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象牌怎么区分真假
❶ 缅甸人为什么爱养大象
您的题目好像出的不太贴切,应该是泰国人为什么爱养大象
泰国是产象大国,一向被称为“象之国”。在泰国的密林间,经常有象群出没。泰国人与象关系密切,相处和谐。大象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而象也给人们多种帮助,尤其是在重体力劳动方面。
在泰国,白象被视为象征国运昌盛的国宝。泰国政府规定,白象是王室财产,任何人发现白象,必须献给王室(可获报酬)。白象生活在皇宫中,被当作神兽,受到极佳的待遇。公元15世纪时,暹缅两国曾为两头白象而发生战争,白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泰国民间有一种传说,认为人从象腹下穿过可走好运;孕妇走过象腹,会生产顺利。因而,有人专门将饲养的象带到街上,供人们穿过象腹,以获取收入。
在泰国素辇府,每年11月下旬举行富有特色的传统宗教节日——象节。节日活动由检阅战象开始。人们给挑选出来的最美丽最威风最矫健的大象披上盖布、彩带,挂上小铃铛,然后装扮一新的大象,傲然阔步行进在会场上。最后是表演节目。有“跑象拾物”:在跑道每隔10米处放一些小物件,如香蕉、瓶子、火柴盒等,最远处放一面小旗。参赛的象在起点站好,一声令下,个个向前奔跑,用长鼻子将小物件一个一个依次检回到起点,最后先将小旗捡回的就是优胜者;“象步跨入”:自告奋勇者成排卧在草地上,中间留一定距离,象要从一个一个人的身上跨过去,而卧地者则安然无损;“大象足球赛”:开场后,大象在驯象师的指挥下,用脚和鼻子截球、传球,动作灵活有趣,常常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笑声;“人象拔河赛”:一只块头最大的象可和多达百名的人进行拔河比赛。还有一个节目是古代象阵表演。
在泰国北部南邦以北大约54公里的邦拉村,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驯象学校。“学生”是从幼龄开始,4-5岁的小象入学接受训练,大约10岁左右“毕业”,开始终生的艰苦劳作。16—42岁年龄段是最有工作能力的年富力强时期,到60岁“退休”,有的象可活到100岁。
象校“学生”从开始就有两个终生陪伴的驯象师:脖上驯象师和脚旁驯象师。学习生活第一阶段,是让小象认识驯象师,熟悉他们发出的各种号令、指挥动作。先驯练走(循迹前进)、停、抬前腿、跪前腿、起立、四脚放平、卧倒,教它们帮助脖上驯象师上下。经过一段驯练和一起生活,“学生”们熟悉了驯象师的声音、命令指挥动作及他们的身体气味后,如果有陌生人去牵时,它们就会大声吼叫,不跟生人走。接着是“捡拾物品课”、“方向课”。前者是驯练“学生”用鼻子拾取物品,后者是驯练它们按脖上驯象师的指挥,找准各种不同的方向及转身。
最主要的课程是劳动技能驯练,包括拖拉和搬运木材。驯象师首先将钢链的一端系在象身上的勒具上,另一端系在一截树段上,让它们拖着走。接下来是驯练象用鼻子和牙搬运和码放木材。与此同时,还驯练它们脚下躲避的工夫,以防万一树段从堆上滚下时被打伤。
最后的课程最轻松,“学生”们不干活,只听“音乐”,就是驯象师敲打物件,拨弄弦子,用各种声音刺激它们敏锐的耳鼓。还让它们熟悉汽车以及森林交通工具的声音,目的是使在寂静山林中生活惯了的象,听到各种声音时不致受惊吓。
“学员”的来源,一是驯养象生的小象,二是捕捉野象。每年旱季末,开始捕捉野象。这也要借助驯象。象夫骑驯象到野象经常出没的地方,缓缓地走着,野象把驯象当成领袖,跟着走进早已设好的栅门,当聪明的野象发觉“上当”要退回来时,为时已晚,结果被逼到院子里。捕到的野象经过挑选,将不合格的放回山林,将合格的小象圈养几年,去掉野性,变得温顺后,就可教它们工作了。
象的出生率很低,母象怀孕期长达21—23个月,而且每胎只产一只。所以,人们在开发利用象的智慧和劳力的同时,必须确保野象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切实保护它们免遭偷猎及其他残害。泰国政府早在1921年就颁布了《野象保护法》,至今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人越来越多。
❷ 你好,本人现有重为1.6斤的玉鼎,狮子头,三只大象脚,请问怎么检验玉的真假好坏与价格。谢谢!!!!
