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籍人在瑞丽有多少
㈠ 靠近瑞丽一侧的缅甸人有国籍吗
有缅甸国籍,有没有中国国籍要看个人。有钱人就可能有。
㈡ 云南省瑞丽市的人口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处于东经97. 31′~98. 02′,北纬23. 38′~24. 14′之间。其东连芒市,北接陇川,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瑞丽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多万人(2011年)。政府驻地勐卯镇
㈢ 瑞丽的缅甸人如何
比缅甸生活的好
㈣ 缅甸有多少中国人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话题就是有关于缅甸,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东北方向与我们中国所接壤,作为一个拥有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1044年缅甸就已经形成了极为统一的国家,在历经了4个封建王朝之后,随后被英国所占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虽然近几年缅甸也是在不断的调整经济结构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一个稳定的发展,但是经济现状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整个东南亚国家当中在缅甸的华人地位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虽然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大量的华人华裔存在,但是与缅甸相比较的话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华裔生活却显得有些心酸不已。从整体看来,缅甸将国家的所有民族大体分为8大支系,在这八大支系当中再细分为135个民族分支,而作为华人华裔的族群被缅甸称之为果敢族被归入了禅族。
据史料记载;第1批定居在缅甸的华人是几个世纪之前我们中国与缅甸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在云南省移民到缅甸,并且大多数都是以广东籍商人以及福建籍商人为主,而到了1930年华人移居缅甸人数倍增,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华人人数已经达到了19万人左右,随着华人数量不断的增加他们在缅甸等地创办了中文学校以及报社。
但是在之后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缅甸政府通过新公民权法,比较歧视外籍人,让所有的华人华裔在缅甸难以立足,就目前而言生活在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所分布的华人群体数量最为庞大。
但是从目前所发展的现状来看经济较为落后,发展动力略显不足。所以从这里就不难看出生活在缅甸的华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相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果敢地区的华人华裔,必然能够改变目前所处于的现状。
㈤ 2017中国在缅甸华侨华人有多少人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
㈥ 瑞丽目前面临缅语翻译不足的问题,瑞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缅籍人员
因为和缅甸接壤,并且缅甸现在有点难。
首先,我先来废话一下。
瑞丽,它的全称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
瑞丽市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大概为20多万人。
瑞丽市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和缅甸相连,可以说是和缅甸边境的村庄面对面。
瑞丽市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旁边就是国家级的口岸城市木姐,并且瑞丽还是重要的珠宝中心,是中国首批的旅游城市之一。
瑞丽市是县级市,下设三个乡、三个镇、两个区、两个农场。
对了,瑞丽市还是中国17个国际陆港城市之一、中缅油气管道的第一站、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之一。
好了,我的废话完毕。
㈦ 现在缅甸人可以过来瑞丽吗
今年形势严峻 未必可以过的来
