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武装
1. 缅甸有多少地方武装
■克钦独立军克钦独立军(KIA)是缅甸克钦族独立组织的武装力量,约有6000名常备军,分为5个步兵旅和1个机动旅。该部的经费来自对自治区域的征税和开采玉石、木料等自然资源。克钦军的武器主要是仿制的AK-47步枪。
■佤邦联合军佤邦联合军(UWSA)是缅甸佤邦联合党的武装力量。该部编有8个师,兵力约2万人。有消息称,该部可能装备有防空导弹等先进武器,以及超过40家小型兵工厂。2003年,美国给UWSA贴上了贩毒组织的标签。
■民主克伦佛教军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成立于1994年,成员主要是早期克伦民族解放军中的佛教徒。该部虽然名义上“尊重”中央政府的权威,但只要政府提出“整编军队,上交税务”的要求,DKBA就会显示出桀骜不驯。
■南部掸邦军南部掸邦军(SSA)被认为是最难缠的反政府武装,该部在泰缅边境有5个基地。2001年5月,SSA同其他几个地方武装达成协议,共同抵抗政府军的围剿,以实现掸邦全面自治。2008年12月,掸邦国民大会在泰良召开。
2.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民族,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
3. 缅甸现在还有多少地方武装没有没有归降政府
掸东同盟军(NDAA)
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G**人民军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3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以掸族为主体,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议族。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该部主要以缅甸掸族为主体所组成。掸族为缅甸第三大民族,有缅甸掸族和中国掸族(傣族)之分。掸帮联合革命军于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了“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果敢同盟军(MDNA)
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G**人民军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逐了彭家声,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员主要是果敢族(汉族),其次是掸族(泰族)和苗族。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在霍雅。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在多达玛基。
克钦独立军(KIA)
克钦独立军(KIA),组建于1961年2月5日,当时,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 (KIA),并且成立了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KIC)和“克钦政党”(KIO)。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其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主席”的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国防军的继续进攻,克钦“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于是早迈决定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1994年2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东部第一特区”,46其辖区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克钦自卫军(KDA)
克钦自卫军(KDA)。是以克钦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在岗卡。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是以掸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在瑙都。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
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宗旨是谋求佤邦自治,并成为省级行政区。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个部分。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控制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人口数量约占总人口数的70%。依人口数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掸族,再次是克钦、汉、爱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和老棉等民族。佤联军成员以佤族居多,主要领导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任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赵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政府给了正式名分,掸邦第3特区。原主要控制区是北部山区,土壤贫瘠,只能种毒。后来打败坤沙,扩展了南部军区。南部可以种水稻。政府派人车把北部居民运到南部,给安家费,在云南省帮助下替代种植(水稻)。还发现了锡矿。用矿产和水稻来做主要经济来源。
4. 缅甸反政府势力分布
半个世纪以来,缅甸反政府势力也就是少数民族武装(简称“民地武”)问题一直是缅甸政府的一块心病。缅甸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其中又以面积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邦掸邦和克钦邦(通称缅北)为甚。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缅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组建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装。
缅北六大武装
1、掸邦武装
掸邦拥有超过360万人口,占缅甸人口总数的7%,信仰佛教,从300年前起就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发生武装冲突。掸邦武装最多时曾有100只武装,其中最出名有3只,第一是掸邦军(SSA),上世纪70年代,成为缅共最有利的同盟军。
第二个为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残留缅甸国军联合,从事搜集情报,走私毒品活动。
第三个是掸邦联军(SUA),其规模最大时,拥有超过2万武装力量,装备有萨姆7型防空导弹,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现在仍有相当力量在缅北活动。
2、佤族武装
佤族生活在缅甸阿佤山一带,靠近中国滇西南。该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数十个世袭部落首领统治整个社会。60年代,缅共来到佤邦建立根据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缅共军队,从而缅共为佤邦培养出大批军政人员。
