸陆军和警察军总兵力越50万人,这一规模远超任何北部地方割据武装,但在面对各方割据势力的武装力量总和时规模优势并不显着。
缅甸空军在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实力,目前装备有31架米格-29战斗机、24架歼-7M战斗机、21架强-5攻击机、4架G-4攻击/教练机,另外近期又订购了16架FC-1战斗机。此外,其6架歼教-7高级教练机、18架K-8基础教练机、26架PC-7/9初级教练机也具备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
缅甸海军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逻队,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的近海岸的作战能力有限。由于禁运品走私等活动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监视和渔业保护变得日益重要(缅甸有1930公里的海岸线)。拥有250名武装人员和一些小型舰艇(包括5艘卡奔塔利亚级护卫舰和3艘巡逻快艇)的PPFC公司协助执行海岸巡逻。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动中有些舰艇由海军士兵驾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军人员负责在内陆航道巡逻行动,例如伊洛瓦底河和萨尔温江。拥有800名士兵的海军陆战队具有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 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海上巡逻。海军航空兵拥有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基地都在海岸边。目前缅甸海军的现役人员大约有15000人,而在三年前只有7000人。
❻ 缅甸反对派有多少军队
缅甸反 政 府武装众多,军队人数近10万
缅甸的主要武装势力:
1、克伦民族联盟。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2、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
3、掸邦联合革命军。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
4、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5、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6、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
7、克钦新民主军(NDA)。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
8、新孟邦党(NMSP)。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9、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10、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其他较小的势力:
掸邦军(SSA)。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新克洋邦党(KPP)。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若开共产党(CPB)。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
❼ 缅甸现在还有多少地方武装没有没有归降政府
掸东同盟军(NDAA)
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G**人民军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3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以掸族为主体,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议族。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该部主要以缅甸掸族为主体所组成。掸族为缅甸第三大民族,有缅甸掸族和中国掸族(傣族)之分。掸帮联合革命军于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了“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果敢同盟军(MDNA)
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G**人民军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逐了彭家声,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员主要是果敢族(汉族),其次是掸族(泰族)和苗族。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在霍雅。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在多达玛基。
克钦独立军(KIA)
克钦独立军(KIA),组建于1961年2月5日,当时,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 (KIA),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KIC)和“克钦政党”(KIO)。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主席”的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国防军的继续进攻,克钦“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于是早迈决定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94年2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东部第一特区”,46其辖区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克钦自卫军(KDA)
克钦自卫军(KDA)。是以克钦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在岗卡。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是以掸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在瑙都。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宗旨是谋求佤邦自治,并成为省级行政区。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个部分。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控制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人口数量约占总人口数的70%。依人口数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掸族,再次是克钦、汉、爱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和老棉等民族。佤联军成员以佤族居多,主要领导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任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赵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政府给了正式名分,掸邦第3特区。原主要控制区是北部山区,土壤贫瘠,只能种毒。后来打败坤沙,扩展了南部军区。南部可以种水稻。政府派人车把北部居民运到南部,给安家费,在云南省帮助下替代种植(水稻)。还发现了锡矿。用矿产和水稻来做主要经济来源。
❽ 缅甸有多少反政府武装或独立武装
掸邦军(SSA)。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新克洋邦党(KPP)。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 基。
❾ 缅北有哪些武装 为何乱个没完
缅北六大武装
掸邦武装
掸邦拥有超过360万人口,占缅甸人口总数的7%,信仰佛教,从300年前起就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发生武装冲突。掸邦武装最多时曾有100只武装,其中最出名有3只,第一是掸邦军(SSA),上世纪70年代,成为缅共最有利的同盟军。
第二个为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残留缅甸国军联合,从事搜集情报,走私毒品活动。
第三个是掸邦联军(SUA),其规模最大时,拥有超过2万武装力量,装备有萨姆7型防空导弹,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现在仍有相当力量在缅北活动。
佤族武装
佤族生活在缅甸阿佤山一带,靠近中国滇西南。该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数十个世袭部落首领统治整个社会。60年代,缅共来到佤邦建立根据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缅共军队,从而缅共为佤邦培养出大批军政人员。
1989年4月,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第12旅旅长赵尼莱突然包围缅共中央总部,成立佤邦联军。
佤邦联军地盘与中国云南的沧源县,耿马县,澜沧县,孟连县等接壤,总面积大约有3万平方公里。佤联军的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实现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战略构想。
佤联军现在可以说是缅北最大的武装力量,主要军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陈祥,赵岩祥,魏学荣,扎老布,李祖烈,赛堂,三不勒等等,拥有5个师级部队,超过2.5万军队,装备有地空导弹,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4管高射机枪,53式轻重机枪,56式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和M-16步枪。
佤联军还办有4所军事学校,并重金聘请解放军和台湾退役军官担任教官训练部队。改变过去缅共陈旧的作战方式。
果敢武装
果敢特区面积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军的最后一战,失败后流亡缅甸的明军及其家属。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果敢自卫军与日军作战百余次,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章。果敢民风强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称谓。
现在果敢最大武装是果敢同盟军,最早为1989年脱离缅共的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部队。果敢同盟军控制面积较小,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在2000人左右。
克钦武装
克钦是缅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万,与中国境内景颇族是同一民族。
克钦独立军,现在控制区域1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克钦在其控制区实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现拥有7000武装力量和5000名民兵,实力仅次于佤联军。
为获得武器,克钦武装想尽办法从印度,缅甸,泰国走私M-16步枪,M-24冲锋枪,M-79型火箭筒及子弹。
克钦新民主军,该武装最早为1989年,缅共第101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成,驻地在中国云南怒江州,保山地区边境外,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拥有大量珍贵木材。其武装力量包括1500名常备军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枪,56式自动步枪,75毫米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和马克辛重机枪。
克伦族武装
克伦族拥有超过400万人口,分布在克伦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为远古古羌人集团较早南下的一支,与中国汉族同源。
克伦族自古代起就与缅甸中央政府作战,英国殖民缅甸期间,又协助英军进攻缅军。二战期间,更是在英国帮助下,猛烈进攻亲日的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军。
克伦民族解放军(KNLA)
始创于1945年,目前控制区域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军事力量包括7个旅6个直属营等7000人。
克耶解放军
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一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治为理想的反政府武装。现在其主力近万人已经接受民族和解,但仍然在其控制区进行武装割据,自我管理。
缅甸政府的资金力量,军事力量和武器质量都远远超过各个地方武装。缅甸尽管在资金方面并不充裕,仍在20年间,引进价值16亿美元中国武器,虽然这些武器不是最先进的,但对于压制民族武装绰绰有余。例如在2010年,缅军与克钦军战斗,缅军以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榴弹炮与加农炮占据绝对火力优势。威力更强大的中国产155毫米榴弹炮和火箭炮还未投入战斗。
在数十年的战争中,缅甸政府相继击败众多实力雄厚的地方武装,现在缅甸民族武装实力相对于70-80年代,实际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备与缅军正面对抗,乃至大规模游击战的能力。
但各个民族武装已与缅甸中央政府交战半个多世纪,各个民族武装袭击缅军,缅军又强迫当地居民迁移,以隔断民族武装后援,导致双方怨恨很深,相互猜疑。有时为了打压另一个民族武装,缅甸军方又不得不与其他民兵团体合作达成和解。又打又和,即是可利用的朋友,也是必须出掉的敌人,这也许就是缅甸近几十年的现状。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