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哪些地质灾害
❶ 缅甸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矿产资源,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战前,石油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油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端口、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1960后,又陆续在阿亚多、棉昂、卑谬、瑞卑达、曼、力班多等地发现石油。80年代末,缅甸实行开放政策,政府先后与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的9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分别在莫塔马添麻烦在陆架、毛淡棉、若开谷地以及钦敦江一带勘探石油及天然气。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缅甸的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分布很广,从克钦邦北部一起到德林达依南部的麻力温才有分布,其中:金分布于克钦邦马科、夏都塞,实皆省班毛附近及掸邦孟密、葛鲁一带。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和恩梅开江沿岸,掸邦波顿,曼德勒省勃力、皎栖,克伦邦高鲁都、迪恰亚,德林达依省的土瓦等地。
锡钨混合矿分布于掸邦东枝,克耶邦莫契,克伦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带。锌和锰分布于掸邦南部。锑分布于掸邦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克耶邦、克伦邦一带。包得温一个多种金属矿区,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矿区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战时矿井遭到破坏,1951年才得以恢复。克耶邦的莫契矿主要产锡钨,其规模虽不如波顿,但钨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战前该矿生产了5500多吨锡和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一半产于土瓦和墨吉。铁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1961年6月,缅甸石油和矿物勘探公司与德国柏兰格育公司在东枝附近的彬柏地区经勘探发现了一座储量为6300万吨的铁矿,该铁矿含铁量为53%。煤缅甸煤的资源不太丰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掸邦南渡、葛鲁、克钦邦一些地区、曼德勒以东地区、若开邦实兑以及德林达依的墨吉一带,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发现了储量为1.28亿吨的煤矿。缅甸是世界上着名宝石和玉石产地。宝石的主要产地为抹谷,盛产红宝石、蓝宝石。1989年,在掸邦南渡的丙弄村发现新的宝石产地,缅甸政府把丙弄周围地区划为国家专营的宝石产区。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钻石主要产于孟密镇区的景朵村附近地区。
❷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南亚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
❸ 缅甸首都发生地震是什么原因
有史以来的地学基础空白,【湖泊与盆地的关系】,获得重大突破:地理学的认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看好了)负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泽地(湿地)--湖盆内陆地--盆地(因在湖盆内)。这就是说,湖泊沉积可以演变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础,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打破地学多年来一筹莫展的困局,依赖板块学说建立的各种地学理论全部垮塌。这一重大发现,让地球科学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也将让中国地学迅猛发展和超越世界发达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潜力无限。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破解了地震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郭德胜
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 [email protected]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与“碳元素”紧密相关,进行 着周而复始的碳元素循环,生命需要进食含碳的有机物质,排放出二氧化碳,地球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地球也是要吞纳含碳有机物质,在地球内部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再经过火山、地震、人类开采与使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空中,被排放空中的二氧化碳又被树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被吸收,再次将二氧化碳转化 成有机物质,以植物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分植物被动物消化,一部分通过河流被运移地球内部,形成一个反复“碳”循环的体系。
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有的煤炭形成理论,“煤是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堆积,以及沼泽地,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煤炭”,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思考,陆地上为什么看不到树木、动物尸体的堆积呢?另一方面,煤矿很大,哪来的那么多树木和动植物尸体呢?
一,天然气如何的形成的?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终于发现,将含碳有机物质堆积起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河水的运移,将树木、植被、动物尸体等含碳有机物质运送到湖泊、低洼地带,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湖泊,低洼地带变成盆地和冲积平原。
湖泊,低洼地带,他们形成了聚集各种地表物质的自然条件,地表的含碳物体在水流、河水的冲击、运移,被湖泊、低洼地带沉积下来,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沉积过程后,湖泊的演变成干涸的陆地,也就是,湖泊---沼泽地带—干涸的盆地结构陆地。而低洼地带在多次冲击中形成沉淀,天长日久成为冲积平原。而在这个上万年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要积累无法估量的树木、植被、泥沙,以及鱼类尸体,在多年的积累沉积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质,有几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厚度,继而形成了盆地式结构的陆地、冲积平原。通过这样沉积的方式,地下储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质,从而完成了碳元素物质的积累。而这个过程,与生活中的“沼气池原理”完全相似。
任何物质,在高温、高压、通电作用下,会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地下沉积大量含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同等元素的物质的转化,形成含碳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根据沼气池形成甲烷气体的原理,沉积巨厚含碳物质的盆地、冲积平原,就必然会出现含碳气体,固体和液体,气体很可能就是天然气。
二,煤炭是否也在盆地、冲积平原内部以及与山体接壤处产生呢?