1989年4月,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第12旅旅长赵尼莱突然包围缅共中央总部,成立佤邦联军。
佤邦联军地盘与中国云南的沧源县,耿马县,澜沧县,孟连县等接壤,总面积大约有3万平方公里。佤联军的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实现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战略构想。
佤联军现在可以说是缅北最大的武装力量,主要军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陈祥,赵岩祥,魏学荣,扎老布,李祖烈,赛堂,三不勒等等,拥有5个师级部队,超过2.5万军队,装备有地空导弹,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4管高射机枪,53式轻重机枪,56式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和M-16步枪。
佤联军还办有4所军事学校,并重金聘请解放军和台湾退役军官担任教官训练部队。改变过去缅共陈旧的作战方式。
3、果敢武装
果敢特区面积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军的最后一战,失败后流亡缅甸的明军及其家属。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果敢自卫军与日军作战百余次,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章。果敢民风强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称谓。
现在果敢最大武装是果敢同盟军,最早为1989年脱离缅共的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部队。果敢同盟军控制面积较小,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钦武装
克钦是缅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万,与中国境内景颇族是同一民族。
克钦独立军,现在控制区域1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克钦在其控制区实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现拥有7000武装力量和5000名民兵,实力仅次于佤联军。
为获得武器,克钦武装想尽办法从印度,缅甸,泰国走私M-16步枪,M-24冲锋枪,M-79型火箭筒及子弹。
克钦新民主军,该武装最早为1989年,缅共第101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成,驻地在中国云南怒江州,保山地区边境外,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拥有大量珍贵木材。其武装力量包括1500名常备军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枪,56式自动步枪,75毫米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和马克辛重机枪。
5、克伦族武装
克伦族拥有超过400万人口,分布在克伦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为远古古羌人集团较早南下的一支,与中国汉族同源。
克伦族自古代起就与缅甸中央政府作战,英国殖民缅甸期间,又协助英军进攻缅军。二战期间,更是在英国帮助下,猛烈进攻亲日的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军。
克伦民族解放军(KNLA)
始创于1945年,目前控制区域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军事力量包括7个旅6个直属营等7000人。
6、克耶解放军
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一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治为理想的反政府武装。现在其主力近万人已经接受民族和解。泰缅边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区(泰缅边境)进行武装割据,自我管理。
参考:网易军事--独家详解缅甸六大武装:聘解放军与台湾教官
http://war.163.com/15/0119/07/AGAB6V2600011MTO.html
5. 缅甸主要民武有哪些,果敢同盟军、佤邦、克钦军到底怎么分
在东南亚地区领土最大的国家就要属缅甸了,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经历了近六十年的殖民地生活,一直到1945年。尽管缅甸从英国独立出来了,摆脱掉了殖民地的身份,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依旧弥漫着硝烟。由于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多到你完全想象不到。
在薪水这一方面,由于缅甸这一国家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总的来说普遍的工资水平也没有特别高。克钦军每个士兵的月薪大约是五十到一百元元人民币,而瓦邦军的会更高一些,大概有前者的两倍。不仅如此,每个月还有大米可以领取。这样看来还可以从士兵的状态来看是属于哪一个民族武装部队的,毕竟吃的好的总会比吃的不那么好的,状态更好一些。
6. 缅甸有多少军队
截止2013年,缅军有现役部队约42.9万人 。年军费约6-8.5亿美元。实行志愿兵役制。缅甸陆军负责所有的地面作战行动以及负责将空军和海军纳入联合作战编成体制。陆军部队编成与众不同,不采用旅级编制,而是将陆军分成12个地区司令部编制,每个地区司令部由“战术行动司令部” 组成。兵力32.5万人。编有10个轻装步兵师师部,12个军区司令部,32个战术指挥部,245个步兵营,7个炮兵营,4个装甲营和2个高炮营。
缅甸海军分为三个军区:即伊洛瓦底海军区(驻仰光) 、若开海军区 (驻实兑) 、德森达依海军区 (驻毛淡棉)。兵力15000余人(含陆战队800人)。设有6个海军基地缅甸海军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逻队,在孟加拉海湾和安达曼海的近海岸的作战能力有限。由于禁运品走私等活动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监视和渔业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缅甸有1930公里的海岸线)。拥有250名武装人员和一些小型舰艇(包括5艘卡奔塔利亚级舰和3艘巡逻快艇)的PPFC公司协助执行海岸巡逻。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动中有些舰艇由海军士兵驾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军人员负责在内陆航道巡逻行动,例如伊洛瓦底河和萨尔温江。拥有800名士兵的海军陆战队具有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海上巡逻。海军航空兵拥有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基地都在海岸边。
空军9000人。编有3个战斗机中队,2个攻击战斗机中队,2个防暴机中队、1个运输机中队和4个直升机中队。
7. 佤邦和中国的关系
佤邦族和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
