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吞并缅甸
⑴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再北伐中原呢
因为当时蜀国和吴国处于结盟,所以诸葛亮才不收回荆州,而是先北伐中原。
⑵ 三国时,蜀汉刘备为何不向泰国、缅甸扩张
三国时期,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入川占领成都,从此发展出自己的蜀汉政权,当献帝被迫退位后,刘备就以刘氏宗亲的名义称帝,把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当成宗旨。他的毕生愿望就是想征服北方的魏国,以图天下大统一。有人问,蜀国为何非要统一北方,当初为什么不对西南地区继续扩张呢?

本来元军想顺势攻占缅甸,扩张自己的国土,可惜在当地遇到了极端炎热的气候,还有热带雨林的各种瘴气跟疾病,而元兵都是北方人,完全受不了这种气候环境,导致传染病频繁,为了不让传染病继续扩张,元军只能放弃攻占缅甸的想法,从此班师回朝,忽必烈当时的军事实力比蜀汉要强,都还是这种结局,可想而知,如果当时刘备这样行动,即使取胜也会损兵折将。
所以说三国时期的蜀汉虽然有实力打败缅甸、安南,但是当时的中原属于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北均有吴国魏国在虎视眈眈,因此坐镇成都的蜀汉官员们,担心首尾不能兼顾,并且都是以攻伐北方的魏国为主。毕竟北方才是中原的政治中心,人才济济,资源丰富,而西南、西北地区都十分荒凉,人烟稀少,多是山区跟野林,对于蜀汉的发展毫无益处。
⑶ 藤甲兵那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呢
藤甲兵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遇到的一支特种部队,藤甲兵身穿藤甲,不仅刀枪不入,还能把藤甲脱下来当做小木筏在水上漂浮。最初的时候,诸葛亮吃尽了藤甲兵的亏,损失了不少军队。后来诸葛亮采用火攻的方式,才消灭了藤甲兵。伴随着诸葛亮的一把大火,藤甲兵从此消失殆尽,那么藤甲兵这么厉害,诸葛亮为什么不组建一支呢?
所以,藤甲兵实际上就是在原始发展阶段的民族在金属未得到开发利用的时候,才想出来的一种防身器具。恩格斯曾说:“装备、编制、编成、战术和战略,首先要依赖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交通状况。”处于原始阶段的藤甲兵,自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退出历史舞台。诸葛亮若是真应用了藤甲兵,那真是逆着时代潮流在前进。
⑷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想北伐曹魏,而没有国际意识向现印度欧洲方向发展呢
所谓殖民扩张,必要的前提除了强大的军事之外,就是地理学的拓展。诸葛亮的地理知识,恐怕仅限于中原,像大漠以北以及今天的东北、广东海南这些地方,他就不甚了了。福建他都不一定听说过,不用说台湾岛,那就是果断不知道。更不消说日本——但是韩国他是知晓的,因为当时的朝鲜半岛北部曾经是汉朝郡县,而且相对而言,比之前讲的东北、广东海南和福建还要更繁荣发达一些。
盛世的大一统帝国都征服不了缅甸,你让诸葛亮去?呵呵!诸葛又不傻。
⑸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收回荆州,再北伐中原
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真正掌权的是诸葛亮,即使是皇帝刘禅,也要叫诸葛亮一声“相父”,蜀汉集团的所有决策事实上是诸葛亮做出的,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南中地区和汉嘉郡都发生了叛乱,外部强敌环视,内部叛乱四起,不断地考验着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没有理会南中的叛乱,最先选择的是与东吴议和,然后为刘备举行国葬和守孝一年,同时积极整顿内部,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又过一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平定了南中的叛乱,接着蜀汉就进入稳步发展期,与此同时,诸葛亮开始积极筹备北伐的战争准备。
诸葛亮鞠躬尽瘁第三个北伐让诸葛亮来看的话,他认为还是有希望成功的,虽然很渺茫。因为曹魏不是只有蜀汉一个敌人,曹魏的敌人在当时还有很多,比如东吴政权,比如西北的鲜卑人、匈奴人,北方的乌桓人,还有东北的公孙政权,这些势力与曹魏都是敌对势力。事实上诸葛亮北伐时,不仅联合了东边的孙权政权
同时也联合了西北的鲜卑人,一起共同对付曹魏,曹魏虽然实力强大,也没有强大一下子能消灭所有敌人,总有个先后顺序,而诸葛亮时代的北伐,对曹魏政权还是很有威胁的,至少在诸葛亮看来,是有成功机会的。所以,刘备去世后,留给诸葛亮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诸葛亮所做的战略,因为诸葛亮选择的战略对蜀汉来说是最好,也是最正确的战略,如果选择其他,蜀汉可能存在的时间更短。
⑹ 为什么诸葛亮不往南发展,攻下吞并南越
诸葛亮平定南蛮后,已经占据巴蜀汉中并南蛮之地,西南一带皆季汉所有,为何不沿喜马拉雅山道直取西域诸国?此乃天险,岂是魏延之子午谷奇谋可比?
可先令讨逆将军·吴懿与后将军·吴班兄弟回镇汉中,牙门将·王平行事谨慎,可与为辅,以防曹魏;东吴自有前将军·李严与永安督·陈到在彼,无须挂念。

⑺ 总是北伐曹魏的蜀汉为什么不远征缅甸老,开发南方
先得了解一下蜀汉政权的组成及政治口号,蜀汉政权的建立成功主要有三拨人组成,第一拨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核心团队,以及赵云、孙乾、简雍、糜竺等人,这批人被称为北方人,他们是蜀汉政权的元老派,到公元221年刘备建立政权时,这批人已经很少有活下来的,比如关羽、张飞、糜竺都在220年前后去世,孙乾在215年去世,只有赵云活下来。
第二拨人是以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向朗、向宠、蒋琬、费祎、董允等荆州人组成的骨干团队,刘备最早是在荆州建立基层政权的,所以最初他的政权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当时的荆州人(东汉十三州之一的荆州,不是今天的荆州),这批人是刘备政权绝对的中坚力量和骨干,蜀汉四相均出自这些人。
⑻ 诸葛亮南征的所谓南蛮,是古代缅甸人吗
不是缅甸人,平定南中与缅甸压根没一毛钱关系。
所谓南蛮主要都是汉武帝时期,从北方迁入云贵地区的汉人后裔,和一些本土彝族佤族这类少数民族,其中叛乱的主体是汉人,夷人多是被胁从或者不满官府的盘剥揭竿而起。
如雍闿是汉什邡侯雍齿之后建宁豪族,朱褒是原蜀汉牂牁太守,高定是越隽少数民族夷王,孟获以及之后在南中造反的刘胄也都是汉人。
⑼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魏国和吴国不选择进攻吞并蜀国
三国时期一直是我国非常着名的战争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百年难得一遇的良将谋士,不论是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武神赵云,又或者是温酒斩华雄的武圣关羽,还有奇谋良策不断的诸葛亮,还有在虎牢关下,以一人之力迎战三英的吕布等等,都是三国时期着名的人物。同时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才是当时的主旋律,这三个国家中,每个国家的实力都非常强大。而在后期诸葛亮七次伐魏也更是看出诸葛亮这位文臣谋士的忠心和能力。然而,在诸葛亮死后,魏国和吴国却并没有立刻进攻吞并蜀国,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你还知道三国哪些知识呢?
⑽ 中国为什么不把缅甸的果敢地区划入中国版图
19世纪末,由于英国的侵略,果敢被并入英属缅甸,使果敢成为缅甸境内以汉人为主体的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