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国最早种植毒品是哪些人
Ⅰ 缅甸大毒枭杨金秀,她有着怎样罪恶的一生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立青
雨林地区总是有着天然的良好条件促使动植物繁茂生长。而在东南亚的金三角这个毒品交易地,罂粟花常年盛开着。这里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在这些势力中,有一个名叫杨金秀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
独自生活的她没有再婚,只是一个人走完了与她前半生相比显得平淡甚至无趣的人生。
或许对她而言,这些平淡的日子才是难能可贵的。
她的这一生,有过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有过被监禁在狱中的不甘与愤恨,然而最终都成为了静看云卷云舒的旷达。
Ⅱ 金三角是什么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以“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5年11月4日拍摄的泰国北部清盛县一家坐落在丛林中的旅馆。清盛县位于昔日着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到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一名泰国士兵在清莱府的一片罂粟地里持枪警戒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01年6月落成的缅甸仰光禁毒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材料:1/3BolsCremedeBananes(波士香蕉香甜酒),1/3RonricoRum(白兰姆酒),1/3凤梨汁
调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雪克杯中,摇匀即可。
特色:甜美的外表,有颗饥渴的心。
Ⅲ 有个叫“金三角”谁知道
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以“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5年11月4日拍摄的泰国北部清盛县一家坐落在丛林中的旅馆。清盛县位于昔日着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到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一名泰国士兵在清莱府的一片罂粟地里持枪警戒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01年6月落成的缅甸仰光禁毒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材料:1/3BolsCremedeBananes(波士香蕉香甜酒),1/3RonricoRum(白兰姆酒),1/3凤梨汁
调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雪克杯中,摇匀即可。
特色:甜美的外表,有颗饥渴的心。
勿忘南疆英烈 ――守土拒毒“蓝旗军” :
“金三角”,世人皆知,与南美哥伦比亚并列,乃世界两大毒巢之一。然而,鲜为世人所知的是,
在这里拨下第一棵毒种的是罪恶的英国人。而同样鲜为人知的是,为抵御英夷的侵略、植毒,抗议割地投降的满清当局,
在弃职知府林洪烈的领导下,汉、傣两族共组蓝旗军,在极其艰苦无助的形势下与英贼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装的英国考察队到达今天所谓“金三角‘的地区,而当时还没有“金三角”这个名字。
和在地球其它地区活动的英国人一样,这支考察队同样抱着勘察地形、吞疆纳土贼心。他们用当地人从未见过的先进武器,
很快驱逐了大部分原住民,并以金三角北部的果敢县为大本营,安营扎寨。通过对这片地区的全面考察,
英国人认为此地非常适于种植鸦片,历经三年试种,非常成功,于是开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
而收获的鸦片则大部分销往中国内地,毒害国人。
当时,英贼所处的地区为中缅交界地带,是今缅甸掸帮族(即中国傣族)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北部的果敢、
班洪四县(另两县名字不详、面积不详)隶属中国,为云南省管辖。因而,英贼的行动遭到了缅甸王朝的极力反对,
当地掸帮族纷纷起来与之斗争,加之强大的清政府也出面干涉,于是很快将之驱逐。
但是,以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缅甸的经济价值,及其作为未来进犯中华帝国的地理战略价值。
于是很快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对缅甸开战,两次武装占领,灭亡了缅王朝,并将其并入印度,作为一个省份。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帝国惨败。自此,五千年古老帝国的伟大尊严同其广大领土一样,
被新兴的西方列强迅速鲸吞蚕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武力胁迫下,与之签定屈辱的《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
班洪四县割让给英夷。这样,英夷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大肆播种罪恶的种子。
林洪烈,原果敢县知府。在果敢被割让后,林公愤然辞去清廷另授予的车里(景洪)知府之职,率摹下一千多忠义官兵,
孤军与英贼对抗。
罗之曼,当地掸帮民族首领,激烈反对英夷役使族人种植鸦片,接干而起反抗英贼。罗部很快遭到了英军的血腥镇压,
被迫率残部退入深山,坚持抗争。林洪烈起兵后,罗之曼便率部投奔,与林合兵组成了“抗英蓝旗军”。
