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瓦班有多少人
‘壹’ 缅甸佤邦历史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佤邦第一个阶段: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
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岩帅、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佤邦在历史上曾为中国土司管辖的领土,但多数时期为分散在各地的众多头人部落,未有统一的政权出现。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区脱离原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从地理上讲,佤邦远离缅甸联邦政府,使政府对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权失控。从1948年开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国民党领导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后出现了四家游击队后开始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1969年缅共利用佤邦地区是联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区,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脱离了缅甸共产党的错误领导,在当年的5月份就与缅甸联邦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从此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State)这一名称。
第二阶段(1967—1989年)
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佤邦民兵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和平建设时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共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贰’ 为什么缅甸佤邦那么强大
缅甸距离我国并不远,算的上是我国的一个邻国,不过这个国家的面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极其差,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为了方面毒贩们挣钱,佤邦拥有了相当强大的武装力量,当地的毒贩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贩毒集团,这支部队甚至连缅甸政府都难以消灭。
为了减少战争所带来的损失,缅甸政府也和佤邦的联合军签订了和平协议,这支强大的军队也会为了政府去保护缅甸的边境地区。
有了这样的条件和武装力量,加上毒犯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佤邦成为缅甸的一个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是正常的事情。
‘叁’ 佤邦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面积30000 km²,人口约60W人。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r)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地形地貌:
佤邦地区的北佤多属于高寒山区,辖区范围内多为高山峡谷,约95%为山地,仅有不到5%的土地是平坝地区,南佤地区多是湿热泥泞的热带雨林地区。
佤邦地区境内高山连绵叠立,基本上属于澜沧江横断山系南方边缘部分,它与中国云南临沧市境内的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和芒卡镇(南腊乡)山脉连接,是着名中外“阿佤山”山脉的延申部分,即延伸到萨尔温江边。
‘肆’ 佤邦是一个国家吗
佤邦不是一个国家。
佤邦现在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4)缅甸瓦班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勐元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的总人口约55.8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1989年4月,当时的缅共中央候补委员赵尼来和鲍有祥策动兵变,将缅共中央领导人驱赶到云南孟连县的孟啊,终止了缅共在佤邦的一切活动,宣告成立缅甸国家团结党(后改为佤邦联合党)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后改为佤邦联合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佤邦
‘伍’ 佤邦人为什么没有国籍
佤邦属于缅甸,是缅甸国籍。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无国籍人士的形成原因
1、弃婴:在采用血统国家的无法确定父母的婴儿若无人领养,视作无国籍。
2、出生:无国籍人在采用血统国家所生的子女,也是无国籍人。
3、婚姻:若一国法律规定,本国人与外国人结婚,即丧失本国国籍。或另一国法律规定,不应同本国人结婚,而取回本国国籍。
4、战争:某国政权的灭亡后,又没有新的政权取代,这段期间会造成无国籍。
5、剥夺: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剥夺了本国国籍,即为无国籍人。 有时可能是先前给予他们的国籍被终止后,又没有新的国籍。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佤邦、网络——无国籍人士
‘陆’ 缅甸佤邦有几个特区
两个
“佤邦”正式名称为“掸邦北部第二特区”,首府邦康。佤邦官方语言是华语,官方文字是中文。设1个管委会、2个特区(县)、3个县,共50万人口。
北面地区辖两特区三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勐冒县(原名北佤县)、勐波县(原名景北县)、温高县(原名南佤县)。与中国有近500多公里的边界线,属高寒山区,人口36万多。
