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远征军什么时候打回缅甸的

远征军什么时候打回缅甸的

发布时间: 2022-07-10 19:22:37

㈠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㈡ 中国远征军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缅北反攻作战

1942年5月,中、英联军在缅甸防御作战中失利,英军败退印度,中国远征军大部退回滇西,一部经缅北越野人山进入印度。日军占领缅甸。为打通中印公路,中国方面按照盟国东南亚战区统帅部提出的关于首先在缅北实施反攻的作战计划,从1943年10月起,正式开始缅北反攻。

㈢ 中国远征军是哪年去的缅甸为什么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间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第二次入缅时间为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

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主要国际通道,1938年1月,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在中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从而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3)远征军什么时候打回缅甸的扩展阅读

中国远征军组建背景

1940年6月,日本乘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被迫妥协,与日本签订了封路协定,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阻止日本攫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

1940年9月23日,日军从陆路和海陆路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完全切断了中越国际通道 。中越、中缅国家通道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中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

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端口,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最后的缝隙,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中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钳制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㈣ 1943年中国远征军出击缅甸,远征军都参加了那几次战役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粉碎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机械化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开抵缅甸南部重镇同古。这个师立足未稳,便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围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不断增兵,以4倍的优势兵力合围同古城。中国远征军援兵受阻,第200师孤军奋斗,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奉命弃城突围。

同古之战后,中国远征军调整部署,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但是,在西路作战的英军一路败退。4月16日,英军主力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军。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

由于西路英军败退和东路中国军队失利,平满纳决战计划流产。中国远征军北撤,计划在曼德勒地区作最后决战。但是狡猾的日军迂回包抄,攻占滇缅公路重要枢纽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退路。中国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分多路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从缅北向云南瑞丽方向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身负重伤,于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也撰写挽诗致祭。

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廖耀湘部穿越缅北丛林,向印度撤退。官兵们在险恶的丛林中挣扎了近两个月,历尽千辛万苦,饱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于7月底退至印度。

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部队,翻越缅甸中部山脉,辗转进入印度境内。

其他几路撤退部队也都惨遭重创。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共损失5万余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丛林病害。

中国官兵发誓要打回缅甸,重开滇缅公路,报仇雪恨。为此,中国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新1军,代号“X”部队。郑洞国将军奉调赴印出任军长。其后,中国政府在云南组建了中国远征军Y部队。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战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盟军开始战略反攻。根据开罗会议决定,中国远征军X部队投入反攻缅甸作战。返身杀回缅北的中国官兵,沿着当年撤退时留下的斑斑血迹奋勇向前,节节推进,连克孟关、孟拱、加迈等缅北战略要点,全歼精锐的日军第18师团,重创第53师团。与此相呼应,中国远征军Y部队也从滇西奋勇出击。1944年5月中旬,由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指挥的Y部队2个集团军近20万人,渡过怒江,分别向松山、腾冲、龙陵等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

缅北、滇西战场连成一片,炮声震天,杀声撼地,立时成了二次大战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战场。

然而,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攻城战却打得极为艰难。日军负隅顽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将军委派郑洞国将军指挥攻城,郑军长选择在7月7日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发起总攻,中国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突破城防。之后,步步为营,掘壕推进,最终攻占缅北战略枢纽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X和Y部队,一路沿中印公路从缅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缅公路往外突。两路大军相向而行,奋勇冲杀。1945年1月27日,两路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在缅北重镇芒友胜利会师。至此,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宣告胜利结束。