蓝旗军组成后,林洪烈为大元帅,罗之曼被封为大将军,广纳忠勇义士,拥兵两万余人,与英军长期作战
。蓝旗军与英军对峙长达五、六年之久,期间大量破坏鸦片田,消灭英军有生力量,给其以有效的打击。
英夷对这支军队毫无办法,于是采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压,要求出兵配合镇压蓝旗军。而腐败无比的清政府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
可叹忠义而善战的蓝旗军两面受敌,又无援军,虽誓死抵抗,却怎奈寡不敌众,开始节节败退。
最终,林洪烈与罗之曼带领五千将士退到萨温江边,遭到英军和清军的合围。五千精英终于弹尽粮绝,血染萨温江,全部壮烈牺牲。
蓝旗军失败后,英夷即畅通无阻的役使当地人民大力种植鸦片,最终使金三角地区成为今天的鸦片基地,
成为包括当今英国政府在内的西方国家当局所强烈指责的毒品发源地。而本属中国的果敢、班洪四县至今一直由缅甸控制。
笔者在获得资料撰写本文时,感触良多,然总结有三:
1) 由衷叹服以林洪烈为首的蓝旗军将士,在南疆极尽艰苦的环境下,孤军奋战保卫国土,最终捐躯,
权权爱国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帅,在当时社会以作官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文环境下,
在边地知府即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会现实状况下,同时也是在国土沦丧、边民即将被奴役的屈辱时局下没有苟且偷生
,毅然辞官,选择了浴血抗争的道路,虽最终失败献身,却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又一篇中华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伟大篇章,
决不能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所忘记!
2) 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国丧失了无尽疆土和尊严。然而在关注蒙古、库页、硫巯,欣喜于港、澳回归的同时,
我们绝不能忘记遥远南疆还有一块领土为异国控制。如不能将这些失地收回,我辈如何面对为我们开疆拓土、
浴血守边的列族列宗??????
3) 在当今反毒事业上,英国是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之一。表决心、撒钞票,支援国际禁毒组织,自认受害最深,
作“苦菜花”状。但不知其是装傻还是真傻,最早的大毒贩子,比现在的“哥伦比亚贩毒集团”或“金三角贩毒集团”
大不知多少的贩毒组织,就是浪漫、温柔、贤淑、富余爱心的戴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祖宗!而从建军性质、活动宗旨等方面来说,
“抗英蓝旗军”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装禁毒组织
罂粟并非金三角地区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与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正是由内外政治势力的影响,才导致鸦片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国之一。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历史、地域、毒品数量和毒品质量的发展上看,我们可以交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发展简单地分为几个阶段:殖民时代(以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结束为标志),国民党残部时代(大至为1950年代10年时间),越南战争时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时间)、坤沙时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时间)、坤沙后时代(坤沙投降到现在):从鸦片主产地域的变化看则是:老挝时代、泰缅边境时代、缅北边境时代;从数量上看是毒品的种植面积和鸦片的产量的跳跃式的增加;从质量上看则是毒品种类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的“鸦片王国”过渡到“海洛因王国”和“冰毒王国”的转变。
Ⅳ 缅甸政府明知金三角毒品种植 给世界几亿人带来生命危险 国内治理恶化 谁在撑腰
缅甸金三角的毒品种植是该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保护这个财源,当地人组织起来,公开与政府抗衡。由于缅甸政府能力有限,外加这些武装很少主动搔扰社会治安,所以,缅甸政府奔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睁一只闭一眼任其自然发展。
Ⅳ 为何缅甸成为世界毒品主要产地之一
缅甸的毒贩之所以层出不穷,是因为缅甸有毒贩生存的空间以及生存的必要,缅北地区是鸦片种植的重灾区,同时也是世界上鸦片生产加工的重要地区,而这一切与缅甸整个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缅甸虽然是个统一的国家,但缅甸政府却是一个弱政府,对全国领土的掌控及人民的掌握并不强,尤其是缅北少数民族聚集的山林地区,人们不但山头林立,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
缅甸的罂粟产地多数在与中国交界的北部掸邦地区。在那里,少数民族依靠鸦片收入来支撑他们的反政府武装活动。有关官员说,用鸦片制造海洛因时必须使用的化学原料、也就是“易制毒化学品”正由中国和越南走私到缅甸。
缅甸特殊的地理状况决定了其种植毒品还是化学毒品都非常方便生产与贩卖。由于缅甸北部多山,而且森林茂盛,这给跨境或者本国的打击毒品造成极大的困难,加上不论是政府军还是武装分子拥有强力武器与火力,所以光靠普通的公安人员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打击,而且国际社会也无法进入该地区执法,而缅甸临海又与许多东南亚国家相邻,所以毒品走起来很方便。
