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和尚是怎么化缘的

缅甸和尚是怎么化缘的

发布时间: 2022-10-02 23:24:07

A. 化缘是什么意思和尚化缘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吗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定产业,并不缺乏钱物。化缘的行为主要是基于佛教理念。
化缘是什么意思
基本含义:和尚、尼姑或道士向人求取馈赠
(1).教化的因缘。佛教谓佛、菩萨因有教化众生的因缘而来到人世,因缘尽了即离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如来 化缘斯毕,垂将涅槃。”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2).僧、道称向人求布施。因能布施的人,可与佛、仙结善缘,故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奚真人 化缘,造成三个石塔。”《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原来 水月寺 在桑园里,四边又无人家,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鱼肉,等候和尚妮姑去化缘。”
(3).泛指向人募化捐款。 清 袁枚 《新齐谐•土地奶奶索诈》:“ 吴氏 夜梦街坊总甲 李 某持簿化缘,口称虎踞关,将有火灾,纠费演戏以禳之。”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我晓得咱们胡同里的人多数的都肯帮忙,但是 钱太太 绝不喜欢咱们出去替她化缘募捐。”

B. 老寺庙里的和尚是从什么年代就有了和尚为什心化缘

无论新旧老近寺庙,寺里的和尚是从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时代就有了和尚,也称比丘比丘尼。以前的和尚指得道高僧而言。化缘是解决人类所必须食用食物的问题而设的,也是为了让凡人种福田而立的。

C. 和尚用来化缘的东西叫什么

应该是“钵”

D. 古代和尚的"化缘"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化缘"

化有教化和募化两种意义。缘是机缘,简称化缘。所谓教化,是演说三藏(经律论)的义理,使众生依法修行,必能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的意思。至于募化,是佛住世时,为了降伏出家众的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众供养结缘,这样可以减去许多无谓的烦恼而安心办道,了脱生死。而在家人,利用这供养的方便,可以广结善缘。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由此可见,我们要远离诸苦,必须戒贪,才是根本办法。而布施供养,是戒贪的具体表现。

也许有人说:‘你这穷和尚命好,有一份长期补给证——化缘,就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当然你赞成化缘,而且口口声声的叫人家放下,自己抓得紧紧的,难道说你们拿别人的财物就不为贪?’我认为不是,因为我们拿别人的东西,不是用来养家活口,而是用于印经造像、救济贫困等等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不为贪。而向人化缘的目的,是为了广结佛缘,故不为贪。

E. 缅甸的僧人聚会是什么样的场面,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

一直以来,东南亚旅游都是我们国内非常热门的旅游路线。

从早期“出国游”兴起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有能力走出国门,去到海外旅游,东南亚旅游依旧是一个很大的热点。

东南亚地区很多国家都是我们的周边邻国,以极高的性价比、丰富多彩的异域风情、华侨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毋庸置疑,中国是东南亚旅游最大的客源国。

缅甸,便是其中之一。

F. 僧人的化缘是怎样一回事情,最早是怎么来的

【化缘】

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

G. 在缅甸,男子都是怎样当和尚的

在缅甸形成一种规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天。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H. 在缅甸,为何要让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当和尚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886年英国发动战争并占领了缅甸,并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缅甸有“万塔之国”之称,全国4800多万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红色袈裟、手持黑伞的僧侣。

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伺候佛祖一辈子。

I. 千僧化缘

这里仍是佛教的一片净土。

如果说那些林林总总的佛塔是缅甸的形,那么,信奉的小乘佛教则应该是缅甸的魂。

缅甸,一个有90%的国民都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度。

与中国大部、韩国、日本所信仰的大乘佛教不同,东南亚包括缅甸在内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他们只信奉释迦牟尼一个佛。信仰他,能获得自救,自我解脱。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成为佛。大乘佛教的信仰不仅是自渡,还兼渡他人,只要虔诚信仰,人人皆可成佛。所以他供奉的不仅仅是释迦牟尼,还有观音、罗汉、菩萨等等。

简言之,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通过修行能独善其身;一个是只要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

小乘佛教似乎更能修成正果。他们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修身养性,看重伦理教诲,认为必须切实自我修行,甚至要出家过清苦乞讨的生活,方可达到阿罗汉果一一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

于是每一个家庭,不分贫穷与富裕,不分男女,从发蒙的6、7岁开始,到19岁以前,都要被父母以隆重的仪式,将他(她)们送进修道院(也叫僧院),削发剃度为僧(尼)。孩子出家,在时间上可以灵活,最短的一周以上,一至三年比较普遍,之后可还俗,结婚生子。当然也可以终身为僧。所以在缅甸,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出家的披着僧袍的和尚。

过去僧人在僧院生活、去清空心灵,求得安宁。除学习经书外,还要外出靠化缘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化缘,在缅甸有它特别的含义。一是指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二是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这样的化缘使布施者的“舍”和僧人的“得”都获得机缘。所以缅甸的僧人众多并不愁有更多善男信的无私施舍。加之时代也进步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僧院也改变了过去出门满街乞讨化缘规矩,让布施人到僧院直接进行统一的布施,施粮、菜、肉、果都可以。再由憎院做成熟饭,让僧人在院内就可获得食物。这一善举,大大提升了佛教僧人化缘的文明程度。

我们在缅甸的曼德勒,有幸看到了那些僧人化缘的盛大场景,他们把佛教的这一修行活动弘扬成一种壮观仪式。就像英国伦敦百金汉宫门前每天皇家卫队的出巡,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卫兵的定时换岗,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一样,把化缘做到了极致,做得同样的庄严、神圣,巍巍大观!