地球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水流运移,雨水、河流将地球表面冲洗,把地面的含碳有机物运移汇聚,最后停留在湖盆、低洼地带,盆地、冲积平原就具备了储存含碳有机物的条件。盆地、冲积平原在多年的河水运移,形成一个天然的碳物质储存库,这是一个显着的量变过程,当物质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盆地、冲积平原条件成熟,就无法避免的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我们清楚,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热能、气体、甚至出现爆炸现象。从这个角度分析,那么,地球上经常出现地震,是不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地球的震动?
同时,地下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地下含碳物质在热能作用下将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将含有碳元素气体物质演变成固体,进而形成煤炭?根据推理分析,天然气和煤应该存在同一位置,存在于盆地、冲积平原与接壤的山系带,而地震也应发生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这个演变过程应该是,沉积盆地与冲积平原--天然气--地震—煤炭。附下图:
如果上面的推理正确,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地球内部出现碳元素物质的堆积,一定是通过河水的运移,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含碳物质埋入地下,进而形成了盆地和冲积平原。
2,沉积式盆地、冲积平原,一定会产生天然气体,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含碳的固体、液体、气体。
3,地震所发生的地域,它的周边一定存在着一个冲击平原或盆地。冲积平原、盆地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天然气、煤矿、地震的大小。
4,在其内及周边,没有盆地、冲积平原的地域,决不会发生地震。
5,如果说,盆地、冲积平原形成天然气,分析天然气移动走向,根据地质疏密程度,盆地、冲积平原的表面密度相对于山体的密度就大一些,气体移动会顺山体移动,山体结构是岩石,岩石存在缝隙,盆地、冲积平原所形成的天然气就会存储在山体内,根据天然气可燃可爆特性,就存在膨胀、爆炸可能,产生地质灾害,而震源中心多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
6,对于大的冲积平原、沉积盆地,在它的内部和周边 ,一定存在巨量的天然气以及大的煤矿,反之,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会出现巨量天然气与煤矿,冲积平原大,天然气储量也大,地震也大,煤矿也大。
根据上述的结论,用事实加以验证。 根据网络搜索,复制了相关的信息资料。
三、大地震与冲积平原和盆地地域的关系
1、“汶川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周边地域里?
汶川地震,它所包括的震区是十个最严重震点。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从上面这些地震位置发现,参见下图,这些震区围绕着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北部。
网上资料显示,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
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
根据这些发生重灾区的位置发现,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将这些城市依次连接,将成都平原包围了一圈,根据这些城市受到同等严重受灾情况,再根据地图,成都平原的边缘是地震中心地带。
2、鲁甸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
鲁甸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涉及范围面积只有90平方千米,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10个县(区)受灾,包括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资料显示, 昭鲁坝子东起昭阳区凉风台大山脚,西至相邻的鲁甸县城稍外。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属云南四大坝子之一。坝子内丘坝相间,地势平坦, 昭鲁坝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昭通市西北面与四川省隔江(金沙江)相望,东南面与贵州省毕节市接壤,南面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结合部。
昭通市境内最高海拔(巧家县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水富县滚坎坝)267米。昭鲁坝子处于昭通市的腹心地带,南北纵贯昭阳区与相邻的鲁甸县,故称昭鲁坝子。
昭鲁坝子北接壤金阳县,南接壤会泽县,南北穿越鲁甸,昭阳区,西侧对应巧家县。
结合上面的陈述和地图,就不难得出,昭鲁坝子处在8.3鲁甸大地震的中心地带。
3、秘鲁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显示,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秘鲁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下午18点左右(北京时间25日早6时左右),秘鲁中东部与巴西交界的马德雷德迪奥斯大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级,震源深度610公里。
秘鲁多个省份、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爾尔尔等邻近国家的一些地区均有震感。
事实上,亚马逊平原周边地带的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爾尔尔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根据地图,这些发生大地震的国家,都处于亚马逊大平原的周边。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量也很惊人。
4、台湾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记载,台湾的台中、南投两县为921地震的重灾区。地震发生次日有统计数字表明:死亡人数逾2000人,上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灾情较为严重。
台南平原台湾省最大的平原,属冲积平原,其面积五千平方公里。 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位于“台南平原”东侧,台南平原5000平方公里,921地震处在台南平原地带。
