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傣族有哪些人
⑴ 傣族人口有多少
题主你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傣族同胞在我国境内生活的人口数为1329985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周围30多个县城。边境傣族地区和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希望采纳
⑵ 傣族人的介绍
傣族人,一般指中国境内的泰族人。傣族人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中国境内的傣族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的热带河谷地带及温度较高的高原盆地。
⑶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民族,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
⑷ 傣族的杰出人物
召景哈——西双版纳第37代召片领刀正宗及其在任时的议事庭庭长。傣历1196年(公元1834年)清朝封委刀正宗为召片领,傣历1198年(公元1836年)缅木梳王又例行加委。可是,在刀正宗准备授受缅王任命书时,召糯罕、召玛哈康朗、召宰、召玛哈捧、帕雅龙掌、帕雅鲊纳勒宰、帕雅中罕等,对刀正宗过继刀太和承袭召片领不服,在缅木梳王派驻景洪的使臣召龙基盖的支持下,策划要夺取缅王任命书,他们以300多人包围召片领司署,声称要杀尽刀正宗及其亲属,拥立刀绳武次子召糯罕为召片领,于是将议事庭庭长召景哈软禁,胁迫他参与阴谋。当时,议事庭长心想,如果召片领大印被抢夺,召片领被杀害,西双版纳众头人,将有罪于天王(清朝),于天理不容。于是,这位机智的召景哈藉机“向召玛哈康朗众人投诚”,把“夺权”时间推迟,这样,既避免了血战,又赢得了施展对策的时间,在一天夜晚,便派人护送刀正宗过澜沧江,直抵勐拉(思茅)。
刀正宗安全到达思茅后,议事庭长召景哈密秘召集了各勐驻召片领司署的各级头人会议,假意推举召糯罕为宣慰使。并提升帕雅龙掌、帕雅鲊纳勒宰、帕雅中罕为议事庭总帕雅等职,约定时间请他们到议事庭就职。当他们三人到议事庭以后,在议事庭长指挥下,突起伏兵,将三人杀于议事庭内。召糯罕见事不妙,狼狈逃走投缅去了。而此时的西双版纳司署议事庭庭长召景哈胸怀对“天王”(当时的清朝皇帝)的深厚感情,以其智谋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在绝大多数深明大义、心向“天王”的召片领家庭和官员的支持下,粉碎了召糯罕等人勾结夺权篡位背叛祖国的阴谋。事后,召景哈亲笔写信给当时与西双版纳结盟的勐艮(缅甸景栋)土司府,详细追述了这一阴谋事件经过,信末提出:“我的信到贵府后,请……把信转交给松列帕兵召景栋,请他用两勐名义,向勐乃阿瓦王(缅木梳王)报告,把木梳使臣召基盖勐等人调离景洪。”召景哈从谋求和平愿望出发,还寄幻想于勐艮和木梳王身上。
但是,以后的事态发展表明,召勐艮和木梳王完全支持和袒护了上述制造阴谋的这一伙。阴谋篡位的召糯罕,不仅受到景栋土司府的保护,甚至还“入侍木梳王”。同时,心怀叵测的木梳王又刁难我西双版纳召片领刀正宗。傣历1202年(公元1840年),缅王要庆贺“南侈贺香”(明公王石宫殿落成),派使臣到景洪,请召片领刀正宗前去参加庆典活动。刀正宗认为自己是清朝的地方官员,不能离职前往,便派议事庭的帕雅龙醒哈拉宰为首席代表,带着贺礼到缅甸阿瓦参加“南侈贺香”的庆典活动。缅木梳王听说刀正宗没有亲往,很不高兴,拒收礼品,既不让景洪方面的代表入宫庆贺,也不准返回景洪,将他们扣留在阿瓦。同年,缅木梳王又派使臣到景洪,再次邀请刀正宗到阿瓦参加庆贺活动。刀正宗经请示普洱府,再次表明态度,召片领是大清皇朝的地方官员,末经朝廷准许不能离职前往缅甸,只能派议事庭官员去。木梳使臣串通召糯罕故弄玄虚向木梳王谎报说:“刀正宗不去阿瓦庆贺,拒绝缅封,而是匿居勐罕尽迁其民,以景洪为据点,组织兵力,构筑营垒,警戒木梳王。”“召王领辞去缅职,暗请天朝大官,建筑营垒,警戒木梳王。”“召片领辞去缅职,暗请天朝大官,建筑营垒以御。”招致木梳王恼羞成怒,竟封叛逆召糯罕为西双版纳召片领,命召勐混、帕雅龙醒为召糯罕的左右将,随其带木梳兵二千名,令戈姆带三千名,共五千之众敌攻景洪。
刀正宗闻报,自知心地光明,对栽诬不惧,为了澄清事实真象,几经考虑之后,遂派其弟刀承宗同母亲和胞妹,赴缅甸阿瓦陈述其情。行至打洛同木梳使臣相遇,使臣遂迎刀承宗一行至勐艮,又具文呈报勐乃,于是,叛逆召糯罕才暂留勐乃待命。不料木梳王要刀承宗留在勐乃在时候,第三次再派使臣至景洪要刀正宗赴阿瓦。此刻,刀正宗不以母亲和弟妹皆留缅为人质所动,没有得到朝廷以准许,坚决不赴缅。木梳王得报,立即将刀正宗的母亲等人软禁于阿瓦,又命纳康勐琐为帅统兵二千,拥叛逆召糯罕侵入景洪自立为“召片领”。刀正宗只得避往澜沧江以东。召糯罕引木梳军四处劫掠,不少汉商亦遭杀害。普洱府闻报饰令召勐腊、召勐拉、召勐捧等合击召糯罕,才将木梳军及其一道逐出境外。
傣历1223年(公元1861年),杜文秀在云南领导回民起义,其中一支起义军的领导人名杨大司马,派一位义军首领带兵到景洪,宣读起义军大元帅颁布的命令,要西双版纳召片领交出清廷发给的大印,再由起义军另行发给。刀正宗要召景哈召开议事庭会议商议,伪造一枚清廷发给召片领的大印交给起义军。
傣历1225年(公元1863年),云贵总督要西双版纳召片领司署派兵到思茅参加官兵围剿起义军。当时思茅厅派驻景洪的委员马标
⑸ 傣族的资料
