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1942年缅甸是什么会战

1942年缅甸是什么会战

发布时间: 2022-08-06 10:47:19

① 滇缅会战谁知道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者蔑视中国人民英勇无敌的力量,满以为在短期内完全可以使中国屈膝;那知打了一年、两年、三年,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愈战愈强,正循着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个方向发展着。这时日军妄想从沿海包围截断我国际交通线,截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一九四○年九月间又侵入越南。至此,我滇越路国际交通线已被截断,所可依靠的仅有滇缅路。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后,同月十一日第一次下动员令起;至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远征军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摸不定,坐使仰光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加以入缅后,指挥多次变动,系统紊乱,权限不明,各有所私,以及指挥无能,部队战力悬殊等等,既未能适时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期收复仰光,又未能退而凭据险要与敌作持久战,保全我腊戍的物资。东拉西扯,一无所成,徒使将士浴血,丧师辱国,回想起来,实深愧痛!
我远征军先遣第二百师附骑兵团及工兵团的一部,先头部队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八日到达同古,九日接收英军防务完毕,十一日骑兵团附工兵一部、步兵一连,推进至皮尤河及其南十二公里处担任警戒,由骑兵团副团长黄行宪指挥。骑兵团团长林承熙鉴于英军与敌作战月余尚不明了当面的敌情,想到前哨部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敌情,应该设法获得敌人的有关文件。他根据连日侦悉日寇大胆追击英军的战术,在皮尤河南十二公里处先构筑假阵地,又在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狙击阵地,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准备好皮尤河大桥下爆破工作,等待敌人行至北端,即用电气导火爆炸。[

② 缅甸战役的介绍

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2年1月~1945年3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③ 二战时缅甸战场有哪些着名战役

缅甸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中、英盟军在缅甸同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反击战斗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次缅甸战役和第二次缅甸战役两个阶段性战役。
一次战役:
1942年中国出兵缅甸,是中国从国际国内战略局势出发,联合盟国在国外进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战役以盟国方面的失败而告终,远征军损失也十分惨重。此战中,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日本在完成缅甸战役之后得到喘息之机,并借此巩固了在缅甸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日军训练有素,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快速推进。中英盟军尤其是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但终因部署不当、指挥有误而失败。
二次战役:
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④ 1942年,争夺仰光的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英帕尔战役之后,蒙巴顿制定了“卡皮特尔”计划——英印部队首先强渡亲敦江,并在那里建立桥头,然后在南下进攻仰光。

1942年11月10日,斯托普福德将军指挥的第33军在亲敦江西岸完成攻击部署。阿萨姆团的一个突击营向江对岸的莫七发起冲锋,顺利登上了东岸。接着,该军的第20师主力也陆续渡过了亲敦江,并占领了莫莱。与此同时,第11东非师在皇家空军准确无误的空袭支持下,沿着亲敦江西岸幽暗的加包山谷向加里瓦打去。

12月10日,印度工兵在亲敦江上迅速架起了桥梁,使第14集团军的各主力师得以开过对岸。

梅塞维的第4军包括第19英印师和第17英印师,后来,集团军直辖的第5英印师也归梅塞维指挥。蒙巴顿给梅塞维的命令是:跨过亲敦江后进入瑞波平原,与日本第15军驻守在那里的师团进行决战,并夺取日本人在耶乌—瑞波地区的各重要机场。这一战要打得既快又狠。

梅塞维部队渡过亲敦江后,遵命向东冲击。4天之后,他们又占领了英多西北部的班毛,并同从北部挥戈南下的英第36师会合,向瑞波平原逼近。

可是木村兵太郎中将并不想在这块宽阔的平原上决战。蒙巴顿便与斯利姆研究制定了一个新方案——斯托普福德的第33军从北面向曼德勒施加压力,去占领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这时,梅塞维的3个师要从吉灵庙向正南进发,尽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流域,然后从甘高向东南推进,在本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占领一个渡口,目的是越过日军卫曼德勒部队的后方,在敏铁拉附近建立一个战略性屏障,从而封锁他们径南向仰光的退路,并截断来自仰光的补给,最终将日本第15军歼击于曼德勒—塔泽—稍端口—敏建地区。

新方案开始实施。梅塞维的部队在深入的侧翼包抄行动时,秘密穿过丛林密布的甘高山谷,并在帕科库出其不意地强渡伊洛瓦底江,然后利用装甲部队和空降部队风驰电掣般挺进,直逼东南面敏铁拉日军重要基地。