邦康特区:广洪乡、那洛乡、南帕乡、等俄乡、永定乡、芒冒乡;
南邓特区:南邓乡、拥莫乡、邦空乡、大岩乡、炉房乡、南温坝乡、南邓街
‘柒’ 缅甸佤邦现状一
一:缅甸—佤邦全面禁毒
缅甸—佤邦是金三角地区大面积种植罂粟的典型地点,佤邦的底层农民多以种植罂粟为生,且佤邦地形多山地,适合罂粟的种植与生长。佤邦罂粟的种植巅峰期是在2000年—2002年,佤邦于2005年宣布开始全面禁止种植罂粟,2013年是佤邦禁止种植罂粟的第八年。自从2005年开始,佤邦每年都会举行销毁毒品的活动,2013年更是达到了10万吨的巨大数目。自佤邦全面禁毒开始后,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民众也开始逐渐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佤邦的罂粟种植面积开始大面积减少,民众开始逐渐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以及给社会造成的巨大负担。
毒品给佤邦人民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灾难,从100多年前的英国殖民地把罂粟带进缅甸,成为佤邦穷苦人民的生存之道,毒品使佤邦人民更加穷困潦倒。自1989年佤邦联合党建立之后,佤邦人民才真正认识到罂粟的危害,2005年在佤邦联合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佤邦全面实现了无罂粟种植。佤邦政府制定了 “不种植、不加工、不吸食、不贩卖”的禁毒目标,为了实现“四无”目标,佤邦政府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完成禁毒目标。佤邦和平建设以来,佤邦政府就先后出台了关于禁毒工作的很多规定。90年11月就制定了“逐年减少种植鸦片面积,最后达到根除”的禁毒计划。并提出了用15至20年时间根除鸦片种植的要求。于97年,佤邦向世界宣布了在2005年全面禁毒的计划,并于2000年6月12日,颁发了《禁毒通令》,以19个章节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具体的禁毒工作方案。为了如期实现2005年的禁毒计划,于2002年3月26日颁发了《第二号禁毒通令》,进一步加强了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开始着手计划2005年禁种后的一些民生工程;譬如对地方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开发的计划和实施、中央对农业方面的低息贷款、向政府和邻国求助技术人才、进行替代种植的同筹工作等。佤邦南部的移民安置工作,与北面农业替代种植工作,同时稳步的进行。经过佤邦军民的共同努力,现如今农业替代种植已经初见成效,佤邦各个方面都在健康的发展。为了加强2005年禁种后的工作,佤邦联合党中央、佤邦政府、佤邦联合军总部又颁发了发至营、区、科、局一级的《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禁毒规定》,这个规定是于《佤邦基本法》、《禁毒通令》、《第二号禁毒通令》同等使用的。以法律的形式定格禁毒工作当中,并决心实现“四无”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任重道远。很多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挺而走险,进行毒品加工、毒品交易。有的与境外毒贩进行内外勾结,将毒品带人佤邦或过境佤邦,使佤邦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佤邦境内致使毒品问题的一度泛滥。因此,佤邦联合党中央再次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禁毒规定的通令》,通令由佤邦毒品管制委员会、佤邦司法委和各地方司法委、各部队组成的稽查队负责监督执行。现在佤邦的全面禁毒行动已经基本成型。
‘捌’ 为什么缅甸佤邦人的生活那么像中国
佤邦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中国相似,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
从历史上来说,佤邦1000多年前是云南滇西“茶马古道”和缅甸王朝向中国王朝进贡以及中国王朝官军入缅甸木邦、佤城往返必经地之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不仅在战时一度控制了边界大部分争议地区,抗战后中国对这些地区仍保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这个时期的许多争议地区不仅在中国地图上划在中国一侧,而且实际上也控制在中国人和认同中国的势力手里。
看看佤邦的民族构成,佤邦是多种民族杂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佤、拉祜、掸、克钦、汉、爱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老棉等十六种民族。其中,佤族占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掸族。
可以看出,当地是以佤族华人为主,多种华人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很多人在中国有亲戚。比如佤邦和接壤的中国沧源都属于佤族聚居区。所以文化上,佤邦和中国是天然亲近的。在90年代,军阀坤沙被击败后,佤邦收编了一部分土地和部队,即所谓南佤。该部队和国民党残部关联很大,这又加强了佤邦在文化上的中国色彩。
‘玖’ 缅甸佤邦勐能县有多少人口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r)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
‘拾’ 佤邦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人口面积:约60万(2019年)、3万平方公里。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位置境域
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22°~23°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控制国境线502公里,即中缅边境145~210号界桩之间。
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