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缅甸的远征军有哪些部队
① 中国远征军共几次赴缅甸作战及每次最高指挥官是谁
先后共两次。
第一次:1942年2月16日,第5军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入缅。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思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掌史迪威指挥。
第二次:1943年2月1日,陈诚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思令官,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由卫立煌接任远征军思令。
② 中国远征军有多少兵力入缅甸作战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③ 9名缅甸远征军详细资料~~!!
这是一个长达半世纪的寻亲故事,93岁的重庆远征军老兵朱凯在缅甸已病入膏肓,今年5月第一批远征军战士回国,他因找不到在重庆的亲人而放弃。昨日,在记者的多方联系下,终于找到了他在重庆的亲人。朱老在缅甸的女婿蔺以富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最近生病了,快死了,真的想回家。”
“我打死过很多日本兵”
昨日上午,缅甸密支那南堤(音),当女婿将话筒递到朱老手上时,朱凯自顾自地用乡音对记者说:“我快死了,可能真的回不来了。”记者听出他的口音是川东口音。
朱凯的女婿蔺以富说:“他听力下降得很快,最近老说自己要死了,回不来。”朱凯会说缅甸语和四川方言,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收看收听中国电视频道和广播。朱凯总说:“怕自己到家了,家乡话都不会说,找不到家人。”
朱依稀记得自己的部队番号,他是国民党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第二营第二连重机枪手。女婿蔺以富用很不流利的中文说,他是被国民党军队当时抓壮丁抓去当兵的,早年随第五军在广西昆仑打过仗,1942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和印度边境打仗。朱至今还保存了当年国民党发的远征军勋章。他对女婿说:“我在密支那打死了很多日本兵。”这段经历,蔺以富也是最近才听他说的,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个拄拐杖的瘦弱岳父竟然是个重机枪手。
缅甸远征军战斗尾声,朱凯由于撤退时和部队失去联系就留在缅甸印多举,这一留就是60余载。从20年前开始,70多岁的朱凯就开始找寻国内的亲人,他当时写了一封信寄回重庆,也收到了回信地址为“合川县尖山乡朱家场武街(音)”的家乡信,这让老人十分兴奋。
目前老人手上仅有的信息是一系列亲人名字,哥哥朱绍云(荣)、侄儿朱中良、朱中林。而这些人究竟在哪?今年5月,缅甸第一批远征军老兵回国,他因没有找到亲人而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女婿记得那天他一直念着:“回不去了,这辈子回不去了。”
寻亲川女想给他一个家
而就在这个老人寻找家人的同时,家在四川眉山但在无锡打工的女子邹璐也在寻找她的家人。
邹璐说:“自己有家人参加过国民党军队,也出国打仗。”她指出自己的家人跟老人的家人提供的名字一模一样,邹璐丈夫的爷爷名叫朱中林,家人中也有叫朱中良的。她找的也是朱凯。邹璐得知朱凯在缅甸时欣喜若狂,她说:“那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第二天,邹就通过缅甸远征军老兵找到了朱凯的电话号码,而这次通话并不十分愉悦,邹说:“他说自己是重庆的,不是四川眉山,也没有去过眉山。”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邹璐真错了,邹昨日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了,我想如果老人能够回国,我愿意去圆这个善意谎言,给老人一个家。”
67年来首和重庆家人通话
记者昨日在网上只搜到合川尖山镇,而朱家场武街则无法查找,随后记者致电合川政府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如今的尖山乡已合并到大石镇,而大石镇工作人员称,时隔这么多年,地名肯定有变,这个地名没听过。
记者随即通过合川户籍民警查寻,寻找到一个1924年生的朱绍云,但已过世,他的后人否认曾有家人到缅甸作战。经多番寻找,大石镇方面终于传来消息,朱老侄儿朱中林就在大石镇玻仑村二社,朱中林和朱凯终于通上电话,这是他到缅甸67年后第一次听到重庆家人的声音。
④ 中国远征军哪支部队入缅作战的
戴安澜
⑤ 抗日时期中国在缅甸的远征军是中国政府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吗
基本上算是当时国民政府的王牌部队。
第一批先期部队基本由嫡系中央军组成,属于最精锐的德械或半德械部队,设置包括中国数量极少的装甲部队。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这只力量由于战损和杜聿明的指挥失误误入野人山,几乎损失殆尽。但第二批次远征军基本上是经过训练的美械或半美械部队,战斗力更强。而孙立人在印度兰姆伽极地的驻印军更是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和火力强大的美械装备,又具备了美国兵不具备的坚韧精神,所以驻印军可以算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王牌中的王牌。
⑥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1942年3月,远征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入缅作战;1945年4月,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主要战役战果: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松山战役,龙陵战役,腾冲战役等。
⑦ 当年远征缅甸,以1万左右的兵力,歼灭日军10万余人的部队叫什么
第二支新一军,成名于抗战,原为孙立人之税警总团,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孙立人和他的部下在仁安羌重创日军主力33师团,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及盟军在亚洲战场唯一的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蒋中正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英帝国司令勋章。 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师奉命掩护盟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由于英军的溃退,导致了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的欺骗和不忠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经野人山热带丛林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属瘴疠之区,纵横千里,难以穿越,当机立断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军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队所吸引,新三十八师在撤退途中比较顺利地打垮日军的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孙将军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师搜寻并救出部分友军转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英驻印边防军要求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拒绝解除武装。恰巧,为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联军第一师师长正于当地医院疗伤,闻知孙立人部的情况后,即前往调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4-1945年,孙立人率新编成的新一军进攻胡康河谷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将之消灭。孙立人将军屡克强敌,战功卓着,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备受国内外各方肯定,有“东方隆美尔”之誉;而被打败的日军在缅甸战后史料上,尊称他为“军神”。1945年5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并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求采纳
⑧ 中国军队赴缅甸作战的部队有哪些
1942年2月,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调遣3个军10个师共10万多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第5、第6军进入缅甸,不久,又增调第66军进至缅甸北部的重要城市曼德勒地区作战。这一仗,一打就是半年多。
