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是什么意思
A. 缅甸总统的个人简历
吴登盛出生于1945年5月11日,毕业于缅甸军事学院。1997年4月,吴登盛出任缅甸国防军三角军区司令,2001年12月调任国防部军务署署长。2003年8月,吴登盛出任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第二秘书长,2004年10月升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2007年5月18日,吴登盛被任命为缅甸政府代总理,2007年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任命代总理吴登盛中将为政府新总理。2009年11月15日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奥巴马成为首位与东盟直接展开对话的美国总统。其间,缅甸话题成为热谈。奥巴马还直接对话吴登盛。 2010年4月,吴登盛组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的领袖。同年11月7日,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作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候选人,吴登盛参加大选,并成功当选为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与此同时,吴登盛领导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在大选中获得联邦议会人民院、民族院及各省邦议会76%的议席。 吴登盛对华友好。2007年6月,吴登盛以“和发委”第一秘书长身份访华。吴登盛2008年8月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于同年10月出席在中国南宁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09年4月,吴登盛出席在中国海南举行的亚洲博鳌论坛。吴登盛与夫人杜钦钦温育有三女。
B. 缅甸总统吴登盛和吴氏有关系吗
吴,缅甸音,叔叔的意思,也就是每个成年人名字最上面都有一个吴字
未成年的是(貌),也就是弟弟的含义,这个很姓氏没有关系
C. 缅甸打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缅甸内战始于1960年,当时军事强人奈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政府,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缅甸陷入50多年的内战。这场内战,截止到现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缅甸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缅甸现在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仅掸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装经常活动。在这些武装当中,有一些是当年国民党远征军的遗老遗少,是中华民族遗落在他国的武装;有些是由缅共演变出来的武装。但是,这次和缅甸政府军打得最激烈的却不是和中国源源较深的那些武装,而是和美国源源颇深、受美国支持较多的克钦独立军。而这次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战争,美国在其间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美国智库(CSIS)最新提出的、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0版的政策建议中,关于东南亚布局的内容提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缅甸。考虑到近几年缅甸的政治改革、缅甸反对派昂山素季的出狱并恢复议员身份,以及美国政要频繁访问缅甸,可想而知缅甸已经成了美国在地院战略上准备遏制中国的重要布局。考虑到中国和缅甸现政府的关系,美国的目标一直是推动亲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竞选中上台,这一点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并与昂山素季密谈可以窥斑见豹。但是,缅甸现政府显然没有给昂山素季和美国机会,昂山素季最终因宪法所限未能获得竞选总统的资格。这使得美国通过竞选途径赢得缅甸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于是,美国开始选择内战方式。
事实上,为了使得昂山素季获得更多支持,美国一直在努力促使克钦独立武装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从而使昂山在缅甸获得军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还得从缅甸克钦独立武装的历史说起。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于1886年正式在缅甸建立起殖民统治。和在印度一样,英国人在缅甸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并有意识地将一些军政要职逐步让给克伦、克钦和佤族等少数民族。随着时间推移,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不断恶化,缅甸的民族分离主义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受英国殖民者影响,克钦等缅甸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抛弃了传统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人。1948年缅甸独立,那时候少数民族分离主义已经很明显。到了1962年后的奈温军政府时期,矛盾开始激化。克钦独立军就是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克钦族分裂运动克钦独立组织(KIO)的武装力量。克钦独立武装是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数十年来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国防军打打停停,战争不断。事实上,克钦独立军与美国渊源颇深。早在上世纪缅甸独立前,可亲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国传教士奥拉·汉森帮忙编制的,并把第一本用克钦文翻译成的《圣经》交给克钦民族,克钦族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改变了信仰。目前,克钦邦超过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战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了全缅甸,由于初期盟军还处于劣势,所以希望能在缅甸动员更多本土力量对抗日本侵略军,于是美国就与克钦族合作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克钦101突击队”(Force 101 Ranger)。这一突击队参与了不少美军对日军的作战,扮演了诸如侦察、突袭和炸毁日军弹药库等任务。克钦101突击队发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来2000人发展为2万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队,部分甚至还参与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防部的嘉奖。战后,美军撤离缅甸,但在美军中一直保留了101突击队的番号和101部队基金会。
