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和缅甸哪个好
1. 请求大师结合生辰八字帮忙算算,看看这两个名字哪个比较好,给些建议和意见,谢谢了。出生日期:新历20
莫若欣(莫若欣):
姓名笔画数分别是:13 11 8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为:14 24 19 32 9
莫13天格14
外若11人格24
格欣8 地格19
9
总格32
若:福禄双收,孤独格,刑偶伤子,中年潦倒,晚年吉祥。 (木)
欣:清雅伶俐,多才巧智,中年奔波,但成功隆昌。 (木)
天格数14数理意义:(浮沉破败卦)破家之兆,家缘极薄,有劳无功,危难叠至,客死异乡,不利出门,先天因果条件欠佳。 (凶)
人格数24数理意义:(金钱丰惠卦)财源广进,白手兴家。成大业,得大财,健康、名誉、财富三俱。此卦男女共享,大利家运。 (大吉)
做事谨慎而细心,理想高远,观念正确,内藏爆发性质为其缺点,若有财运配置,可得稳定性的发展,但大运被伤则成败一瞬间。
地格数19数理意义:(挫败不利卦)短命卦,不利家运,虽有智能,多遇险厄,陷于病弱、残废、孤寡及短命。此数出怪杰、富豪或异人。 (凶)
身休健康欠佳,感情方面比较消极,若被格或天运克制,则有晚婚之兆。
总格数32数理意义:(侥幸贵人卦)如龙游浅滩,未成大运,却侥幸得贵人来助,事业如意,势如破竹,品性温良,只欠胆色,小利成仁。 (吉)
个性温和善良,家庭生活美满,精神清闲愉快,大运被克则陷入劳苦不安。
外格数9 数理意义:(贫苦逆恶卦)名利皆空,孤独穷困,不利家运,不利血缘至亲,甚至病难、官非、短命之象。如“三才”配合,会出高僧、富豪或怪杰。 (凶)
若克人格则易受他人拖累,卷入是非或遭受财务上的损失,交际手腕亦较差,精神生活易受困扰,常有意料之外之打击。
四四九(火火水)三才数理暗示为:
非常不安定的命运数,易生意外灾祸,有失生命之虑。(凶)
1、总论:在苦闷中孤军奋斗,创业途中经过许多挫折和不如意,只要能坚持到底,克服一切难关,定可成功发财,注意受亲友拖累,或意外之灾厄。一生很难稳定。
2、性格:做人做事太注重细节,思想较偏激,不愿与人妥协,心情多苦闷,精神时感不安,有喜好酒色之倾向。
3、意志:意志不坚定,表面上虽有计划,易受世俗迷惑,但耐性尚佳,可忍受失败打击。
4、事业:不要好高骛远,保守性的事业有财利,超过能力或财利之投资会遭受失败的打击。
5、家庭:家内多争执,有婚姻危机,应多忍让。
6、婚姻:男娶好胜好强之妻,婚后多争执;女嫁个性卤莽急躁之夫,感情不美满。
7、子女:个性顽强固执,身体状况稍差。
8、社交:与人相处有不适应感,不善于交际,容易卷入朋友是非中,平白遭受损失。
9、精神:表面乐观,心情苦闷,精神不安宁。
10、财运:好坏难分,财运不稳,应节制开支,可免后顾之忧。
11、健康:易患高血压、心脏机能及泌尿系统疾病。
12、老运:晚景难有进展,精神不安多烦。
人格与外格数理(四九)搭配,表示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暗示信息:
谦虚有理,为他人而不顾自己,常被劫财、暗害;易患视力减退、外伤等。数吉者轻微之患。 (凶)
此名得分:61分
莫茹稀(莫茹稀):
姓名笔画数分别是:13 12 1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为:14 25 24 37 13
莫13天格14
外茹12人格25
格稀12地格24
13
总格37
茹: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 (木)
稀:性刚果断,少年艰难,中年多劳或奔波,晚年吉祥。 (木)
天格数14数理意义:(浮沉破败卦)破家之兆,家缘极薄,有劳无功,危难叠至,客死异乡,不利出门,先天因果条件欠佳。 (凶)
人格数25数理意义:(英迈俊敏卦)女子貌美,男子俊秀,有异性贵人缘,柔中带刚,成功发达。但言多必有失,或性格脾气古怪。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常有与身份不相应之言行,无力强拖之象,一生虽费尽心力,但凡事少成,造成不平不满的人生运程,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好高骛远只有徒增困扰。
地格数24数理意义:(金钱丰惠卦)财源广进,白手兴家。成大业,得大财,健康、名誉、财富三俱。此卦男女共享,大利家运。 (大吉)
对丈夫要求较高,喜欢借机发牢骚,婚姻生活尚称圆满。
总格数37数理意义:(慈祥忠实卦)独立权威,富贵长寿,诚得人心,排除万难成大业,终身富贵之极,个性孤傲,留意涵养德行得幸福。 (大吉)
脾气倔强,事业心重于家庭,婚后仍继续在社会上为事业及工作奔忙,若有财运配置又大运行旺运时,可成为女事业家,无财运配置则为职业妇女。
外格数13数理意义:(奇才艺精卦)充满鬼才,凭智慧与技艺有所成就,自作聪明,易招不幸,属奇谋奇格,此卦出怪杰。 (半吉)
能知人善用,适合担任主管及领导阶层工作,若能生助人格者能得众人的支持,创业障碍较少。
四五四(火土火)三才数理暗示为:
得上级提拔,享父母余德,易成功,心身健全,得长寿享荣誉。(吉)
1、总论:运限良好可由上下之助而成功发展,但做事较为保守,冲劲不足,因此收入是有限度的,如能培养做事魄力及创业精神,才能得到更多的良机,一生辛勤平凡,发展有限。
2、性格:性情温和,宽宏大量,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修养,为人慷慨而不浪费,很有家庭责任的人,有因为助人而受拖累之灵意。
3、意志:意志坚定,不重虚名,保守行事,耐性亦佳,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易冲动。
4、事业:喜欢从事比较安定无忧的工作或事业,不适合投机性的事业,因此发展有限。
5、家庭:一家老幼都能各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但物质生活不富裕。
6、婚姻:男娶贤淑之妻,婚后持家有方,个性较强;女嫁温厚才干之夫,婚后感情和睦。
7、子女:子女都健康活泼,幼年时期较顽皮,长大后能在社会上成功发展。
8、社交:虽有很好的人缘,但不善于口才,社交发展有限。
9、精神:外表乐观,内心苦闷,但精神生活尚称如意。天运五行属火,一生较为愉快。
10、财运:财运平凡,有受拖累损失之兆,应多注意不为人作保。
11、健康:大致健康,唯易患高血压及胃肠之症。
12、老运:虽无很大的发展,晚景大致安乐无忧。
人格与外格数理(五三)搭配,表示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暗示信息:
性情温和周到,善于社交,缺乏牺牲精神。如精心打下良好基础,大发展,大成功。如听之任之,则失去一半的机会。 (大吉)