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着“胞波情谊”。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配合。
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7)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武装扩展阅读
佤邦联合军(United Wa State Army)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总兵力约4万人,有3个正规师和1个军区(或说5个师级部队),另外有民兵约6万人。在辖区内,佤联军实行自管自营,高度自治,未经佤联军允许,政府军不得擅自进入佤联军辖区。
同时政府方面承诺向佤联军提供每月42万缅元的经费以及一定数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资。作为交换条件,佤联军不得与全国民主联盟(NLD)等反对派接触,不得退出缅甸联邦。缅甸政府军曾与佤联军于2000年在缅泰边境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8. 缅甸为什么到现在没有统一
我们知道,二战日本投降撤出东南亚后,缅甸就借助民族解放的契机,脱离原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几乎所有周边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缅甸,时至今日,连国家统一都还没有实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缅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缅甸都不能统一
(网络配图)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打内战的国家并不少。只是和缅甸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基本上是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之间的对抗,而缅甸除了缅族控制的中心区域外,只要有一定实力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军队。小小的一个缅甸,反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多达十几个。
这些地方武装,不仅轮流和缅甸政府过招,逼急眼了,他们还联合起来和政府军对着干,使缅甸政府的统一理想频频破灭。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还是要追溯到历史上,英国对缅甸殖民统治期间产生的遗毒。
一、缅甸政府对政治权利的剥夺造成内部民族危机。
缅甸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多达13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70%,另外30%为其它少数民族居民。
英国在占领缅甸时,曾遭到了缅族人强烈反抗。疲于应付的英国人,想出了以缅治缅的统治思路,那就是扶持少数民族势力来打压缅族,通过在克钦、克伦、果敢、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使他们拥有高度自治权利,帮助他们建立军队,给他们武器和经济支持。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一来,高度自治的少数民族实力大大增强。
等到英国殖民统治结束撤出缅甸,缅族掌权后,开始回收少数民族手中的权力及军队时,这些土司老爷们就不答应了。以前各自为政,相安无事,凭啥以后要受你管辖。最终,双方只能在战场上论高低。于是打打停停,一直打到了现在。
缅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缅甸都不能统一
(网络配图)
二、缅甸政府对历史移民的态度激化了外来民族矛盾
当年英国人为了打压缅族人的影响力,从同为殖民地的孟加拉和印度大量移民到缅甸的若开邦。我们知道,缅族人信奉佛教,而移入的孟加拉罗兴亚人信奉伊斯兰教。
这帮移民进入缅甸后,因为信仰差异,屡屡和当地的缅族人发生民族矛盾冲突,大量抢夺土地和政治资源。据当年英国驻若开邦的移民帮办史茂特记载:“阿拉干人(缅甸人)正被来自孟加拉的人挤走,他们不得不向东迁移。”
英国人在日本占领缅甸时,在若开邦组建了一支由罗兴亚人组成的“孟加拉V支队”武装力量,用来阻挡日军。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拦击日军,而是对当地的缅族人进行种族清洗式的大屠杀。据缅甸和英国资料记载,V支队屠杀了若开邦10多万缅甸人,仅靠近孟加拉边境的一个小镇,就有3万多名佛教徒被杀,民族仇恨进一步升级。
缅甸军政府掌权后,非常担心,如果承认当地占主导地位的罗兴亚人的身份,贫穷的孟加拉会有更多的移民进入。到那时,若开邦将完全成为罗兴亚人的天下,迟早会被分裂出去。
1982年吴奈温上台后,缅甸政府制订《缅甸公民法》,明确罗兴亚人为非法移民。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为了同化罗兴亚人,缅甸政府捣毁了若开邦的清真寺庙。佛教徒对罗兴亚人的人身迫害,政府也不闻不问。这使得罗兴亚人对缅甸政府的仇恨不断升级,反抗愈加强烈。
缅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缅甸都不能统一
(昂山将军)
三、缅甸政府以大缅族为中心的沙文主义路线不得民心。
早在1947年2月,带领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昂山将军,在掸邦彬龙镇,与克钦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举行了会议,达成建立统一缅甸联邦的共识。少数民族拥有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权利,这就是有名的《彬龙协议》。
六十年代缅甸奈温军政府上台后,否认《彬龙协议》合法性,意图用军事强权统一缅甸,实行中央集权的党政军联合独裁统治,推行大缅族沙文主义。缅族利高于一切。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少数民族公民,沦为饱受歧视的二等公民。最终导致以缅族主导的军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多年来,缅甸军政府在各方努力下,也曾多次和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但很快又重新开战。究其根源,如果双方不能建立相互诚信,在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之间达成共识。消除民族歧视和不平等,保证各民族之间拥有等同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公权,那么,想从根本上停止内战乱象,几无可能。
9. 缅甸哪些少数民族武装与中国有关
果敢族,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毗邻中国云南。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
10. 缅甸成为东南亚最乱国家,少数民族武装猖獗,英国是混乱的源头吗
缅甸现在是被公认的东南亚最乱的一个国家。民族内部的矛盾,国家内部的矛盾,总是在缅甸这个地方此消彼长。但其实在古代缅甸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强国,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如果对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细心观察过的小伙伴们,其实我们发现尔康就是被缅甸王朝俘虏,而且最后娶了缅甸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