玉器真假辨别法 玉器价格昂贵,挑选技术要求很高,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辨别其优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购买到劣质品或假货,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市场上销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硬玉又叫翡翠。从化学业成分来说,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玉器的优劣、真假辨别方法: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参考资料: http://info.gift.hc360.com/html/001/013/10841.htm 玉的小知识 玉从地域上分,有新疆的和阗玉,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等。其中新疆的和阗玉是我国的名特产。 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因其所含的各种金属元素杂质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含铬为主的呈绿色(翠色),含铁为主的呈红色(翡色),玉还有紫、橙、黄、白黑等颜色。软玉有白色、(羊脂色)、暗绿色墨色等。软玉色带油性光泽,与硬玉的玻璃光泽不同。 软玉是众多古董爱好和玉器收藏家的珍品,人格昂贵;而硬玉则是市面上所见的玉器首饰,人格比软玉便宜得多。 辨别市面上所见的玉器首饰的质量,简单的方法是:一看颜色、二看质地、三看透明度、四看后天加工。 购买玉器首饰时,要防止人造仿玉的以假乱真。人造仿玉是用玻璃、塑胶等材料染色后制成。 玻璃人造仿玉大多含气泡,色调鲜艳,带有很强的光亮,着色与真玉有别。塑胶比真玉轻,透明度级差,色调暗哑,与真玉相关甚远。 玉璧是一种圆形玉,片状,中部有孔。 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既用来祭祀大地,也是权威的一种象征。 葬玉的用途有两种,随葬和礼祀。 玉蝉有三种:一是偑蝉,佩带身上,表示高洁清雅。二是冠蝉,在头冠上饰蝉。三是含蝉,葬礼之用。死后嘴里含蝉,期望自己像蝉一样能蜕化再生。 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玉制品是:距今8000年前,山西湖县旧石器时候晚期遗址所出土的用水晶制成的小石刀。 鉴别玉器主要看色泽是否浓(浓郁)、阳(鲜明)、正(纯正)、俏(色美)、和(柔和)这五个特点。如兼具之,即为上品。 若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是劣品。 正确选择玉手镯圈口的大小。将玉镯戴入4个手指(大拇指除外)至“虎口”外,感觉稍紧一些,然后将玉镯取下,测量一下内径,假如刚好是55毫米,那么,这个尺寸就是适合你的圈口了。 玉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当玉石光点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可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老人手腕侧有“养老穴” 佩戴玉手镯,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视力模糊症状,还可蓄元气、养精神。 市场上浒经营的翡翠种类,按真假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A、B、C、D四类。A货翡翠的原料及成品,全为真品,没有一点人工作伪,货真价实。既是天然质地,也是天然色泽。B货翡翠:将有黑斑俗称“脏”的翡翠,进行物理休学的处理,去掉瑕疵,增加透明度。通过处理己破坏了翡翠的结构,降低了它的质量改变了它的一些光学及物理性能。缅玉中的C货:完全为人工注色而D货即仿冒品。 翡翠,矿物学叫硬玉。主要产地是缅甸。翡翠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绿色。优质的翡翠绿色浓艳,优质透明,无杂质黑斑,无石花,匀润艳美。 鉴别人工处理翡翠的方法之一:点滴法。天然翡翠用浓盐酸滴之,数秒或几分钟内,其表面会出现汗珠现象;人工处理则无这种现象。 鉴别人工处理翡翠的方法之二:敲打法。轻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清脆悦耳声;敲打人工处理品,发出的是一种低沉的闷哑声。 鉴别人工处理翡翠的方法之三:酸烤法。用浓酸擦在翡翠上,用烧红的大头针盖烤之,反复进行两三将可现变黄变焦的斑点是人工处理翡翠,不产生斑点的为天然翡翠。 选购玉镯要学会区别玉纹和裂纹。玉纹(又叫玉筋)是不足为奇的。裂纹则是玉石开采、运输、加工或保管过程中,形成的次生裂隙,影响美观,潜伏着断裂的危险。 白色玉石不等于白玉。白玉是魄软玉的特定名称。其中的犹如炼成的羊脂者。称为“羊脂玉”,它是软玉极为名贵的品种。而由其它矿物质为主形成的玉石,绝不能因其色白而称为白玉。
❸ 怎样辨别翡翠A货的真假
