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克钦三少是什么人
1. 缅甸克钦邦是中国人吗 缅甸克钦独立军丁司令是谁
丁司令是华人,好像是知青那代,早在2000年左右,克钦搞开发时,各路金融投机商就开始拉拢丁司令,包括美国的和中国的德隆和广晟。
丁司令的爱女大概在这个时间被赞助去了美国。
因此,克钦独立军亲美,早在10年前就有基础。
2. 果敢克钦于中国的什么族有关系
克钦族是羌 族 南 逃 的一支后裔,和泰国的泰族一样,原本生活在中国西南,由于H 人南 下而逃出中国。至今克钦族和泰族还有纪念乘舟躲避中原军队的“龙船节”。不过这是历史上的克钦族。现在果敢的克钦族可不是这样,通过两次汉H,现在的克钦族早不是以前的克钦族了。
第一次汉H是明末清初永历帝朱由榔带去缅甸的南明余部,他们不愿意降 清,就在缅甸果敢地区定居下来,和当地克钦族通婚混血,代表人物罗星汉。
第二次是G M D逃到缅甸的余部,他们也和当地人通婚,代表人物张苏泉
所以搞得现在果敢克钦族基本用汉子(繁体)汉语。
果敢和平纪念碑:
以克钦族为代表的果敢地区对缅甸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根本没有认同感。
而且果敢很少用缅甸的缅元,而主要用人民币(博 彩业)
手机号也不用缅甸的,而是用云南的。
好多和谐啊……
3. 缅甸克钦族于中国人的关系还有为什么缅甸政府要灭这个种族
一、缅甸克钦族与中国人关系: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称。“克钦”是他称,自称为“景颇”(意为“人”)或“班阳”。
据史料显示,克钦族起源于青藏高原,是南迁的氐羌族群的一支后裔,中国史书上记为寻传蛮、峨昌蛮。
二、原因
1、历史原因:英国殖民时期对缅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诱发了缅甸民族分离主义,并延续到今天;
2、宗教原因:克钦族信仰基督教,与缅族人信仰冲突;
3、政治原因:缅甸克钦族武装反政府组织争取民族独立自主,希望建立克钦邦自己的政府,与当局冲突加剧;
补充:
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24万人(2004年估数),占缅甸总人口的2.4%,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和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
4. 缅甸克钦族和中国汉族有何血缘关系,请达人
缅甸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人体特征与中国汉族相近,相传为炎帝分支。据考,缅甸联邦的克钦族为外来迁徙民族。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克钦族是中国南迁的氐羌族群后裔。相传,克钦人的祖先最先生活在蒙古草原南部,后迁至青海湖附近。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青藏高原东部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联邦境内。
5. 现在金三角犯毒组织还有几个大帮派都是叫什么是不是佤帮最大
佤帮并不是最大的,但确实有一定的实力
金三角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也会让人更多地客观地看到了今天。
不是莱岛山迷人的晓雾,不是南淀河的潺潺流水,不是众多华人的付出,我们的故事绝对不会演义到今天。是的,“金三角”中淌出的,不仅仅是鸦片,也不仅仅是罪恶,它也流淌着生命,哺育着繁衍。这里,既有美与丑的较量,也有善与恶的争斗。如果仅仅是邪恶,没有广大善良山民与少数民族,“金三角”也不会发展到今天。
同时,在泰国米赛与缅甸、老挝接壤的“金三角”,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吸引众多的旅客流连忘返。
这种文化,是那里生存了成百上千年的人民创立的。这其中,又有广大华人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功绩与贡献。忽略了这个事实存在,仅仅盯着毒品,应该说,这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记得,在与一位泰国着名学者座谈的时候,谈及了泰国有关方面对“金三角”中各武装的态度。这们学者坦率地承认,泰国的军方,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一直将邻国的反政府武装区域视为一块有利于泰国的缓冲地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许多“弹性”的处理方式。应该承认,泰国军方的共识,是可以理解的。它所做的“弹性”处理,只要不违背两国间的友好,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诚然如此,今天的“金三角”地区,还是出现了近40年来少有的稳定阶段。
泰国、老挝和越南境内的割据武装,已经不复存在。鸦片种植,也已经大为减少。目前的年产量,估计在300吨左右,其中老挝年产量是220—240吨,泰国约15吨左右,越南40—50吨。越、泰、老国内的罂粟种植,大多依然是贫困的山地民族。在越南北部与老挝北部尤为突出。
“金三角”中的缅北掸邦地区,90年代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之一。也是整个“金三角”85%以上鸦片的出产地。缅甸的鸦片产地,又正好是在缅北的几支割据武装控制区。
涉及到“金三角”的事情,就不得不将这几支原缅共武装作一个细致而纪实的叙述。这数支武装的发展,现在还没有成为最后的定局,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无论将会怎样,它们当前均实实在在在那里。并且,它们的辖区内,存在着与缅政府若即若离的极大自由度与活动空间。掸、克钦、佤、拉祜、崩龙、汉族等民族在这里聚居。
