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勐南在哪里
⑴ 缅甸位于哪里
缅甸全名为缅甸联邦共和国(The 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
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⑵ 缅甸在哪里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2)缅甸勐南在哪里扩展阅读:
1、历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2、行政区划:
缅甸一共下辖7个省、7个邦和两个中央直辖市。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内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马那Pyinmana),缅甸首都,人口约115.8万。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3、人口民族:
缅甸人口有约5390万(2015年),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⑶ 缅甸南板县勐索乡在什么地方
我去过在中国西双版纳东风乡14农场出去走路11小时就到勐索,到了14农场,往前看前方山很光,到了光秃秃的山上就是勐索的山
⑷ 缅甸边境在中国哪里
中国云南。
地理位置介绍: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
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
(4)缅甸勐南在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与缅甸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
第一,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因为中缅双方对这一问题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中国政府并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又注意到了以下事实:“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未定界地区自清末以来已不归中国管辖;
而缅甸则在独立后从英国继承了这个地区,当地景颇族建立的克钦邦加入了缅甸联邦,因而这片土地变更就会影响到缅甸的联邦制度;缅甸作为中国的邻邦和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执行和平中立和对华友好的政策,这与中国政府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致的,中国政府对缅甸自然不能不予以重视。
到上述种种因素,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采取了既要考虑历史背景又要考虑实际情况的态度:
一是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地位;
二是从实际管辖情况出发,将“麦克马洪线”视为“习惯线”的一部分;三是把“麦克马洪线”问题和边界中的其他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四是在实际划界时,在全面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基础上,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习惯线”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
缅甸虽然在独立后从英国继承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并说“麦克马洪线”“并非强加于西藏”,但事实上仍采取了友好合作的态度:
一是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虽然仅仅是进行谈判的问题,印度的态度却完全不同。早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认定:“麦克马洪线南边的领土是我们(印度)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事》,三联书店1971年版,第75页。)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达成了维持现状的默契;
二是最终放弃了根据分水岭对“麦克马洪线”进行修改的主张,承认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北段都是未定界,否认了该线的有效性;三是接受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把片马、古浪、岗房归还中国,并在归还地区的面积上作了一定让步,在中缅边界的中段和南段接受了中国的建议。
⑸ 缅甸佤邦是那个方是南方还是东方
佤邦(缅甸第二特区)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名义上属掸邦管辖,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通用汉语与中文,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人口约36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人口约10万,首府是邦康市。佤邦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佤族。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经98°—100°间,东北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接壤;北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地图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区脱离原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
1948年开始,佤邦各族人民被中国国民党领导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后出现了四家游击队,开始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1969年,缅共利用佤邦地区是联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区,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错误领导,在当年的5月份就与缅甸联邦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从此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阶段
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佤邦民兵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共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⑹ 孟连县到缅甸有哪几个出口
孟连县到缅甸只有一个口岸,即孟连(勐阿)口岸。
勐阿口岸地处南马河与南卡江的汇合处,以南卡江心为界,江东岸为我国,江西岸为缅甸。海拔偏低,平均只有500米;是一个盛产水稻、甘蔗、橡胶、菠萝、香蕉、蕃木瓜的亚热带边沿坝区,这里的水稻一年两熟。勐阿又名"芒允",傣语意为被水分开的坝子,口岸区共有常住人员约4000余人。这里历来是中缅边民往来探亲和互市的重要口岸,原在励阿西北的笼海渡口设有木船,提供边民往来。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双边互市逐渐繁荣,从原来在绿树丛林中的商业经贸市场,转变成如今的规范化、统一化市场,勐阿的边民互市主要以当地的民族土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中外时装、食品、家庭用品等为主,每逢赶集日,这里都热闹非常。
在出境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可以乘车从勐阿通过国境口岸大桥,到缅甸佤邦邦康市作边境跨国旅游,这里两个国家的市镇,仅是一江之隔。缅甸佤邦邦康市已开发开放的有购物市场、百货商场、赌场、水上游乐团,在柒涂山,建有4000平方米的风景旅游区,称为“来凉旅游山庄”。