另注:
网络资料,1556年,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华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
1739年1月3日晚8点左右,在平罗、银川一带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地震位置处在银川平原。银川平原是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埋深极浅,甚至溢积地表,地下水排泄不畅,土壤盐渍严重。
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结合卫星地图,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积盆地、冲积平原,与此地所发生的地震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种地震,对于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边,或是在受灾严重地区所包围的地带,都存在各种盆地、“冲积平原”。
所有历史大地震,都存在一个共性,每一个大地震都对应着一个大的冲击平原或盆地。我们任意的拿出一个地震事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地震的地区,就存在这么一个“冲积平原”,反之,没有“冲积平原”的地区及附近周边,就没有地震。
四.冲积平原,盆地会产生天然气么?
据新闻媒体报道,2015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石油首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
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如何实现有效勘探开发,国内没有现成经验。中国石油从2007年进行地质综合评价开始,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创造了页岩气工业气井、页岩气“工厂化”作业平台等10多项国内第一,形成了页岩气资源评价、区块优选、快速钻进、长水平段固井、分段压裂、压裂液回收再利用技术系列,积累了以“井位部署平台化、钻井压裂工厂化、采输设备橇装化、工程服务市场化、组织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降本增效经验,对我国规模效益开发页岩气资源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5年8月27日,在上述探明储量区内,已有47口气井投产,日产气362万立方米,能保障280万个三口之家用气。
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冲积平原或盆地进行搜查,都会存在着这样现象,存在大平原或大盆地的国家地区,煤炭、天然气非常丰富,同时大地震也频发。把世界上着名的大平原拿出来,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不再一一例举。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煤矿、天然气、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清楚,所举的事例和事实完全符合文章所阐述的也找到了。
上述观点对于地球的合理开发,保护地球家园,有极其深远意义。按照这个理论观点,地球多年来形成的自然灾害,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避免灾害造成的生命与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从这个观点出发,还会发现地球的过去,预知地球的未来,一举突破以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❹ 缅甸发生5.2级地震,都有哪些地区震感强烈
根据中国地震网公布的消息说,缅甸也就是北纬21.99度,东经99.23度,震源深度为10千米,缅甸附近震感都比较强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缅甸的地理位置,位于全球第二大的欧亚地震带,也就是印度洋板块的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众所周知地震频发是自然现象,由于板块运动,板块交界的地方很容易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根据专业人士的统计,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好几百次的地震,其中有很多比较小的地震人们甚至感受不到,有些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地震每年大概有十几二十次左右。
总之,希望这次缅甸5.2级地震带来的惨痛能够很快过去。
❺ 缅甸掸邦发生山火,有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山火
缅甸发生山火的现象,在世界上发生山火的情况有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人为所造成的。山火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山林当中有许多的可燃物,基本上所有的树木以及草本植物都是可以燃烧的。因此,一旦在山林当中会有火灾的现象,则很可能会导致山火的出现。山火的出现除了人为的造成以外,自然现象也很会导致山火的发生。但是总体而言,人为造成山火的数量是远远高于由于自然现象所导致的山火。因此,我们在面对山火的时候更应当加强防范,并且对于人们在山火方面的知识加大力度宣传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山体安全,不会受到火灾的侵扰。
山火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用户安全,特别是在靠近山林的可燃物非常多的地方更是需要加强自己的警惕,从而保障火灾不会在山林当中发生和蔓延。
❻ 读图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
1、地质条件:中缅油气管道位于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经过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地形地势:油气管道穿过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穿过怒江、澜沧江等众多天河,穿过去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工程难度非常大。
3、气候条件:经过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多暴雨,施工困难。
4、植被:沿线为热带季雨林,丛林茂密,闷热潮湿,野兽、蚊虫多等。