缅甸独立后,101克钦突击队以五个营兵力转入了新成立的缅甸联邦国防军。当时,缅族军队仅有三个营。由于昂山继任者没有兑现“彬龙协议”中关于尊重少数民族自治意愿的条款,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冲突加剧恶化。1949年,实力强劲的克钦部队应时任总理吴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围攻仰光的克伦族军队,击败克伦族军队后可亲部队又在勃固山区打垮了缅共力量。
但是,随后克钦部队发生分裂,一部分军队进入克伦族军中,并于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克钦独立军,次年回到克钦邦,成了反政府军武装。缅甸独立后即和美国建交,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则始于军队接管政权后。在奈温建立军政府后,美国即将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甸提供经济援助和进度援助,撤消了对缅甸的贸易普惠政策,对面实施了武器禁运,并对缅甸实施了金融制裁,组织国际机构对缅提供援助。
事实上,自那时开始缅甸被美国封锁了。美国和缅甸关系的改善是从2009年9月开始,奥巴马政府公布对缅新政策,在维持现有制裁同时,恢复与缅直接接触并有条件扩大对缅人道援助,目的是换取亲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奥巴马在新加坡与包括缅总理吴登盛在内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两次访缅。作为和西方改善关系并实施内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被释放后,美国政客即开始频繁访问缅甸。2010年12月,美国务院助卿帮办约瑟夫·云访缅。2011年5月,约瑟夫·云再次访缅。2011年6月美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访缅。2011年8月,美参议院批准关于米德伟(Derek Mitchell)担任美国缅甸事务特使,米德伟先后于9月和10月访问缅甸。9月29日,美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和缅甸问题特使米德伟分别在华盛顿会见缅外长吴温纳貌伦。11月30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成为50多年来第一位到访缅甸的美国国务卿,此后两国关系开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减轻对缅甸制裁,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2012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奥巴马此行使其成为首位在位期间访缅的美国总统。2013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成为47年来首位访问美国的缅甸国家元首。
美国和缅甸改善关系,目的是为了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并推动缅甸改革,从而试图在后面的选举中赢得缅甸选举,从而完成对缅甸的政权演变。对缅甸政府来说,以释放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来换取美国对缅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为了进行改革,并扩大缅甸与外部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两国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奥巴马访问缅甸达到顶点,之后开始回落。
奥巴马在访问缅甸时,与昂山素季进行了会见并有密谈。在会面后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参选总统。这一变化显然突破了缅甸政府的底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最终缅甸联邦议会议长吴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内比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下届政府时期方可修改现行宪法,明年底大选依然依据现行宪法举行。
这也意味着昂山素季将不可能拥有总统竞选资格,美国针对缅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为了推动改革,缅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启与少数民族独立武装的谈判,但缅军和政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误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并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后冲突次数减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冲突再次加剧。由于政府已经与多个少数民族签署了停火协议,所以这之后的冲突双方主要在克钦独立武装与政府军之间展开。2014年4月,缅甸政府隽星新一轮人口普查,这遭到了部分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域的抵制。由于政府军签署停火协议的主要条件就是要缅甸境内的独立武装解散军队,缅甸只能允许“一国一军”的存在。连续3年的战争使得克钦独立武装压力过大,经济也面临崩溃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克钦独立武装也在不断寻求外援。
