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瓦城是哪个邦的
A. 瓦城在缅甸曼德勒面积有多大
缅甸曼德勒,当地华人通常称之为“瓦城”。
包括近郊在内,约20kmX25km=500平方公里。
--/
一年缅北人
B. 被称为万塔之邦是哪个国家
缅甸
缅甸:昨天的辉煌
文/任维东
缅甸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期,我曾以边境旅游的方式,从云南省的德宏州出境,去过缅甸的木姐和南坎两个小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经济还很不发达,这两个缅甸小城里自由市场上的电子手表、化妆品、衬衣等商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从西双版纳出境,去过缅甸的勐拉。这些地方都处缅甸的北部边境,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落后。说陌生,是指我还没有深入到缅甸的腹地。
今年“五一”大假,我不畏炎热,决定与朋友飞赴缅甸旅游。所见所闻,使我感到过去国人对我们这个近邻的了解实在是太少,甚至有许多误解。
过去,一提缅甸,在许多国人眼里,似乎就意味着腐败、独裁、毒品、贫穷与落后,很容易联想到金三角、昂山素季等等。这里面明显有宣传的误区。等你到了那里,亲眼看看,就会明白“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是做人时应当时刻谨记的。
我们这次去造访的是缅甸现在的首都仰光和古都曼德勒、蒲甘。
事实上,缅甸在历史上曾是中南半岛上称霸一时的强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在雍籍牙王朝孟云王统治时期(公元1782-1819年),缅甸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疆域西起当今印度的阿萨姆、曼尼坡,东到今泰缅边境的广大地区,都是它的势力范围,成为当时东南亚各国中疆土最为辽阔的强大的封建国家。
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面积约676,581平方公里,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第二位。与中国接壤的国境线长达2,185公里,其中与云南省接壤的边界线有1,997公里。由于其大部分国土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因而属于热带。
花城仰光
现今的首都仰光是一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美丽的城市,特别是城中参天的热带树木、盛开的鲜花和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欧式建筑,给人印象颇深。
5月的缅甸正是一年中该国最热的季节。我们到达仰光那天的中午,有空调的旅游大巴内气温竟然在30摄氏度,车外气温高达41摄氏度。或许是我们已经先在曼德勒预热过了,所以一身短打扮(短衣、短裤、拖鞋)的我,居然也能接受和适应。当然,一离开空调,就免不了汗流浃背。
导游阿强是个华人,一路上给我们介绍缅甸的历史,而且总少不了要赞美当年占领缅甸的英国殖民者,说仰光的街道、火车站都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规划兴建的,某一街区的建筑也是英国人建的,等等,时至今日,还在沿用,仍然能适应仰光城市现在的需要。
来仰光,第一要看的自然是其标志性建筑、堪称世界之最——雪德恭大金塔。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经数次整修,如今塔高112米,底座周长427米,其塔顶镶嵌有7000多颗钻石及一颗世界最大的红宝石,塔身用纯金建造,而且大金塔四周又环立着68座各式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在蓝天红日的映照下,真是灿烂辉煌,蔚为大观。据说,整个大金塔使用了六七十吨黄金,这也更凸现了大金塔的珍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看大金塔就是看黄金。一年到头,这里都拥挤着缅甸的佛教信徒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在缅语中,仰光意思是“战争结束”,也就是和平之城,位于伊洛瓦底江支流仰光河的左岸。其街道不宽,但比较整齐,建筑也要比古都曼德勒现代化,高楼不少。但最让人称道的是街道、马路两旁郁郁葱葱又参天的大树以及盛开的各种鲜花。说仰光是春城、花城,倒真是恰如其分。
由于仰光工业很不发达,许多日用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加上热带植物遍布,雨水充沛,所以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污染少,天是瓦蓝瓦蓝的。对于久居中国污染严重的大都市的我们而言,来缅甸洗肺、换气,真是好极了。