许多高级军官乘坐的指挥车仍在假军部里进进出出,使日军谍报人员仍以为梅塞维和他的军司令部逗留在达木。

一切就绪,即将行动。但就在这时,75架美国运输机却被猝然抽调到云南去,因为中国军队在广西面临着日军猖狂进攻。蒙巴顿为此向美国方面提出抗议,说这些飞机都已装满了运给先头部队的补给品,而梅塞维这次向敏铁拉的远距离穿插是以空运补给为基础的。但抗议没有奏效,大部分飞机还是被调走了。现在,梅塞维必须沿着一条雨季无法通行的坎坷不平的土路,从达木到帕科库冒险行军700公里。这条土路本是供老百姓的牛车通行的,而现在要通过的部队却达3个师之多,还有重型坦克、大炮和其他车辆。好在工兵部队于15天之内,紧急加宽、加固了这条土路的2/3路段,使上述重型装备得以勉强通行。

然而,由于美国的运输机被猝然抽调走,直至1945年1月底前后,梅塞维的部队终于陆续抵达了伊洛瓦底江岸地区。这条江是缅甸的主要河流,虽然江水当时处于最低水位,但是开阔松软的沙洲却又形成了另一道险障。尽管地势对第41军非常不利,梅塞维还是采取佯装渡色漂偷渡成功。3月1日,蒙巴顿得知敏铁拉还未拿下,非常气恼,便要斯利姆亲自飞抵前线指挥。斯利姆到现场后,在该城北面集中兵力发起攻势,最终占领敏铁拉。

蒙巴顿麾下的部队在敏铁拉打赢了,下一步就是夺取曼德勒。其实,就在木村兵太郎中将调兵力反扑敏铁拉的时候,蒙巴顿将尚能调用的兵力统统投入到了曼德勒外围,伺机拿下曼德勒。接下来的目标是攻占仰光城。

3月20日,英军完全占领了曼德勒。

蒙巴顿虽然打开了仰光的大门,但雨季即将来临,必须迅速攻克仰光。

梅塞维的第4军在和时间的赛跑中,还是输给了雨季。于是在1945年5月1日,蒙巴顿对仰光实施两栖登陆计划。其实,在此之前,蒙巴顿就已经考虑梅塞维部队被雨季阻挡的可能性,因此他从驻吉大港至若开一带的克里斯带森的第15军中,抽出一个师的兵力执行两栖登陆任务,这个师将配署一个中型坦克团和一个伞兵营,并紧急搜寻了一些登陆艇集结待命。

5月1日,英军在发动两栖登陆之前的几个小时,蒙巴顿令空军飞越仰光上空进行侦察,发现日军已经逃之夭夭了。然而,登陆计划继续实施。2日,他们合为一路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仰光城。5月6日晨,从勃固南下的梅塞维的第4军先头部队,也终于开进了仰光。

⑤ 缅甸战役在什么时候进行的其目的是什么

缅甸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从1942年1月20日至5月20日在缅甸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切断连接中国与英美盟国的唯一的陆上交通线,占领缅甸,并推进到印度边境。

⑥ 我的团长我的团 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是什么战争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直逼缅北重镇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夺取密支那,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芦沟桥事变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为中缅关系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难与共的中缅两国人民,将永远珍惜这经过战火考验的“胞波”友谊。

⑦ 缅甸远征军主要战役有哪些

(1):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2):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3):密支那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至8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对日军第18师团等部的进攻战。(4):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

⑧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粉碎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机械化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开抵缅甸南部重镇同古。这个师立足未稳,便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围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不断增兵,以4倍的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城。中国远征军援兵受阻,第200师孤军奋斗,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奉命弃城突围。

同古之战后,中国远征军调整部署,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但是,在西路作战的英军一路败退。4月16日,英军主力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军。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

由于西路英军败退和东路中国军队失利,平满纳决战计划流产。中国远征军北撤,计划在曼德勒地区作最后决战。但是狡猾的日军迂回包抄,攻占滇缅公路重要枢纽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退路。中国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分多路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从缅北向云南瑞丽方向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也撰写挽诗致祭。

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廖耀湘部穿越缅北丛林,向印度撤退。官兵们在险恶的丛林中挣扎了近两个月,历尽千辛万苦,饱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于7月底退至印度。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部队,翻越缅甸中部山脉,辗转进入印度境内。

其他几路撤退部队也都惨遭重创。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共损失5万余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

