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鱼
❶ 缅甸人生活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
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❷ 去缅甸旅游主要吃什么肉类
缅甸人大多喜欢吃鱼和猪肉。他们做的鱼做的很棒,但加入的咖喱咸了一些,估计他们爱,吃咸成了习惯。缅甸人也爱吃猪肉,但是他的猪肉菜太硬,也像鱼菜一样很咸,去缅甸玩的你可别见为一怪。
❸ 缅甸人喜欢吃什么
缅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❹ 缅甸人的饮食习惯是什么样的
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他们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吃咖喱,并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❺ 东南亚地区的生活习俗
泰国:
泰国人早餐喜欢吃猪油糕、甜面包、水饺、沙丁鱼、汤面、西式点心、多士煎蛋,喝鸡粥,牛奶或咖啡。日常生活中以米为主食,爱吃鱼类,但不吃海参。喜欢喝葡萄酒、桔子汁。他们对我国的川菜及粤菜都有兴趣。
缅甸:
缅甸人对中西餐都较喜欢。日常以牛肉、鸡、鸭、鱼、虾、鸡蛋和各种蔬菜为主,中餐尤要清淡的蔬菜或凉拌青菜。他们口味清爽、酸甜,调味常用咖喱、辣椒油等,尤其是辣椒油,餐餐必备。饭后要喝红茶和咖啡。他们不吃动物内脏,也不吃猪肉,还有些人不吃4条腿的动物,大概是怕吃下后福气就会跑掉吧。
印尼:
印度尼西亚人早餐喜欢吃西菜、喝新鲜桔汁。午餐、晚餐吃中国菜。主食为大米,一般爱吃辣的、炸的和较干的菜。特别爱吃动物内脏,如炸牛肚、炸肠、炸鸡肝等。烹调方法以烤、炸、煎、爆、炒为主,喜欢脆、酥、甜、酸、香,忌食猪肉。口味很像我国山东人。常用饮料为红茶、果酒、葡萄酒、香槟酒,不饮烈性酒,而且在国庆和重大节日也都不饮酒。
越南:
越南人喜欢吃鱼、虾、蟹、海参、鱼翅、广肚及其他海味和鸡、粉丝、通心粉、西红柿等。不爱吃甜点心、羊肉、豆牙。早点一般吃馄饨、咸包子。午、晚餐主食为大米饭,要求肉少菜多,口味清淡。平时以菜及咖啡为主要饮料。
禁忌;欧洲
同欧洲人和美国人一样,加拿大人在生活习俗上受宗教的影响也较大。他们通常都很忌讳“13”这个数。在他们举行的宴会上,一般都是双数的席次。
在加拿大,送花不可送白色的百合花,白色的百合花只有在葬礼上才用。
在汽车里、电梯上和办公室内,当着不抽烟人的面吸烟是不礼貌的,进餐时也不要吸烟。加拿大人不喜欢外来人过分地把他们的国家和美国进行比较,往往喜欢外来人谈有关他们国家和人民的长处。
加拿大妇女有美容化妆的习惯,因此她们不欢迎服务员送擦脸香巾。她们在饮食上,忌吃虾酱、鱼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和辣味的食物,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
加拿大人在家里吃饭时,不能说使人悲伤的事,也不谈与死亡及与性生活有关的事。在家里不能呼唤死神,不能讲事故之类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不要把盐弄撒了,也不要把玻璃物品打碎了,他们认为这可能出现不吉利的事。
小孩出生时,要撒圣水,这是代表上帝给孩子以生命,否则孩子就要遭灾惹祸。孩子到了11岁,要向上帝宣誓,只有这样,孩子成长才能一帆风顺,否则就要出现灾难。
❻ 请介绍一下“缅甸”这个国家——
一、地理位置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二、气候特征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
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端口、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2、森林资源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94年缅甸森林(包括43%的郁闭林和30%的疏林)总面积为3442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森林覆盖率约为52.3%。
缅甸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现有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在2088种乔木树种中,已有85种应用于多种用途的木材生产。
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的主要产区。缅甸林业种类有2300种,其中乔木1200余种,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盛产檀木、灌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中地区。藤木32种,年产量约7600万根,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当时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
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
2、语言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3、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
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4、习俗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吴昂基”。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称“玛丹敏”。
五、着名旅游景点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塔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丛中.皇家大湖,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在仰光市区,湖西的高岗上矗立着金光灿烂的大金塔;湖东是美丽的卡拉威宫,湖北面是绿树成荫的昂山公园,湖岸环绕着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赏湖滨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宽大的柚木平台,是远眺、拍摄大金塔和卡拉威宫的绝佳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倒印在湖中美丽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莱湖
位于仰光市北部,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湖周有多个公园。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场所,更是情侣谈情说爱的热门首选。
❼ 缅甸的饮食主要是什么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❽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2、服饰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3、称呼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8)缅甸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鱼扩展阅读
缅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缅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约占全缅87%的人口。基督教约在16世纪初传入缅甸,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不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头。妇女的筒裙被视为不洁,严禁晾晒在头部以上的高度,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走过。进入佛教寺庙和参观佛塔时应脱鞋、脱袜,不应与僧侣“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随意碰触僧侣袈裟或身体。
进入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场所前,应事先询问是否可以进入,如对方不欢迎非信徒进入,请勿强行参观。此外,缅忌讳随意抚摸儿童头部,用脚做指示、踢东西或触碰人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❾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
缅甸有14个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着27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墠邦省东枝Taunggyi,因为海拔高所以气候凉爽,加上莱茵湖的魅力,使它成为近年来缅甸最吸引人的避暑胜地。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只,游湖的马达船船身很长,船头高高翘起,重心落在后半段,观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个人;当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们由湖北岸的良瑞码头进湖去,长长水道上一路迎面而来的船只多是载着湖中浮田出产的蔬果,还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❿ 缅甸人是信什么教的。。。又有什么风俗习惯。。
缅甸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灵崇拜、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缅甸有约六千万的国民,68%为缅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若开族(3.5%)、华人(2.5%)、孟族(2%)、克钦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还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缅甸官方目前并不承认缅甸华人(果敢华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罗兴亚人(来自孟加拉国的一个混血族群)为法定少数民族。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很鲜美。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缅甸人一有闲暇,便去拜佛听经,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
缅甸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广大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主要依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牛总是和农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缅甸人的丧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习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缅族人的丧俗较有代表性。缅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们不以死亡为悲哀。人死后,家人要替死者净身更衣,然后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个盛满清水的新沙锅。出殡时,先将沙锅在门口打碎,然后把尸体连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庙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庙里,有的则加以埋葬。在此期间,丧家要备烟茶、槟榔招待吊唁者。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