该工程对我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由材料“我国西南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运输。”可知西南地区油气资源短缺,输入距离遥远,中缅油气管道投送,可以缩短油气输入路径。
缓解了西南地区油气资源短缺状况,带动了相关产亚发展;油气资源的供给利用,降低了煤炭的消费比重,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了环境污染问题等。
❼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发生了海啸。泥石流。核辐射
重大海啸灾难
印尼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死亡人数:36000
原因:火山爆发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爪哇和苏门答 里斯本海啸腊岛,海浪就冲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千米)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来。
第四名,1782年,华南海啸
1782年,华南海啸
死亡人数:超过4万
原因:地震
此次灾难的历史记录不是很完全,但一本出版于1964年的俄语海啸目录认为1782年(即干隆四十七年)(译者 华南海啸按:《清史稿·志十五·灾异》中没有记载)的台湾海啸死亡人数在4万以上,淹没岛上土地超过75英里(合120千米)。
第三名,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死亡人数:60000
原因:海底地震
1755年11月,大西洋的大地震震动了葡萄牙的西南部。里斯本市因为此次地震以及并发的火灾而破产。与此同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时,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的沿海城镇。据估计,袭击里斯本的海浪高达18英尺(合6米)。
第二名,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死亡人数:10万或更多
原因: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的锡拉岛(现在也称为圣托里尼岛)海底火山爆发产生极大破坏力。根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海啸研究中心的研究,此次火山爆发创造了历史记录中的第一个海啸。确切的死亡人数估计永远也不会知道,但地理证据表明,此次海啸淹没了克里特岛沿海地带50英尺(合15米)。
第一名,2004年印度洋海啸
死亡人数:约22.6万
原因:海地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强达里氏9.1—9.3级大地震袭击了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此次地震引发 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海啸甚至危及到远在索马里的海岸居民。仅印尼就死了16.6万人,斯里兰卡死了3.5万人。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尔代夫和东非有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死亡22.6万人,在地震死亡人数中只排名第四,但在海啸死亡人数中却排名第一。
编辑本段
纪录
我国学者发现,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山东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最近造成较大规模的海啸
据英国路透社消息,日本东北部海岸2011年3月11日下午14:46分(北京时间13:46分)遭强震袭击,初步估计震级达到里氏8.8级,后再次于3月13日修改为里氏9.0级。震区目击者表示,这可能是20多年来,日本遇到的震级最高的地震。 此外,还有目击者说,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并造成“多人受伤”,至少一栋建筑物着火,并引发10米高的海啸。
中新网2010年10月26日电 据外电26日报道,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日前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至今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另有逾380人下落不明。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家灾害管理部门表示,当地时间25日,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岛(Mentawai)遭到海啸冲击。
官员说,截止到当地时间26日下午,明打威群岛(Mentawai)等地共有40人因地震和海啸冲击死亡。部分村民的尸体被冲上海岸,从而被人发现。此前报道称,海啸造成23人丧生。
另据报道,印尼目前有超过380人失踪。明打威群岛南巴盖(South Pagai)岛沿海的贝图-蒙加(Betu Monga)村200多名村民目前只有40人左右获救,其余至少167人失踪。失踪人员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据信另有约100人是一艘因海啸而失去联系的船上的乘客。
在南巴盖岛,海啸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庄600米之内;而北巴盖岛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顶。大浪还对救援人员及时赶赴灾区造成了阻碍。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印尼官员称,印尼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升至108人,数百人失踪。
此前报道称,印度尼西亚国家灾害管理部门表示,当地时间25日,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印尼一个群岛上有10个村庄遭海啸冲击。
在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岛南巴盖(South Pagai)岛,海啸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庄600米之内;而北巴盖岛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顶。大浪还对救援人员及时赶赴灾区造成了阻碍。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7.0级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
1883年8月25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使三万六千人死亡。
啸源位置 日期 浪高(米) 受害地区 死亡人数 备注
加拿大温哥华岛 1700年1月26日 ? 北加州至温哥华岛、日本 ?