走在仰光的大街上,看到一个怪现象,那便是正在跑的汽车大都十分破旧,而且形形色色,真像一个旧车博物馆。有的老式汽车我们以前只在电影里看过。这些汽车中有上个世纪20年代的甲壳虫、有老掉牙的二战卡车,更多的是日本产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车。问及原因,导游阿强说,缅甸军政府规定从外国进口的新车在缅甸销售要缴纳高达200%的关税,所以大多数缅甸人很难买得起新车,只好用外国(主要是日本)淘汰的旧车。
普通的缅甸人出行,主要靠的是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也有乘坐公共汽车的。仰光的公共汽车也很特别,有不少使用的是箱式小货车,乘客一个挨一个站在车厢里,任凭气温高达三四十摄氏度,像沙丁鱼似的紧紧拥挤在一处,甚至还有勇敢者外挂在车厢的两边和尾部,让我们这些老外看得提心吊胆,生怕他们从车上摔下来。
这些以运送人为主的公共巴士不少都是超载,安全措施也非常缺乏,仰光当局的管理人员如警察竟然熟视无睹。我们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阿强说,没办法,国家落后、人穷,命不值钱,也就是两袋米的价钱嘛!他解释说,在缅甸出了交通事故,人被汽车轧死,政府也就补助死者家属两袋大米而已。当然了,如果轧死了当大官的家人,那就不是两袋大米能解决的,麻烦就大了。
提“钱”来见
没来缅甸之前,就听说缅甸一些政府官员相当腐败,凡事都要钱。因此,当我乘飞机抵达曼德勒时,就做好了入境交小费的准备。前年,去柬埔寨旅行,在首都金边国际机场,我和全旅行团的朋友,每人都被迫在查验护照时向移民警察奉献了1美元,才顺利过关。
当我站在曼德勒国际机场的外国人入境通道前,一个面孔黝黑的男移民官员,友好地用英语同我打招呼。在我把护照递上去后,他问我:“Can you speak English?”“A little.”我一边回答,一边提高了警惕,心想莫非他想要小费?岂料,他只是问我的职业是什么,来缅甸访问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去什么地方,并没有索要小费。两人一问一答,临了,他还给我护照时,不忘说一句“Welcom to Burma!”我终于如释重负地过了关。
入境的经历使我以为原来的传说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是谣传。没想到,在后来的旅途中,还是得到了验证。导游阿强说,由于经济不发达,缅甸的政府官员薪水很低,而要养家糊口、过好日子,则不能不索要小费、收受贿赂,这在那里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他介绍,在缅甸找官员办事,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提‘钱’来见”。比如司机开车违犯了交规,见警察时一定要把钱捏在手中与他握手,而一些有经验的老警察不用看,但凭手感,就能判断出司机送的钱的面值大小,真是一绝。据说有一次,缅政府因为腐败受贿问题,一次更换了政府十多个部长。
在我们结束旅行,再次来到曼德勒机场,准备从这里回国时,索要小费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第一次过机场安检门的时候,与我同行的好友那鼓鼓囊囊的钱包,立刻让检查官员眼睛发亮了,示意这位好友在一旁等待检查。他和我都以为坏了,这下钱包里的美元要被没收了,因为入境时没有申报。负责检查的那人,将好友的钱包拿去翻看了一下,然后向另一位官衔比他大的人请示怎么办,两人用缅语嘀咕了一阵,还是挥手放行了,让人虚惊一场。然而同行的一位四川老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携带的七八千元缅币,被以“政府规定不准将缅甸国家货币带出境外”为由,合理合法的没收了,尽管四川老表解释说他还要回来做生意,也无济于事。
量体温(因为北京又发现了非典)、换完登记牌,又办行李托运,我亲眼看到“很懂规矩”的导游阿强,从他的钱包里抽出几张大额缅币,送给办行李托运的机场工作人员。当这些手续总算办完之后,向候机厅走去,没想到缅甸人还设了最后一道安检在那里。 我自然是顺利过关了,拿好自己的物品,正准备找个座位坐下,一转身,发现我的那位好友又被拦住了,自然又是他的钱包惹的祸。负责检查的三、四个缅甸官员有两个是穿军装的军人(缅甸是军人政府,一切都是军方说了算),其中一个示意好友停下。跟在好友后面的一位同行者,想帮忙,可惜试了一下,听不懂军官说的英语。感到紧张、又不懂英语的好友赶紧喊我:“大哥,你快来看看,他要干什么。”我走过去,看见军官把装有钱包、护照之类的小塑料筐放在一旁。我用英语问他“有何贵干?”他支支吾吾,不肯明说。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想要小费,连忙问他是否要“Tips”,他点点头,竖起一根手指:“One dollar!”我当即向好友说明,他连忙从钱包里抽一美元奉上,那军官又指了一下他的同伴。我说:“再拿一美元,给他。”好友又急忙抽出一美元递过去,这样才终于放他过关了。待到候机厅坐定,议论刚才的经历时,同行的一位老者带着一脸的不悦进来了,他没有美元,却被索要了300元人民币。瞧瞧,缅甸军政府官员的腐败,我们总算领教了!
