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孟买是哪里人
㈠ 印度的孟买究竟是叫Mum还是Bombay
孟买是叫Mum。
孟买,英文名称Mum, 1995年以前称Bombay, 是印度西部滨海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大区是印度整个国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区。
孟买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这里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冠绝印度所有城市,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
(1)缅甸孟买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孟买一词来源于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为美丽的海湾。1995年11月22日,印度联邦政府已决定将其英文拼写改为 Mum。
孟买临阿拉伯海,原为阿拉伯海上的7个小岛。16世纪初,古吉拉特邦苏丹将此地割让给葡萄牙殖民者。1661年又被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转赠给英国,后经不断疏浚和填充,成为半岛,并筑有桥梁和长堤与大陆相连。
孟买市区背依青山,面临大海,广阔的海滨沙滩和幽静的街头花园,使市容典雅秀丽。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楼大厦和旧式楼宇交相辉映。入夜,华灯耀彩,金光万点,使孟买又有皇后项链的美称。
㈡ 孟买是什么
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万(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约有 1400 万。今天的孟买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维多利亚式的楼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南部是全市的精华所在,高入云天的宏伟建筑和繁华似锦的商店、饭店、酒店大都集中于此,其中有欧式古典建筑,有融合亚欧风格的东西合璧建筑,也有华丽壮观的印度式房屋。孟买领区在扩大中印经贸往来中环境最好、潜力最大。孟买领区在扩大中印经贸往来中地位和作用独特,发展我国与孟买领区经贸往来,对于落实中央对印度工作方针,改善中印关系,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具有战略意义。
孟买原英文名为 BOMBAY ,马邦政府于 1995 年改名为 MUMBAI 。
从海上来到孟买,首先看见海滨上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壮观的拱门建筑,它面对着浩瀚的印度洋,背后则是幅员辽阔的印度原野。这座建筑就是蜚声全球、象征印度国门的 “ 印度之门 ” 。人们一迈入印度之门,就标志着已经踏上了印度的国土。
早在 300 年前,孟买还是一个高里族渔民居住的海岛小村庄,它距离大陆 16 公里 ,不被人们所关注。 1534 年,葡萄牙人占领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孟买作为嫁妆转让给英国,自此成为英国统治印度的重要据点之一。 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孟买成为来自西方远洋货轮的第一个停靠站,它地位日渐重要,曾为英国海外最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孟买最初是由大小七个岛屿组成,市区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买岛上,随着城市扩展及垦荒规划的实施,于 19 世纪将邻近的 7 个玄武岩小岛由堤道、防洪堤联成一体。其后,市域北展到撒尔塞特岛与南亚次大陆相连接,成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岛 —— 大孟买。今日的孟买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买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国际性的大城市,号称印度 “ 西大门 ” ,是外来文化与传统的南亚文化最初结合地,它以古老而新颖的风韵展现在世人面前。除本国民族外,孟买还有大约 60 多个国家的侨民,人们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把世界各地的语言和风俗带进了这里,使孟买不仅包容了整个印度的文化风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围,所以人们给孟买冠以 “ 小印度 ” 的称号。早在 20 世纪初期,孟买就存在有 62 种语言和方言且不断增多,现在,孟买 3/4 的小学使用马拉地语,其余则分别使用其它 9 种主要语言,如英语、印地语、古吉拉地语、坎那达语、康卡尼语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语更是多不胜数。至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孟买一样有如此众多的宗教,民族和复杂的文化,因此,人们称孟买是 “ 人类学的博物馆 ” 。