要学鉴定这个,要先明白B和C的区别。在翡翠商贸中,翡翠A、B、C货的定义已取得共识:未经充填和加色处理的天然翡翠玉件称为A货。如经过充填(如充填高分子聚合物等)处理的称B货;B货的矿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颜色是天然的,但充填的胶老化后会影响颜色的明亮鲜艳程度,影响透明度、光泽等。如经加色处理的称C货;C货的矿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如同时存在充填和加色处理的称B+C货。
简单的方法,b货对着阳光,某些角度会呈现紫色的萤光。胶感比较强烈,没有色根颜色模糊。C就是颜色更好看些的B货
1.翡翠的颜色
翠绿色翡翠被视为珍品,并有"色高一分价高十倍"之说。故翡翠加色技术不断创新。除了加红色、紫色之外,仅加绿色的品种。将无色翡翠染成艳绿色翡翠冒充高档翡翠销售,使一些消费者蒙受较大损失和精神负担。过去的染色翡翠,可见色剂沉淀于网状裂纹中,而现在的一些染绿色翡翠(包括部分B+C饰品或片料)已见不到这种现象,所以看不到裂纹中有色剂沉着不一定就是A货。
近几年来,市场上常见一种染不均匀浅绿色的翡翠手镯和挂件,冒充天然翡翠销售。这类饰品,色彩柔和,有一定透明度(水),没有注胶,敲击声等都和天然翡翠基本一致。这种手镯的零售价一般在500-1500元一支,较受一般工薪阶层和旅游者欢迎。据多次检测的资料,是用一种染料充填在微孔隙中,由于光线的映照,使染色部分的翡翠整体带淡绿色。染色有的整体染,有的只染一部分,有的还伴随染紫色(又称"春色"),使一支手镯呈现几段淡绿色几段淡紫色的特殊品种。用10倍放大镜(明显的甚至用肉眼)可以看到微孔隙中浸染的深绿色丝。染色后又清洗过的,色较浅,但更象天然的,有较大的蒙骗性;
不仅一般消费者难于识别,一些有一定商贸经验的老板也没有看出疑点而成批地进了这类饰品。
2.关于"翠性"
一些行家的专着中认为天然翡翠有别于其他玉石(包刮翡翠B货)的重要特征是天然翡翠具有"翠性"
(俗称"苍蝇翅"),即翡翠内的晶体闪光现象这是矿物晶面的闪光。显微晶质的翡翠一般看不到"翠性",故"翠性"不能作为天然翡翠的特征标志。
3.敲击声
敲击声不能作为判定翡翠A、B货的依据。有些翡翠销售者常以两支手镯轻轻撞击发出清脆的"钢"音示其为天然翡翠,充填明显的翡翠B货的撞击声稍为沉闷。但发出"钢"音的不一定就是天然翡翠,如透辉石(如青海翠玉)、闪石钠长玉(如缅甸"水沫子"玉)等也具"钢音"。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某些B货也可发出清脆的"钢"音。
4.网纹
经强酸漂洗的翡翠一般都有明显的孔隙、网纹结构。天然翡翠中受应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可以产生明显的孔隙和网纹结构,与酸腐蚀产生的网裂常难于区分。"观察到有网裂、麻点和凹坑者肯定是B货"的意见可能不妥。也因此,笔者建议去除"无胶B货"的概念。翡翠的天然孔隙中可以充填后期的沸石、粘土矿物等;在切、磨、抛光的加工过程中,也可充填矿物粉末或抛光粉。有这些充填物不算B货,且易识别。
5.B货
有些文章认为B货的充填物是环氧树脂(epoxy
resin)。吴舜田等(1995)指出,市场上常见到的翡翠B货充填物是类似光康(opticon)的树脂,其他还见有磷苯二甲酸类化合物等。有机聚合物是一较复杂的体系;传统的充腊处理一般认为不属B货,仍视为A货。但吴舜田等认为充填的蜡多应属B货。此意见应于考虑,因为有些多孔隙的
翡翠,充胶和充蜡的视觉效果差不多,具有同样的欺骗性。
6.翡翠品级的划分
对所鉴定的翡翠玉件在肯定是天然翡翠的前提下,按照5C2T标准[成分Composition]、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重量(Carat)、透明度(Transparency)、结构(Texture)]划分品级及价格档次(B、C货
一般不需作品级划分)。翡翠是玉石之冠,高档翡翠在各拍卖会上不断创造令人惊叹的天价,所以仿冒天然翡翠的B、C货及其他仿冒品层出不穷,令正牌的商家、消费者及检测人员伤透脑筋
❹ 缅甸果敢地区有大象吗
缅甸果敢地区是有大象的,因为缅甸出手的位置。
❺ 缅甸有多少头驯化了的大象
在缅甸丛林,机械化的车辆绝对“此路不通”。这时候就靠大象显身手了。公象用长牙、粗鼻子和脑门顶着成吨重的柚木缓缓前行。它的身上还驮着它的主人,他一共拥有28头这种役用象,他称它们是“活的车辆”。
在缅甸,现代化交通及运输工具还不太发达,而且这个国家的地形比较复杂,更为主要的是缅甸有着古老的使用大象的传统,所以役用象仍有用武之地,至少只要还有森林存在,它们也就有存在的理由,可即使这样,大象的数量也正在减少。
缅甸有7000多头驯化了的大象,占全世界驯养大象数量的30%,另外,缅甸还有6000多头野生大象。
缅甸伐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雇用了2700头大象,完成着19世纪就进行的传统伐木作业。在缅甸中部勃固山脉的瑞比阿耶有一个伐木营地,那里到处都是用茅草和竹子建成的窝棚,该伐木营地共有82头大象和25名“驯象人”,其实他们不需要驯象,只是在大象干活时骑在它们的背上指挥控制着它们,这些伐木工人和大象在森林的深处有7处原始的伐木区。
❻ 为什么云南、缅甸那边的大象特别多
因为气候环境合适呗
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❼ 缅甸载客大象是什么象
大象是有感情的动物,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象妈妈在她孩子的尸骨旁反复徘徊,用鼻子不时地亲吻尸骨,嘴里发出阵阵悲鸣。
❽ 怎么区分真假翡翠呢里边有气泡就是假的么》
里面有气泡的就是假的。
