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山顶上是什么佛塔
A. 长得像奶油蛋糕,深受女生喜爱,是缅甸哪个佛塔
去过缅甸的朋友都知道,缅甸最不缺的就是佛塔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缅甸有很多非常有个性的佛塔,位于曼德勒就有这么一座网红佛塔,深受女性的喜欢,在网上非常火爆,而且形状长得非常的像奶油蛋糕,拍起照来又很好看,已经成为了曼德勒的网红打卡地了。
B. 缅甸什么地方最好玩
1、仰光
仰光,缅甸最大城市,位于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有着无数或镀金或白石的佛塔,佛塔中最着名的是驰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于市北圣山,居全城最高点。仰光依然保持着作为港口城市辉煌时期的殖民地特色。每年4月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盛大泼水节。
C. 有没有曼德勒王宫的详细资料
曼德勒皇宫位于古城内正中央,原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现在原址重建。1989年,缅甸政府开始依据历史图片和资料重建,恢复了89个主要大殿,1996年9月竣工并对公众开放。
曼德勒皇宫,皇宫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到,一个是高三十三公尺的了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级楼梯后,便会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另一个必到地方是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缅甸王用过的物品、少量家俬、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缅甸历史的地方。王宫面积不大,但里面的建筑也很多,有皇帝上朝召见群臣的大殿、居室、嫔妃居住的一大片后宫,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可惜都没有家具陈设。内有古代缅甸文化博物馆,展出当年宫廷的服装、用品和佛教艺术。
曼德勒皇宫是四方形,长宽各为2000米,宫殿广场上的房屋层层递进,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住着男眷,西片住着女眷,两部分之间的金銮殿,正中高高地安放着神圣的国王的狮子宝座。宝座的下面的大厅就是国王举行典礼和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大厅和宝座之间各族台阶,象征着王权高高在上。宝座后面的内厅供奉着“奈特”——“马哈吉里”的雕像。“奈特”是缅甸的神灵,有天、地、山、水等等的自然神灵,也有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甚至还有奴隶。“马哈吉里”保佑着皇权和皇家的世代安康和繁荣。
皇宫的建筑呈现了强烈的蒲甘风格,层层向上,一层比一层小,总体看起来像蒲甘宝塔。建筑群全是红墙,边沿是黄色。皇城有高达9米的城墙围住,底部宽3米。每隔200米就有一个塔楼。宽为60米的护城河外的木栏杆把皇城和外面世界隔开。
皇宫呈正方形,边长3.2公里,有四道主门,八道边门。红砖宫墙,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宫内有104座大小殿宇,整片建筑群均为木结构,精雕细刻,宏伟壮丽。
整个皇宫呈正方形,为木结构建筑,宫内大大小小共有104座庙宇,建筑以红色、金色为主,远观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近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
皇宫由缅甸特有的珍贵树种——柚木建造而成,有着不易裂、耐腐蚀的特点,封建缅甸王朝也将柚木定为皇家木料,皇宫、皇城均用此木建造。
不幸的是,如此宏伟壮观的皇宫在二战中被毁,缅甸政府于1989年进行了重建,现在已经部分恢复了历史的胜景。
曼德勒山景区,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旧称罗刹女山,是缅甸着名的佛教胜地。曼德勒山不高,只有二百三十六米,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从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尽收眼底。曼德勒是观看日落必到胜地。曼德勒山虽然不高,但座拥在市区之畔。着名的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宛然而来,弯弯曲曲绕过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从山脚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有一千七百个台阶,沿途有八大寺庙。