㈤ 中国两次远征缅甸的战况

1942年3月至8月,中国远征军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向缅甸境内出动,与日军血战数月,终因实力悬殊,铩羽而归,10万大军生还者约4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远征军全线崩溃前,在战场上始终没有发现早已参战的日军第56师团,正是这个师团先在中路挫败远征军决战的计划,然后出其不意地从东线突破远征军薄弱之防线,席卷了整个后方,导致远征军全面溃败。在实际交战过程中,远征军原以为当面之敌仅一个日军第55师团,既没有发现驻泰国的日军第18师团提前增援上来,又没有发现从海上登陆增援的第56师团,稀里糊涂地把三个日军精锐师团当一个师团来打,以四个半师的兵力摆了个围歼对手的阵势(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力相当与远征军一般部队七八个师,相当于中国军队最精锐的戴安澜第200师两三个师)。所以远征军作战一开始便陷入十分被动的状态。 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失败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制空权问题,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失去制空权的远征军,肯定无法弥补情报不灵的缺陷。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常规作战样式是战术空军与坦克装甲部队的协同,根据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坦克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的权威观点:“假使敌人握有完全的制空权,那么我方尽管拥有极现代化的武器,还是无法和他作战的,就好像野蛮人碰到了近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败是不问而知了。……所以我们不能再依赖摩托化的兵力,以来作机动性的运用,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空中攻击的毁灭。” 中国远征军怎么会得不到先前英美承诺的空中掩护呢? 早在1941年5月20日,英国远东军总司令波普汉托中国军事考察团团长商震致函蒋介石:“敝国已在向美订制飞机中,指定妥马霍克机100架,分配于贵国。翰期其能发生良好之效果也。”以后英方食言,这批飞机全部用在了北非战场。 1942年3月25日,即同古激战第4天,也就是英军在缅全部45架作战飞机在马圭被毁后第4天,蒋介石同印缅战区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共进晚餐后再次会谈,亚历山大亲口答应蒋介石,数星期后将有324架飞机投入缅甸战场,但直到缅甸战场全面崩溃时都不见踪影,而日军投入战场的飞机数量已经达到400多架。其实从3月份开始,德国凯塞林第4航空军团几乎毁灭了英国地中海空军基地马耳他,德军地中海补给线恢复畅通,隆美尔非洲军团已攻下整个昔兰尼加,正准备向加查拉一线进攻,英国早就无意将空军用于缅甸战场,而蒋介石为亚历山大将军的弥天大谎所迷惑,乐观地把缅甸作战看成是一场中国军队在英军绝对制空权支援下对日军的歼灭战。 1942年4月18日,也就是我东线被日军第56师团突破之际,宋美龄致信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礼先生,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除十足配备志愿队所需人员及飞机80架外,其余租借案内拟拨中国之驱逐机,将拨发美国空军第十队用,以防护印度东北之被侵及防免英国远东空军之被毁灭,委座闻此建议,不胜震怒,尤其要求总统立即加派飞机300架,以助中国远征军一项通知……” 美国方面置若罔闻。到了6月初,隆美尔在北非突破加查拉一线进逼托卜鲁克,正在印度集结、原定支援缅甸作战的实力强大的美国第10航空队,紧急向地中海转移,这时中国远征军各部尚在作艰苦卓绝之撤退。由于美国在二战中“先欧后亚”的战略,于是当北非出现危机时,英美两国先后把原定用于缅甸战场的飞机几乎全部调往地中海,致使我远征军作战失去空中掩护。

采纳哦

㈥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当时英属殖民地缅甸,并切断盟国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的滇缅公路,进而由缅入滇,迫使中国屈服。因此缅甸的得失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军又开始向缅甸进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轰炸机第一次空袭仰光,滇缅公路上战云密布。为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中、英、美三国政府及军方首脑经过反复磋商,决定由中国派军队迅速入缅作战。

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下设3个军,约10万人。由卫立煌、杜聿明分别担任远征军正副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并兼任第五军军长。美国则委派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参与指挥。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挥师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国的飞机掩护,地上则车轮滚滚、马达轰响。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车、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讯车、辎重车,就象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沿着滇缅公路向南挺进。

对中国远征军来说,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险的战场。这儿地形极其复杂,高山环列,河流交错,茂密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战斗在同古外围打响。我军初露锋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歼敌300人。马上增援,包围了同古。他们还出动飞机,摧毁了英国在缅甸的全部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守卫同古的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官兵,师长是戴安澜将军。到3月24日,同古保卫战已打了整整5天。