Ⅵ 缅甸毒品历史,要从发现毒品开始
当今世界最为着名鸦片产地的“金三角”,位于缅、老、泰三国的交界处。这里不仅出产上好的大烟,同时由于当年三国的共产党和其它政治组织常在此出没,鸦片与政治交织在了一起。演出了一幕幕影响至今的闹剧。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这些共产党组织中的部分成员不仅成为了经济上的暴发户,同时也成为有悖于人类文明的犯罪分子。在具体的运作中,以“组织”的形式和动用武装力量进行集团性贩运,成为当时萨尔温江流域的一大景观。这支武装贩运烟土的队伍,不亚于60年代的罗星汉马队,也不亚于70年代坤沙的走私武装。
缅甸共产党于1989年3月由于内讧分裂成为缅甸北部的4支民族武装,一直割据至今。在他们的土地上,是今天“金三角”鸦片85%的产地。
财富与毒品,共同构成了“金三角”地区的显性要素。在此背后,则掺杂着隐性的民族矛盾、武装暴力与政治利益。13具中国船员的遗体在枪战后的第三天被陆续发现,行兇手段之残忍,不管是混迹“金三角”多年的老板、船员,还是长期关注这一地区的研究者,给出的评价都是一个词——不可思议。“金三角”地区虽然向来动荡,但以如此手段行兇,当属罕见。
广义的“金三角”,还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包括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自19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此推广鸦片种植以来,这里便与毒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峰时期,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
2000年之后,“金三角”地区大力推广“替代种植”,罂粟种植大幅下降,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已从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可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9月13日发布的《2011全球苯丙胺类合成毒品评估报告》显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包括冰毒、摇头丸在内的新型毒品“重灾区”。从2008到2010年,老挝、缅甸、泰国和中国西南等大湄公河地区缉获的这类新型毒品增加了3倍,从3200万粒猛增至1.33亿粒。2010年,云南冰毒缴获量超过海洛因缴获量,是同期缴获冰毒最多的一年。
美丽无比的罂粟花,在缅共后期已经盛开。正因为有了缅共人民军这段鸦片贸易的历史,4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地理“金三角”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缅甸北部的掸邦地区,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注目的鸦片产区。“金三角”鸦片经济圈因此而更加广大,同时,它赋予了传统的鸦片贸易与鸦片商道以更加丰富的意义。
Ⅶ 世界四大产毒品地
(1)“金三角”地区:
包括缅甸、泰国、老挝以及印度等一些邻近地区,面积大约为20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险峻,人烟稀少,民族杂居,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产地。其中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国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金三角”年产鸦片约3000吨左右。“金三角”曾是缅甸的罗兴汉贩毒集团、坤萨贩毒集团及其它较大贩毒集团的根据地。
(2)“金新月”地区:
主要由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交汇地区组成,同时还包括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主要种植大麻和罂粟。其中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生产国之一,阿富汗每年生产成千吨的鸦片,并且把鸦片提炼为海洛因。
据联合国出版的《世界毒品:1997》报道,全世界非法生产的鸦片中,90%源于“金新月”和“金三角”两个地区。 还有材料显示,西北欧地区70%的海洛因和鸦片来自阿富汗。
(3)拉丁美洲地区:
其中心为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厄瓜多爾尔尔和哥伦比亚共同接壤的亚马孙地区的大约50公里左右的地带,是哥伦比亚贩毒分子控制的中心地区。情况与亚洲的“金三角”相类似,人们称之为南美洲的“金三角”。
这一地区中,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是最主要的古柯种植国和可卡因生产国。联合国出版的《世界毒品报告:1997》报道,上述三国可卡因的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98%,全球古柯叶的种植面积为22万公顷,其中秘鲁占1/2,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各占1/4。
(4)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地带:
非洲在60年代初时,毒品还很少。进入80年代后,由于国际贩毒活动的渗透和侵蚀,吸毒、贩毒和种植罂粟及大麻等活动日益蔓延。中非和西非等地区都大面积种植了罂粟和大麻。
(7)缅甸国最早种植毒品是哪些人扩展阅读
毒品的主要转运地及运输路线
