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金三角现在话事人是哪个
❶ 缅甸金三角的人都说中文,可以说说缘由吗
金三角地区有好多国民党的残留哦
而且其实在19世纪末期之前,金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❷ 现在金三角犯毒组织还有几个大帮派都是叫什么是不是佤帮最大
佤帮并不是最大的,但确实有一定的实力
金三角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也会让人更多地客观地看到了今天。
不是莱岛山迷人的晓雾,不是南淀河的潺潺流水,不是众多华人的付出,我们的故事绝对不会演义到今天。是的,“金三角”中淌出的,不仅仅是鸦片,也不仅仅是罪恶,它也流淌着生命,哺育着繁衍。这里,既有美与丑的较量,也有善与恶的争斗。如果仅仅是邪恶,没有广大善良山民与少数民族,“金三角”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同时,在泰国米赛与缅甸、老挝接壤的“金三角”,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吸引众多的旅客流连忘返。
这种文化,是那里生存了成百上千年的人民创立的。这其中,又有广大华人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功绩与贡献。忽略了这个事实存在,仅仅盯着毒品,应该说,这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记得,在与一位泰国着名学者座谈的时候,谈及了泰国有关方面对“金三角”中各武装的态度。这们学者坦率地承认,泰国的军方,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一直将邻国的反政府武装区域视为一块有利于泰国的缓冲地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许多“弹性”的处理方式。应该承认,泰国军方的共识,是可以理解的。它所做的“弹性”处理,只要不违背两国间的友好,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诚然如此,今天的“金三角”地区,还是出现了近40年来少有的稳定阶段。
泰国、老挝和越南境内的割据武装,已经不复存在。鸦片种植,也已经大为减少。目前的年产量,估计在300吨左右,其中老挝年产量是220—240吨,泰国约15吨左右,越南40—50吨。越、泰、老国内的罂粟种植,大多依然是贫困的山地民族。在越南北部与老挝北部尤为突出。
“金三角”中的缅北掸邦地区,90年代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之一。也是整个“金三角”85%以上鸦片的出产地。缅甸的鸦片产地,又正好是在缅北的几支割据武装控制区。
涉及到“金三角”的事情,就不得不将这几支原缅共武装作一个细致而纪实的叙述。这数支武装的发展,现在还没有成为最后的定局,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无论将会怎样,它们当前均实实在在在那里。并且,它们的辖区内,存在着与缅政府若即若离的极大自由度与活动空间。掸、克钦、佤、拉祜、崩龙、汉族等民族在这里聚居。
缅共中独立出来的四支武装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也同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斗争。近年来,部分武装,内部纷争不断,几番兵戎相见。与克钦独立军的关系,与坤沙部的关系,仍然在曲折地发展之中。
尽管缅北的这些组织和武装,已经与缅甸政府和解,但是,各怀心思并留有一手,一直是互相戒备的。因此,几支武装的控制区,较缅共时期并没有减少,反之,在武器装备及军队的实际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缅共时期。
缅甸政府也同样在做着两手准备。仍然在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1995年,缅军从国外购买了5亿多美元的武器装备,调整充实了各个“战区”。1995年11月23日,缅军借果敢同盟军内部纷争之机,挥军跨过萨尔温江以东的缅北地带。对于缅甸政府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缅共时期在一定岗位上任职的领导人,现在绝大多数还在缅北的各支割据武装之中。有的是重要的指挥员,有的是这些地区的行政领导人,应该承认,中国血统的华人,占了绝对的多数。这是不争的事实。
各支武装的罂粟种植问题,是一个令各国政治家们与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这不是缅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责任,而是政治势力作用使然。
1993年,缅甸政府代表与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掸邦东部同盟军、克钦新民主军,在缅北的瓦城共同召开了有关毒品问题的会议。鉴于缅甸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边区的特殊情况,政府与四支武装分别签署了允许其3年内“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经济来源问题的协议。这种适当的“方式”,后来被理解为对罂粟种植的一种默许。
在四支武装与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经常对国际援助被政府截留颇有微辞。认为政府打“禁毒”的旗帜招商引资,它们的边区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实惠和好处。
至今,缅政府依然不能随便进入佤邦、林明贤部、丁英部的辖区,即使缅军与彭家声部共同驻扎果敢,但缅军驻守山上,坝区与边境口岸,依然是彭部人马把守。所以,政府要更多一点的了解各支武装的内部情况,只有派情报人员秘密进入这些地区。公开的方式是很难得到真实情况。
不过,缅甸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较过去的确有了许多重要的改变。边区相对过去已经安宁了很多。至少,这些组织在形式上还是服从中央政府领导的,并对边境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原缅共的四支地方民族武装,近年来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壮大。
曾经一度不被缅甸政府重视的佤邦及其佤联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缅北地区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1990年以来,佤邦重点对军队建设与装备进行了大量投入。部队人数最高达到1.8万人。1992年后,佤邦与坤沙部在泰缅边境作战,尽管打仗消耗了佤邦大量的人财物,但是,在与坤沙部的作战中,佤邦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南部军区”的地盘得到进一步巩固,泰缅的通道在坤沙部“投降”前一直畅通无阻。同时,佤联军与缅政府军保持着较为强硬的对抗性,无论是领地还是军队的武装问题,佤邦从来不作任何让步。因此,缅政府一直视其为“最为恼人的一块”。
