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中央政府有什么政策管佤邦

缅甸中央政府有什么政策管佤邦

发布时间: 2022-07-13 20:53:32

1. 看一下缅甸佤邦结婚到中国居住的有中国有什么新的政策吗

中缅通婚最新政策:双方一起,到中国公民一方户籍所在地区民政部门申请办理结婚证。凡在中国遵守中国的法律、体检检查身体健康,在中国无犯罪记录,且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符合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成功获得审批通过,便可以领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绿卡一词源自美国,因其永久居民身份证(卡)是浅绿色的,所以简称‘绿卡’。凡在中国遵守中国的法律、体检检查身体健康,在中国无犯罪记录,且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符合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成功获得审批通过,便可以领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所谓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居留不受限制的凭证,又称中国绿卡,属于中国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身份证。
我国民政部在《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中,作了若干规定。规定如下:我国的涉外婚姻登记工作,由民政部和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代表政府统一管理;
外交部和省、市、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负责处理对外交涉事项。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侨民)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申请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守我国婚姻法和《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有关条款的规定,必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中国公民必须持的证件:
1.本人户籍证明。
2.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的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包括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外国人必须持的证件:1.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
3.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外国侨民必须持的证件:
1.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3.本人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以上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职业、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另外,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还须提交婚姻登记机关指定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状况检查证明。为了国家利益,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人员,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办理结婚登记的程序:申请结婚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持准备齐全的证件和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了解,符合我国婚姻法和《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的,准予登记,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离婚后,双方自愿复婚的,按上述有关结婚的规定办理。

2. 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族联合军

之所以动不了佤邦联合军,主要与这支军队的较高战斗力、管理方式科学,以及后备支撑力量较强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合理的军队领导方式,增强了军队的综合实力。

果敢同盟军与佤邦联合军,是由缅甸地区的少数民族组成的两方割据力量,这两支军队的来源都和中国有较大关系。其中果敢区域,在清朝时还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果敢同盟军的组成人员较为复杂,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

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力量的支持,能够给军队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而果敢同盟军则一直保持着之前独立的想法。这种政治层面上的思想改变,增强了佤邦联合军的后盾力量,才能让他们不会轻易被缅甸政府掌控。此外,果敢同盟军被收编的案例,也让他们更加谨慎起来,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军队,来提升综合力量。

3. 缅甸佤邦现状一

一:缅甸—佤邦全面禁毒
缅甸—佤邦是金三角地区大面积种植罂粟的典型地点,佤邦的底层农民多以种植罂粟为生,且佤邦地形多山地,适合罂粟的种植与生长。佤邦罂粟的种植巅峰期是在2000年—2002年,佤邦于2005年宣布开始全面禁止种植罂粟,2013年是佤邦禁止种植罂粟的第八年。自从2005年开始,佤邦每年都会举行销毁毒品的活动,2013年更是达到了10万吨的巨大数目。自佤邦全面禁毒开始后,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民众也开始逐渐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佤邦的罂粟种植面积开始大面积减少,民众开始逐渐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以及给社会造成的巨大负担。
毒品给佤邦人民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灾难,从100多年前的英国殖民地把罂粟带进缅甸,成为佤邦穷苦人民的生存之道,毒品使佤邦人民更加穷困潦倒。自1989年佤邦联合党建立之后,佤邦人民才真正认识到罂粟的危害,2005年在佤邦联合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佤邦全面实现了无罂粟种植。佤邦政府制定了 “不种植、不加工、不吸食、不贩卖”的禁毒目标,为了实现“四无”目标,佤邦政府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完成禁毒目标。佤邦和平建设以来,佤邦政府就先后出台了关于禁毒工作的很多规定。90年11月就制定了“逐年减少种植鸦片面积,最后达到根除”的禁毒计划。并提出了用15至20年时间根除鸦片种植的要求。于97年,佤邦向世界宣布了在2005年全面禁毒的计划,并于2000年6月12日,颁发了《禁毒通令》,以19个章节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具体的禁毒工作方案。为了如期实现2005年的禁毒计划,于2002年3月26日颁发了《第二号禁毒通令》,进一步加强了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开始着手计划2005年禁种后的一些民生工程;譬如对地方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开发的计划和实施、中央对农业方面的低息贷款、向政府和邻国求助技术人才、进行替代种植的同筹工作等。佤邦南部的移民安置工作,与北面农业替代种植工作,同时稳步的进行。经过佤邦军民的共同努力,现如今农业替代种植已经初见成效,佤邦各个方面都在健康的发展。为了加强2005年禁种后的工作,佤邦联合党中央、佤邦政府、佤邦联合军总部又颁发了发至营、区、科、局一级的《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禁毒规定》,这个规定是于《佤邦基本法》、《禁毒通令》、《第二号禁毒通令》同等使用的。以法律的形式定格禁毒工作当中,并决心实现“四无”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任重道远。很多不法分子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挺而走险,进行毒品加工、毒品交易。有的与境外毒贩进行内外勾结,将毒品带人佤邦或过境佤邦,使佤邦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佤邦境内致使毒品问题的一度泛滥。因此,佤邦联合党中央再次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禁毒规定的通令》,通令由佤邦毒品管制委员会、佤邦司法委和各地方司法委、各部队组成的稽查队负责监督执行。现在佤邦的全面禁毒行动已经基本成型。