天然的翡翠会给人一种通透的美感,而经过工艺大师的精雕细琢,其所蕴含的丰韵被无限放大,达到鉴赏的程度和艺术的高度。天然翡翠中绝对不可能有气泡,单个气泡的出现在天然珠宝中的只有天然玻璃和琥珀,如果出现在别的珠宝里面,那就是说明是合成的或者仿制的。
区分如下:
1、颜色和光泽。真正的翡翠用手摸起来表面很光滑,在阳光下回显得十分有光泽,内部的花纹也非常的细腻而且还有清凉的感觉。仿冒品的翡翠触摸时会有粗糙感,表面也不是很光滑,颜色黯淡无光,内部还会有气泡。
2、硬度。通常翡翠的硬度是非常高的,可以用尖锐的刀子会铁制的硬物去刮或划翡翠的表面,不会留下任何的划痕那就证明是真的翡翠。有留下铭心的划痕则是假的。
3、热水浸泡。把翡翠放到烧开的热水里面,过一段时间之后看看是否有掉色,或是用布搓翡翠有没有颜色掉下来,如在着两种测试都掉色的话那就是假的,因为假的一般都是染色热水浸泡会把燃料跑掉,不掉色则是真的。
4、火烧。火烧和热水浸泡的方法大致相同,把翡翠放在点燃的蜡烛上面用火苗烧一下,真翡翠用火烧以后上面的颜色不会退色。假的翡翠用过烧灼以后,上面的颜色会很明显的退去。
5、放大镜观察。对一些有切口的翡翠可以用用高倍的放大镜观看切口处,真正的翡翠切面上会有很明显的不规则断纹,内部细腻的结构。仿冒品的翡翠在放大镜下依然是光泽明亮,很显然是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
6、听敲击声音。用绳子把翡翠系上悬空吊起来,然后用硬木棒轻轻得敲击翡翠,如果发出了非常清脆的声音那就是真品。发出的声响是显得沉闷那就证明是假的。
7、掂重量。翡翠放在手里面上下掂动几下,有一种沉甸甸的向下的压手感,如有这种感觉就是真的翡翠了。耳夹的翡翠掂在手里面的时候则是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8)缅甸象牌怎么区分真假扩展阅读
1、防碰撞、高温及酸碱液体腐蚀。
翡翠虽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玉石,质地坚硬,摩氏硬度为7,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因此日常佩戴、保养的时候需要注意。
大量的翡翠被用来制作成手镯,但在日常佩戴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而产生裂纹,轻则影响饰品的外观,重则直接报废。因此,翡翠饰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很重要。
当翡翠手镯发生碰撞时,如果裂纹不严重,可继续佩戴。如果断裂成两截,可用金镶玉的方法在断裂口包金或银来进行补救。如果被跌落得比较细碎,则可选取碎裂部分改制成其他的首饰,如明显的翠绿段或较大的翠绿点,可以加工成戒面或吊胆,辣椒之类的小挂件等。
2、做饭时不宜佩戴防高温炙烤。
翡翠是一种含有一定水分的珍贵石头。在翡翠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中,会进行浸蜡抛光处理,让表面附着一层蜡质物质,保持翡翠内部水分。这可以掩盖翡翠表面的微细裂纹,也增加了翡翠的透明度。
因此,佩戴时要避免阳光暴晒或者高温炙烤,这会使翡翠失去水分或表面的蜡质挥发而出现干裂。去日照强烈的沙滩等地游玩时尽量不要佩戴翡翠首饰;此外,在进桑拿房前也要将翡翠饰物取下。
很多人戴着翡翠手镯直接炒菜做饭,实际上烤灼会使翡翠失去温润的水分,使其种质变干,而其颜色也会变浅。因此对于贵重的翡翠饰品,做饭的时候最好能取下。
不佩戴的时候可以把翡翠饰品放在相对封闭湿润的环境中,如浸泡在清水中,也可涂抹橄榄油或清淡的无色油,再用密封塑料袋进行包装。但不能用浓稠带色的机油,因为机油氧化发黄会直接影响翡翠的颜色。
3、夏季及时清洗避免汗液腐蚀。
翡翠首饰还不宜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如各种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这些东西会对翡翠表面产生腐蚀作用,因此洗澡的时候也不建议佩戴翡翠饰品。
盛夏时节流汗量最多,汗液中所含的盐分与挥发性脂肪酸、尿素等物质,会慢慢地侵蚀翡翠的外表,从而使翡翠的“亮度”与“光泽”遭到破坏。
因此夏季里最好不要将翡翠拿在手中把玩,而那些佩戴在身上与肌肤贴近的饰件,如手镯、挂件等,要经常在中性洗涤液,如中性的洗面奶、沐浴露中清洗。个别雕工麻烦的,可以用毛笔轻刷,放在阴凉处风干就可以了。
❾ 象牙制品真假如何区分
(1)象牙与以化学材料伪造的假象牙的区别:象牙有牙纹、形状是纵横交叉 的人字形,且牙纹有粗有细;化学伪品则无牙纹,有的有纹也是椭形纹,不交叉 且粗细一致。象牙品重、色白、有圆心;化学品则显轻、色微黄、无圆心。
(2)象牙与以骨制伪造的象牙的区别:骨制品无牙纹,且轻。象牙因体积大 雕刻的形状多是圆身,且质地细腻,仔细观察有小波纹;而骨制品雕刻形状多 是椭圆形、扁圆形,且质地粗糙,纹路也粗,表面高低不平。
(3)真象牙有一些细小花纹,放在醋中浸泡一夜,它就会柔软得如同就要腐烂一样,可以任意制作精细工艺,制作完后,用木贼草水放慢火煮一下,就会坚硬如初。如不具备这些特性,说明不是真象牙。还有一种办法是用醉卤来煮象牙,它也会变软,要恢复它的硬度,可用第一种办法。用以上两种办法,便可以鉴别出真假象牙来,还可以将象制品与骨制品区别开来。
最简单的办法,一个收集象牙饰品行家的经验:
1:象牙颜色温润,略带黄色
2:象牙比塑料传热快,用手握可有明显感觉
3:象牙有#字纹路
4:象牙经常把玩后由于汗液中成分,象牙表面会有橘红色的变化
这些都是常识性辨别方法,简单好操作。
问;我的手镯纹路是圆形的,像这种是真的象牙手镯吗?谢谢!