孟买半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则包括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在孟买市内,印度教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礼堂,还有佛庙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孟买还是拜火教的圣地,虽然拜火教分布于全世界,但教徒极少,全世界不过 10 万教徒,而其中孟买就有 6 万。多少年来,生活在这座海滨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们,一直坚持保留着自己的宗教特色,他们尽管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孟买始终没有成为一个 “ 熔炉 ” ,将他们 “ 熔 ” 为一体。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是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进出口银行总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国 50 %的现金流量,全国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买股票交易所进行;是西部铁路、航空枢纽,濒临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装箱进出口通过孟买港,印度百强企业中的 52 家以及全国最有影响的商会聚集于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会在孟买成功地为朱总理举办了有 400 名企业家参加的工商午餐会。目前,孟买工厂总数占全国的 15 %,纺织业占全国的 40 %,外贸占全国的 50 %。机械工程、汽车、化工、石油制品、造船、制药、胶卷工业发达。在孟买的特隆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电站。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设在孟买。
印度电影闻名于世,而印度的许多电影都是在孟买拍摄的,故孟买有 “ 印度的好莱坞 ” 之称。印度绝大多数电影制作厂都设在孟买,如拉杰格普尔制作厂、迦尔制片厂、菲勒密斯坦制片厂、摩合布薄制片厂等,一些电影单位和报刊杂志也设在这里。在市区西郊 40 公里 处,有一座被称为 “ 宝莱坞 ” ( Bollywood )的电影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好莱坞,但它建于 1947 年,占地 615 公顷 ,是个电影拍摄基地,每年拍摄电影、电视千余部。令孟买人自豪的是被称为 “ 印度电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温特 · 巴尔吉( 1870—1994 )诞生在孟买,他用电影技术生动地表现了印度神话和历史传奇故事,他拍摄的影片深受各阶层观众的欢迎。走在孟买的街头,到处都是挂有五光十色的电影海报的大小电影院,据说,孟买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场以上的电影。
印度孟买景点介绍
象岛
是孟买最主要的参观旅游点。位于印度门东北11公里处。岛上有4座在岩石上凿出的印度教庙宇,概建于公元450-750年间,当时该岛以“城堡城市”着称。16世纪葡萄牙人在岛上登陆地点附近发现一尊独石圆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语大象为该岛命名。
象岛古称(Charapuri),即“有许多洞窟的地方,约公元6至8世纪,德干地区的遮卢枷人和拉什特拉库塔人在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后开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湿婆神庙。所谓象岛石窟,通常特指这座岩凿湿婆石窟神庙。洞内有许多大型石刻,刻画了有关湿婆神的种种传说,包括关湿婆神同帕尔瓦蒂女神的婚礼,以及湿婆神战胜兰卡魔王的故事。
开放时间:除周一外,每天对游客开放。
进岛游船时间:第一班船9:00开船,最后一班船14:30开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开船,最后一班船18:00开船。
印度门
位于孟买城阿拉伯海滨,孟买西郊40公里处。1911年为纪念英国王
乔治五世在此登陆而建。为古吉特拉式建筑,顶部有4座高耸的塔楼。
印度门是游览孟买的必到之地,此门是孟买的象征。其建筑设计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与法国凯旋门极为相似。现在已成为印度的标
志性建筑,也是政府迎接各国贵宾的重要场地。
海滨大道
环绕贝克湾的海滨大道一向是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印度称孟买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后”,而闻名遐迩的海滨大道就是“皇后的项链”。建于1920年,面对着阿拉伯海,形似一弯新月,镶嵌在美丽的海滩之上。大道两旁是截然不同的风景:一边是错落有致的高达二三十层的楼群,组成了人造的悬崖峭壁;另一边则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这一带是繁华的商业区,商店餐厅鳞次栉比,小推小贩随处可见。
海滨大道是一个消闲的绝好去处,那数公里长的海湾大堤吸引着无穷无尽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时分,人们纷纷拥向这里,在轻松乘凉的同时,还可享受一番孟买海湾独有的风情。
