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佤邦邦康是哪个国门
1. 佤邦是哪个国家的
佤邦是缅甸的第二特区。
它是缅甸掸邦境内的一个自治区域,首府是邦康,曾为缅甸共产党的根据地,位于阿佤山区,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
佤邦地区水利资源丰富,大小江河有数十条。西面有萨尔温江,从滚弄流入南邓,是佤邦南邓、勐能县与联邦政府管辖区的天然界江;东面有南垒河,上游为孟连河,从200号界碑流入佤邦勐波县贺岛区、勐平区,经勐养、勐卡流入四特区湄公河。
2. 康邦是哪国的
康邦是缅甸联邦共和简称,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关于康邦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的人叫康邦,还有一个公司的名字也是康邦,所以不太清楚你具体想了解哪一个方面,接下来说一下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康邦公司是在东莞市。成立于96年创业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康邦科技的业务,内容覆盖高教,职教,普教等教育领域主要是汇集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目的就是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创新,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佤邦族属于哪个国家
缅甸的。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邦辖区的组成:
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22°~23°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控制国境线502公里, 即中缅边境145~210号界桩之间。
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
4. 邦康是属于哪个国家
邦康属于缅甸。
邦康曾经又称邦桑,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首府,位于缅甸东部,缅甸联邦北部,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
通用中文汉语与佤语,人口数万。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勐啊村接壤,南马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建在山间平地上,依山畔水,风景优美,更有民族异域风情。
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邦康地区的多属于高寒山区,辖区范围内多为高山。
2、气候:邦康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被明显地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气候干燥无雨;雨季时节几乎每天都有降雨。由于佤邦地区海拔差异很大,气候情况也形成较大反差的立体型气候。
3、水文:邦康地区境内的河渠可供农田用水。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邦桑
5. 邦康是属于哪个国家
邦康属于缅甸。
邦康曾经又称邦桑,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首府,位于缅甸东部,缅甸联邦北部,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
通用中文汉语与佤语,人口数万。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勐啊村接壤,南马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建在山间平地上,依山畔水,风景优美,更有民族异域风情。
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邦康地区的多属于高寒山区,辖区范围内多为高山。
2、气候:邦康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被明显地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气候干燥无雨;雨季时节几乎每天都有降雨。由于佤邦地区海拔差异很大,气候情况也形成较大反差的立体型气候。
3、水文:邦康地区境内的河渠可供农田用水。
6. 缅甸果敢,佤邦,还有邦康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果敢王彭家声与佤邦主席鲍友祥同在缅共任司令。89年彭家声带领部下独立,当时鲍总扣押了缅共领导人导致缅共解体。成立果敢第一特区跟佤邦第二特区。《邦康》佤邦首府。与中国耿马沧源地区接壤。《老街》果敢首府与中国镇康县南伞镇接壤。
7. 邦康市属于哪管辖
邦康曾经又称邦桑,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首府,位于缅甸东部,缅甸联邦北部,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通用中文汉语与佤语,人口数万。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勐啊村接壤。南马河穿城而过。
8. 佤邦是一个国家吗
佤邦不是一个国家。
佤邦现在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8)缅甸佤邦邦康是哪个国门扩展阅读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勐元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的总人口约55.8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1989年4月,当时的缅共中央候补委员赵尼来和鲍有祥策动兵变,将缅共中央领导人驱赶到云南孟连县的孟啊,终止了缅共在佤邦的一切活动,宣告成立缅甸国家团结党(后改为佤邦联合党)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后改为佤邦联合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佤邦
9. 佤邦族是哪个国家的
缅甸的。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9)缅甸佤邦邦康是哪个国门扩展阅读;
佤邦矿藏丰富,但尚未得到普查。根据部分信息显示,佤邦地区具有丰富的铅锌矿、锡矿、宝石、稀土矿。矿业投资和矿产品需求主要来自中国。
佤邦拥有的锡矿可开发储藏量位居世界前位,是缅甸锡矿的主产区,曼相矿区和糯巴矿区是当地的锡矿主产区,曼相矿区达106.3平方千米,该矿区位于勐能县,距离佤邦首府邦康市90公里。
2012年,根据中国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4大队探矿资料显示,曼相锡矿为锡多金属矿床,矿权面积106.3平方公里。
10. 缅甸佤邦是那个方是南方还是东方
佤邦(缅甸第二特区)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名义上属掸邦管辖,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通用汉语与中文,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人口约36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人口约10万,首府是邦康市。佤邦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佤族。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经98°—100°间,东北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接壤;北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地图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区脱离原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
1948年开始,佤邦各族人民被中国国民党领导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后出现了四家游击队,开始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1969年,缅共利用佤邦地区是联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区,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错误领导,在当年的5月份就与缅甸联邦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从此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阶段
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佤邦民兵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共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