果敢彭家声部也是命运多桀。1991年,彭家声在果敢老家大宴宾客,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但在1992年很快衰败下去。手下的“参谋长”杨茂良兄弟率部起事,并借外力将彭逐出果敢。彭不得不到其妇女婿林明贤部的一个小山头上蛰居,部下作鸟兽散。许多投到坤沙部,有的投到林明贤部。由于杨氏兄弟毕竟在果敢的根基不及彭家声,加之杨内部出现了太多的混乱。1995年11月,64岁的彭家声又再次杀回了果敢,重掌果敢的地方大权。
林明贤的“八·一五”,势弱力单,但处于“夹缝”中生存的“掸帮第四特区”,近年来着眼于发展本地经济。在与缅政府的周旋中保存实力,与“友军”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倒也是得到了许多经济上的利益。其辖区内的禁毒与经济发展模式,被缅政府作为一张民族和解政策下的王牌,向国内外炫耀。林部所走的是侧重经济发展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形看,已经尝到了甜头。
丁英101与其它三支武装相对距离较远,所以也就更加独立。他们所走的发展道路,与林明贤部有许多相似之处。丁英部地处资源丰富的蕴藏带,对于该部地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101的经济实力已经让世人不可小视。鸦片的种植越来越少,已经不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
克钦独立委员会主席布朗森1994年去世之后,克钦独立军也迅速与缅甸政府完成最终的和解。双方的谈判从1993年开始。目前由早迈和宗卡担任主要领导人的克钦民主军,仍占有克钦邦约1/4的土地,武装力量4200余人。其中正规军在册人数3100人,其余的是“联防”队员。政治上,克钦独立军仍角坚持建立“景颇独立国”的政治理念,发展经济以求壮大。经费来源,也已经转变为以玉石生意,木材生意为主。克钦民主军与西方国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克钦的文字是由英国与美国传教士创立的,所以,克钦文化中有极为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因此,克钦族的上层人物,许多赴西方接受先进的教育,回来后成为克钦族中的精英分子,掌握着一定的权力。
缅北边境地区,目前还有两支更小的武装,他们分别从果敢同盟军中分裂出来。一支是孟沙拉“保安军”,占据原缅共北方分局所在地勐固一带,兵力约600余人;另一支是被彭家声逐出果敢地区的杨茂良兄弟,他们的武装被缅政府“安置”在中国龙陵境外的一个山头上,目前仅余400余人,已经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
❸ 缅甸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盛县位于昔日着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罂粟并非金三角地区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与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正是由内外政治势力的影响,才导致鸦片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国之一。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历史、地域、毒品数量和毒品质量的发展上看,我们可以交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发展简单地分为几个阶段:殖民时代(以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结束为标志),国民党残部时代(大至为1950年代10年时间),越南战争时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时间)、坤沙时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时间)、坤沙后时代(坤沙投降到现在):从鸦片主产地域的变化看则是:老挝时代、泰缅边境时代、缅北边境时代;从数量上看是毒品的种植面积和鸦片的产量的跳跃式的增加;从质量上看则是毒品种类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的“鸦片王国”过渡到“海洛因王国”和“冰毒王国”的转变。
❹ 缅甸最近暴动那个地方话说以前是中国人现在还说普通话
国军被打跑跑到缅甸的,这么多年了,不过现在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缅甸政府有亲美倾向,虽然和中国也有来往,中国不会让部落武装消失滴,除非缅甸亲华!
❺ 金三角在哪主要势力是什么
缅甸泰国柬埔寨三国交界处
历史成因是国民党部队从西南败退的,回不了国内,老蒋又不管了,为谋生,才干的。以前是坤沙比较厉害,不过他在97年向缅甸当局投降了。现在主要是缅甸国内的民族军,比如果敢
❻ 缅甸金三角地区的佤邦怎么讲的是汉语,他们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吗
坤沙有中国血统。金三角地区有很多汉族人,明朝末年 和1949年前后有不少中国人进入缅甸。着名的有掸邦 可以参阅http://www.kokango.com/
❼ 金三角是指泰国缅甸还有哪个国
老挝
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
金三角的范围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
❽ 金三角赌场发生劫案三名中国人死亡,金三角为何这么乱
就在前几天,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国王军马赌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在这起案件中,一共有三名受害者,他们在赌场中受到了犯罪分子的威胁,然后驾驶着汽车逃离了赌场。不过,犯罪分子对三人紧追不舍,并且还对三名受害者进行扫射。在这场追逐战中,三名受害者最终不幸遇难,车上的数百万元人民币也被犯罪分子抢走。
其三是因为金三角地区的犯罪分子不好抓。事实上,泰国、缅甸、老挝政府并不是不想管金三角,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犯罪分子犯了罪,各国政府派人来抓,这些犯罪分子都可以轻易地越过国境线,如果强行抓人的话,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外交争端。所以,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了三不管的地带。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金三角才会这么乱。如果泰国、缅甸、老挝真的想要治理这一地区的话,不下大力气是不可能的。
❾ 金三角是指泰国缅甸和哪三国交界的地方
金三角是指缅甸、柬埔寨和中国三国交界的地方,没有泰国。
❿ 金三角黑社会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以“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