㈧ 瑞丽的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含在瑞丽居住半年以上中国籍人口)20万多人,其中城镇人口11.97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7.68万人,其中傣族5.52万人、景颇族1.34万人、德昂17899人、傈僳族840人、阿昌族44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8人。
傣族
傣族为瑞丽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分布在瑞丽江沿岸的姐相和弄岛、勐卯三乡镇.瑞丽傣族多数为土着,部分由异地迁入,因地区差别,该区域内傣族大体上分傣勒、傣卯和傣德三个语支。傣勒意为上方之傣,即从北部或东部迁入的傣族。生活习俗及住房与潞西等地的汉族相近,亦称为汉傣,主要聚居地在勐卯镇。傣卯,即世居本地的后裔,仍保存着傣族的古朴习俗,喜居干栏式带晒台的竹楼。傣德,意为下方的傣族,即从缅境内迁入瑞丽的傣族,亦称“水傣”,习俗与傣卯接近。主要居住在瑞丽江沿岸的姐相乡、弄岛镇和勐卯镇。傣卯和傣德有名无姓,凭血缘关系攀亲,特别以母系血缘为重,名有奶名和帕嘎名。傣勒除了和傣卯、傣德用奶名和帕嘎名外,因习汉文需取学名,学名带姓。瑞丽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的傣文为“黎托哇”和“黎洞满”,其中,傣勒习汉文或“黎托哇”傣文,傣卯习“黎多满”傣文,傣德习“黎多满”傣文和缅文。
景颇族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的后裔。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景颇族先人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往南迁徙,直到17世纪逐渐定居在德宏一带山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文字都用拉丁字母拼写(有景颇文与载佤文两种)。“景颇”一词出自景颇支语支,其原意解作“人”,现意既是景颇支系的自称,也是载佤、龙峨、勒期、波喇等支系,总称“崩用景颇”。居住在瑞丽的景颇族,以载佤支和景颇支为主。其方言有景颇方言和载佤(龙准)方言两种,有少量的勒期和龙峨方言与载佤支相近。景颇族是瑞丽的主体民族之一。2008年,全市景颇族人口13816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8.2%。主要分布在从东到西的一带山区,西起于与缅甸隔河相望的等嘎,东止于潞西遮放,与陇川相连的勐力。从各支系的分布情况看,景颇支主要居住在等嘎、雷弄、户兰;龙峨支主要居于勐秀、南京里;勒期居于勐力、南京里;载佤支的人数较多,分布于户育、班岭、弄贤、等扎、勐典、户瓦等地。
景颇的菜肴,“舂菜”可谓一绝,因其别具一格颇受人青睐。
景颇族服饰。在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中,景颇服饰是比较耀眼的,特别是女装。景颇姑娘把抢眼的色彩都尽收其身,红红的统裙是姑娘的巧手织就,各种富有民族气息、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巧织于上;黑底的上装缀有许多洁白的银泡、银片、银坠,格调明快。这是盛装中较为传统的一种,其他便装及新式盛装,在目瑙纵歌盛会上可尽收眼底。
景颇族的婚姻,属单方向的姑舅表优先婚。即舅家的女儿是姑妈家的儿媳。相反姑妈家的女儿,就绝不能嫁给舅家的儿子,这是景颇族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他们的婚姻通常以姓氏为基础,并不局限于家庭,这就形成了景颇社会中的姑爷种与丈人种的关系。景颇族娶亲的形式约有5种,明媒正娶叫“迷奔”,拉亲叫“迷确”,抢亲叫“迷鲁”,订幼子亲叫“迷董”,悄悄偷来后再议婚的叫“迷考”,其中“迷奔”是最合乎礼仪最为正统的嫁娶形式。
景颇人待客,客人进家,留食留宿,视如家人,亲切无间。景颇人的禁忌很多,过去到景颇族家中去玩,进门后脱鞋上楼,入屋内后不能久站着不坐,不得随便出入供祖和神灵的鬼门;不得随便摸别家门前的祭桩,不得随便摸别人肩上佩挂的长刀和枪;不准在官庙、神树附近打枪、砍树和大小便;不能在人前放屁,否则认为对人不礼貌;不经主人允许,不入主人的卧室,未经主人允许,不得随便掏看别人的挎包。骑马入村寨须下马,祭祀官庙期间全寨休息不劳作,以示对神灵的敬意,此期间外村寨的人来访只能进不许出。
德昂族