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 16 欧洲西部、摩洛哥和西印度群岛 60,000
琉球群岛1771年4月24日 85 琉球群岛 11,941
巽他海峡1883年8月26日 35 爪哇和苏门答腊 36,000
日本三陆1896年 30 日本 27,122
阿留申群岛1946年4月1日 32 阿留申群岛、夏威夷和加州 165
智利 1960年5月22日 25 智利、夏威夷和日本 1,260
阿拉斯加1964年3月27日 32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加州 ?
西里伯斯海1976年8月16日 30 菲律宾群岛5,000
苏门答腊西北外海 2004年12月26日 ? 印度洋30万以上海啸
百余年来最大的几次海啸: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一些城市受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西边的日本和俄罗斯也有数百人遇难。
▲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共2500多人丧生。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环太平洋国家受灾。(日本官方修正为9.0级地震)
典型案例
1、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
2、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受灾群众3、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
3、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4、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5、2010年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核电站事故一览
1957 年9 月29 日:前苏联乌拉尔山中的秘密核工厂“车里雅宾斯克65 号”一个装有核废料的仓库发生大爆炸,迫使苏联当局紧急撤走当地11000 名居民。
1957 年10月7日:英国东北岸的温德斯凯尔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火灾,这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英国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癌症死亡。
1961年1月3日:美国爱荷华州一座实验室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名工人。
1967年夏天:前苏联“车里雅宾斯克 65 号”用于储存核废料的“卡拉察湖”干枯,结果风将许多放射性微粒子吹往各地,当局不得不撤走了9000 名居民。
1971年11月9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北方州电力公司”的一座核反应堆的废水储存设施发生超库存事件,结果导致5000 加仑放射性废水流入密西西比河,其中一些水甚至流入圣保罗的城市饮水系统。
1979 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的失误而使冷却水和放射性颗粒外逸,但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1979 年8月7日:美国田纳西州浓缩铀外泄,结果导致1000 人受伤。
1986 年1月6 日:美国俄克拉荷马一座核电站因错误加热发生爆炸,结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住院。
1986 年4月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受到的核污染最严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事故发生初期,白俄罗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以及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2011年3月1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22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经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经超过了往常的20倍,而且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4]
2011年3月1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神福岛第二核电站发生爆炸,1至4号机组在地震发生后全部自动关闭,3号机组立即进入“冷温停止”状态。截至15日,1、2及4号机组全部实现“冷温停止”的稳定状态,脱离紧急状态。
❽ 世界灾害(日期,在哪,什么自然灾害,少了多少损失)
1. 2008年5月,形成于孟加拉湾的特强热带风暴NARGIS在缅甸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岛附近登陆,随后袭击了缅甸三角洲地区,并穿过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和仰光省。据缅甸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热带风暴已导致77738人死亡、55917人失踪、19359人受伤。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2. 2005年10月,一场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南亚次大陆的城市和村庄。巴基斯坦多个村镇被夷为平地,遇难人数8.6万。
3. 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州,遇难人数达1036。
4.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造成印度洋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
5. 2003年12月,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市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至少3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
6.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县发生了里氏6.8级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较强余震,造成至少35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7. 1999年8月,土耳其西北部发生7.4级地震,1.5万多人死亡。
❾ 请问缅甸果敢特区在地震带上吗··历史上出现过地质灾害吗
缅甸果敢特区(掸邦第一特区)临近临沧式镇康县。处于滇西南与泰缅两个地块之间,地处孟连、澜沧-耿马等多个地震带周边,有多次强震。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有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2011年缅甸“3.14”7.2级地震。果敢地区面积较小具体历史地震情况没有系统研究。
参考资料为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