日军的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权,已将同古城内炸得天翻地覆,瓦砾遍地。我军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颇为艰难。当晚9时,戴师长召开各团长及直属营长会议。他坐在指挥所闷热的掩体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他说:“今天的会,没有别的,就是四个字:‘准备死战’”。给部队下达完战斗任务,他缓缓站起身来,用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听到此言,军官们个个神情肃穆,纷纷当场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拼死沙场的准备。

第二天,全师官兵继续投入血战,与四倍于自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不仅用飞机轰炸,用大炮轰击,更是丧失人性,施放糜烂性毒气弹数百发。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他们仍顽强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经过多日血战,第200师在重围中孤军奋战,已经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着第200师将与同古城同归于尽。

杜聿明和蒋介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王牌部队遭到灭顶之灾,于是命令他们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澜率领第200师数千名残兵,趁漫天浓雾,悄悄撤离同古城。同古一战,中国军队杀伤敌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师也付出了伤亡2500人的代价。

此后,中国远征军第38师在师长孙立人指挥下又取得仁安羌战役的胜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7000余英军,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师长孙立人率领38师兼程驰援,与日军激战2昼夜,歼敌1200余人,攻破了日军的包围圈,解救了处于困境中的英军。他们的英勇行为扬威异国,轰动世界。

中国远征军虽然作战勇敢顽强,而且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对远征军日趋不利。日军具有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加之掌握了缅甸制空权,所以作战进展迅速。相反,盟军方面军事行动步调混乱,各行其是。英军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而远征军内部高层指挥在作战方面也有严重错误,史迪威作为最高长官,在军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于全盘考虑。在战局危险时,他也未能及时调整军力,致使中国军队被各个击破。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终遭失败。失败后的远征军分成两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则撤回国内。部队在撤回国内的途中,不仅要抵御敌人的围追堵截,更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历尽人迹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动困难,加之雨季来临,气候炎热,蚊虫成群,疫病流行,伤亡惨重。

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多公里,损兵折将,不仅未能完成作战任务,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敌完全切断,日军入侵云南境内。远征军由出征时的10万之众,到最后仅剩4万多人,军械也丢弃大半。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93师副师长胡义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壮烈殉国,大批士兵的鲜血洒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更造成滇缅公路的中断,从此美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补给量十分微弱。

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同时也为了改善中国战区军需物资的运输状况,从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国又开始磋商反攻缅甸问题。从1942年秋开始,中国在印度的军队及撤回云南的军队分别接受了美国教官的训练,装备及战斗力大大加强,为第二次缅甸作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攻击。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部队毅然开入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野人山。这儿蚊蚋遍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死亡之路”,又被称为“绝地”。有胆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国驻印军,必然已经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信念!他们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开了缅甸反攻的序幕。

驻印军作战英勇,连克顽战,连续攻取新平洋、于邦等地。12月28日,驻印军分兵左右两路向缅北进军,开始全面反攻。孟买、瓦鲁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继被我军收复。日军虽然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我军对手。

为了策应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军发动猛烈进攻,拉开了滇西反攻。

龙陵,松山、腾冲、平戛是日军利用滇西高黎贡山的险要地形构筑的四个主要据点。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日军在据点周围修筑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锁了一切道路,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弹药、饮水及所需器材。中国远征军面对易守难攻的敌军堡垒,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

松山攻坚战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松山扼滇缅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点。日军企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日军据点全部攻占。但是,其核心据点却屡攻不下,远征军伤亡很大。在此情况下,远征军秘密挖掘地道,安装炸药,终于炸毁了山上的碉堡。经过3个月的连续攻击,我军全歼守敌,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复畹町,1月27日,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补给线完全打通,云南省领土完全收复。缅北、滇西作战,从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历时1年多。中国军队在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2万多人,缴获步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多挺、汽车600多辆。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也损失4万多人。

中国军队的胜利,不仅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重要力量,更为减轻盟国军队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远征军终于在胜利的日子里凯旋回国。

㈦ 中国远征军什么时候出发的

中国远征军是在1942年出发的。
具体过程: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
中国远征军简介: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㈧ 中国远征军去缅甸时抗战多久了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是1942年1月,距离1937年7月日支战争全面爆发已经四年半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4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16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8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2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57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0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3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