⑨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始末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先运抵缅甸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抵昆明。“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1941年12月,侵泰日军第15军先头部队进犯缅甸南部,直逼仰光。中、英、美三国当月在重庆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决定中国“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十万大军挥师南征
对正处在艰苦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保证缅甸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对英国而言,缅甸充其量不过是印度的一道外围屏障。虽然已经自顾不暇,但殖民缅甸的英国人还不忘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如果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赖着不走怎么办?就这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被英国人一拖再拖,丧失了趁日军在缅甸立足未稳、“击其半渡”的大好战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因为他明白,只有中国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才能集中力量在欧洲对付纳粹德国。1941年底,盟军决定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与中国战区合并为中缅印战区。为了协调英中军队的关系,罗斯福还派出史迪威将军担任该战区参谋长。
就在罗斯福忙于在中英之间穿针引线的时候,日本人也没闲着。1941年12月23日,日军拉开了全面侵缅的序幕,次年1月英国守军土崩瓦解,3月8日仰光陷落。然而,日本人没有想到,此时中国远征军第5、6、66军的10万大军正在向缅甸开进。中国国民政府拿出全部15个机械化师中的9个赴缅作战,可见对此役的高度重视。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千里跃进,抵达缅甸南部重镇同古。
同古位于仰光以北260公里处,扼陆路、水路要冲。当第200师赶到这里,他们首先看到的并非日军,而是大量从仰光溃败的英军。这些英军的确被日本人吓破了胆,其中很多人连同古都不敢停留就仓皇往北面的曼德勒方向逃去,道路两边留下了大量被他们遗弃的武器。就在此地,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进行了入缅以来的第一场恶战。从3月19日开始,孤军深入的第200师与北上的日军第55师团杀得昏天黑地。24日,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最杯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尽管日军每天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但同古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然而11天后,日军撕开了第200师的防线。究其原因并非是第55师团长竹内宽中有了什么惊人之举,而是他们的援军第56师团突然出现。30日晚,第200师在新22师掩护下,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最终,同古大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摆开阵势,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大战在即,可战线西侧的英国人又掉链子了。16日,日军第33师团快速穿过英军的三道防线,将近万英军包围在仁安羌。17日傍晚,就在英军指挥官开始向上帝祈祷的那一刻,奇迹真的出现了——一支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并消灭日寇一个联队,为被困英军打开了一条撤退的通道。这支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虽然仁安羌之战的胜利不能被称为“辉煌”,但这毕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场胜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协作不力千里溃败
⑩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粉碎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机械化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开抵缅甸南部重镇同古。这个师立足未稳,便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围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不断增兵,以4倍的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城。中国远征军援兵受阻,第200师孤军奋斗,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奉命弃城突围。
同古之战后,中国远征军调整部署,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但是,在西路作战的英军一路败退。4月16日,英军主力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军。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
由于西路英军败退和东路中国军队失利,平满纳决战计划流产。中国远征军北撤,计划在曼德勒地区作最后决战。但是狡猾的日军迂回包抄,攻占滇缅公路重要枢纽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退路。中国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分多路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从缅北向云南瑞丽方向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也撰写挽诗致祭。
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廖耀湘部穿越缅北丛林,向印度撤退。官兵们在险恶的丛林中挣扎了近两个月,历尽千辛万苦,饱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于7月底退至印度。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部队,翻越缅甸中部山脉,辗转进入印度境内。
其他几路撤退部队也都惨遭重创。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共损失5万余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
中国官兵发誓要打回缅甸,重开滇缅公路,报仇雪恨。为此,中国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新1军,代号“X”部队。郑洞国将军奉调赴印出任军长。其后,中国政府在云南组建了中国远征军Y部队。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战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盟军开始战略反攻。根据开罗会议决定,中国远征军X部队投入反攻缅甸作战。返身杀回缅北的中国官兵,沿着当年撤退时留下的斑斑血迹奋勇向前,节节推进,连克孟关、孟拱、加迈等缅北战略要点,全歼精锐的日军第18师团,重创第53师团。与此相呼应,中国远征军Y部队也从滇西奋勇出击。1944年5月中旬,由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指挥的Y部队2个集团军近20万人,渡过怒江,分别向松山、腾冲、龙陵等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缅北、滇西战场连成一片,炮声震天,杀声撼地,立时成了二次大战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战场。
然而,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攻城战却打得极为艰难。日军负隅顽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将军委派郑洞国将军指挥攻城,郑军长选择在7月7日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发起总攻,中国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突破城防。之后,步步为营,掘壕推进,最终攻占缅北战略枢纽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X和Y部队,一路沿中印公路从缅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缅公路往外突。两路大军相向而行,奋勇冲杀。1945年1月27日,两路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在缅北重镇芒友胜利会师。至此,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宣告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