阿旃陀石窟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带。曾是佛门弟子在雨季修身养性、研读经书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国狩猎者无意间发现,阿旃陀石窟的风采再度蜚声于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集会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画。雕刻分为雕像和浮雕两类。壁画主题是宣扬佛教。除此以外,壁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画面还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这种种描绘戏剧性的时代生活场景,无不以明快、生动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成为印度绘画史上最完美的典范。
维多利亚火车站
位于孟买市中心的维多利亚火车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成于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维尔斯王子博物馆
在威灵登环回区(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于1905年,以威尔斯王子(即后来的乔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为英国建筑师设计,具有16世纪穆斯林建筑风格,主体结构为三层穹顶式建筑,主体部分以玄武石为建材,宏伟壮观。博物馆坐落在花园之中,环境优美。
馆内收藏着印度各个时期的古典艺术品和雕刻,展馆分为,考古文物、艺术品及绘画、外国文物等几大部分,其中将我国及日本的珍贵文物单独陈列在一个展厅内,据说在印度尚属首例。
开放时间: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门票:2卢比,星期二免费。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商业城市,是英国殖民时期在一座渔村的基础上填海建立起来的。这里高楼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绍
孟买原为一个小渔村,由7个岛屿组成。英国人通过
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填海把七个岛屿连接成了一个半岛,并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买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维多利亚式的楼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南部是全市的精华所在,高入云天的宏伟建筑和繁华似锦的商店、饭店、酒店大都集中于此,其中有欧式古典建筑,有融合亚欧风格的东西合璧建筑,也有华丽壮观的印度式房屋。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的所在地。
在孟买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种,国际色彩浓厚,堪称为民族的大熔炉。除了本国民族成份外,还有大约六十多个国家的侨民。在语言上,3/4的小学使用马拉地语,其余则分别使用其他9种主要语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种方言土语更是数不胜数。孟买有半数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则包括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内可以看到印度教庙、基督教大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还有佛教寺庙等。因而孟买素有“小印度“之称。
孟买的亮点要数可拉巴地区。入夜后的可拉巴,一片灯红酒绿,暗巷中陈旧的古董小铺,堆满了18世纪皇家望族没落后流散的珍奇异宝;18世纪末颓废派的沙龙餐厅内部饰以嵌镜的大理石;老裁缝店仍为顾客设计缝制马裤、领带、领结。这些街头小店对于傍晚漫步其间的游人来说,仿佛时空错置的奇景。
㈢ 孟买猫是什么品种
对于孟买猫很多人也许还不了解,甚至还没有听说过,今天小编就带着爱猫的你们一起来探究下孟买猫的知识,孟买猫是缅甸猫和美国黑色短毛猫杂交的变种而来,体型比较大,肌肉相对角发达,身上的毛乌黑油亮,就像是印度的黑豹。
孟买猫的:(如下图)
孟买猫
特征:其全身乌黑,油光闪亮,毛短,紧贴身体,向漆皮一样,手感宛如丝绸。
体型特征:体型中等,体形与脸形与缅甸猫相似。
骨骼特征:骨骼结实,筋肉强健,四肢发达,食量很大。
头部特征:头部为圆形,鼻子短,下颌良好。眼睛呈圆形,为闪亮的古铜色,闪烁迷人的光芒,因此有蒙娜丽莎之称。耳朵大小适中,尖稍成圆弧形。
下面介绍下关于孟买猫的历史:
它是一个现代,如同东奇尼猫一样,孟买猫是美国在1970年代用缅甸猫和美国黑色短毛猫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但在英国尚未得到公认。由于其外貌酷似印度豹,故此以印度的都市孟买命名。孟买猫又称小黑豹、蒙娜丽莎、迷你庞莎,是由美国育成的着名短毛猫。全身乌黑,油光闪亮,毛短,紧贴身体,像漆皮一样。
关于孟买猫的原产地:
孟买猫原产地是在美国,又叫做小黑豹、蒙娜丽莎、迷你庞莎,其英文名叫做Bombay。
关于孟买猫的
孟买猫性情温和,稳重好静,但又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它叫声轻柔,且不怕生,性格奇妙,常不停地发出愉快的呜呜的低声。与主人有感情,喜欢与人作伴,所以不应长时间地冷落它。所以这种漂亮的黑色小猫深受人们喜爱,是人类的好伙伴。不过和外表不一的是它的食量相当大,抱起来觉得相当有份量。