考虑到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关系,克钦独立武装能够寻求最大的帮助就只能是美国。2014年4月中下旬,缅甸克钦独立军副总司令桑鲁甘茂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在美国,桑鲁甘茂会见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汤姆。马林诺夫斯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开发署及国防部的一些官员。另外,甘茂还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缅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钦民族国际组织、其他克钦组织等代表。而早在这之前,在奥巴马执政后不久,克钦邦的“101突击队”的老兵就曾联名向白宫写信,希望美国能对克钦予以帮助。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有必要帮助克钦,表面上理由是克钦曾帮助美国军队打过日本军队,事实上则是因为在美国对缅新政策下克钦独立武装对美国有了新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不过,那时候美国还需要和缅甸官方进一步缓和关系,所以只是态度上表示支持,并未提供实质性援助。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支持,美国还是给了克钦独立武装一个建议,即发展和缅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关系,通过与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合作来获得美国的帮助。这实际上是美国在给昂山素季策划军事支持力量。当然,由于这个选择牵扯到大国利益,克钦独立武装不敢得罪中国。
因此,克钦独立武装并没有很快敢下决定,双方并未达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访美,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为见证者参加缅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停火协议签订仪式。这实际上是克钦独立武装试图将美国拉入到缅甸内战调停当中,将克钦问题国际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缅甸政府让步,实施联邦制,并允许克钦等少数民族保留独立武装。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对缅甸《伊洛瓦底江新闻杂志》表示,缅甸内战已经打了60年,这个问题已不是双方能够处理的;中国是强大的邻居,同时美国是一个认真开展对缅交流的超级大国,只有中美两个大国参与进来,克钦民族的和平才能实现。
克钦独立武装的这种行为,在大国角力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顺着美国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缅甸问题国际化,那么就将影响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战略实施就将受到影响。所以,对中国来说,并不希望美国插入进来,特别是在中国越来越需要打通从缅甸到印度洋的陆路通道的时候。客观上,中国反对克钦的想法。然而,由于缅甸政府确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参加本届总统选举,美国试图借昂山素季胜选或败选后发动对缅甸的和平演变的计划破灭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搞乱缅甸。与此同时,作为缅甸政府,为了继续赢得美国的信任,从而试图得到美国的谅解,也在尽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国的胃口。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要求考察缅甸人权。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国国务院人权特使访问缅甸,与缅方举行人权对话。美方代表团中还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数名军方高官,他们低调访问了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权”的同时,了解缅北武装冲突现状。据报道,人权对话前,克拉奇菲尔德等美军高级将领9日低调前往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与缅甸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人员、密支那军区指挥员及旅级前线军官会晤。
除了探讨缅甸军队建设和改革前景,美军将领还专门听取了缅北武装冲突现状、缅北各支“民地武”当前的情况,以及首批受训缅军回前线后的表现,并商讨第二批缅军少壮派军官赴美受训的事。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托马斯·哈维是负责战略构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军高层此次访问缅北前线和内比都目标明确,那就是争取缅甸军人集团、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说白了,美国一方面试图在缅军中扶植亲美势力,同时还向将昂山素季和缅北的武装力量糅合在一起,并最终挑起缅甸的大规模内战。
中国希望周边稳定,以便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美国,希望破坏中国周边的稳定,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于是乎,缅甸就成了中美较量的一个新区域。而缅甸内部的各方,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试图谋得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中国在尽力试图说服各方坐下来谈判,避免缅甸最终发展成大规模的内战,上了美国的当。然而,由于缅甸政府和缅北武装的矛盾难解,被美国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会利用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引发大规模、全国性的大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作者署名:缅甸中文网)
D. 缅甸吴瑞曼亲中还是亲美
今年11月8日,缅甸将举行五年一次的大选。由于民盟是执政党,且民众对该党主席昂山素季的支持犹存,预计民盟还将赢得今年的选举。但因为民盟政府五年执政成果不彰,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着提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问题繁多,将失去很多少数民族邦的选票,预计民盟所得选票和议会席位将不如2015年大选。在这个判断下,缅甸的几位政治人物结局如何?