此名得分:89分
2. 我公司大门,四通八达,也就是说是三路口汇集之处,是好风水吗
不管风水问题,就客流量绝对是很好的,但以风水角度,三路相通,对公司性质不太好,对店铺就好,也不利于车辆的管理,杂乱,没有挡冲的效果,最好是一路或两路通,在汇集之外。
3. 关于北宋大理国的历史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787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789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征发南诏兵力,引起南诏不满。794年,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并与唐联军大败吐蕃,异牟寻接受唐的“南诏王”的封号, 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掠夺人口以充奴隶,南诏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数万而去。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也十分衰弱,南诏既无西北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法曹、士曹和仓曹,基本是沿袭唐朝地方官制。后期改六曹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其相称为清平官,决国事轻重。地方军政制度则有六节使、二都督、六睑。“睑”犹如唐之“州”。
南诏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诏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凤迦异、异牟寻、异梦凑 (寻阁劝)祖孙三代并以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后又任郑回为清平官。不少南诏人深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等都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被收录于《全唐诗》内。南诏还从汉地吸收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自是南诏工巧埒(相等)于蜀中”。南诏王劝龙晟时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宝。丰佑母还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圣寺及三塔即为南诏时所建,至今仍矗立于苍山之麓。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大理国的兴起
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今云南建立的民族政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 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口号,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的反抗势力,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氏之所以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和"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传十二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据《元史·地理志》,"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大理前期在此广大区域内设首府(大理地区),二都督(会川、通海),六节度(弄栋、银生、永昌、丽水、拓东、剑川);二都督有时也称节度,因而共为八个,所以有"云南八国"之称。大理后期曾设置八府、四郡、四镇。八府是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今昆明)、威楚(今楚雄),统矢即弄栋(今姚安)、会川(今会理)、建昌(今西昌)、腾越(今腾冲)、谋统(今鹤庆)、永昌(今保山);四郡是东川(今会泽)、石城(今曲靖)、河阳(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镇是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后理国时,分封高氏子孙于八府,世袭驻守;四郡的统治者有高氏,亦有他姓。
大理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王称骠信,下设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桂海虞衡志》说:"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峨眉进士杨佐到大理买马路过姚州时,看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元初郭松年到大理,见到云南(今祥云)青湖的"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白崖(今称渡红崖)地区居民辏集,禾麻蔽野,赵川甸(大理凤仪)有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虐之灾。畜牧业亦颇为发达,大理产马,每年都有数千匹经贵州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用象皮制作的甲胄,形式精巧,质坚如铁;披毡、彩漆器皿、马鞭鞍辔等颇有名。冶铁业水平甚高,云南刀 "吹毛透风",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视。冶铜技术纯熟,工艺精巧。今存大理的铜佛像显示了冶铜规模的宏大和造型艺术的高超。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和繁荣。大理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东至戎州(今四川宜宾),西至身毒国(印度),东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与中原贸易有四川、邕州(今广西南宁)两条道路。以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的互市榷场最为繁荣。当时大理商人输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磁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善阐、威楚、永昌等城市。善阐成为与祖国内外密切联系的枢纽。元代统一云南并建为行省后,即以之为省会。