回答:圆形的纹路是有的,因为纹理和切割角度有很大关系,(毕竟牙的直径有限,从制作角度,圆形较少)单凭简单的看并不能分辨真伪,你可以将它与塑料制品敲击从声音辨别,象牙的声音由于密度原因,敲击时声音更有质感~
从图片上看,这对手镯质地较白,应该是新品,如果这是你收藏的,可以经常佩戴把玩,真品颜色会很快变化~
就象牙材质的优劣而论,非洲象牙优于亚洲象牙,因为非洲象牙质地细密,多呈乳白或嫩黄色,光泽好,硬度高。而亚洲象牙质地的细密度及硬度不如非洲象牙,且容易老化,颜色泛黄,光泽亦差。就色泽而论,象牙以纯乳白色为最佳,年代久远的象牙,会因时间的长短及环境的不同而渐变为浅黄、中黄、深黄等颜色,越是变色轻的越好。象牙各部分又以牙尖为最好,牙管次之,牙根最差。就牙心的状况而论,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要而言之,材质硕大、质地细腻坚韧、色泽乳白、嫩黄的牙雕为最佳,年代越久远、工艺越精湛、题材越好的牙雕越贵重。
中国古代并不生产象牙,象牙雕刻的材料都是来自非洲及亚洲的印度、泰国与缅甸等国,辗转来到中国后,价格已翻了几番。加之象牙数量不多,雕成艺术品后,则更加昂贵。目前象牙又是国际上禁止交易的商品,市场上能见到的象牙制品,只有古代遗留的和禁贸前遗留的两种来源,货源稀缺,更是供不应求。于是,牟利造假者便用一些与象牙相似的材料施以雕刻,鱼目混珠,致使不少收藏爱好者被蒙骗,因此,不可不辨。这里给藏友们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六点对比法。
质地对比:真象牙质地细腻温润,无“骨眼”;骨制品质地较粗糙,有“骨眼”。
色泽对比:真象牙呈天然牙白色,表面润泽。年久的象牙制品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清末民初的颜色微黄,清中晚期的颜色稍黄,清早期的颜色深黄或微棕,明代或更早的呈深棕带微黑色,且有浅裂纹(有人称之为“雀丝”),但无论怎样变化,颜色均沉着自然,且有包浆。骨及塑料制品的颜色干涩而不自然,有色而无光泽。
气味对比:真象牙制品无气味,假象牙制品嗅之往往有烟呛味。 纹路对比:真象牙制品纹路细小,横断面呈现网格纹,纵剖面呈现山峰波浪纹及人字纹;
气味对比:真象牙制品无气味,假象牙制品嗅之往往有烟呛味。
纹路对比:真象牙制品纹路细小,横断面呈现网格纹,纵剖面呈现山峰波浪纹及人字纹;骨制品的横断面表现为断断续续的年轮纹;人造象牙制品(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故意作出的牙纹则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有明显的区别。
重量对比:真象牙制品手感重、触摸发凉,假象牙制品比重较轻,触摸发温。
做工对比:真象牙制品外形多为圆身,十有八九为雕刻名家及能工巧匠所雕制,精工细作,仙佛仕女形神兼备,山水木石层次分明,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艺术风格明显,件件堪称艺术品,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假象牙制品外形则多呈椭圆或扁圆形,皆为造假者及拙劣的工匠模仿或臆造之物,做工粗率,刀法软弱,有形无神,充满匠气,毫无艺术观赏性。
掌握住以上要领,并在收藏实践中多观察、多运用,假牙雕自然会离你而去。
以假充真
从材质上鉴别:象牙质地细腻,表面光滑柔和,色白或淡黄,平剖有平行的直线条纹,截断面有交叉的线纹,表面可以清晰看到纵横交错的人字形纹或网 状纹,业内人士把这种象牙所特有的自然花纹称为“牙纹”。要学会区别真假象牙料,首先要对真的象牙的特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分辨时,可把它作为检验真伪 的标准来进行对比分析。以假充真是指以其他质地近似而价值较低的材料仿造象牙,比较常见的有:
1 人造牙。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塑料或赛璐珞之类的物质,俗称“冲牙”。现有技术水平的人造牙制品大多还达不到乱真的地步,其质量较轻,光泽生硬,很容易老 化、变黄,特别是人造牙没有天然那象牙那样的牙纹,即使是刻意仿制,线条也会比较死板,呈规则的平行线条,无交叉线,与真象牙天然牙纹是不一样的。另外, 人造牙可以不受自然形状的限制,所以遇到极为**、弯曲弧度过分等形制的作品,需要警惕。
2. 虬角。近人赵汝珍《古玩指南》:“象牙之伪者为海马牙,京市呼为虬角,其价值为三与二之比,但虬角之佳者尚高于劣牙,故伪制并不太多。且象牙牙质细密温 润,虬角纹粗而糠,极易分别也。”一般认为,虬角就是海象的牙齿,其质不如象牙细致,有珐琅层覆盖,截断面无牙纹,由于原料较象牙短小得多,所以多制成小 件的吊坠、烟壶、饰件等,而且常常染色。晚清民国时,除有人用它仿冒象牙外,也有专门经营虬角的店铺,说明其价值确实不低。