缅共中独立出来的四支武装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也同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斗争。近年来,部分武装,内部纷争不断,几番兵戎相见。与克钦独立军的关系,与坤沙部的关系,仍然在曲折地发展之中。
尽管缅北的这些组织和武装,已经与缅甸政府和解,但是,各怀心思并留有一手,一直是互相戒备的。因此,几支武装的控制区,较缅共时期并没有减少,反之,在武器装备及军队的实际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缅共时期。
缅甸政府也同样在做着两手准备。仍然在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1995年,缅军从国外购买了5亿多美元的武器装备,调整充实了各个“战区”。1995年11月23日,缅军借果敢同盟军内部纷争之机,挥军跨过萨尔温江以东的缅北地带。对于缅甸政府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缅共时期在一定岗位上任职的领导人,现在绝大多数还在缅北的各支割据武装之中。有的是重要的指挥员,有的是这些地区的行政领导人,应该承认,中国血统的华人,占了绝对的多数。这是不争的事实。
各支武装的罂粟种植问题,是一个令各国政治家们与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这不是缅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责任,而是政治势力作用使然。
1993年,缅甸政府代表与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掸邦东部同盟军、克钦新民主军,在缅北的瓦城共同召开了有关毒品问题的会议。鉴于缅甸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边区的特殊情况,政府与四支武装分别签署了允许其3年内“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经济来源问题的协议。这种适当的“方式”,后来被理解为对罂粟种植的一种默许。
在四支武装与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经常对国际援助被政府截留颇有微辞。认为政府打“禁毒”的旗帜招商引资,它们的边区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实惠和好处。
至今,缅政府依然不能随便进入佤邦、林明贤部、丁英部的辖区,即使缅军与彭家声部共同驻扎果敢,但缅军驻守山上,坝区与边境口岸,依然是彭部人马把守。所以,政府要更多一点的了解各支武装的内部情况,只有派情报人员秘密进入这些地区。公开的方式是很难得到真实情况。
不过,缅甸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较过去的确有了许多重要的改变。边区相对过去已经安宁了很多。至少,这些组织在形式上还是服从中央政府领导的,并对边境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原缅共的四支地方民族武装,近年来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壮大。
曾经一度不被缅甸政府重视的佤邦及其佤联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缅北地区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1990年以来,佤邦重点对军队建设与装备进行了大量投入。部队人数最高达到1.8万人。1992年后,佤邦与坤沙部在泰缅边境作战,尽管打仗消耗了佤邦大量的人财物,但是,在与坤沙部的作战中,佤邦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南部军区”的地盘得到进一步巩固,泰缅的通道在坤沙部“投降”前一直畅通无阻。同时,佤联军与缅政府军保持着较为强硬的对抗性,无论是领地还是军队的武装问题,佤邦从来不作任何让步。因此,缅政府一直视其为“最为恼人的一块”。
果敢彭家声部也是命运多桀。1991年,彭家声在果敢老家大宴宾客,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但在1992年很快衰败下去。手下的“参谋长”杨茂良兄弟率部起事,并借外力将彭逐出果敢。彭不得不到其妇女婿林明贤部的一个小山头上蛰居,部下作鸟兽散。许多投到坤沙部,有的投到林明贤部。由于杨氏兄弟毕竟在果敢的根基不及彭家声,加之杨内部出现了太多的混乱。1995年11月,64岁的彭家声又再次杀回了果敢,重掌果敢的地方大权。
林明贤的“八·一五”,势弱力单,但处于“夹缝”中生存的“掸帮第四特区”,近年来着眼于发展本地经济。在与缅政府的周旋中保存实力,与“友军”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倒也是得到了许多经济上的利益。其辖区内的禁毒与经济发展模式,被缅政府作为一张民族和解政策下的王牌,向国内外炫耀。林部所走的是侧重经济发展的道路,从目前的情形看,已经尝到了甜头。
丁英101与其它三支武装相对距离较远,所以也就更加独立。他们所走的发展道路,与林明贤部有许多相似之处。丁英部地处资源丰富的蕴藏带,对于该部地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101的经济实力已经让世人不可小视。鸦片的种植越来越少,已经不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