昂山素季
现任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一直有一个总统梦。可能从1988年她从英国回到缅甸时,就有担任总统的抱负。但是,很遗憾,今年这个梦想应该还是不能实现。
缅甸宪法规定,国家总统人选不能是亲属是外国人或受外国势力支持的人。昂山素季的丈夫、儿子都是英国人,且在软禁期间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明显不符合担任总统的条件。而且缅甸宪法还规定,总统必须有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经历,昂山素季从来没有机会管理军队,包括民盟执政这五年,因为缅甸宪法还规定,军队只由总司令管理。
如果要通过修宪使昂山素季当总统,也不太可能。上述宪法条款的改动,需要获得议会75%议员同意才能通过。在缅甸议会军人占25%的情况下,民盟尚不能掌握剩下75%的议员的意志,更不用说“超过75%”。昂山素季在执政初期,也想过拉拢军队的办法,例如再次拉出她的父亲——缅甸国父,也是缅甸军队的创始人,昂山将军,直言军队需要忠于国家。但是,奈何缅军基层特别是军人议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比较到位,并不为所动。民盟今年轰轰烈烈的修宪,最后只修改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词。
E. 缅甸背叛中国了吗难道它也想成为亲西方国家
缅甸总统吴登盛某些举措让许多观察家感到惊讶,有关缅甸为何抛弃强大的北方邻国,分析人士有不同看法。许多人认为,吴登盛政府此举是为回应公众的反对声音。也有人认为,内比都正在向西方示好,以表明其与之前的军政府完全不同,并希望借此获得更好待遇。
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中国是缅甸最大的经济支持国。尽管中国也需要缅甸,但两国的相互依存并不对称。如果双边关系变糟,中国将失去很多,而缅甸失去的会更多。
吴登盛作出的决定被许多中国人解读为背叛。中国会怀疑缅甸的战略意图以及其作为通往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的桥梁的可靠性。缅甸政府打出民意牌,但也要保持谨慎。
很明显,中国不希望此次争端引发更加广泛的反华情绪并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缅甸新政府也不同以往,中国不能指望过去的模式继续保证其商业成功和投资机会。中国需要改善在缅甸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自我控制,免得破坏中国最近在缅甸做好事带来的积极影响。
F.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挑战
毋庸讳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形成了重大外部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对华军事压力增大。2012年1月5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名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指南,其核心内容是“削减军费”“重点投入”“战略转型”与“保持优势”。这份新军事战略指南中曾3次提到中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给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的军事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挑战。因而,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美国军事上的一个重要挑战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高强度军事布局显然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军事防范力度的增强,这必然给中国造成较大军事压力以及增加了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系数。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正在寻求打造亚太地区联盟战略的升级版,即加强美澳日三边合作。2014年8月1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关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讲中就表示,美国与澳大利亚“同意扩大我们同日本的三边合作,这将让我们能在应对更加广泛的一系列安全挑战的过程中进一步使美日同盟关系现代化”。
二是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近期,部分与中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的邻国借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机向中国发难,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安全和秩序。其中,中日钓鱼岛问题,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问题升级,其背后都可见到美国的身影。2014年4月21日,奥巴马总统在访问日本之前接受《读卖新闻》专访时明确表示,他“赞赏安倍首相加强日本防卫力量和深化我们两国军事合作的努力,包括修改目前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禁令”。25日,白宫网站上发布的《美国和日本:塑造亚太及其他地区未来》的美日联合声明中,美国的这一立场再次得到了确认与强调。
三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近年来,中国通过参加亚太地区的各种机制建设,如东盟10+ 3、中日韩首脑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提升了中国在地区制度建设中的影响力。但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之一便是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制度塑造力,从而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构成挑战。2009年7月,美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1月举行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2011年11月19日第六届东亚峰会召开,美国作为正式成员国首次参加这次会议。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表示,奥巴马总统“将成为出席东亚峰会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同样关注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介入,并重申对该地区机制的支持。2014年8月,美澳两国外长与防长在举行“2+2”会议期间共同撰文表示:“我们与东盟(ASEAN)密切努力,倡导新型合作、坦诚对话以及针对一系列挑战的务实协作,如海上安全和坚定国际准则的不扩散努力,以及确保所有各方的公平竞争。东亚峰会作为这一地区的首要领导论坛,对确定这一地区的战略远景具有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受到了重大影响。实际上,中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仅以中美缅关系为例。自2010年底缅甸政治转型之后,尤其是在吴登盛政府执政以后,中国在缅投资遭遇一系列挫折。中缅关系迎来了新的挑战,自此进入一个微妙的调整期。