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傣族在哪个市
A. 傣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想一想那是我国的哪个省
傣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西南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1)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谣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章哈。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说唱艺术纳西大调,傈僳族曲艺尼丹木刮,佤族曲艺柏巧、唠琼嘎卜(木鼓说唱),苗族曲艺然更、巴腊叭,拉祜族曲艺嘎门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曲目,它们与民间歌谣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师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当中。
B. 缅甸国靠近我国哪个城市
缅甸国靠近我国云南省的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等。
1、保山市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公里。
2、临沧市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横穿辖区南部,澜沧江、怒江流经辖区东、西两侧,东邻普洱市,北连大理州,西接保山市,西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290.79千米。国土面积2.4万平方千米。
3、普洱市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约486公里(与缅甸接壤303公里,老挝116公里,越南67公里)。
4、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19582.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5、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
C.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州县。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我国傣族人口约150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现有人口约5000万,虽然国内属于少数,但学术上认为,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而居住在国外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国(约3000万人)、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缅甸为核心建有佛教国家——焚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各个东南亚半岛国家。
(3)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有大泰、兰纳、暹罗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含有多个次方言,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差距也加大。
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傣文、澜沧傣文、兰纳傣文、越南傣文、南方大傣文、北方大傣文、阿萨姆傣文等七种字体,均由古印度婆罗米文演化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
傣族的传统文化: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个地区。傣族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傣族不仅是一个“水的民族”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的民族。
傣族的壁画:壁画是傣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亮的宝石,是傣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傣族壁画多见为佛寺壁画,它通过佛教题材,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傣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的生活习惯、风俗、风情和阶级关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傣族佛寺壁画的特点是:在构图上,打破了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把一个完整故事的来龙去脉集中明确地在一幅画面上表现出来。同时,构图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在人物的造型上,既保持了结构的准确性,又作了艺术的夸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竹编:自古以来,花腰傣居住的地方绿竹环绕,花腰傣用竹创造出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民间工艺品,竹床、竹椅、斗笠、饭盒、簸箕、鱼篓、秧箩等编制品,制作精美,精巧别致,工艺极高,再缀上银泡,彩穗等装饰物,简直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傣族竹编工艺是傣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历史悠久,造型古朴,美观实用。傣族有着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笆箩、饭盒、槟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D. 傣族聚居在哪个省
傣族聚居在云南省。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4)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傣族主要技术有:
一、医药
傣族医药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物质,称“四塔”,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士),万物生长离不开这四种物质,并借用“四塔来形象的解释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
认为健康是人体四塔之间保持相对动态平衡与协调的标志,同时也表明人体四塔与外界四塔之间能够保持这种动态平衡与协调关系。
二、造纸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的傣族还有手工造纸的技术。女性是芒端手工造纸的主要劳动和技术专家。车间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妇女完成的。造纸的原材料是树皮。该工艺包括浸泡、搅拌植物灰、蒸煮、洗涤、捣固、造纸、干燥、抛光、揭盖等。
三、陶器
傣族是制造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双版纳和普洱镇是黑陶的主要产地。由于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它不仅能防止水变质,而且能长期保持热傣村的水凉。
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庙佛殿中的柱脚处通常会有一个落水小洞,根据滴水的情况占卜,若有不吉要请佛爷为其念经解除。黑陶器的原料是傣乡特有的一种黑土,经与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沤透后捶砸揉压制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傣族
E. 傣族住在哪个地方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傣族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5)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傣族的风俗习惯:
1、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2、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3、傣族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过去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F.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不属于云南的任何一个市,它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是景洪市。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面积19124.5平方千米,东北、西北与普洱市相邻,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最高点是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的会合处,海拔477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包括1个县级市、2个县,分别是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另设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勐腊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景洪工业园区。
展开全部内容
-->
G. 傣族在哪里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自称“傣泐”,汉族称为水傣。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H.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分别是哪个省的哪个地区
1、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
2、景颇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5个县、市,与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部分散居于耿马、腾冲、泸水、孟连、昌宁、勐海、隆阳等县(区)。
3、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
4、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比较集中的分布在云南省保山地区的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临沧地区的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其中潞西市的三台山德昂族乡和临沧市镇康县的军弄乡是德昂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8)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1)傣族村寨多分布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比较大的坝子有景洪、勐笼、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陇川、干崖、勐卯、遮放等。
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雅”,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2)景颇族聚居的山区,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大部分纬度偏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青水秀、树木葱茏。这里良好的植被造就了天然的绿色水库,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座座青山有溪流,条条山箐有小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灌溉条件。
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5个支系。支系的名称也是各支系的自称和支系语言的名称。其中,“景颇”既是支系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各支系有自称和对其他支系的他称,与景颇族杂居的汉、傣等民族对景颇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3)阿昌族在古代汉文献中,曾被称为“峨昌”、“莪昌”、“娥昌”或“萼昌”,现在通称“阿昌”。阿昌族还有不同的自称,户撒地区阿昌族自称为“蒙撒”、“傣撒”、“蒙撒掸”、“衬撒”;梁河地区阿昌族则自称为“汉撒”、“阿昌”、“峨昌”。
阿昌族的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称作“寻传”的地区,再逐渐南移,约于13世纪定居于现在的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则沿云龙、保山、腾冲迁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
(4)德昂族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虽然德昂族只有1万多人,却分布在云南省3个地州9个县市。除潞西市的三台山和镇康县的军赛两地外,其他德昂族与景颇、汉、傈僳、佤等民族分寨而居,其中有少数村寨间杂在坝区傣族村落之间。
德昂族由于居住分散,自称他称很多。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镇康、耿马的德昂族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此外,还有“崩龙”、“昂”、“冷”、“梁”、“布雷”、“纳安诺买”等称呼。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崩龙族”正式改名为“德昂族”。
I.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云南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内地31个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金平、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
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老挝北部。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
(9)缅甸傣族在哪个市扩展阅读: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云南省总人口4,59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3.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3.37%,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全省人口的10.94%,其他超过1%以上的民族依次为哈尼(3.55%)、白(3.4%)、傣(2.66%)、壮(2.64%)、苗(2.62%)、回(1.52%)、傈僳(1.45%)等民族。
按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算,云南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位;按少数民族所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衡量,在省级行政区中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居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