清晨太阳从曼德勒山后冉冉升起。山顶的塔尖以及绵延下来的塔廊,仿佛是一个剪纸的造型。 上到山顶是一个印度教的神庙,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柱子之间斗拱相连,回廊贯通,在早晨的阳光下夺目耀眼,晶莹剔透,许多当地的缅甸人在印度教的神物 — 金环眼睛蛇的造型前,虔诚礼拜,不时把折叠好的缅币放到蛇头上。参观曼德勒通常从曼德勒山开始,这里以观赏落日时的城市全貌和江景着称,登山道路艰难。如今登山有缆车,上塔有电梯。曼德勒山斜坡上修了台阶,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庙宇。台阶共有1729级,直通山顶,攀登起来并不十分困难。 在半山腰处会见到一个大庙,据说,庙内有佛陀的3块遗骨。 走完路程的2/3,路旁立着一尊镀金的施依亚塔佛的塑像。他的手伸出去指着大皇宫的位置,造型非常独特,它是在明登国王的金色之城动工之前树立的,象征佛的预言。曼德勒的名字也是来自这座城内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曼德勒果然不负所望,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30年的荣景在历史中点缀成不朽的一页。旅客可搭乘“最多”可挤32人的小包车登上曼德勒山腰,再乘手扶电梯上山顶,省却以往须一步一脚印的拾阶1700多级而上。俯瞰曼德勒全景、729章经的库特多佛塔、庄严的皇城、护城河以及浩瀚的伊洛瓦底江均尽在脚下。
世界上最大的书在缅甸,它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雕刻在石头上的。这部巨大的石书坐落在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的曼德勒碑林佛塔。曼德勒又叫瓦城,建于1857年,是最后一个缅甸王朝的首都,位于仰光以北668公里,有“宝石之城”的美誉,它是缅甸第二大城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世纪以前的首都,一部分是现代化城市。曼德勒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古迹居缅甸全国之最,以佛塔众多而着名。曼德勒碑林佛塔又名石经院,以“天下最大的书”着称于世。塔院面积13英亩,中央有一高耸的佛塔,四周有729块缅甸大理石碑林相围,上刻有全本三藏经文。石碑长5英尺,宽3.5英尺,厚度为5英寸。每块石碑都建有塔亭。碑林佛塔由贡榜王朝敏东王所建,1860年10月始建,1888年5月完工,耗资2.065亿银元。1870年至1871年,敏东王在曼德勒召开了第五次佛教集结大会,校对三藏经。敏东王曾宣布发现石碑上有一错字者奖赏一个金元宝,结果无一差错。这里的三百余座塔中都有一方刻满经文的石碑﹐相传这些经文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的全部诗经。曼德勒碑林宏伟壮观,是缅甸一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D. 曼德勒山的介绍
曼德勒山是佛教名山,旧称罗刹女山。曼德勒城就是因为这座山而得名。曼德勒山高236米,山上共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的小寺院。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各有一条石阶通往曼德勒山的山顶,沿途有着名的八大寺庙。
E. 缅甸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莱茵湖是缅甸最大、最美的湖泊,位于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上,海拔约900米,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约11公里。莱茵湖周围有很多幽密的水道,散落着200多个村子,独特的建筑是当地的一大景观。
F. 有一个佛塔,中间有一个圆形金黄大尖塔,周围有许多类似的小尖塔
应该是这个
仰光大金寺或雪德宫大金塔
(英语:Shwedagon Pagoda;官方称为:Shwedagon Zedi Daw)是一座位于缅甸仰光的窣堵坡(佛塔)。其高度为98米,表面则铺上了一层金,再加上它是位于皇家圆林西的圣山Singuttara之上,所以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际线中独占鳌头了。它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觉金寂佛(Konagamana)的净水器,迦叶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
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一、历史
