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人什么时候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缅甸人什么时候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发布时间: 2022-07-12 02:17:57

‘壹’ 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

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服饰

缅甸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虽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拓展资料

缅甸人: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总人口5141.9万(2014年),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民族: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

宗教

缅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灵论。

缅甸的佛教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缅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灵中。缅甸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参神拜 佛,信众一路赤脚走去,不能穿鞋或袜子。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举动,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在缅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须入寺庙当一段时间 的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民风淳朴、 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缅甸人

‘贰’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2、服饰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3、称呼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2)缅甸人什么时候能过上和平的日子扩展阅读

缅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缅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约占全缅87%的人口。基督教约在16世纪初传入缅甸,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不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头。妇女的筒裙被视为不洁,严禁晾晒在头部以上的高度,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走过。进入佛教寺庙和参观佛塔时应脱鞋、脱袜,不应与僧侣“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随意碰触僧侣袈裟或身体。

进入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场所前,应事先询问是否可以进入,如对方不欢迎非信徒进入,请勿强行参观。此外,缅忌讳随意抚摸儿童头部,用脚做指示、踢东西或触碰人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叁’ 缅甸的十二生肖与中国不同吗

在缅甸,如果你听说有人是属“妙翅鸟”的,不必惊奇,因为和中国的十二生肖不同,缅甸的属相只有8种,而且内容不同。更有趣的是,每个人属什么是按他出生在星期几来决定的。

‘肆’ 科学家又预言灾难了,人类的和平生活还能存在多久

灾难”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也必须面对的一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预言”,比如曾经轰动一时造成了很大反响的“2012世界末日”和“2000世界末日”,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没有一个成为现实,可是今年一开始,2020年的不平凡就初漏端倪,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动荡起伏的国际局势,都在暗示着我们今年的不平凡,而在这个让人忧心的关头,科学家又提出了关于灾难的预言,我们还能在地球安稳的生活多久呢?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越来越亮也越来越热,人类是无法永远安稳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其次,太阳也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当太阳膨胀为红巨星后,可能会直接把地球吞噬以引力撕碎,就算因为太阳的质量丢失导致引力缩小,我们的地球也会丢失太阳系的宜居地带,到时候的地球是人类完全无法居住的。因此人类会有一天要离开地球,前往遥远的星空中寻找新的家园。

‘伍’ 缅甸的死刑一旦判定,为何执行那么快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之后,刑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而死刑是所有刑罚中最为严厉的,因为这剥夺了人的生命,所以只有是最大的恶行才能够是判处死刑,像叛国罪,杀人罪等等,而且就算是判处了死刑,也会要等上一段时间才会进行执行,像中国的古代死刑的执行都是要等到秋后才会进行处决,而现代社会对于死刑就更加严谨,从死刑的判决到死刑的执行中间至少也会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是重大案件这中间的时间会更长,可是在缅甸触犯了死刑之后,从判决到执行只有几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

缅甸佤邦所在的区域是国际贩毒泛滥的重要区域,也是世界毒品的重要产地,为了获得国际的经济援助,缅甸佤邦政府已经向全世界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毁掉所有的毒品种植基地,在管理的范围之内严禁毒品存在,而这是第2次延迟目标时间,这也给佤邦政府上上下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对于禁毒缅甸佤邦政府也就自然是视为头等大事之一,对于在佤邦境内贩毒的人员,那自然是要加以严惩的,毕竟这是牵扯到自己的国际声誉,牵扯到经济援助,

‘陆’ 果敢同盟军未来的命运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得从最早的时候,英国割裂了果敢地区和我国之间的联系开始说起,按理来说果敢应该是属于汉族,里面所有的居民也都是汉人。

但是,可恨的英国人却将其割裂了出来,还将当地人都称为了“果敢人”,很显然他们的这个做法绝对是极其愚蠢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在果敢人的心中,他们永远都是中国的一份子,即便是在名义上他们已经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子民,但是他们却依旧忘不掉自己身为一个汉人的事实!

所以,果敢同盟军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似乎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这些人将会混得越来越差,因为他们除了要被迫制衡阴晴不定的缅甸政府大军之外,还得一边照顾已经惨不忍睹的果敢地区。所以,果敢同盟军说不定哪天就会被缅甸政府大军给彻底消灭,然而,他们要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有所提升的话,那么也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柒’ 世界上为和平做出贡献的人和事迹

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一个阿尔巴尼亚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爱,手足亲睦,她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生长起来。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1928年来到印度,并投身于慈善事业。从40年代起,她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和老人的慈善工作,并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众多的学校、医院、收容所和孤儿院等。

1952年,特里萨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至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又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收容所里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当记者问到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因为这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此后,特里萨开始考虑收治麻风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在印度访问期间接见了特里萨,并将自己的一辆高级轿车送给她。特里萨后来将这部车卖掉,用拍卖所得为麻风病人建了一幢楼房,并培训了一些护理人员,使这里成了加尔各彼得堡唯一的麻风病中心。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萨,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在授奖仪式上,特里萨嬷嬷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在晚祷后,她对记者说:“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时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获奖后,特里萨嬷嬷卖掉了奖章,连同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美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平教育奖授予特里萨嬷嬷,以表彰她将其一生献给解除贫困,促进和平和为正义而斗争的事业。她创建和领导的慈善机构在120个国家设立了569个服务中心,3500名修女在其中供职。
1997年9月5日,享誉全球的慈善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终年 87岁。印度政府于9月13日为特里萨嬷嬷举行了盛大国葬。特里萨嬷嬷的灵柩盖着印度国旗,放在运送过“圣雄”甘地和印度国父尼赫鲁遗体的炮车上,缓缓驶向举行葬礼弥撒的加尔各答体育馆。逾百万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众沿途跟随护送,向灵车抛掷鲜花并高举她的照片。
特里萨嬷嬷将毕生献给为穷苦人谋福利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特里萨嬷嬷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含着泪水与特里萨嬷嬷作最后的告别。如今,她的名字已经飞越千山万水,传遍整个世界。她以献身慈善事业的至诚,直面困苦的精神,赢得亿万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人们尊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

‘捌’ 现在和平精英要绑定中国身份证,那我是缅甸人 没有中国人身份证 是不是就不能玩了别啊…人家一打8呢

不用身份证,用QQ,微信登录就好了,

‘玖’ 现代的缅甸人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此时正是缅甸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泼水自然给人们带来沁心的凉爽。但缅甸人则认为,水是清纯、吉祥的,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凉爽,更重要的是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过去,缅甸人用树枝从钵盆中蘸水泼洒;如今,这种文静已被现代方式取代,用水管、水枪喷射已成为泼水节的普遍行为。

缅甸的泼水节一直带着浓浓的文化味儿,但现在也渗进了商业味儿,可算是与时俱进。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抓住泼水节商机大做宣传,它们的泼水站搭建得气派,广告味儿十足,还邀请明星在露天舞台上尽情放歌,围观者众多,场面十分火爆。

‘拾’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

缅甸有14个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着27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墠邦省东枝Taunggyi,因为海拔高所以气候凉爽,加上莱茵湖的魅力,使它成为近年来缅甸最吸引人的避暑胜地。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只,游湖的马达船船身很长,船头高高翘起,重心落在后半段,观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个人;当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们由湖北岸的良瑞码头进湖去,长长水道上一路迎面而来的船只多是载着湖中浮田出产的蔬果,还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16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8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2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57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04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3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