这与缅甸政府外交政策“向西看”有很大关联,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对缅外交施压与利诱有关。近几年内,美缅关系迅速解冻、升温,并日益成为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成就与支撑力量。2011年11月30日,希拉里访问缅甸,这是50多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2012年5月,美国决定向缅甸派驻大使,恢复与缅甸的大使级外交关系。2012年11月19日,奥巴马总统与希拉里国务卿一道访问缅甸。2013年5月中旬,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美国,成为自1966年以来首位访美的缅甸领导人。2014年8月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率团对缅甸展开正式访问,其间出席第21届东盟地区论坛外,还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等举行了会面。克里表示,缅甸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奥巴马政府将继续与缅甸政府“携手鼓励政治和司法改革”。
四是中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奥巴马政府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价值观利益”是美国的一项持久利益,而其重点区域之一便是亚太地区。2014年7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克里与财长雅各布·卢在参加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美两国之间在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分歧,“美国将继续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倡导普世人权以及所有人都应享有的自由。这些权利和自由对稳定与繁荣极其重要”。可见,美国对华进行价值观渗透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G. 如何看待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大赦令赦免中国伐木工
很显然这不是普通的大赦。先是前脚抓捕中国伐木工,然后又大赦,你不觉得很蹊跷?其实这是缅甸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罢了。中国赖以生存四条油气途径其中一条就是缅甸的油气管道,中国在缅甸的利益巨大,同时也给缅甸带来了发展。但在另一方面,缅甸又十分小心,毕竟天堂太远中国太近,大国的邻居不好当,所以缅甸还是小心着中国,防止中国人的大量渗透,但又不得不依靠中国投资。而美国在缅甸的问题上支持果敢同盟军和国内反叛军,并提供一些资金来源,而昂山素季立场上也是亲美的,所以,缅甸也十分小心,美国的态度,这次伐木工人事件也是美国挑动的。所以说大赦是缅甸既不想得罪中国的前提下,给中国一个提醒,而又不想得罪中国和美国的小国博弈事件
H. 缅甸领导人为什么央视现在只称登盛不称吴登盛
缅甸人有名无姓,吴在缅甸语言中是尊称,吴登盛就是登盛先生的意思。所以现在新闻为了严谨,名字前面有头衔了,就不需要再加敬语词,基本上都称呼为缅甸总统登盛。
I. 吴登盛的人物经历
登盛出生于1945年5月11日,毕业于缅甸军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名誉博士。
1997年4月,登盛出任缅甸国防军三角军区司令,
2001年12月调任国防部军务署署长。
2003年8月,登盛出任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第二秘书长,2004年10月升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
2007年5月18日,登盛被任命为缅甸政府代总理。
2007年6月,登盛以“和发委”第一秘书长身份访问中国。
2007年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任命代总理登盛中将为政府新总理。
2008年8月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于10月来华出席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9年4月,登盛出席在中国海南举行的亚洲博鳌论坛。
2009年11月15日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奥巴马成为首位与东盟直接展开对话的美国总统。其间,缅甸话题成为热谈。奥巴马还直接对话登盛。
2010年4月,登盛组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的领袖。同年11月7日,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作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候选人,登盛参加大选,并成功当选为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与此同时,登盛领导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在大选中获得联邦议会人民院、民族院及各省邦议会76%的议席。
2011年3月30日,吴登盛正式宣誓就任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
登盛是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主席。2010年4月成立的巩发党是一个由军政府高级官员为领导核心的政党。
2012年10月10日,缅甸总统登盛访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缅甸总统吴登盛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手中接过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成为该校首位名誉博士。
2013年5月2日缅甸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证实,总统吴登盛已经正式辞去该党主席职务,现任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瑞曼接任巩发党主席。
2015年11月6日,吴登盛表示“政府和军队将尊重大选结果”。民盟11日则发布新闻公报称,总统吴登盛通过发言人对民盟取得议会议席领先表示祝贺,并表示尊重选民决定,实现平稳过渡。
2015年11月20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选委会)公布最终选举结果。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总共在1150个议席中获得886个席位,其中在联邦议会人民院获得255席,在民族院获得135席,在省邦议会共获496席,占据首位。根据此前公布的部分结果,民盟已经依法获得组建新政府权力。
在这次选举中,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共获得118个席位,其中在人民院获30席,在民族院和省邦议会分获12席和76席,位居第二。
2015月2日,昂山素季与总统吴登盛进行大选后首次会晤。吴登盛表态认同选举结果,并表示愿推动明年2-4月新政府平稳过渡。
2016年3月15日,吴廷觉在大选中获胜,将接替吴登盛任缅甸总统。
2016年3月30日,吴登盛正式卸任缅甸总统。
2016年4月4日,吴登盛在曼德勒彬乌伦达曼巴迪善寺庙祝发空门,将以僧人身份度过未来五天,其僧名为吴桑迪·达摩(U Thandi Dha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