在不少的传说中记载此塔是在2500年前建成的,而考古学家相信此塔是由孟族(Mon)在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所建成的;可是,有佛教僧侣写的文献记载这塔在佛祖死前(公元前486年)已建成了;与考古学家的意见有异,所以此问题仍是颇具争议性的。而这佛塔的传说则由一对遇见佛祖的商人兄弟开始——他们收到了佛祖的八根毛发,准备送到缅甸供奉。该对兄弟到了缅甸,在当地国王的帮助下找到供奉不少佛祖宝物的圣山。当该八根佛祖毛发在两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译)这是一个撼动人神的骚动,从发丝散发出来的光穿透天(堂)地(狱),使盲的能见,聋的能听,哑的能说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动山摇,连须弥山也受到影响,宝石像雨般从天而降,深度达至膝下而止;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树,即使不在开花的季节中也纷纷开花结果了。”
该佛塔在建成后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频耶陀努(Binnya U)重建该塔至18米高,其后经过多次重建,直到15世纪,塔的高度才达至98米。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该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坏。而在1768年地震中,塔顶则被震毁。而现在的塔顶是由贡榜王朝的白象王兴彪辛(Hsinbyushin)所建的。而新的塔尖(缅甸语为hti)则在1871年英国入侵南缅后由缅甸王敏东敏(Mindon Min)捐赠。
二、设计
塔基周长433米,周围有由木石建成,风格各异的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有四个入口(mouk)皆有石狮把守,而在入口后则有一连串的梯级直达至山上的平台。在东及南面的入口有售卖金箔、香烛、鲜花等祭祀用品及幸运符、佛像、书籍、伞子之类纪念品的摊档;而在南大门两旁则有一对“chinte”的狮身人面像把守,见图。在一连串梯级上面,则有第二位佛陀Konagamana的像。塔底是由砖块砌成,并覆上金块。在塔底之上则为寺庙的梯台(pyissayan),是寺庙的核心部分的开始,故只有僧侣及男性才能进入。在更上的地方,就是其钟型的部分(khaung laung bon),在其上面则是经幡(baung yit)及倒转的钵(thabeik),再接着的是莲花瓣(kya hmauk kya hlan)及蕉的花蕾(nga pyaw bu)。而最上面的金伞(hti)有5448粒钻石及2317粒红宝石。在塔的尖端,则有一颗被称为sein bu,重76卡拉的巨钻。而在塔的周围则悬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
塔身所铺的金是由真正的金块制成的,把塔的砖石结构覆盖。而金则是由缅甸上下各阶层的人捐赠出来的。这传统是由十五世纪自孟族女皇开始流传至今。塔内则有壁龛里供奉着玉石佛像。
大金塔始建于 585 年,初建时只有 20 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 世纪的德彬瑞蒂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 4 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 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着名金钢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 112 米,塔基为 115平方米。塔身贴有 1000 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 7 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 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 1260 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 664 颗,翡翠 551 颗,金刚石 443 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 64 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 40 吨,一口重约16 吨。古钟色彩斑斓,是 1741 年和 1778 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价值最昂贵的佛塔。每逢节日,很多人都到这里拜佛,人们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