4. 缅甸的佤族和佤邦历史和现状如何

缅甸的佤族居住在金三角缅甸掸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西南部边境接壤。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缅甸萨尔温江和中缅边界界河南卡江之间的纵山峻岭地带。佤原意为“住在山巅的人”,佤族的村寨一般建在山巅的云海之中,茫茫云海仿佛把佤族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隔绝开来,千百年来,佤族长期停滞在原始部落社会。佤族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这是这一地区最古老的民族,属于濮系统,称呼为“哈刺”、“古刺”、“哈瓦”、“卡瓦”等。据清朝和民国的记载,“卡瓦”分为“熟卡”和“生卡”,“生卡”也称“野卡瓦”,即保留猎头祭谷原始习俗的佤族。“熟卡”即接受了中国汉族、拉祜族、傣族等影响,社会生产和社会习俗有所变化的佤族。中缅边境地区的佤族,历史上与中国边境的地方民族政权和内地封建中央皇朝都有联系,汉语和汉字是中缅边境佤族地区民族共同通用的语言和文字。现代民族学把佤族列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 缅甸封建时代,靠近萨尔温江以西接近平原地区的少数佤族与缅甸王朝的关系较为密切。十九世纪中叶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其势力扩张到萨尔温江以东的佤族地区,对殖民地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在佤族地区建立过佤邦“WA.STATE”。二十世纪中叶缅甸独立后,由于缅甸政府内大缅族主义抬头,又因交通不便与缅甸的本土联系较少,处于自我封闭,自我管理的原始自然状况,大多数佤族部落没有统一,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整体的力量等其他的种种原因,佤族要求成立佤邦的要求没有实现,佤族地区仍然是三不管地区,原始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猎头的社会习俗没有改变。 1969年缅共应部分佤族民族武装的要求,进入该地进行武装革命,结束了佤族的原始部落时代,统一了佤族地区,建立了中央根据地,使缅甸佤族地区前进了一大步,为缅甸佤族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缅共时代,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毒品种植经济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缅甸佤族武装在1989年4月17日脱离缅甸共产党,与缅甸政府实现民族和解,成立民族自治政府,提出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紧握自卫的武器,发展经济。 缅甸佤族地区的和平发展是艰难和曲折的,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初期,罂粟种植、鸦片贸易和海洛因加工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一方面缅甸国内经济落后,拿不出多少资金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缅甸政府,中断了对缅甸禁毒的援助。缅甸佤族地区只能在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生产条件下,依靠历史上遗留的毒品经济的原始积累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为了争夺金三角中心的控制权(泰、老、缅边境地区),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坤萨长期激战。缅甸佤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1995),经济发展缓慢,但却获得了对坤萨贩毒武装集团作战的胜利。 坤萨覆灭后,缅甸佤族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占大金三角种植面积的1/2,产量占1/3。缅甸佤族地区成为了金三角主要的种毒、制毒、贩毒(包括冰毒)地区之一。给周边地区的国家及国际社会带来了毒品泛滥的巨大灾难。美国称缅甸佤族地区政府的主要军政领导人是金三角第三代世界鸦片毒枭,中国警告缅甸佤族地方政府个别领导人向中国境内走私贩毒,缅甸政府也认为佤族地方政府走在十字路口。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缅甸佤族地方政府领导层认真地思考了何去何从的问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96年至2000年)开始加快了发展步伐,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通、能源、宝石制造、商业、城镇建设、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替代种植方面也有进展,地方政府的经济和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并没有改变毒品经济仍然是佤族地方经济主要来源的状况。这种矛盾又特殊的过渡状况,又使缅甸佤族地区蒙上了一层不散的浓雾,怀疑、威胁、恐惧┅缅甸佤族地区向何处去?受到举世的关注。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概况 一 地理位置: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二 历史: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岩帅、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第二阶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和平建设时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其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5. 缅甸政府在10年前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却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因为佤邦联合军他们武装力量相当厉害,已经比缅甸厉害很多。

