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缅甸什么地方
A. 吴三桂是什么人物
吴三桂是典型的墙头草,大汉奸
吴三桂是明朝时期辽东的着名将领,凭借优秀的军事才能和祖家护佑,吴三桂节节攀升,深受崇祯皇帝赏识,受封平西伯,辽东总兵,1644年,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后复判,在一片石大战中不敌李自成,遂投降清军,换取清军支援,击败李自成后吴三桂受清廷封为平西王,成为灭明急先锋,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进军缅甸逼迫缅王交出永历皇帝,1662年,在云南昆明杀死了明朝最后的皇帝永历及其太子,受封平西亲王,1673年,清廷撤藩,吴三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藩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反清,1678年,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后不久病亡。
吴三桂是典型的的大汉奸,墙头草,辜负了崇祯皇帝对他的赏识,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杀掉了明朝的皇帝,以换取清廷对他的信任,当明朝灭亡,国内稳定后,清廷想过河拆桥了,吴三桂又打着反清复明的荒唐口号反清,可他忘了明朝的末代皇帝可是他亲手杀死的,所以,在他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帜时,没有几个人相应他,缺乏百姓的支持和自己的眼光短浅,注定了失败,留下了臭名昭着的名声,一生在反叛之间来来回回,成为后人的笑柄
B. 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历史当中,吴三桂这个名字是非常着名,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就因为他的人生非常的传奇,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将他那传奇的经历翻拍成很多的电视剧。吴三桂刚刚出生之后,他的家人就找算命先生给他算过命了,算命先生说他的命非常的好,可以说是天子命。
就是这么一个有天子命的人,最后却为大清王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时吴三桂也是一个多情的人,甚至到最后的时候,他为了自己深爱的人而担负了很多人对他的谩骂。李自成这个人物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他被人们尊称为闯将,但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闯将,最后却丧命于吴三桂之手。
吴三桂身上有很多的特点,而且他的个性也非常的鲜明,他的性格是非常多变的,因此也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在自己爱人面前,他可以义无反顾,他是一个多情男儿。但是在江山面前,他又是非常贪婪和残暴的。他是一个重承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虽然明朝的皇帝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但是最后他却背叛了明朝。他联合过李自成,但是最后又打败了李自成。虽然他投降过清王朝,但是也反过清王朝,所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多变的。
李自成的性格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但与其说他的性格复杂,不如说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当时的这段历史当中,吴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人之一,他的一些行为能决定着两个王朝的生死存亡,甚至都可以说他决定着历史的朝向。对于吴这个人,很多人都是持贬义态度,不过也有人称赞他。在小编看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是绝对的好人,或者是绝对的坏人。
明朝末年的时候,吴三桂镇守在当时的山海关,山海关离当时的明朝都城北京并不远,仅仅只有300多公里路罢了。看似他仅仅只是一个地方,但是他对明朝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可以说他是当时都城的护翼,是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后代很多人都把他称为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在明朝建立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最先修建他的是明朝的名将徐达,后来明朝的历代名将都镇守过这里。而山海关经过多代人的修建,也变得非常的牢固和重要。
明朝末年,当时的皇帝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无将可用。因为当时的大将洪承畴和祖大寿都归顺了清朝,皇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启用吴三桂为大将,派他去镇守山海关,从他镇守山海关的那一刻,可以说当时的皇帝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了。
因为祖大寿是吴的亲戚,所以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就利用祖来劝降吴,不过劝降了一年都没有什么结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最后清军统治
C. 吴三桂当年住在哪里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着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1] 。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李自成义军已进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随后,李自成率领大军十万,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降清,在一片石战役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不久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平灭陕西等地流寇余部,灭四川军阀张献忠。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攻云贵等地。十六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永镇云贵。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2]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庙号太祖。
从以上简历可知,吴三桂明末时为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后来降清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哦!
D. 吴三桂死后葬在哪里了
吴三桂死后葬在马家寨。
马家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岑巩县,马家寨的人并不是姓马,而是清一色的姓吴,取名马家寨是为了:一是纪念吴三桂的军师马宝,他一路保护陈圆圆逃难至此,历经千难万险。二是掩人耳目,躲避清廷的追杀。
马家寨村围绕“国之宝·思州石砚 思州傩戏傩技 陈圆圆墓”三张文化名片,主动融入舞阳河流域旅游经济带,梵净山旅游区和湘西旅游经济圈发展,马家寨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万人,旅游收入达500多万元。
(4)吴三桂在缅甸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墓,以及吴三桂后裔都落在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证据确凿。
据“秘传人”陈述:当年吴三桂死后,形势急剧恶化,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同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潜入贵州岑巩县的密林山洞,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搬至今马家寨定居。
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终年67岁。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尊称她为“老太婆”。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故其子孙为生命计,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绝对保守秘密,不许说,更不得写,连家谱也不准修。
但又担心家史失传,便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让其默记心中。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
由此,一代代传下去,传到吴有鹏时,已历10代。传人讲述吴三桂与陈圆圆事,如数家珍。
E. 吴三桂祖籍是哪里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着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F. 吴三桂镇守的哪个省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主要镇守云南省。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相关信息:
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凭借门荫,授都督指挥。屡立战功,累迁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归降大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颇有功勋。
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开启“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同年秋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其孙吴世璠嗣位。
G. 吴三桂有多少兵力 吴三桂在哪里称帝
吴三桂,明朝大将,武行出身,其父吴襄在大凌河之战大败获罪前任辽东总兵,初出茅庐的吴三桂跟随明朝名将袁崇焕镇守辽东一带,袁崇焕被人构陷倒台后,其余下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大部分由吴三桂接管,虽未及袁崇焕时期叱咤关内外的鼎盛,但也成为明朝末期最为牢靠的势力。
康熙十七年,三藩之乱已进入衰弱阶段,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面对羽翼丰满的大清军队,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也早已不复当年雄威,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清老虎,积郁成疾。
没过几个月的光景,吴三桂在抑郁中抱病而终,其孙吴世璠继续带领云南驻兵抗衡清廷三年之久,最终全军覆没,三藩之乱正式结束。吴三桂其一生的影响力才算正式覆灭,但其在历史上的痕迹却被留存至今,仍为世人所谈论。
(7)吴三桂在缅甸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登基称帝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一月初五,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旧衡阳市衡南区政府所在地)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
改衡州府(今衡阳市)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称,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利用通宝”钱币。称帝时狂风大作,将临时搭的帐篷都吹倒了。
吴三桂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并且开科取士,录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宫殿九十五间,象征九五之尊。
H. 吴三桂祖籍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今辽宁省丹东市),祖籍扬州府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着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1]。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一片石战役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2]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