照说,佛教号召信徒追求简单生活、不能贪婪,在这样一个人人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这些利用职权、明目张胆地向外国游客索要钱的行为是否与佛教的宗旨相违背呢?
万塔之邦
这里想说说缅甸的另一大特色。来到缅甸就如同来到佛教国度。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缅甸奉佛教为国教,国民的80-90%都是佛教信徒。据资料记载,缅甸这样一个人口四五千万的国家,和尚就约有10万之众,尼姑数千,大小佛寺在2万座以上,佛塔也多达10余万座。
如果你是佛教信徒,那以我这次的经历奉劝你一定要去缅甸朝圣。事实上,这次缅甸旅行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来自泰国、中国等地去缅甸朝圣的佛教徒。在闻名于世的仰光大金塔,我亲眼看到了来自泰国的一个约有二三十人的朝圣团,带着银钵、鲜花等贡品,集体参拜大金塔,集体在大金塔诵经。
有人说,缅甸是万塔之邦。到缅甸一看,发觉此言真的不虚。从曼德勒到仰光,从仰光到蒲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闪着金光的佛塔和寺庙,到处都有僧侣的身影。同行一位朋友感慨地对我说:“这次旅行,可是把我这辈子的佛塔都看完了,以后不用再看了。”以缅甸古都蒲甘为例,蒲甘王朝从公元9世纪起,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兴建的各式佛塔多达5000多座,历经后代的战乱和多年的自然风化,现在还存有2000多座古佛塔。
实际上,我们造访的第一站并不是仰光,而是曼德勒。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从城边流过。它是缅甸着名的古都,也是缅甸现在的第二大城市。当地的华侨习惯称之为“瓦城”。
曼德勒古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眼光,现在无论从空中看、还是从地面上看,它都不像个城市,更别说是什么第二大城市。在我看来,曼德勒就像个大镇子,几乎没有什么楼房,大都是缅甸风格的低矮建筑,这些房屋不像中国城市那样拥挤在一起,而是较零散地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平原上;像样的街道也不多,不少道路还是土路,难得一见水泥或沥青铺就的马路,每当汽车驶过,难免会扬起阵阵尘土。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片平原面积不小,许多地方还空着或一片荒芜,以后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同样没有什么工业的曼德勒,植被也不错,到处都是绿树。如果说要挑选曼德勒最具现代气息的建筑,那理所当然就是城郊新落成的国际机场。这个飞机场,是目前缅甸全国最大、最好的现代化国际机场,比其首都仰光的机场要好得多(仰光的机场还是英国人当年修建的,已经显得又小又简陋、陈旧),听说这个新机场是泰国援建的。
游览曼德勒,除了看众多的佛塔,主要是在清晨或傍晚,登上曼德勒山,看日出或夕阳,据说这是曼德勒最令世界各地摄影家们痴迷之地。再就是参观曼德勒的皇城。皇城为敏同王(公元1857-1878年)所建,坐落在曼德勒的城东北部,呈正方形,城墙以砖砌成,四周还环绕一条护城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宫遭到了破坏,现存的建筑物据说还不到原来的一半。这个皇宫虽然也充满着缅甸的建筑风格,建筑物镶金镀银,看起来也还不错,但同泰国的大皇宫、柬埔寨金边的王宫相比较,不仅要小得多,也没有他们那样富丽堂皇和气派。现在对外国游客开放,当然了,有军人把守,因为皇城内还住有军政府的高官。
朝圣蒲甘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缅甸人则说:“不到蒲甘,就不算到过缅甸。”
我们是从仰光去蒲甘的。从仰光到蒲甘虽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据说路面太糟糕,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如果乘汽车要花五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了飞机。
一大早起床,缅甸时间7点40分左右到达机场,8点多登上仰光航空公司的一架座位只有70多个的小飞机,仅用了20分钟,我们就飞到了蒲甘。趁着此刻天气还比较凉爽,行装未卸,旅游大巴把我们直接拉到了蒲甘的佛塔遗址。这时,已经相当于北京时间的10点钟左右,光线很适合摄影。首先,导游带我们看的是这里最有名的雪西贡佛塔,然后是最高的佛塔、最壮观的佛塔等等,一个个地看下去。
同样位于伊洛瓦底江畔的蒲甘,是缅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蒲甘王朝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肆修建佛塔,以炫耀其强大的实力,到鼎盛时期,共兴建了5000多座各式佛塔。因此,说蒲甘是万塔之城,真是名副其实。
地处盆地的蒲甘,气候常年炎热,地面呈现出类似于非洲草原的地表特征,土壤干燥而有些沙化,一个旅游者打趣地说“蒲甘蒲甘,普遍干旱”。不过,这里虽然干旱,却又会下点雨,这对古塔的保存倒是比较有利。令人感到意外和惬意的是,尽管干旱,但蒲甘并不乏绿草和树木。放眼望去,数以千计的佛塔,都掩映在绿树之中,无论是在朝阳里还是夕阳下,都非常的美丽。
由于天气太热,从中午到下午4点以前都不适合外出。抵达的那天下午,蒲甘气温最高时竟高达45摄氏度,很容易热得中暑。所以,根据安排,大家中午饭后先在酒店里休息。虽然,房间里有空调,还有电扇,但是还是觉得热,就连床铺都是热的,好半天,也凉不下来,身上还是粘乎乎的。我的同伴,把自己的皮凉鞋用清水冲洗后,拿到屋外去凉晒了一会儿。居然,这皮凉鞋的后跟,被火热的太阳晒化了胶粘剂,鞋跟裂开了,其高热度为我等平生所未见。
下午5点,大家登车继续参观。先参观了一处佛塔之后,看看时候不早,在我的提醒下,导游带着我们前往另一处佛塔,目的是为了在那里观看蒲甘最美的一景——塔林夕阳。
下车后,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敬,按照缅甸人的习惯,照例得脱下鞋子,赤足,沿着陡峭的台阶,攀上佛塔半腰的一圈平台。此时,已经是6时30分左右了,夕阳从远处把落日的余晖撒在了蒲甘林立的各式佛塔之上,反射出土红色的光芒,凸显出一派庄严,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远眺,则群山起伏逶迤,伊洛瓦底江为夕阳最后的辉煌映照得金光闪闪。塔中腰虽然面积不大,却也聚集了来自各国的观光客,尤以欧美人士居多。大家都光着脚,在塔腰转来转去,寻找角度拍照、观赏,力图把这号称东南亚最壮丽的夕照凝固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面对这有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后人又该如何珍惜?哦,蒲甘,你不只属于缅甸,还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地球上的人们除了激赏你的壮美,还应当为保护你的永存而做点什么。