佤邦,由南部和北部两个地区组成,总面积大约有三万平方公里,略小于海南岛面积,北部在缅甸的东北部,面积有1.7万平方公里,佤邦的南部与泰国交界。

1989年与缅甸军政权达成停战协议,将控制区域设置“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驻地为勐拉。

6. 佤邦的外交

佤邦政策路线
佤邦脱离缅共错误领导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摆在佤邦全党全军全体人民的面前。当时,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根据佤邦几十年战争造成的灾难的状况及世界上由对抗转为对话,战争趋于和平的形势,佤邦联合党中央及时地制定了“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争取民族区域自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策略路线。
在经济建设和商贸活动中,佤邦制定了“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的对外开放政策。
根据佤邦多民族聚居的实际,制定了“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佤邦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和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在不分裂国家,不分裂佤邦,不分裂民族,不干与政权的前提下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制定了“团结和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对外关系政策。
与缅甸政府的关系
佤邦脱离缅共后,1989年5月18日与政府军队代表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由于几十年的战争对抗造成的隔阂及成见,初期双方互相都存有戒心。从1990年起,佤邦领导人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肖明亮等多次到仰光参观,与中央政府官员会晤,中央政府官员也多次到佤邦视察,促进了双方相互的了解和信任。佤邦开始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佤邦在和平发展建设中得到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中央政府还给佤邦在商贸发展、珠宝玉石开采给了许多优惠条件。同时中央还鼓励佤邦到缅甸的大中城市发展经济投资建设。佤邦在原首都仰光购置了商用大楼,办了轧钢厂等企业。在其他大中城市也进行了部分投资,开展商贸活动。通过十年的努力,佤邦在地方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央政府不断的给予支持和肯定,认为这是缅甸联邦精神的体现,是缅甸各民族团结实现和平发展取得的成就。
与中国关系
缅中两国人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尤其是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更是保持着“胞波情谊”。佤邦脱离缅共时,外界对佤邦的义举不了解,在佤邦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政府和人民给了佤邦很大的同情和支持,帮助佤邦度过了难关。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配合。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佤邦政府鲍有祥主席多次强调:“搞好和中国的关系是佤邦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佤邦政府决心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友好的中缅边界环境不断作出努力。

7. 缅甸佤邦是独立王国么,受缅甸管辖么

缅甸佤邦!全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名义上受缅甸联邦政府管辖!但是实际手握重兵,有自己的政党!怎能实际听命于缅甸中央政府嘛!缅甸中央财力有限,大缅甸主义盛行!同时又要面对十几支民地武组织!哪能招架住这个紧靠中国!电力,通信,经济全面依赖中国的,手握号称三万正规军,两万民兵的佤联军,以鲍有祥为首的佤邦政府!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高度自治地区!缅甸中央只是能够派驻医生教师人员能够进驻!其它一兵一卒都踏入不了佤邦地区!如果有兴趣网上有佤邦官方博客!可以进一步了解!