关于孟买猫的CFA标准:
头部标准:中等大小。圆,没有棱角。前额圆形。满月脸颊。适度短的鼻。宽,适度短的吻。下巴圆而坚固。下颌有力。
耳部标准:中等大小,灵敏,基部宽,耳尖微圆,间距大。耳内微有绒毛。
眼部标准:大而圆,间距大。明亮,金色或古铜色眼。
颈部标准:长度中等,粗而弯曲。
身体部标准:大小中等,半矮胖型。肩有力而发达,胸宽。骨骼粗重,肌肉结实。
腿和爪部标准:腿的长度和骨骼中等尺寸。肌肉发达。圆形,中等大小的爪。小而呈椭圆形。
尾部标准:长度中等,笔直,适度粗,向尖端逐渐变细。
被毛标准:短而紧密的毛发闪着丝绸光泽。几乎完全没有底层绒毛。缎的质地。颜色:只有黑色。皮肤和足垫也是黑色。最终的眼色到6个月大的时候才完全确定。
不良性征:头骨扁平,眼睛绿色。过于异国情调的身体形状。过细的尾,过于细致的骨骼结构。羊毛状被毛。鼻头或足垫不是黑色。白色斑点。
以上便是关于孟买猫的一些基本资料,喜欢此猫的猫迷们可以研究一下,当然有更多的资料也欢迎大家补充!
㈣ 中国人和缅甸人的区别在哪里缅甸人有什么特征
缅甸人要比中国人稍微黑一些,你可以从精神面貌以及体型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相对而言是比较魁梧
㈤ 云南这么多的缅甸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说起云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它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云南位于中国耳朵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这就让很多的外国人去云南旅行了,其中最多来云南的就是缅甸人了。
其实很多耳朵缅甸人都喜欢在云南生活,可能就有很多的朋友疑惑了,云南到底有多少的缅甸人呢?而且他们在云南都是靠什么生活的呢,说出来你可能都不敢相信;在中国人呢的印象里,缅甸是一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随着世界上科技的发展,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了中国的繁华和强大。
其中就有一些人看到了中国的繁华后,就会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就比如中国的广东就有很对的外国人去哪里打工谋生,走在广东的街上,就可以见到很多的外国人,而在中国的云南也有很多的外国人,但是大多数都是缅甸人,在云南的瑞丽地区,存在着很多的缅甸人,对于很多的缅甸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乡,而且这里对很多缅甸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城市,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云南瑞丽市区就有超过五万的缅甸人,大家要知道,这个数字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因为在中国很多县城的人口也才十来万人,而且这个人数还在逐渐的增加,根本就停不下来。那么在云南有那么多的缅甸人,他们是依靠什么生活呢?
我们都知道,在缅甸,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是非常的好,所以就有很多缅甸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选择来云南生活,很多的缅甸人已经逐渐的习惯了这个大理的生活,在这些人里面,主要都是从事两种工作,分别是商人和苦力,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苦力,虽然苦力很辛苦,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感到很满意,而商人他们都会设计很多行业,相对于来说他们过的还是非常享受的,大家对于中国云南和缅甸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看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㈥ 暹罗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古代的暹罗其实就是今天东南亚的泰国。说起泰国的历史,大约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个历史中也只经历了五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历史溯源还是比较简单的。1350年乌通王建立阿瑜陀耶王国,建都大城,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王。
暹罗国就是这样来的,后至清朝也一直沿用明朝的习惯,为清的藩属国,其新任国王大多是要由清朝皇帝进行册封。最后在曼谷王朝建立,其统治一直延续到现在,1949年改国名为“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王国了。
泰国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不光是因其本民族很多人有中国血统、国内有着人数居于第二大民族的华人,更主要的是,其王室与中国有着委深的关系。如,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当国王的人就是在泰国,还成了泰国的“民族英雄”。还有,泰国王至今还保留有取中国名字的传统等。那么,泰国王为何非要取个中国式的名字呢?