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南诏时已用于写作,但广泛使用则是大理时期。这时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着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转韵体的白文诗较着名,其结构是每章十联,每联两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每段最后一字押韵。
大理描工张胜温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绘的《大理画卷》(亦称《张胜温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卷中诸像,相好庄严,傅色涂金,并极精彩"(清高宗跋)。 "笔笔工细生动,金碧灿烂,光彩夺目,天南瑰宝也"。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其《造幢说》是研究大理历史的宝贵资料。石雕共有大小神佛二百多尊,最大的天王像高达一米多,最小的座像仅十多厘米,神情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严肃而不呆滞,衣冠服饰细致逼真,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刀痕遒劲,极备精巧,为滇中艺术之极品。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大理统治者好佛,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有深远影响。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据《南诏野史》载,大理段氏二十二传,竟有八人避位为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亦称 "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其政权和宗教虽不能说完全合一,但界限几乎泯灭了。
大理三百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北宋初年,王全斌平蜀,大理奉牒庆贺。宋太宗赵徽时,大理首领百万(王)乞内附,册封为"云南八国都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之朝贡者"。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市马场,交易盛极一时。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到邕州议马匹交易,换回大量汉文书籍。他们在给当地官府的文书中附有诗句说:"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表达了大理各族与内地人民亲如一家的心情。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宋兴,北有大敌,不暇远略,相与使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这一概说,简要而确切地说明了西南边疆的大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
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
4. 大理国的疆域及人口及军力是多少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人口数量 300万以上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军力较弱,在10万以下。且地方割据势力较强,能动员的兵力不多。
5. 一个人是否有前途。看人脉,家境,环境。有的人家境不好,但是朋友多路好走,四通八达。有的人很老实没什
不一定,能力好重要,人生碰头小事,贵在下场努力吧
6. 四通八达好聚财是什么意思
古语有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水的地方也是比较有灵气的。风水学上讲水生财,湖能聚财。所以很多水景楼盘都深受购房者的喜爱,一方面风水好,可以带来连绵不断的好运气;一方面环境优美,适合居住生活。
四通八达=交通发达!要想富先修路!
7. 四通八达和四海升平比较哪个成语好
四通八达 和 四海升平 都不错,各有千秋。
1、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解释】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2、四海升平
sì hǎi shēng píng
【解释】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8. 孟平属于哪个省 都说在缅甸和中国接壤的地方
应该是孟连吧!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与缅甸山水相连,县城通往边境的公路四通八达,有两条陆路通道与境外公路相连。县城距缅甸第二特区(佤邦)邦康市49公里、距缅甸东北重镇景栋98公里、距中心城市曼得勒347公里,是我国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各国便捷的陆路之一。 补充: 你给的链接说的很清楚啦!孟平,最有可能是缅甸佤邦的一个村寨,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接壤。 天黑ㄨ夜漠离 的感言: 当代劳模!所有人都应该向你学习!