1989年9月,缅甸政府对大金塔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拓宽了4条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装了有玻璃窗的电梯,使大金塔更加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因为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所以不管人们站在市内的哪一个位置,都能看见金光灿灿的塔顶。如果站在塔顶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览无余。
三、仪式
访客在入寺前必须把自己的鞋子脱掉。而在东及南的梯道上则有阔的阶梯及传统的店铺;在南方的梯道有升降机,而在较少人用的西通道也有电梯以方便游客。缅甸人会在塔前以顺时针绕行的。缅甸人相信人出生的日子会决定其星座,这样的星座有八个,分别代表一星期的七天及星期三的上、下午,而星座则有八种的动物,有鹏鸟、虎、狮、有牙象、无牙象、鼠、天竺鼠及龙,分别代表在星期日至星期六出生的人。而每一个星座则有一个佛相,而信众则向其佛相供奉花,旗子及泼水以祈祷及许愿。而塔的地基则为正八边型,并被较少的神龛围着,而八这字则代表了一星期的各天,也就是缅甸人的八个星座。
四、大金寺在文艺创作上的引用
Rudyard Kipling 于1899年在其作品From Sea to Sea and Other Sketches-- Letters of Travel vol.1 记载了他在10年前 (1889年)到大金寺游览的事。节录如下,而全文则有见于下方连结:
“一个金色的神秘物从地平线而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在太阳下闪耀,它的形状既不是伊斯兰的圆顶,也不是印度教的尖塔。它在绿色的地上耸立着,而在塔下只有仓库,棚子等作陪衬。我正在想,有甚么神是不能被我国压制的? ”
“我的同伴说:‘那儿是和魔鬼有关 (Shway Dagon),把它拆掉吧!!’但这塔是不应该受到咀咒的,因为它是我们占领仰光的原因,而且它更驱使我们在这土地上发现更多富饶珍贵的东西。这地到了现时为止,和在印度所见到的分别不大,但那圆顶彷佛向我们告诉这就是与别不同的缅甸。而我的同伴随后便说它算是一座着名的旧寺庙现在东宇——曼德勒的路开放了,朝圣者从四方八面而来向这塔朝拜。它曾在地震中没了大金顶,所以在它周围搭了棚,而且你应该在拆了棚后去看这塔,因为它又重新再铺上金了。”
五、战争及入侵
1608年,葡萄牙探险家菲力佩·德·布里扥(在女火、缅甸语中被称为Nga Zinka)在大金寺抢掠,把由达磨悉提王(Dhammazedi)捐赠,重30吨的大钟带走,目的是为了铸炮,但他在横渡勃固河途中,被盗去钟掉进河里,从此便消失于水中了。
两世纪之后,大英帝国在1824年5月11日第一次英缅战争中登陆仰光,并立刻占领了大金寺作为英军的要塞及司令部,原因是取其在城中为于高处的地利。而大金寺的塔则在英军撤离后仍予以保留。该寺在占领期间遭受破坏,而且更有一军官为了兴建弹药库,更曾在塔下钻洞。而在塔中的另一个于1779年铸造的大钟也被英军运去,试图把它运到加尔各答,但也是和上面的事件一样,大钟也掉在河里而不知所终。英军尝试把它打捞,但不成功,而当地人则以复原佛塔的条件帮助英军,英军答应他们的要求;潜水员在钟底扎起百多条竹枝,并最终可以令该大钟浮起。这一个钟常与42吨重,在1841年由沙耶瓦底王(Tharrawaddy)捐赠的香钟(Gandha)有所混淆,香钟上铺有20公斤的黄金,极其奢华之至,而它的大少更只是仅次于在大金寺东北角一亭中的明宫钟。
在第二次缅甸战争中,英军在1852年4月再次占领大金寺,而且军队更占领至1929年,时间达77年之久;但当地的人民则可以进入寺庙参拜的。
六、政治角力场
在1936年,缅甸发生第二次大学生罢课事件,而大金寺则为他们驻扎的基地。在1946年的一月,昂山将军在大金寺向聚集的人群发表了向英国政府表达独立要求的宣言,而在42年后的1988年8月26日,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姬在塔前与500,000人举行集合及演说,向军政府表达民主诉求,并召集了8888起义,为第二次独立作出努力。
G. 缅甸的大金塔
佛国缅甸,佛塔众多,无论是在繁华的城镇,或是穷乡僻壤,到处都可见到佛塔,它们屹立在江河湖畔、高山之巅、闹市中心和村头寨尾,反映了缅甸悠久的历史,点缀着南国的锦秀山河。据说,若把全缅甸的佛塔排成一行纵队,全长可达1300多公里,由此可见缅甸的佛塔之多,所以人们把缅甸称为“万塔之邦”或“佛塔之国”。
仰光位于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三角洲上,距安达曼海仅35公里,是缅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呈矩形,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居民中的90%为缅甸人,其余为华人、印度人等。旧城建在一条山梁上,新城分布在四周的三角洲冲积地,因少桥梁,城市被限制在河流环绕地区内。北面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沿仰光河附近甘马育伸延到北面的水盛,东部的丁千遵也是工业区,在仰光河和勃生堂溪交汇处则是主要的商业区和部分政府机关所在地。