今天的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号全称泰王国,当今统治泰国的朝代仍然是曼谷王朝。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对泰国历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泰国曼谷王朝开国国王拉玛一世。拉玛一世公元1737年出身泰国大城王朝贵族家庭,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有华人血统,所以拉玛一世也是有部分华人血统的泰国人。
拉玛一世名查库里,他从小就习文练武,是个文武双全的贵族子弟,年轻时结识了我国广东潮汕人郑信,并且结为异姓兄弟。郑信即泰国吞武里王朝开国国王,泰国人称其为“郑皇达信”。后来,查库里娶了郑信的妹妹,两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阿瑜陀耶王国灭亡。查库里跟随郑信在泰国东部招兵买马,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击退了缅军,光复了大城。随后,郑信与查库里又开始攻城掠地,于公元1769年成功统一泰国全境,因此郑信和查库里被后世泰国人视为民族英雄。郑信对于泰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泰国今天的版图就是他奠定的基础。
同年,郑信在吞武里登基称国王,史称吞武里王朝,查库里作为吞武里王朝开国功臣受到了郑信的信任,被封为将军统领军队。按理说,拉玛一世是郑信的亲妹夫、好兄弟、开国功臣,理应好好辅助郑信,稳固吞武里王朝对泰国的统治,但是查库里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有了自己取而代之的归心。
公元1782年,即吞武里王朝建立13年后,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据说郑信逐渐应得非常昏庸,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英明神武的开国国王。这时,45岁的查库里趁机发动兵变,废掉并杀害了郑信,把郑信的王位抢过来自己坐,建立了查库里王朝。因为查库里王朝定国都曼谷,所以称曼谷王朝。
㈦ 影视胜地宝莱坞所在地,着名的港口城市孟买是哪个国家的中
你好,孟买是在印度。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
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望采纳。
㈧ 印度的概况`是什么``
印度(भारत,India)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如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婆罗多”(Bhārat)。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锡金(印度已将其归并为自己的一个邦,而不再将其视为邻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印度共和国
首都: 新德里
最大城市: 孟买
面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00平方公里(列第7位)
水域率:9.5%
海岸线:5560公里
国土:
最高点: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最低点:
人口
官方语言: 英语、印地语
人口:
总人口:10.2亿人(2001年) (列第2位)
人口密度:313/km2;
民族:
印度斯坦族:46.3%
泰鲁固族:8.6%
孟加拉族:7.7%
泰米尔族:7.4%
简介
印度位于南亚和印度大陆、拥有9亿1857万人口是世界第二位。 印度的国土包括喜玛拉雅山脉地区,印度斯坦平原和德干高原,总面积约328、8万平方公里。 北部的喜玛拉雅山脉将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隔开、印度斯坦平原是由印度河与恒河冲积而成 的冲积平原。 人类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就是诞生在这里。德干高原被东西山脉包围、南部海岸地区以 种植水稻为主、也是与阿拉伯地区交流的繁荣地区。北回归线穿越印度的中央、所以气候属于亚热带、根据地区的不同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 异。受西南季风影响、从印度洋飘过来的云被喜马玛拉雅山挡住、为印度斯坦平原带来大量 的雨水。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里、种植稻子和小麦、印度的国土几乎一半是农田、生产 谷物、茶叶、蔗糖和蔬菜。印度的茶叶产量是世界第一位。印度各地的咖哩都尽不相同,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都使用各种豆类和香料,在印度 有相当多的素食者。印度的平均寿命为,男57、70岁 女58、10岁 印度首都为新德里,城市人口率为26.3%(93)。孟买是印度第一的商业城市,人口有992.6 万人(91)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英国统治时期的中心城市加尔各答,在也是孟加拉地区的中心。