孟连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是我国与缅甸、泰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拥有勐阿、芒信、腊福、公信、富岩、班顺六条陆路通道。其中勐阿、芒信两条通道为指定通道,分别设置了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武警联检机构。
勐阿通道距县城51km,位于勐马镇勐阿村陇海小组旁。与缅甸第二特区(佤邦)首府所在地邦康市隔江相望。是云南省重点通道之一,是普洱市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通道。从邦康市经丹阳、腊戌、曼得勒可达缅甸原首都仰光,公路里程约1300km;从邦康市经勐波、勐拉、景栋、大其力可达泰国米塞,公路里程约500km。
芒信通道距县城31 km,位于芒信镇芒信村。与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勐波县贺岛区接壤。其经济通道从贺岛经色勒、勐拉、景栋、大其力可达泰国米塞。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简称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为省级开放口岸。
孟连县东接澜沧县、北临西盟佤族自治县、西部和南部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133.399公里。截至2012年,孟连县辖3乡3镇,面积为1893.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127870人。
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的美称。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孟连大金塔、孟连宣抚司署、勐马温泉、腊福大黑山风景名胜区等。
⑺ 云南勐那县属哪个省
勐腊县,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勐腊县境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
⑻ 缅甸在哪里
得看你要去缅甸的那个城市,现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很多中国人,比如说缅甸,缅甸这个国家距离中国还是非常近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喜欢到这里游玩,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缅甸这个地方有三个华人特区,而且每一处都距离中国非常近。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缅甸的掸邦果敢自治区,这个地方的首府就是老街,对于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毕竟老街的风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很多人都喜欢在缅甸旅游的时候到这里游玩,不过这里曾经是满清时期果敢土司的所在地,但是在清末的时候,这里被割让给英缅了,从此这里就变成缅甸的一部分,而这里的汉族也成为了缅甸承认的少数民族,这里距离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可以说是非常的近。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缅甸掸邦第二特区,这里有着非常多的佤族人,它是全世界佤族人主要的聚集区之一,这里的面积总共有3万平方公里,有60万人口,不过这里佤族人也是分为北佤和南佤的,而北佤和中国的云南省距离非常近。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这个地方是在1989年成立的,首府在勐拉,这里的人口大约有8.5万人,北方靠近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东边是老挝,西边是佤邦族,这个地方是华人地区最小的是一个,不过这里非常像中国的一个小县城。
这几个地方可以去看看哟。
⑼ 缅甸在哪里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Myanmar)。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缅甸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
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特征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矿产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战前,石油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油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端口、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1960后,又陆续在阿亚多、棉昂、卑谬、瑞卑达、曼、力班多等地发现石油。80年代末,缅甸实行开放政策,政府先后与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的9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分别在莫塔马添麻烦在陆架、毛淡棉、若开谷地以及钦敦江一带勘探石油及天然气。 [19] 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缅甸的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分布很广,从克钦邦北部一起到德林达依南部的麻力温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于克钦邦马科、夏都塞,实皆省班毛附近及掸邦孟密、葛鲁一带。
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和恩梅开江沿岸,掸邦波顿,曼德勒省勃力、皎栖,克伦邦高鲁都、迪恰亚,德林达依省的土瓦等地。
锡钨混合矿分布于掸邦东枝,克耶邦莫契,克伦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带。
锌和锰分布于掸邦南部。
锑分布于掸邦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克耶邦、克伦邦一带。
掸邦波顿(包得温)是一个多种金属矿区,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矿区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战时矿井遭到破坏,1951年才得以恢复。
克耶邦的莫契矿主要产锡钨,其规模虽不如波顿,但钨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战前该矿生产了5500多吨锡和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一半产于土瓦和墨吉。
铁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1961年6月,缅甸石油和矿物勘探公司与德国柏兰格育公司在东枝附近的彬柏地区经勘探发现了一座储量为6300万吨的铁矿,该铁矿含铁量为53%。
煤缅甸煤的资源不太丰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掸邦南渡、葛鲁、克钦邦一些地区、曼德勒以东地区、若开邦实兑以及德林达依的墨吉一带,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发现了储量为1.28亿吨的煤矿。
缅甸是世界上着名宝石和玉石产地。宝石的主要产地为抹谷,盛产红宝石、蓝宝石。1989年,在掸邦南渡的丙弄村发现新的宝石产地,缅甸政府把丙弄周围地区划为国家专营的宝石产区。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钻石主要产于孟密镇区的景朵村附近地区。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缅甸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