9. 现在的缅甸首都在哪里是不是彬马那
2005年底以来,人们对缅甸感到不解的一个最新事件,就是缅甸政府突然宣布的“迁都”。
一个国家首都的迁移,应该说非同小可,这不仅涉及内政外交,而且也牵涉到广大民众的利益。但在缅甸,迁都之事却“突如其来”。2005年11月7日,缅甸政府新闻部长觉山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对外宣布,“由于缅甸正努力要发展成一个现代国家,有必要寻找一个地处中心的地点来安置中央政府”。因此,政府已决定将首都迁往距仰光以北320公里的彬马那。而在此之前的1月4日,缅甸政府已在内部下达了迁都的命令。公职人员如果不服从命令,要处以三年监禁的惩罚。根据此令,缅甸国防部、外交部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在各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在5日凌晨就收拾行装,率领本部门人员开始迁往彬马那。
仰光是一座有着530万人口的缅甸第一大城市,也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一直是缅甸的首都,而彬马那是一座仅有不到10万人口的缅甸中部小城市。自蒲甘王朝以来,缅甸历史上的都城几乎都建在伊洛瓦底江畔。与这一传统不同,彬马那这座小城却坐落在相对偏僻的锡当河上游。这座城市在缅甸历史上从来没有作为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以木材转运中心的“地标”而存在。近年来,可能正是准备迁都于此,才在离老城十多公里处另建新城,自2002年以来建造了不少供政府部门和军事部门用的新建筑。一些行政和军事设施及相关的服务设施现在还在建设中。但这座城市确实位于缅甸中部的要道上,除了原有的通往东西南北的公路、铁路,近几年修建了通往仰光的6车道公路,现在的交通倒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了。不过在缅甸政府公开迁都之前,大多数外国人连彬马那这个地名都闻所未闻。在缅甸国内,不仅一般民众,就是很多公务员甚至政府高官在迁都令下达前,对这样一件大事也只是风闻而不知实情。因此,缅甸首都突然要从举世闻名的仰光迁往“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彬马那,对缅甸国内外的许多人来说真成了一个“谜”,于是一时间各种传说、猜测纷起。
众说纷纭的迁都之因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迁都是由于缅甸军政府有鉴于伊拉克遭美国军事进攻的教训;也有说迁都中部有利于加强政府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还有列举缅甸历史上尤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时期曾多次迁都的例证,认为迁都是一种传统,不足为奇;更有人认为缅甸上层自古以来直到奈温时期都相信占卜,这次迁都是由于缅甸军政府高层领导人听从了占卜者“迁都以避凶趋吉”的建议。
以上“解谜”都有其由来,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在缅甸军方上层人士中有这些想法和考虑。不过在我看来,恐怕这些都还不足为据。
“美国袭击说”缺乏可靠可信的依据。尽管布什政府也曾指责缅甸政府是“暴政的前哨”,但主要是针对缅甸国内的所谓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毕竟不是伊拉克,美国既没有合适的借口,也不可能不考虑多方面的关系。在应对朝鲜、伊拉克、伊朗等这些让他最关注而又最感到头痛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很难设想美国会再对一个于自己和国际社会完全不构成威胁的联合国成员、东盟成员以及与中国、印度关系友好的国家开战。从军事上分析,美、缅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技术对比极为悬殊,如果美国真要打缅甸,那么美军袭击彬马那这样一个人口稀少且孤立的城市,要远比攻击仰光这样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不知要容易多少。更何况伤及无辜平民是当代战争中的大忌。
至于“控制边境少数民族说”,则没有充分考虑到当代缅甸民族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首都的位置,而主要在于政策。何况现在缅甸民族关系上的形势有利于军政府,政治解决已明显地成为缅甸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而“占卜说”则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在已经清楚了的事实,即对军政府高层来说,“迁都”并非是2005年的“突发奇想”,缅甸军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彬马那悄悄地建设各种设施,在为迁都做着秘密的准备。
导致军政府在2005年突然宣布迁都的一个因素,也许是近年来仰光连续发生的爆炸事件,特别是2005年5月7日一天内发生了三次爆炸事件,造成11人死亡,162人受伤。可能正是在爆炸的刺激下,本来就已准备迁都的军政府感到了“迟迁不如早迁好”。如果事情真是如此,“迁都之谜”也就不难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