仰光原称大衮(Dagon),只是一个很小的城镇,主要以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而闻名。直到1755年国王Alaungpaya赐名后才改称“仰光”,缅语“战争结束”之意。1855年缅甸成为英国的属地,英国人把缅甸的首都从曼德勒(Mandalay)移到了仰光,用来把它作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占领,1948年缅甸独立后定都仰光。
仰光是一座充满浓郁东方民族色彩的现代化城市,街道多狭窄;现代化建筑与传统白尖顶、黑柏油漆的木屋交错排列;佛塔、寺庙遍布;到处是鲜花和常绿植物;市民多着色彩美艳的纱笼和拖鞋;神鸟乌鸦在街上仰首阔步,有着吃不完的信物,车辆也要为其让路……这里少有大城市的喧嚣繁闹,夜总会、赌博、赛马更在取缔之列,令西方游客恍若进入另一世界。
30年代,仰光遭受到严重的地震和海啸的重创,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又成为同盟国和日本的战场。虽然之后仰光进行重建的工作,但是再也无法恢复成为过去英国统治时期的商业重镇。到了20世纪,更因为缅甸军政府所采取的孤立政策,让这个城市的经济一蹶不振。仰光的工业近几年开始发展起来,全国30%的产业工人都集中在仰光。仰光兼有海港、河港,港口宽阔,有延伸码头13个,吃水9米的万吨远洋轮可直抵城下,全国30%的稻米、矿石、木材、棉花输出和贸易多在此进行,仰光成为缅甸全国的贸易中心。
作为“佛塔之国”首都的仰光,有着无数或镀金或白石的佛塔,阳光下溢彩流金、熠熠生辉,成为仰光一大胜景。佛塔中最着名的是驰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于市北圣山,居全城最高点。历史上仰光经历过火灾、战火和经济箫条,但依然保持着作为港口城市辉煌时期的殖民地特色。每年4月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盛大泼水节,以期涤旧迎新。
景点列表:瑞光大金塔、乔达基宝塔、斯雷宝塔、国立博物馆、庆福宫、皇家湖、仰光人民广场、仰光唐人街、茵雅湖、Sware Taw Myat Pagod佛塔、班都拉公园、独立纪念碑、世界和平塔。
H. 缅甸最美白色寺庙,为何这里可以深受女性游客喜爱
缅甸作为我国的邻国,也是东南亚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近些年我国去缅甸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可以说带动了缅甸旅游业的发展。而缅甸本土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广受大家的喜爱。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的是缅甸最美的一座寺庙,据说非常受女性游客的喜爱。那么这座寺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缅甸这座最美的寺庙就是坐落在曼德勒的辛比梅宝塔。这座宝塔无论从建造历史还是建造风格都不同于缅甸的其它寺庙,具体有哪些不同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这就是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的缅甸最美的辛比梅白色寺庙,它在缅甸千万座寺庙之中绝对独树一帜,如果你去缅甸旅游,千万不要忘记来这里,它的美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
I. 仰光大金塔有哪些结构
缅甸。缅甸大约在公元5世纪开始盛行佛教。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推崇佛教,大约到11世纪中叶,在蒲甘王朝的统治者阿努律陀国王统治时期,缅甸从斯里兰卡正式引进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并且用缅文拼写了巴利文的三藏典籍。从此,整个刚刚统一的缅甸开始成为信奉单一的上座部佛教国家。蒲甘王朝大兴佛事,史有“建寺王朝”的称号。据说,在方圆仅26平方公里的蒲甘城,竟造有佛塔440多万座,号称“四百万宝塔城”。
后代封建国王也十分重视佛教。如缅甸最后一个王朝曼德勒王朝,对于佛教推崇更甚。曼德勒城,梵语即“多宝之城”,其中有一个世界着名的佛教圣地——曼德勒山。传说,2400年前,释迦牟尼曾派弟子阿南陀来到这里宣讲佛法。现在,山上寺院的佛龛里还供奉着释迦牟尼的遗物,从山麓到山顶有一条长廊,一层层蜿蜒而上,共有3380多级。山上有8座大寺院,里面有许多佛像,大部分用金箔包身。其中有一尊释迦牟尼的木雕立像,高达9米,手中持念珠,姿态美妙,栩栩如生。
缅甸真可谓崇佛之极。但是,在如此众多的佛教建筑中,只有仰光大金塔最为杰出。
仰光大金塔坐落在仰光市区北部茵雅湖畔一座林木葱翠的登哥德拉圣山之上,像一只覆盖在地上的巨钟。缅甸人称仰光大金塔为“瑞大光塔”。在缅甸文字中“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