印度人是由78%的印度雅利人,25%达罗毗烶人和少数蒙古人,土耳其人以及伊朗人组成。 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印度即有高度的印度文明,原本达罗毗烶人居住的北部地区由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北部,迫使达罗毗烶人向南部迁移。在雅利安人很少居住的阿撒姆地区居住着蒙古族人。
印度人的83%是印度教徒11%为伊斯兰教,3%基督教,以及2%锡克教。印度教存在着社会等级制度,与伊斯兰教的对立问题等相当多的问题。
印度的通用语为印地语,其他还有英语等十八种法律认可的语言,在印度的纸币上印刷着这些所有的文字。印度教徒一半说印地语,伊斯兰教徒使用乌尔都语(一种使用阿拉伯文字的语言) 所有的印欧语言都是来自古印度的梵文。
印度人的识字率约52%,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口占全人口的70%,而农村的识字率相当低。
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印度拥有,当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摩诃婆罗多等长篇史诗,直到今天也作为电影的题材被广泛利用。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国,其中最有名的是孟买的音乐娱乐电影和加尔各答的文艺电影。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和宗教紧密结合,如瑜伽和冥想都和平时的宗教修行是分不开的。
印度的历史是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诞生开始的,317年的孔雀王朝 经历了多次的统一分裂。在16世纪莫卧儿王朝统一了北部和中部,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繁荣 时期。 但是,1600年由于英国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更趁1858年赛 婆伊的动乱,将印度置于直接统治之下。以马哈多玛·甘地为首的国民会议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羽翼丰满,在1947年宣布印度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第一任首相奈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但由于女儿和孙子相继被暗杀,印度的政局持续了一段不稳定时期。 印度的政治体制为联邦共和制,议院分两院。
印度的一次产业人口为60、9%,二次产业人口为11、5,,三次产业人口为18、7%(91)第一 产业约占总劳动人口的66%国内总生产的32%。 最近,计算机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商品农作物方面国内,费能力的增长,造成贸易赤字和 财政赤字。国民生产总额为2787亿美元(94)人均生产总额为310美元。外汇储备额为203亿美元。
政治
重要日期: 独立日:1947年8月15日(从英帝国)
主要政治人物:
总统(国家元首):阿卜杜尔·卡拉姆
总理(政府首脑):曼莫汉·辛格
经济
货币: 印度卢比(INR)
人均GDP:
国家资料
国家格言: “Satyameva Jayate”(梵文:唯有真理得胜)
国歌: 人民的意志
国家其他象征: 国花:荷花
国鸟:蓝孔雀
国际资料
时区: UTC:UTC+5.30
国际域名缩写: IN
国际电话区号: 91
印度历史 :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了。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侵犯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
在击败了当地的莫卧儿帝国后,英国在19世纪成功地获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权。而由莫罕达斯·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为印度在1947年赢来了完全的独立。这块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
虽然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冲突、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贫穷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政治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的两院制议会包括了上院联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㈨ 暹罗猫和孟买猫哪只贵,哪只血统高贵一点
孟买猫和暹罗猫的比较,就好比拿宝马跟奔驰比较谁的性能好一点。
如果说血统的话,那还是暹罗猫更加高贵一些,毕竟是泰国神殿庙宇的守护神。
而孟买猫是美国人用黑色的美短猫和深褐色的缅甸猫杂交而得,因为其外貌酷似印度豹,故以印度的都市孟买命名。
如果你想购买的话,建议到有实力的宠物公司购买,必须得是那些自己有繁育基地的宠物公司最好。因为路边小店都是随便从其他私人猫舍收购来的。
㈩ 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