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大量存在,吸毒、贩毒活动的跨国界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秘密的毒品转运及交易地。
在亚洲,毒品转运中心主要有香港、新加坡、曼谷以及土耳其和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菲律宾因西与亚洲着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地区隔海相望,南面和东面是澳大利亚和美国这两个毒品消费大国经海路相通,亦成为国际贩毒集团的中转站。
欧洲的毒品贩运基地包括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巴勒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以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一些城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毒品从亚洲转运到欧洲的主要通道。
在拉美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也是世界性的毒品转运中心。委内瑞拉—加勒比通道是哥伦比亚毒品运往美国和欧洲的主要路线。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南非以及西非的一些国家如尼日尔爾利亚、塞内加尔等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成了毒品的转运站。
毒品的海上运输线路主要是从印度洋沿岸港口经越南、韩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然后再到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毒品的空运线路是从西非绕经俄罗斯后再到欧洲。
Ⅷ 毒品的历史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半世纪前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耻辱和灾难。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鸦片作为一种工具,既有经济上的商品作用,又有精神上的腐蚀作用。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它:正是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时起,或者说,鸦片脱离单纯的医药作用时起,它就变成了毒品。同样,其他的各种麻醉药品。也无一例外。
让我们重温一下史籍的记载:“鸦片由罂粟之汁液提炼制成,原来产于小亚细亚一带,印度等地。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从土耳其运到中国,数量不多。一七六七年前,从印度运来的鸦片,每年不过两百篇(每篇一百三十三磅,合一百斤或一百二十斤)……一七五七年英国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以后,输入中国的鸦片逐渐增加……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由印度孟加拉输往中国的鸦片就达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箱。……”
根据上述记载,可以看出:第一、由于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又从1821年至184O年,中国白银外流有一亿元以上,每年平均流出白银 500万元,相当于清朝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0%。第二、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三、鸦片的毒害,摧残了人们的精神和体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萎缩。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有粗略的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的“瘾君子”共约600O万人 (包括隐性吸毒人员在内则在2亿人以上),其中至少有500 万人注射毒品。按照国际刑警组织肃毒组组长李斯维在1994年底透露的说法,1994年全世界进行的毒品交易额达到了6500—700O亿美元,利润额高达400O亿美元,为该年仅次于军火贸易的第二位。其中,海洛因的利润为2000亿美元;可卡因为1000亿美元,大麻等其他毒品的利润为1000亿美元。
Ⅸ 果敢曾经一直都是罂粟的种植地,禁种罂粟后果敢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果敢曾经一直都是罂粟的种植地,禁种罂粟后果敢的经济来源是主要是依赖中国,很多东西都是中国输入,大多数都是中国的汉人。
Ⅹ 金三角的毒品是如何起源的
金三角地区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一把罂粟的种子,然后在国民党手中发扬光大,最后变成一个毒瘤危害至今,甚至成为危及整个世界安全的不安全因素。金三角地区位于老挝、缅甸和泰国三国交界的地方,曾经也是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但是现在却被毒贩占领,成为了三不管地区。
20世纪50年代,金三角的鸦片生产以及产生了规模化的大批量作业,到了60年代则进入了毒品贩卖的黄金期。因为金三角地区环境复杂,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这个地方一直被各国政府搁置不管,其他地方的毒贩也纷纷到此“朝圣”使金三角地区彻底沦为一个大毒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