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华夏儿女有多少
㈠ 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
果敢地区民族(果敢族)来历介绍: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区为不毛之地,只有少数“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在缅人和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其部分随从及军士逃入科干山深处隐匿避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国边境居民遂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谋生,或依籍贯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相属。
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汉人杨高学,明末迁居大理, 后娶顺宁(凤庆)一商人之女为妻,生子杨映,明末清初迁至科干落籍,落脚火烧寨,归属“兴达户”部落。“兴达户”部落在各部落中发展最快,势力渐大,成为后来果敢的发展基地。
(1)缅甸果敢华夏儿女有多少扩展阅读
建置沿革介绍(截止清朝):
1、13世纪至14世纪,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
2、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
3、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
4、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进攻当时缅甸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缅王莽白将朱由榔送交清军,并押解回昆明。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
7、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 干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10、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
12、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㈡ 果敢是汉族后裔吗
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当中,朝代更迭,动荡混乱、割据混战并不足为其,而国土领域也在多不胜数的战争割据之中产生变化,历经千年,最终形成如今的中国疆域版图。在中国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如今统属于缅甸管辖的果敢,其实曾经也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果敢族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汉族后裔。
果敢自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也就是明朝时期到清朝时期皆属于中国的领地,在当时总人口仅有二十几万的果敢就有超过九成以上的人血统属于汉族。果敢一路颠沛流离,历经几番变迁,从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到被分割,而后归缅甸掸邦管辖,再到如今的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
㈢ 缅甸有多少中国人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话题就是有关于缅甸,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东北方向与我们中国所接壤,作为一个拥有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1044年缅甸就已经形成了极为统一的国家,在历经了4个封建王朝之后,随后被英国所占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虽然近几年缅甸也是在不断的调整经济结构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一个稳定的发展,但是经济现状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整个东南亚国家当中在缅甸的华人地位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虽然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大量的华人华裔存在,但是与缅甸相比较的话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华裔生活却显得有些心酸不已。从整体看来,缅甸将国家的所有民族大体分为8大支系,在这八大支系当中再细分为135个民族分支,而作为华人华裔的族群被缅甸称之为果敢族被归入了禅族。
据史料记载;第1批定居在缅甸的华人是几个世纪之前我们中国与缅甸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在云南省移民到缅甸,并且大多数都是以广东籍商人以及福建籍商人为主,而到了1930年华人移居缅甸人数倍增,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华人人数已经达到了19万人左右,随着华人数量不断的增加他们在缅甸等地创办了中文学校以及报社。
但是在之后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缅甸政府通过新公民权法,比较歧视外籍人,让所有的华人华裔在缅甸难以立足,就目前而言生活在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所分布的华人群体数量最为庞大。
但是从目前所发展的现状来看经济较为落后,发展动力略显不足。所以从这里就不难看出生活在缅甸的华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相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果敢地区的华人华裔,必然能够改变目前所处于的现状。
㈣ 缅甸的果敢和印度的曼尼普尔都是中国华人后裔吗
缅甸的果敢是汉族,是中国华人后裔,印度的曼尼普尔并不是华人后裔。
中国不会出普京,果敢不会变克里米亚,汉人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犹太人,汉人没有强烈的汉族意识,一盘散沙,相互拆台内耗,所以蒙古满洲当年能以几十万人的部族征服几千万汉人,所以汉人在某些地区的民 族冲 突中常常吃亏。
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写了一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表示“愿率土重归,抵抗日本侵略”。于是,远征军骑兵团,开始进抵老街地区流动防守,狙击日军进犯。杨文炳征调乡勇兵丁,组建自卫武装,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同年(1942)9月12日,杨文炳接到中国远征军转来的蒋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国属地,杨文炳是英国官员。。。。。。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双方忽略果敢问题,周 总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缅北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
㈤ 缅甸果敢有多少汉族人
大部分是汉人
㈥ 缅甸东北部的果敢族是汉人后裔吗
果敢族,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
生活
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㈦ 缅甸果敢老街这个城市的人民都是汉簇吗
缅甸果敢老街这个城市有不少汉族人,但不是全部都是汉族,还有很多缅甸原住民,比如京族等民族。
㈧ 果敢地区有多少人
2003年果敢人口约14万人,果敢本地籍约10万,其中汉族约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此外的人口多为华侨。在果敢经商务工旅游的中国人很多,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