上午十点十分,那个容纳了2O00多僧人的僧院开始在清静的环境中悄悄移动起来。僧人们有序地走出禅房,他们身上紧裹着长长的深红色僧袍,只露出两手捧着黑亮的食钵,脚下赤着脚,在林荫道上列成两路纵队,在司仪的带领下,缓缓向这边走来。乞讨求食的化缘活动开始了!而林荫道的两边,早已站满外来的旅游观光者,和那些以仁慈为怀的布施人。当僧侣排着队走过来时,布施人会把几个大盆己备好的米饭舀进一个个僧人的钵里。然后僧侣们继续有序前行,转到食堂门口,再获得莱肴后,顺序走进食堂。再在长矮桌上放下食钵,解开僧袍,露出手臂,席地而坐。待一长排都坐满后,才开始共同用歺。

在浩瀚的队伍中,你会惊奇发现走来一列穿浅粉色僧服的童孩,他们才十岁上下,个个一脸的稚气和天真,虽然也光着头,但似乎还没有真正领悟到信仰的庄严与虔诚。布施者对他们似乎关爱有加,不是亲人,胜是亲人,专门施给他们糖果或可口的另食。

原来,他们是刚进来的还不算正式出家的小比丘。虽然是一种厂办练,但却是家人高高兴兴送他们来的。因为到这里来,是接受高尚无比的释迦牟尼佛的洗礼。而从他们纯真烂漫的脸上,也能感到在僧院这个大集体里生活的无忧、温暖与幸福。

而他们的师兄就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虔心修炼,他们显得成熟而深邃,心中己修禅意,早己弃掉凡尘,六根清净,没有邪念,恪守着佛门那些清规戒律。据说,僧人每天只能两次进食,一次在凌晨四点,一次在上午十点半,也就是这个时侯。在下午和晚上的时里就不能进歺了,最多就是喝些水。这戒律似乎又苛刻了些,但它是戒律,大家都能遵守,甘愿去忍受长时间不能进食的清苦与磨练。所以看他们摸样,大都显得清瘦。

一心无挂,四大皆空。遵循着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的教义,让一切灾殃化为空。他们一路走来,用赤脚践行着自己的信仰。这无声无息的长长队伍,没有闪亮华丽的服饰,没有昂首挺胸的豪迈,没有整齐步伐的铿锵,只是静静地,捧着食钵走来。

我突然发现,在谦卑中,他们表现的是自尊;在沉默中,他们透出的是坚守;在平静中,他们显出的是真诚;在悄无声息中,他们潜藏着义无反顾的决心!

我又仿佛隐隐看到,在长长队伍的后面,是千千万双手合手的家长和亲人,他们不间断地迎送着自己的孩子向前走去,让剃度的队伍前赴后续,永生不绝,展现出对佛教信仰的尊从和虔心。

这一切,使我内心受到震憾,为芸芸众生虔诚信仰宗教所产生的蓬礴生命力而感到强烈震憾!

这时,我眼前的缅甸,以传承着小乘佛教而显出你内在的崇高。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缅甸的小乘佛教,己深深地植根于这块土地,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你还能保留有这样一片净土,实在让人慰藉和诚服。我只黙黙地祝福,愿这样的自律而仁慈信仰生生不息!

J. 法海手里拿的平常和尚化缘的东西叫什么

僧人化缘的器具叫钵。

钵(梵patra)比丘六物(三衣、钵、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称钵多罗、波多罗、钵和兰等。意译应器、应量器。即指比丘所用的食具。 其种类有铁钵、瓦钵之别。持钵行乞称为“托钵”。由于比丘持钵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钵亦称应器。

《四分律》卷九中提及钵之种类云:“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该书卷五十二中说,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银、琉璃、宝、杂宝所作成的钵,并以此简别在家和外道。《五分律》卷二十六谓不使用金银七宝、牙、铜、石、木的钵,若使用金银乃至石钵,则犯突吉罗,若使用木钵,则犯偷兰遮,若如外道之使用铜钵,则犯突吉罗。仅准许使用铁钵、瓦钵、苏摩钵。所谓泥钵、瓦钵、苏摩钵,皆是同类之物,苏摩钵是就产地而命名的。
钵的颜色,应熏为黑色或赤色,即《四分律》所说的黑钵、赤钵。《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中说瓦钵当熏成孔雀咽色,毗陵伽鸟色,或是鸽色。铁钵则作钵炉,以阿摩勒核、佉陀罗核、巨摩、竹根熏之。关于容量,《四分律》卷九举出大、中、小三种。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据唐代的量法,应是一斗至五升之间。
戒律中规定比丘不得储存多钵,护持钵当如护持自己眼睛一般,应当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第一:钵之“体”,材质只准使用瓦、铁两物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物制做。第二:钵之颜色,《四分律》限用黑、赤两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薰染其他颜色。第三:钵的容量,《四分律》说:“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依个人食量而定。
至于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这种形状可使盛的饭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南传上部座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现已经很少有僧人托钵乞食。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04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36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37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97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006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6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58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16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64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