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从什么时候划给缅甸的
‘壹’ 缅甸果敢地区为什么划分给缅甸
国民党蒋介石先划的,但后来得不到援助又后悔不承认了,直到2005年才又重新承认“果敢属于缅甸”的。
而新中国成立后,否认国民党一切不平等条约,中缅边境划分一直未纳入日程,直到1959年的地图果敢依旧属于云南省!但在1960年国庆节,周总理从“交朋友求支持”考虑,以“麦克马洪线”为依据签署《中缅划界协定》,将果敢划归缅甸。《中缅划界协定》有据可查!
‘贰’ 缅甸果敢历史:是如何从中国分离出去的
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汉族受清政府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后为汉族世居之地。18世纪,杨氏汉族移民后裔成为果敢主要势力。满清雍正七年,清朝封杨映曾为世袭果敢县令。
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当地的汉族称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周 总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争议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促进中缅友谊
‘叁’ 果敢是怎样归属缅甸的
1897年之前,果敢一直属于中国领土。1897年缅甸被英国占为殖民地后,迫于压力,清朝把果敢割让给英属殖民地缅甸。果敢人口14万,90%左右为汉族,还有傣族等。学汉语,讲汉话。传统节日也是春节、清明、中秋等,他们就是中国人,希望国家越来越强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肆’ 果敢的历史和由来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着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伍’ 果敢地区是什么时候划给缅甸的
1897年清政府由于各国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清政府割给英属缅甸政府的
‘陆’ 果敢是怎么划入缅甸的
您好,果敢以前属于中国,其居民绝大多数是汉人,后被满清和中国割让出去。
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汉族受清政府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后为汉族世居之地。18世纪,杨氏汉族移民后裔成为果敢主要势力。满清雍正七年,清朝封杨映曾为世袭果敢县令。
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写了一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表示“愿率土重归,抵抗日本侵略”。于是,远征军骑兵团,开始进抵老街地区流动防守,狙击日军进犯。杨文炳征调乡勇兵丁,组建自卫武装,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同年(1942)9月12日,杨文炳接到中国远征军转来的蒋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国属地,杨文炳是英国官员。。。。。。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当地的汉族称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缅边界谈判,为了拉拢缅甸,促进中缅友谊。周 总 理做主,不顾云南省委省政府和驻军的反对,把果敢、南坎等争议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
‘柒’ 果敢是什么时候从中国划到缅甸的
果敢,其实明清时期隶属于云南省,为云南省一个县,清末民国初期为英国拓战殖民地侵占,成为英属缅甸殖民地,但历届民国政府不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划归缅甸。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果敢又名麻粟坝,总人口近15万人,九成是汉族,因此有“华人特区”之称。
‘捌’ 了解历史,果敢是怎样被划分给缅甸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清朝签订契约,界定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部分则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