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哈尼族在缅甸称什么族

哈尼族在缅甸称什么族

发布时间: 2022-07-23 02:04:35

A. 哈尼族的民族代码是多少

哈尼族的民族代码是16。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哈尼族日常礼仪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吕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在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

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吕。西双版纳的僾尼人,宴请客人有男女分桌之习。

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室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B.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 哈尼族历史悠久,远在唐代以前即在宁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约、卡多、阿木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民族自愿统称为哈尼族。

  2. 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年”和“火把节”。

  3.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也与汉族同过春节。

  4. 六月火把节(宁洱的哈尼族称为“矻扎扎”),一个村或一个家族杀一头牛祭“秋房”,将牛肉分给各户,煮熟后,加青玉米雌丝花生、黄瓜、京豆、糯米饭供献祖先,供献时间需要五天。

  5. 农历六月二十四,各家用松柴扎火把,用枯松木研末炒黄做香面,将火把点燃,用香面撒在火焰上发出响声,烘燎家里各屋旮旯及畜厩,有的还撒到田边地角,以示“驱鬼除魔”。尔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火焰映照下边歌边舞,尽情狂欢。

C. 哈尼是哪个民族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D.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体现在宗教、婚俗、丧葬、住房、利益禁忌等方面上。

1、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认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必须定期祭祀,祈求保佑。对于给人们带来疾病和灾难的各种鬼神,则要通过祭祀和巫术加以制约、驱赶。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龙巴门”(即寨门)。

2、哈尼族根据生活的地方的不同,婚俗也有所不同。

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

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新要哭婚,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信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

3、哈尼族具有特别的丧葬方式

人死后实行土葬。一些地区为死者选择墓地时用滚鸡蛋的方式,鸡蛋滚到什么地方破了,就在那里挖穴埋葬。

4、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

5、哈尼族具有特别的礼仪禁忌

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

给老人递烟筒要握住烟筒的下端。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吹口哨,不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

E. 越南的哈尼族从哪里来

(VOVworld)- 哈尼族是主要生活在西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独特,特色鲜明。
(VOVworld)- 哈尼族是主要生活在西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独特,特色鲜明。

哈尼族现有两万一千七百人口,主要居住在莱州、安沛、老街及越中、越老边界沿线的一些省份。哈尼族已经定居下来,有的村寨多达60户人家。他们通常在有生活和生产水源的山腰盆地居住。也许因为如此,哈尼族村寨风景总是那么秀丽。
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林伯南说:“哈尼族是几百年前从北方迁移过来的民族。他们一般在越南山区生活,文化非常独特,其中包括服饰。哈尼族传统节日常与森林有关,体现了其对大自然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哈尼族村寨十分特别。住房背靠山坡,面朝山谷,意在让家中的财产随时丰盈。从远处看,这些低矮的房屋形如蘑菇,在山腰上一个挨着一个,使得哈尼族那小小的村寨美如画。哈尼族住房为土墙平房,符合当地高山气候条件。在这些房子里,他们过得十分舒适,冬暖夏凉。

莱州省文化通讯局干部阮友山表示:“哈尼族有别于其他多个民族的突出文化遗产是土墙平房。它既是各个家庭居住的地方,也是整个社区的公共场所。每一户家庭是一个经济单位,而每一间房子则体现了其对周围环境特有的态度。只要研究哈尼族民房就可一窥该民族的的许多独特文化。”

哈尼族素有修梯田、挖水渠的传统。在农业生产中,哈尼族主要种稻、开梯田,但也有地方开坡地。他们常用牛拉车、拉犁,并在自家屋旁另辟一块园地。哈尼族善于种植、畜牧,手工业相当发达,如编织、印染等。
尽管今天经济交流十分方便,但大多数哈尼族人依然自己纺纱织布。哈尼族妇女勤劳,善于纺织,她们能完成一套服装的所有工序,从缫丝、织布到缝纫。因此,哈尼族的民族服装较为显眼,与多个民族不同。这是哈尼族相比其他民族十分明显的识别特点。

哈尼族文化悠久,别具特色。“区驾驾”节(Khu Gia Gia)、林神祭祀仪式、盖被节等传统节日也别具特色,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其中,“区驾驾”节是哈尼族历史最悠久的大型节日。
林伯南接着说:“区驾驾节与哈尼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山区居民来说,传统节日常常带有祈求万物繁盛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在民族文化保护中也体现哈尼族的社会凝聚力。”

在精神生活中,哈尼族有多种民歌、舞蹈、乐器和民间文学。民歌中有摇篮曲、请酒歌、送葬歌、贺新房歌等。

F. 云南哈尼族祖先是越南来的吗

不是,哈尼族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之一的羌族分化而来应该说越南北部的阿卡族的祖先是从中国过去的。因为大多数越南人是属于东南亚的马来人种,而越南北部的阿卡族和汉藏彝羌族有共同的祖先汉藏人种。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

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

根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郡”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开始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

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瓦渣、纳埂、犒牾卡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1853年(清咸丰三年),哈尼族贫苦农民田四浪(又名田政、田以政,墨江县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聚集三千多哈尼族、彝族、布朗族贫苦农民在团田乡绿叶凹壁村举行起义,迅速占领了哀牢山中段地区。

1856年,田四浪领导的起义军和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军共同联合作战,起义军在经济上实行“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不纳租,课税二成,荒不纳”的土地纲领,得到各族贫苦农民的拥护。

189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割让哀牢山南部的“十五猛”中的猛蚌、猛赖、猛梭、猛乌、乌得等5个“猛”地区。

1900年,蒙自的汉、哈尼、彝等各族奋起反抗,焚烧了侵略者在蒙自开设的洋关。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侵占十五猛中的猛丁(今金平县龙膊地区),哈尼族和各族人民击退了侵略军。

1917年,元阳县猛弄和金平县猛丁地区近两百个村寨爆发哈尼、苗、彝、傣等族联合大起义,起义军领袖是元阳哈尼族贫农妇女卢梅贝。

1925年和1935年,法国两次出兵侵扰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地,受到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英勇反击。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政府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逐步改土归流,推行区、乡、镇制度。但土司区仍为“流官不入之地”,土司制度仍然完好无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土司封建领主制度被废止。

1951年4月,中央民族访问团到红河地区访问,带来了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热情关怀,使哈尼族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帮助成立蒙自专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元阳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2年初,盘踞在哈尼族地区的土匪、特务已基本肃清,社会秩序安定,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创造。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同年,哈尼族地区成立了“红河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区、乡级的“元阳县太和哈尼族彝族傣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元阳县麻栗寨哈尼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1953年,西双版纳“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建立。

1954年元旦,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7年,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专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 。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纳西族相似。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5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0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5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4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36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0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6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2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