3. 兽骨。主要是以骨制品、兽牙、鲸鱼牙或其他相仿材料等来仿冒象牙。用骨制品冒充象牙的主要是牛骨、马骨、骆驼骨等。骨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早在史 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用兽骨制成原始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以后又制成精致的骨雕艺术品。丰富的骨料来源和悠久的骨制品历史,为以骨料假冒象牙料提供了 便利的条件。兽骨在未经过加工之前,其颜色和光泽与象牙迥然有别。骨的色泽偏灰,色调晦暗,无象牙色泽的那种温润之感。所以,造假者往往要先将兽骨经过漂 白处理,再磨光上蜡,这样看上去就色白光滑,貌似象牙了。但是经过漂白磨光的骨雕即使加工处理再好,也总免不了遗留少量的极细微的黑斑点,这是骨质的特 质,俗称“骨眼”。就像金属浇铸时留下的细小的“砂眼”一般,做假做得再好,只要在放大镜下验看,一定能发现“骨眼”。
以骨雕仿冒的象牙雕,一般在形制上都是些小型雕刻品,虽然牛骨、马骨和骆驼骨都很大,但是骨头多为中空,实心部分较少,不足以雕刻形制大些的圆 雕作品。有时,也见到一些形体较大的骨雕,都是筒、瓶之类,这是利用骨的中空特点而为之。立体雕必须用实心材料雕作,形态稍微大一些的,骨料就无法雕作 了。
与象牙料相比,骨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学**象牙雕刻的新手往往用骨雕作为学**雕刻的代用品,所以骨雕冒充象牙雕,其工艺上也粗糙得多。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①骨质结构不同。在横断面上,真象牙具有旋转引擎纹理线;而动物骨骼呈空心管状构造,即呈现“哈弗氏系统”的圆形或椭圆形。在纵断面上,真象牙呈近于平行的波纹线;而动物骨骼则呈现黑点或线,即较粗的暗色条带。
②折射率不同。真象牙的折射率略低,为1.535,而动物骨骼则介于1.54-1.56之间。
③密度不同。真象牙密度略低,为1.70-1.85g/cm3;而动物骨骼为1.94-2.10g/cm3。
④硬度不同。真象牙稍软,为2.5;而动物骨骼为2.75。同样体积的骨与象牙,两者的重量都不一样,前者轻,后者重。
经过磨光处理的骨雕,有玻璃般闪亮的光泽,而象牙光泽显得柔和而温润。对骨雕仿冒的象牙雕,受骗上当的多数是一些初涉象牙雕的收藏者。在辨别 时,我们只要把握住几个要点,即象牙的“牙纹”,骨雕的“骨眼”,还有雕刻品的形态大小、光泽度感觉以及重量等,一定能够区别骨雕仿冒品。
4. “植物象牙”外形、颜色似象牙,其实是热带森林中生长的低矮棕榈树的果实,按产地不同有以下两种:
①杜姆棕榈坚果。生长于巴西、秘鲁及南美地区,坚果有鸡蛋般大小,呈蛋白色或白色,表面粗糙。其硬度、折射率、荧光与象牙相近,但结构不同,横 截面呈蜂巢状结构;纵截面上则为平行粗直线,线条中还具有细胞结构。在硫酸中浸泡会变成玫瑰色调(象牙不变色),坚果的密度为 1.40-1.43g/cm3,比象牙低。坚果的韧性好,可用刀切削,易加工,易染色。
②埃及棕榈坚果。产于埃及和中非,不如杜姆坚果稳定,随时间推移可能分解,质地稍软,横截面呈密集分布的繁星状结构,纵截面呈断续的波纹线或蠕虫状,密度比象牙低。
以新做旧
《古玩指南》中说:“牙以质论,质之佳者即新亦佳,惟作工今不如昔,故牙器仍以旧者为贵。”象牙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较长时间保藏,表面会发生老 化,由白渐黄,但这种变色往往是不均匀的,还会产生一种细小的裂纹,俗称“雀丝”,年代越久,雀丝越多、越长,残留的杂质越重,颜色越黑。一般年代越久颜 色越深,价值也会越高,故作伪者竞相仿之。
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将新牙放入浓茶水中浸泡煮沸;或浸入松节油,在日光下曝晒一段时间;交替放入烤箱与冰柜,急热急冻,产生裂纹;以烟熏方式形成 老旧黄色等等。但做旧的新牙没有包浆,虽然颜色近似,但光泽不足,烟呛色用酒精等有机溶液一擦即褪,而且做色大多过于均匀,反而不自然,因为自然变色在外 壁和手常触摸的地方会较深,而内壁、底部、接缝等处会稍浅,这也是一般规律,应该留意。
旧料新作
用旧的牙料或牙雕改作市场价值高的作品,需从工艺、风格等方面鉴别时代。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 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据说,民国时一度用猛犸象牙化石制作 古代牙雕仿品,但质地与润泽程度还有一定距离,是旧料新作的极端例子。
