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犀牛有多少
㈠ 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犀牛
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亚洲的野外,2000多只在动物园养殖。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现存的5种犀牛中,有3种处于几近灭绝的边缘(极危CR),1种易危(VU),1种近危(NT)。
生活在亚洲的三种犀牛中最珍稀的爪哇犀仅剩40-60只,苏门答腊犀仅余220到275只,印度犀仅余约2570只(2008年数据)。非洲的两种犀牛中,曾经最为广泛分布的黑犀牛仅余约4880头,白犀牛仅余约20170头(2010年数据),其中北部白犀的最后一头雄性于2018年3月19日去世。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1948年在法国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亦作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致力于为充满环境压力和发展挑战的世界寻找务实的解决方案。在自然保护的传统领域,如拯救濒危动植物种,建立国家公园和保护区, 评估物种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帮助其恢复等,处于领先地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称 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此名录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更新后的名录,一共包括了96951个物种,其中26840种濒临灭绝。
㈡ 犀牛现在有多少只
10345
㈢ 分布在缅甸的野兽有哪些
缅甸最北端的雪山上有羚牛和麝鹿之类的稀有动物;南部的德米拉岛上有包括乌龟之类水族动物在内的各种动物;中部山脉地区有羌鹿、叉角鹿、犀牛、麖、虎、豹、獏、象、爪哇牛、騣犎等兽类和兔子、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及各种鸟类、水鸭、秧鸡。
㈣ 犀牛长毛的地方是那几个部位
【整体概述】
[编辑本段]
苏门答腊犀牛高1.2-1.5米,长2.5-3.2米,重量800千克。据估计,现存苏门答腊犀数量不足400只,是存量第二少的大型动物.苏门答腊犀牛是长毛犀牛与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后裔,它们普遍被人认为过去 200 万年来没有任何改变。这种长相原始的犀牛也称为“毛犀牛”,全身覆盖一层长的、红褐色的毛。不仅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牛,站立时身高有 0.9 到 1.5 公尺,也是全球体型最小的犀牛。苏门答腊犀牛行动敏捷,可以爬上陡峭的坡地与穿越茂密的矮树丛。
【地理分布】
[编辑本段]
这种“毛犀牛”行踪曾经遍布不丹的喜马拉雅山山脚与印度东部,穿越缅甸、泰国,到达越南与中国,向南穿越马来半岛,来到苏门答腊与婆罗洲。主要是因为以往的猎杀而从这一大片区域消失,使得目前只剩苏门答腊、婆罗门洲与马来西亚能看到苏门答腊犀牛。其中以苏门答腊的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古农列尤择(Gunung Leuser)和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Seblat)国家公园。
【保护级别】
[编辑本段]
此犀牛列如华盛顿公约I类保护动物
在三种亚洲犀牛中,除爪哇犀牛外,苏门答腊犀牛的濒危程度最严重,目前野生的数目不到 300 头,盗猎严重危及它们的生存。盗猎犀牛的诱因非常高,1994 年一公斤犀牛角在远东地区价值约 6 万美元,主要的地下买主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与韩国。盗猎犀牛的行为,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 2600 年,为的是犀牛角与其身体其它部位的神奇与催情功效。在苏门答腊民众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饮料来清肠胃,至于其他地区,犀牛角则被用来治疗像是癫痫、发烧、中风与艾滋等病的药方。
因此目前的坏消息是,有人预期如果不采取保育行动,苏门答腊犀牛 10 年内就会绝种。好消息是,由印尼犀牛保育计划在武吉巴里杉(Bukit Barisan)国家公园成立的反盗猎小组,成效卓着。2003年在小组人员的努力下,协助缉捕与起诉11名参与9件盗猎苏门答腊犀牛的人士。其中两起被判 3 年与 3 年半的重刑。
㈤ 犀牛介绍
犀牛 (犀科动物的统称):
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 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1、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灌木林或沼泽地,其中苏门答腊犀只能在森林深处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物。犀牛用尿与粪堆区分领域范围。
2、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3、主要饮食:
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
4、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节,一对犀牛可能在一起生活四个月。每产1仔。孕期15-18个月。幼犀出生后约半个小时才能站立,一个多小时后开始哺乳。一直跟随母犀在一起到下一只幼犀出生。小牛犊十分依恋母亲。母犀每隔数年产一仔,寿命可达50年。
母犀牛每4-5年生一只小犀牛,孕期为18个月。小犀牛重达1100磅。犀牛孕期将近两年,小犀牛要跟随妈妈生活3年才能独立生活,而且犀牛每次只能生一胎。因此,犀牛是每4-5年才能繁殖一次。
5、形态特征:
犀牛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
(5)缅甸犀牛有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1、分布范围: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于贵州、云南。
2、种类:
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
3、濒危原因:
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还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
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㈥ 苏门答腊犀牛有多少
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
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约140~210头。20世纪90年代早期之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很快,几乎每10年就减少50%,甚至更多(FooseandvanStrien,1997)。之后,由于保护得当,下降的趋势在一些较大的种群中被遏制住,但有些小种群仍在持续减少。目前,苏门答腊亚种(D。s。sumatrensis)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数量约为120~180头;婆罗洲亚种(D。s。harrissoni)集居在马来西亚Sabah的Tabin国家公园和Danum山谷中,数量约20~30头;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已经灭绝。
㈦ 缅甸那有犀牛
缅甸没有犀牛。
㈧ 目前非洲有多少头犀牛
犀牛原来品种繁多,分布的地域也较广。但经过漫长的自然淘汰和生存竞争,全世界目前幸存下来总共有18700头,其中野生的有17500头。这些犀牛分为五个亚种:亚洲的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非洲的黑犀和白犀
非洲犀牛
黑犀牛:3100只在野外(1800年有100万只),250只在动物园
白犀牛:11670只在野外,780只在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