8. 如果缅甸攻打佤邦中国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如果与佤联军发生战争!那不是现在果敢之争的效果!佤邦号称缅甸实力最为强大的民地武!那最低也算一场低烈度的战争了!那将产生巨多的难民!人道主义压力将紧紧压迫中国政府!可能出手制止冲突双方!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自治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通用汉语与中文,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勐元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的总人口约55.8万人 ,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佤邦脱离缅共后,1989年5月18日与缅甸政府军队代表谈判,达成停战协议。佤邦在和平发展建设中得到缅甸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缅甸中央政府给佤邦在商贸发展、珠宝玉石开采给予优惠条件,鼓励佤邦到缅甸的大中城市发展经济投资建设。佤邦在原首都仰光购置了商用大楼,办了轧钢厂等企业。在其他大中城市也进行了部分投资,开展商贸活动。

缅中两国人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着“胞波情谊”。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配合。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9. 佤邦的政治

佤邦政府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一日组建了佤邦政府,担负着对内部政权事务的领导和对外的政务联系的任务。
名誉主席:赵尼来(已去世)
主 席:鲍有祥
副 主 席:李自如(已去世)、赵明、肖明亮
邦务委员:布来康、岩伦、赵文光、鲍有义、三木鲁、赵忠丹、张月祥、陈龙生、赵三里、崩丁、李祖烈、亚库。
政府部门:佤邦对外关系部部长赵国安,佤邦禁毒执行小组组长鲍岩荣,佤邦司法委副书记兼佤邦警察局局长赵岩道,佤邦司法委副书记兼高级检察院检察长张岩嘎,佤邦缉毒大队大队长陈尼翁,卫生处处长孙成德,邦康特区区长尚孟,政工部部长闫生炳,农林水利部部长鲍华强,中央办公厅主任李祖烈。
佤邦政治协商委员会
佤邦政治协商委员会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日,第一届全邦政协会议于九二年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在勐冒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区的各民族代表262名。通过协商,推选出63名委员组成佤邦政治协商委员会。
主席:赵尼来(已去世)
副主席:周昆系、鲁兴国、岩小石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六日,召开了第二届政协会。增选了赵明为副主席,陈龙生为秘书长。
政协委员会是协助各级政府宣传组织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上有威望的群众组织。各县各特区均成立了县、区级政协委员会。
佤邦联合党
佤邦联合党于1988年12月20日筹建,原名为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4日,改名为佤邦联合党。它是由佤邦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先锋队组织,是领导佤邦革命运动、人民团体、武装部队、人民政权的核心力量。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联合党在邦康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选举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赵明、肖明亮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推举了赵尼来为总书记,赵明、肖明亮为副总书记。选举岩伦、赵文光为政治局委员;选举布来康、鲍有义、三木鲁、赵忠丹、张月祥、陈龙生、陈三木纳为中央委员;选举赵三木里,鲍华强、崩丁、周昆系为中央候补委员;1996年又增补卫赛堂、李祖烈、亚库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下设各级党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支部。
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总司令为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波来康;总参谋长为赵忠丹;副总参谋长为李祖烈、赵文新、赵国安。佤邦联合军总部设于邦康市。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是佤邦联合军建军节。原定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由于形势需要,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四日,改名为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佤邦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在佤邦联合党绝对领导下的,肩负着保卫佤邦、建设佤邦的武装部队。佤邦联合军一支战斗队;悍卫佤邦不受外来侵犯,为佤邦和平建设保驾护航,严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她又是工作队: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任务。她也是生产队:积极开展部队生产,提高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还要积极参加地方的建设。
1989年4月,先后组建了417师、418师、420师、421师、214师、独立团、炮团、警卫团。5月份又组建了525师。1996年420师、525师合拼为171军区。
地方上,各县组建了县大队(勐冒县组建了629团)和民兵营。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16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8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2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57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04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3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