中国官兵发誓要打回缅甸,重开滇缅公路,报仇雪恨。为此,中国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新1军,代号“X”部队。郑洞国将军奉调赴印出任军长。其后,中国政府在云南组建了中国远征军Y部队。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战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盟军开始战略反攻。根据开罗会议决定,中国远征军X部队投入反攻缅甸作战。返身杀回缅北的中国官兵,沿着当年撤退时留下的斑斑血迹奋勇向前,节节推进,连克孟关、孟拱、加迈等缅北战略要点,全歼精锐的日军第18师团,重创第53师团。与此相呼应,中国远征军Y部队也从滇西奋勇出击。1944年5月中旬,由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指挥的Y部队2个集团军近20万人,渡过怒江,分别向松山、腾冲、龙陵等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缅北、滇西战场连成一片,炮声震天,杀声撼地,立时成了二次大战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战场。

然而,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攻城战却打得极为艰难。日军负隅顽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将军委派郑洞国将军指挥攻城,郑军长选择在7月7日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发起总攻,中国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突破城防。之后,步步为营,掘壕推进,最终攻占缅北战略枢纽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X和Y部队,一路沿中印公路从缅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缅公路往外突。两路大军相向而行,奋勇冲杀。1945年1月27日,两路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在缅北重镇芒友胜利会师。至此,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宣告胜利结束。

⑨ 松山血战的会战过程

1942年5月,中、英联军在保卫缅甸的战斗中被日军击败,两国本来就互不信任的短暂联盟就此瓦解。英军向西沿公路逃进印度,中国军队则分路进入丛林,分别向西、东北方向撤入印度、中国,在进入雨季、完全断绝给养的情况下,由于饥饿和疾病的侵袭,在危机四伏的缅北胡康河谷一带弃尸累累,直到三个月之后,才在美军空中补给的援助下勉强完成了他们的”转进”。然而这时,十万中国远征军仅余4万,全部九个师的部队中,只有孙立人的新38师作战坚决,行动果敢,迅速冲破日军的追堵退入印度,主力得以保全,而其他部队均已残破不堪,只剩了些骨瘦如柴的病兵,作战的能力基本丧失,昔日铁血昆仑关的”军中骄子”第200师也损失殆尽,年盛有为的师长戴安澜捐躯异国。
缅甸的陷落固然使英帝国损失了一片殖民地,并被迫把防御线后退到了印度,但显然大不列颠帝国没有遭到不可承受的打击,它的东南亚战略重点是弃缅保印。真正感到受到重创,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危机的,是中华民国政府。滇缅路被截断,国际援华物资长河断流了;远征御辱不但没有御敌于国门之外,日军反而从另一个方向打了进来,形成对中国的两面夹击之势,重庆顿觉芒刺在背,心胆俱裂。
依靠了怒江边一小群非正规军的亡命阻击,战略预备队的迅速西进反攻,以及”飞虎队”的空中攻击和支援,战线才在怒江前线得以稳固,国民政府庆幸之余,也开始进入自抗战开始以来最窘迫的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历时2年多、牺牲惨重的”驼峰航线”即是这个时期的有力佐证。为了使陷入危机的重庆政府能够有信心坚持下去,美国政府不惜以损失飞机317架,飞行员1519人的代价,进行了历史上最为疯狂也最为无奈的战略空运。
尽管从印度经西藏直至昆明、成都的航线沿途落满了飞机残骸与碎片,中国战场漫长战线的消耗还是使各种物资严重短缺,从炮弹到白糖,从汽车到火柴,中国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工业基础完全不能给本国的战争行为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驼峰航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俨如上帝般的山姆大叔没有让重庆的蒋介石大元帅成为政治上的弃儿。1943年和1944年初,中国国民政府的军队没有发动过一次象样的进攻作战,与同一时期处于敌后的18集团军相比,其战斗意志无疑是消沉的。18集团军的部队从不因为物资缺乏而畏惧,事实上他们的战斗一直是在甚至连枪弹都十分珍贵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政府军队显然没有这种能力,没有了充足的物资,国民政府的军队只能消极地维持着各个方向的战线。
此种状况在美国政府及其在中国的代表史迪威将军的强烈干预下发生了改变。1944年初,中国政府终于决定要在怒江一线向云南省西部盘踞的日军进攻了。在这之前大约半年,新38师已经在史迪威将军的直接控制下从印度利多向缅甸北部攻击前进,在胡康河谷(野人山)将日军曾经战无不胜的18师团打成残军。国民政府即将从怒江东岸开始的进攻,目的之一就是和中国驻印军会师缅北;之二是应英军的请求,从日军后方发动进攻进行牵制,其时日军正在向印缅边境的英帕尔大举进犯,企图夺占印度–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的宝石”。

⑩ 中国远征军共有几次会战,战果如何

第一次入缅,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第二次入缅,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7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3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3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7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8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3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41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0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