象牙艺术品的断代
由于明代以前的象牙雕刻品并不多见,主要为出土文物和博物馆收藏,目前所见传世品均为明清、民国时期,应注意与现代象牙雕刻品相区别。鉴定的要点是题材、造型(人物的姿势、器物的形制)、形象刻画、衣纹、工艺等几个方面。
一看工艺题材
老活和新活的区别是很大的。新中国成立后,工艺品选用的题材必须健康向上,不能有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内容和形象,在题材的选择上有许多禁 区,如“四妃十六子”、“十二花神”等民国时期畅销的品种,基本上不允许做了。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如此,如花卉不能出现残荷败柳,松树必定是枝繁叶茂;做 “蝈蝈白菜”,莱叶子上不能有虫子眼。所以在题材类别和表现手法上都与民国以前的牙雕不同。
二看用料方法
以珍贵材料制作雕刻工艺品的行当(象牙、玉器),都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如去料要少(保持珍贵材料的重量),要占料挑面(即保持原料的最高点和 最外点),显个(显得用料很多),全材使用、不讲拼镶等。这些工艺传统是世代相传的。但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传统执行不严格,例如,为了追求造型美而去料较 多,拼镶较多。
三看造型
象牙技艺是手工承传,造型的特点与艺人的审美观念关系密切。民国以前,牙雕的制作是个人或小作坊行为,做什么由市场决定。当时的象牙雕刻品以文 玩为主,讲究的是可观、可玩,最重“把玩性”,所以那时的象牙人物、动物造型都以团状为主,没有尖锐突起,没有太悬而不宜把玩的部位,用行话来说就是“肉 肉头头”、“圆圆乎乎”的。新中国成立后,牙雕的创作采用中小型艺术工厂的管理,各方面都有硬性规定,由于技术管理过分强调牙雕的雕塑性,而忽视了“宜把 玩”的特点。所以几十年来,象牙雕刻品的造型朝“显活”、“显工”的方向发展得太远了,失去了“宜把玩”的特点。人物的脸型、姿势更是如此,特别是人物的 脸型,讲究所谓的“解剖结构”和“鸭蛋脸”,与古代具有鲜明装饰性的做法有很大差别。
四看衣纹
牙雕衣纹的时代特点是鲜明的。明清牙雕强调“以线造型”的特色,用凿子雕刻衣纹,以阴刻线为主(行内称为“死衣纹”),也讲“钉头鼠尾”之类的 刀法。新中国成立后,强调衣纹的真实性,大量使用大折叠衣纹和无折痕的下垂弧形衣纹(行内称为“活衣纹”),制作工具不使用凿子,而改用软轴钻,可以把仕 女的各种服饰、风带做成几个大旋转的动势,倒是很飘逸,动势也很美,但终归与明清牙雕的衣纹、风带有很大的区别。许多工艺的特点,其实是使用软轴钻才形成 的,在形式和技巧上讲都是很美的,但没有刀刻的韵味也是实情,而且出现了用凿刻法不可做出的造型结构。
五看尺寸
从民国时期开始,象牙制品以外销为主。计量单位选用“英寸”,而不是中国尺的寸,这种作风一直沿用到20世纪90年代。在清末以前,象牙制品是 以中国的尺寸作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在测量象牙制品高度时,如果正符合“英寸”的整数倍,则作品的年代最早也就是民国时期。在象牙行里,作品的尺寸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参数,牵涉到计价(加工制作费用)和用料的多少,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非数倍“英寸”的现象。另外,制作者也不敢把尺寸做小了,以避免“偷料”、 “换料”的嫌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制作的新象牙活,由于工厂推行规格化管理,对象牙制品尺寸管理很严格,相同的作品都是一样高的。而清代末期以前是不会 这样做的。
六看底部
象牙雕刻摆件的底部,一般都不做细致的加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厂生产同类规格的牙活很多,为了知道作品是谁制作的,也便于核对工单传 票,艺人常把作品的编号刻写在器底。作品完成以后,编号仍然在底部。要注意的是,编号是随意刻上的,字体大小并不规范。民国以前的象牙雕刻摆件,因为生产 的数量很小,也不需要这样做,所以就没有这个特点。象牙器皿类作品略好些,少见乱刻画的现象。
七看雕刻内容的多少
这个特点也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推行规格化管理而形成的。规格尺寸相同的作品,从雕刻用工上看应当是相同的,比如两对象牙臂搁,所雕刻的画面内容 (题材)不一样,从雕刻的角度来看,却都是一个亭子、一棵树、两个人、几块山石。又如8-12英寸高的象牙仕女,尽管姿势和手持物不同,但一手执一枝大折 枝花(牡丹、月季等,必有一大花头和一两个花蕾)、一手执扇的特点是不变的。这种工艺特点在清代末期以前是不存在的。