克钦独立委员会主席布朗森1994年去世之后,克钦独立军也迅速与缅甸政府完成最终的和解。双方的谈判从1993年开始。目前由早迈和宗卡担任主要领导人的克钦民主军,仍占有克钦邦约1/4的土地,武装力量4200余人。其中正规军在册人数3100人,其余的是“联防”队员。政治上,克钦独立军仍角坚持建立“景颇独立国”的政治理念,发展经济以求壮大。经费来源,也已经转变为以玉石生意,木材生意为主。克钦民主军与西方国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克钦的文字是由英国与美国传教士创立的,所以,克钦文化中有极为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因此,克钦族的上层人物,许多赴西方接受先进的教育,回来后成为克钦族中的精英分子,掌握着一定的权力。
缅北边境地区,目前还有两支更小的武装,他们分别从果敢同盟军中分裂出来。一支是孟沙拉“保安军”,占据原缅共北方分局所在地勐固一带,兵力约600余人;另一支是被彭家声逐出果敢地区的杨茂良兄弟,他们的武装被缅政府“安置”在中国龙陵境外的一个山头上,目前仅余400余人,已经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
6. 缅甸克钦独立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有什么样的历史
缅甸克钦独立军是缅北众多势力中一员,克钦族其实就是咱们这边的景颇族,其经常和政府对着干,全民皆兵!
说来说去,克钦独立军只不过是美国的一枚棋子,世界大势就是这样,弱小的国家只能受到摆布,只有强大,才是在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7. 克钦族的简介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称。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12万余人,据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在缅甸的克钦族总数约56万人。缅甸的克钦族主要要居住在克钦邦山区,瑞丽江流域、掸邦山区以及景栋地区,在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居住。
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人体特征与中国汉族相近,是一支与占缅人有着渊源关系的缅族亲属民族。“克钦”是他称,自称为“景颇”(意为“人”)或“班阳”。据考,缅甸的克钦族为外来迁徙民族。至今克钦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转省腊崩”(平坦的山顶)的传说。相传,克钦人的祖先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青藏高原东部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境内。
克钦族进入缅甸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开始与缅族、掸族接触,文化受到影响。
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克钦语是缅语的亲属语言,语法与缅语一致度较高,基本词汇中有50%与缅语一致。克钦语与古汉语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也有明显关系。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克钦文字为19世纪末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首先创制,后几经完善,现已固定成型。克钦族的传统社会形式为村社制,其基层政权实质上仍为头人、山官、土司所掌握。
克钦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主要行业有农业、畜牧业、矿产和林产品开采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克钦族的农业分为平原种植、雨季山坡早地种植和梯田种植3种,平原和梯田种植比较固定。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豆类、麦子、甘蔗等,雨季山坡旱地种植较为粗放,多以刀耕火种、轮歇丢荒的方式进行。主要作物为早稻、玉米以及套种的瓜果蔬菜。克钦族人饲养牛、猪、鸡等动物。饲养的目的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婚丧嫁娶和敬神的需要。
克钦族人大多相信鬼神和万物有灵,上层知识分子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克钦人心地善良、性格强悍、豪爽倔强,有助人为乐的美德。
8. 在历史上,缅甸克钦独立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缅甸虽然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但绝不省事,经常因战争出现在新闻中,此国在1948年脱离英国之后,仍然走在处理内政、国家统一的路上。缅甸刚独立不久,国内居然出现了敢于跟政府武装相抗衡的克钦独立军,该独立军人数只有1万到3万人,但却每次都能打败政府的清剿武装,让历任政府倍感头疼。
缅甸政府多次派人跟克钦族进行和平谈判,但始终无法打消克钦族独立的信念。1987年缅甸政府集结了10倍于克钦独立军的政府军对克钦地区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围剿。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克钦独立军采取了退缩不抵抗政策,一直退到了距我国边境几百米的勒新地区,此地突然下起了几天几夜的暴雨,克钦独立军这才保得一命。1994年,克钦独立军领导人被迫与政府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到2011年缅甸政府公然撕毁了这个协议,打破双方维持了17年的和平,缅甸又踏上了内耗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