C. 缅甸瓦城是个城市么
瓦城就是现在的曼德勒市,叫法不一样而已,同一个地方。希望您采纳
D. 瓦城的介绍
瓦城,加纳西北部城镇。在培马利西北184公里。附近农牧区所产牛油果、玉米、皮毛等在此集散。有航空站。
E. 缅甸老街的历史沿革
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白文选等护卫下,先是定都南京(有人认为永历帝从未入南京,故不可能定都南京。实则永历帝先为监国,后为皇帝,驻跸之地只称行宫、行在,都城仍是所奉南明的正统首都南京),后败逃到昆明建立“滇都”(定都昆明是在与原大西军将帅合流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三,吴三桂三路大军数十万人,兵逼昆明。朱由榔带1500余人走腾越西逃,进入当时中国的属国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
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大军饮马怒江,直逼缅甸。莽白立即献出永历帝。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彻底覆灭。
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昆明百姓一直称此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于道光年间,强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昆明人至今仍称“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立在坡头。
永历帝身后的溃兵上千人,逃到了麻粟坝,开始和这一带的掸、克钦和克伦等尚处于刀耕火种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们打客家。原住民打不过这群远来如狼似虎的有谋略的职业军人,迁到周边高山,中国改朝换代的难民们,得以在此休养生息。
1852年,英殖民者侵占缅甸,中国开始失去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英国人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罂粟生长,派人传授种植技术,并指定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再销往世界各地,后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的大清国受害最深。
到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时为光绪帝在位)谈判定界,订立《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勘边定界后,果敢正式被划入英属缅甸。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F. 缅甸有个地方叫腊戌还是叫腊戍
叫腊戌和腊戍都可以,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腊戌(Lashio)是缅甸北部掸邦的首府。腊戍的西北方向面是缅甸掸邦木姐市管辖下的南渡镇、东北方向是兴威镇,东面是佤邦的南邓特区,东南方向是当阳,南面是孟崖,西南方向是昔卜、皎脉,西面是南散。滇缅公路从中国瑞丽的姐告开始,从木姐、贵概、兴威到达腊戍,然后再经过皎脉到达缅甸的曼德勒(又叫做瓦城)。
清朝末年英属缅甸占掸邦东北地区,包括腊戍等地。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在腊戍抵抗日本侵略,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精神。
2011年7月底至8月中旬,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侨联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忠魂归国”的公益活动,先后寻得19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遗骸,作为密支那地区和西保、腊戌地区的阵亡将士代表,火化后安放在骨灰罐中保存。
(6)缅甸瓦城是哪个邦的扩展阅读:
腊戌的华校:
2013年12月4日,中国云南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唐建军主任及云南同乡会尚兴玺会长带领云华师范学院教师一行到腊戌边远山区了解华校的办学情况,并进行招生宣传。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很愉悦,同时也想了解缅北山区华文教育的一些现状。
缅北地区很多山区华校,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师资的缺乏。这里的华人华侨热心华文教育,捐资助学,让华文教育在缅甸各地生根发芽。云南同乡会深谋远虑,顺应了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创办了海外第一所华文师范学校,为华人华侨子女的华文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很多老华侨感慨地说:创办华校是造福子孙的留根工程,也是我们几代人的心愿,今天云南同乡会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作为云华师范学院的教师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
G. 有关缅甸果敢的提问