德昂族是瑞丽的土着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户育乡的芒海、广宋、雷公,勐秀乡的广卡、雷门、南桑,勐卯镇的贺南毛等村寨。居住地多在海拔900~1000米的盆地边沿和亚热带的半山坡林中,居住较为分散,其村寨多夹在傣族、景颇族、汉族的村落之间。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德昂语又分为“布雷”、“汝买”、“若进”3种方言,但没有文字。德昂族以农耕为主,种水稻、玉米、薯类等。擅长种茶,是瑞丽山区最古老的茶农。住房为竹木结构的杆栏式,竹子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主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或贮存粮食、农具。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有一定自主权,但必须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则,有的村寨仍保存姑舅表婚习俗,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服装多为蓝黑色大衿衣,大脚裤,绕包头,青年多用白色,中老年用黑色,有纹身习俗。妇女裹黑布包头,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对襟短上衣,衿边镶两条直红布,并钉上大方块银扣,下摆用彩色小绒球装饰,着长裙,喜戴大耳坠、银项圈、银耳筒,腰系漆红、黑、黄、绿诸色藤篾腰箍。中年以上男女多嚼槟榔。信仰巴利语系佛教的“左底”和“多列”教派,信教人家不饲养猪、鸡、鸭、鹅,解放后有所改变,开始饲养猪、鸡等。以大米为主食,饮食清淡,好饮浓茶,常以烧火煨茶招待客人。由于宗教信仰与傣族相同,故许多风俗都与傣族相同,主要民族节日是泼水节。此外,还有“开门节”和“关门节”,做“摆”等宗教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是瑞丽山区仅次于景颇族、德昂族和汉族的又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瑞丽市勐秀乡的等扎村委会和户育乡的班岭、班养等村寨。居住地多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不通用,一般多使用汉文。傈僳族先秦时期氐羌,汉晋时属“叟”的一部分, “栗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宋称“施蛮”、“顺蛮”,元明清称“力些”、“傈僳”等。自称为“傈僳”。傈僳族属于唐代乌蛮部,与彝语集团中的诺苏,纳苏、聂苏的部落在古代有一定亲缘关系,其后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民族。
妇女服饰与怒江一带的傈僳族服饰大体相同,头戴用贝壳、料珠串成的帽子,身穿右襟上衣,麻布长裙,收腰的淡色短衫及深色夹袄。挂上贝壳,料珠、银币、玛瑙串成的项链,服饰做式精细,图案美观。而男子服饰一般戴黑蓝包头,穿麻布长短褂,喜佩长刀或短刀。生活习俗受汉族、景颇族影响,已无多大差别。傈僳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是“阔时节”、“刀杆节”。节日期间,傈僳同胞盛装云集,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汉族及其他民族
汉族是瑞丽境内人口仅次于傣族的主体民族,属汉藏语系。迁入瑞丽始于明代“三征麓川”之后,当时为巩固边防,陈用宾在勐卯建关筑城,并大兴屯田,留下部分亦兵亦农的汉族戊卒。清代到民国,特别是滇缅公路开通,商业兴起后,部分汉族商贾来到勐卯。1949年后,为开发边疆,开办国营农场,大批汉族从湖南、四川、河南、贵州等内地迁移到瑞丽。最典型的是1958年“大跃进”修水库,从保山白庙水库迁移一批农民到瑞丽落户。1968年“文革”期间,又从保山、施甸、龙陵等地抽调了一批“贫宣队”落户瑞丽,至此,瑞丽汉族人口猛增,遍布全市各地。由于瑞丽汉族的先民祖籍多为内地,渐入边区,故习俗大致与内地相同。其他少数民族因人口较少,故不缀述。
㈨ 瑞丽那边的缅甸人随处可见吗!求张照片!
我刚到瑞丽玩了几天,真的到处都是缅甸人,饭店商场的员工大多数都是缅甸人,缅甸人都很黑
跟印度人差不多,我去服装店买衣服,售货员居然我说长得白,我觉得我挺黑的,我猜想那个售货员缅甸的吧,还有我觉得这边的物价也挺高的,出租车不打表的,起步价就是十块。
㈩ 缅甸的人口是多少
缅甸人口有约5390万(2015年),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也有为数不多的人懂英语和汉语。
(10)缅甸籍人在瑞丽有多少扩展阅读
民俗
1、在缅甸,宗教习俗禁忌妇女登上佛塔的塔基。佛教斋戒月(公历八、九、十月,缅语称瓦期),一般不举行婚礼、迁居等喜事。
2、部分缅族人睡觉时头必须朝南或朝东;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座位在脚尾部;星期五不能坐船渡江;在旅途中碰到菌类植物、是最幸运的征兆等。
3、缅甸掸族人男主人出远门时,女主人要在佛像前献上一束鲜花,以占卜外出者的凶吉;未经主人允许,不论是家中人还是客人,都不得坐到男主人的固定位置上;上楼必须脱鞋;待客的茶水、水果、食品,客人必须食用,否则他便认为客人粗野;在商人家里不准吹箫和口哨,他们认为这会把财运吹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