傣族(The Dai ethnic group/ The shan ethnic group),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布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中国境内的傣族包括:傣龙(云南德宏、思茅、临沧)、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傣痕(云南思茅)、黑傣(云南金平)、傣阮(西双版纳)等。中国以外傣族主要分布在唉,缅甸掸邦、印度东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泰国东北部和越南北部,都自称"傣",另有"兰纳傣族(傣阮)"、掸族、黑傣、白傣、红傣等称呼。云南的傣族口头上分水傣、汉傣[1]、花腰傣。
傣族风情(12张)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泰族只指泰国中部人),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族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和“阿萨”。
http://ke..com/link?url=S3lIPoGUFO39iU6gXRLYSnl-WDfq7g-WhnZPFA2IFHd-ibQ7_f1F45Pys_xdN9rm
⑹ 缅甸有傣族吗
缅甸有傣族。
缅甸人口民族:
缅甸人口有约5390万(2015年),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掸族:
缅甸官方将分布在掸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为“掸”,分布在掸邦高原边缘和其它地区的泰民族命名为昆、允、罕底、小掸、大掸、毛掸、泰兰、泰隆、泰那等不同族称。
实际上,缅甸各地的泰民族并不承认缅甸官方的民族划分,对外均统一自称“泰”,普通缅族人称其为“掸”。
掸族与泰国的泰族、柬埔寨的泰族、越南的泰族、老挝的佬族、中国的傣族、印度的阿萨姆族,属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叫法的同一个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6)缅甸傣族有哪些人扩展阅读
傣族: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
族称: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老挝称做老,缅甸称做掸,中国称做傣,印度称做阿洪 。
⑺ 傣族民族目前大概有多少人
傣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云南省,共有114.21万人,占傣族总人口的98.55%。另外,傣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地区只有广东和四川省。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据考证,早时居住在广西一带的今天壮泰诸民族的祖先们,由于受到秦人的攻击,他们就逐步往西南迁移,到达今天的云南、越南西北、老挝、泰国一带,所以今天的泰国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越南北部的岱依族和侬族、中国广西的壮族和云南的傣族等多个民族所讲的语言中的基本日常生活词汇大多相近或相同,他们之间几乎可以听得懂相互的日常用语,许多传统节日也延续下来。我国的民族学家范宏贵教授称之为同根生的民族。
⑻ 缅甸傣族歌曲女歌手有哪些
不记得有傣族女歌手,老一辈的曲比阿乌是苗族
韩红大姐是藏族
新一辈的斯琴格日乐是蒙古族
⑼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和汉族资料
1、傣族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
2、景颇族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
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总人口数为147828人。
3、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着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4、德昂族
德昂族,也称“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
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中国一侧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总人口数为20556人 。
5、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着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着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傣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景颇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昌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昂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族
⑽ 傣族的资料有哪些
基本信息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