果敢作为缅甸掸邦的一个“特区”,当地民众多是汉族人,用的电话、手机、电视跟云南省的一样。 2009云南网讯 8月27日下午,靠近中国云南省的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战事,引发缅方边民恐慌并大量涌入我境内,目前涌入人数仍在增加。云南省从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和边境地区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进入我境的缅方边民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划定区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卫生保障。截止至8月28日凌晨,涌入我境的边民约1万人。相关资料:果敢南伞,位于云南西部临沧市镇康县境内的边境小镇,是临沧地区与缅甸的重要边境贸易口岸之一。距南伞百米之遥就是果敢。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属于中国,被英国入侵后划入缅甸,后成为缅甸共产党的控制区,通过与缅甸中央进行停火谈判后,果敢成为缅甸掸邦的第一特区,实行高度自治,拥有军队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果敢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果敢近15万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从中国进口,可谓与中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
H. 缅甸有哪几个大城市,面积和人口各是多少。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700万。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会、缅甸的原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缅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积约578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着名的故都,也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上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人口约80万。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部门开始分批迁往内比都。2006年3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确定为内比都。
I. 曼德勒 为什么又叫瓦城瓦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在缅甸历史上着名古都阿瓦在曼德勒的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曼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毁,仅有古皇城和城楼。工业有纺织、木材加工、造船和食品等部门,还有酿酒、木刻、玉雕、金银饰等工厂。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密支那,南抵仰光。自仰光至密支那的铁路和公路均在此经过,郊区还有干妙塔齐机场。
为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缅甸中部文化中心,有艺术学院、科学大学和医学院等院校。当地的缅医、缅药驰名全国。
城东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许多寺院、宝塔和纪念碑,从山麓到山顶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顶庙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胜地。
(9)缅甸瓦城是哪个邦的扩展阅读:
曼德勒城工业有茶叶包装、丝绸纺织、酿酒、玉石琢磨、铸铜和金箔工艺等,还有造船、食品、木刻、金银饰等。为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
水路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至密支那、南抵仰光,有铁路南通仰光,北达密支那、腊戍,多条公路交会于此,郊区还有干妙塔齐机场。
市内有达弗林城堡、故宫、庙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国政府大厦等遗迹。郊区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顶庙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山下广场。
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胜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内设有文理科院校、师范学院、技术中学、美术、音乐和戏剧学校,还有博物馆和现代化医院。当地的缅医、缅药驰名全国。
J. 缅甸瓦城有多少人口。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面积6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700万。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会、缅甸的原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缅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积约578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着名的故都,也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上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人口约80万。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部门开始分批迁往内比都。2006年3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确定为内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