现代象牙与猛犸象牙的区分
象牙分非洲象牙、亚洲象牙、猛犸象牙三种,材质上以非洲象牙为上,亚洲象牙为中,猛犸象牙为下。三种象牙中又要看有没有裂,是不是润,纹理是不是好看等来再分三六九等。
根据品质,象牙有非洲象牙和亚洲象牙、活牙和死牙之分(活牙又有血牙和白牙之分)。品质当以前者为优。非洲象牙色泽淡黄或乳白,质坚细、温润, 光泽度好,品质持久不变,亚洲象牙取料之初雪白亮洁,但硬度低于非洲象牙,光泽也不如非洲象牙,日久质变粗,发黄。活牙质温润、透光,死牙质干涩、几乎不 透光。血牙为活牙中之上品,透光呈粉红色泽。所谓死牙,是指象冢中之牙。象能预知死期,临死则远离象群,寻僻静之处了结。此后所遗之牙即为死牙,也就是自 然死亡之象的牙。此种牙因为多是高龄大象或病象所遗,牙质老化,胶质不存,易开裂,不如活牙润泽。活牙则为搏杀活象所取之牙。
猛犸是鞑靼语(中国亦称塔塔尔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猛犸,也叫长毛象,现已灭绝。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 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5 米,体高约3 米,门齿长1.5 米左右,体重可达4-5 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可达9 厘米。从猛犸的身体结构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猛犸生活在数万年以前的北冰洋冻土地带。在西伯利亚、加拿大等地区都发现过猛犸的化石。
猛犸象的象牙的贸易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这些象牙的贸易没有被禁止。猛犸牙牙纹较粗、牙质较干涩,由于长期埋与地下,一般挖出的牙料都带褐 色、蓝色的皮壳,有些牙料已经石化,价值较低。猛犸象牙不受管制,但当前象牙制品是禁止贸易的。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签署的《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 贸易公约》中,象牙属于绝对禁止贸易的野生动物物种。中国于1981年1月成为该公约的签字国,并于同年4月在国内生效。
猛犸象牙与现代象牙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
1. 颜色和润度
俗称的象牙色是指比奶白色略微带淡黄色的颜色。市场上的象牙制品,往往经过漂白加工,比象牙原牙显得更白一些。猛犸牙因在泥土中埋藏数万年,牙 质已经石化,所以即使是AA级的猛犸牙,其颜色也略显灰色,其他级别的则略带褐色。润度是区分象牙和猛犸牙的最关键特点。猛犸牙因为是化石,尤其是接近表 皮的部分,其干涩程度可想而知。但象牙给人的感觉是润的,并且有通透感。用高光手电可以区分猛犸牙和象牙的通透程度。此外,猛犸象的牙质脆,尤其是接近表 皮的部分,刀一上去会成片掉落。象牙就不同,据雕刻师傅讲,象牙吃刀很好,很适合作为雕刻材料。
2. 牙纹的角度
牙纹,学名史垂格线。象牙的史垂格线的角度大于115度,猛犸牙的史垂格线角度小于90度。此外,接触象牙的人都知道,位于内皮下面的牙纹**、明显且疏,越接近牙心越细越密越不明显。好的血牙几乎看不到牙纹。猛犸牙也一样,接近表皮的牙纹明显,越到内部越不明显。
3. 牙皮
象牙牙皮可分为外皮(或叫表皮)和内皮。外皮是象牙最外层的皮。象牙加工时都要剥去外皮,所以我们购买的圆雕和挂件上看不到,但在原料象牙上可 以看到。业内人士根据外皮的颜色,将象牙区分为白皮牙、黄皮牙、黑皮牙。白皮牙牙质疏松,罐口较浅。黄皮牙牙纹较粗,罐口较浅。黑皮牙牙质好,罐口浅,是 象牙中最上等的。要注意的是,白、黄、黑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实际看到的并不是很白、很黄或很黑。
猛犸牙由于长时间埋在土中,已经石化,很难区分外皮和内皮。通常,猛犸牙的皮色要明显比象牙皮深,并且没有珐琅质。
4. 牙心
象牙的牙心分为太阳心、芝麻心、糟心、爆炸心。不管是哪一种,象牙的牙心均比猛犸牙略显得小。猛犸牙带心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❿ 带一两条缅甸象牌烟是否违法行为
规定是,你出国回来,可以带两条烟回国。不算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