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缅甸人是什么族
‘壹’ 缅甸人是什么人种
缅甸是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因为纬度的原因,大多数缅甸人跟中国人差不多是黄色人种,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种。
‘贰’ 缅甸有傣族吗
缅甸有傣族。
缅甸人口民族:
缅甸人口有约5390万(2015年),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掸族:
缅甸官方将分布在掸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为“掸”,分布在掸邦高原边缘和其它地区的泰民族命名为昆、允、罕底、小掸、大掸、毛掸、泰兰、泰隆、泰那等不同族称。
实际上,缅甸各地的泰民族并不承认缅甸官方的民族划分,对外均统一自称“泰”,普通缅族人称其为“掸”。
掸族与泰国的泰族、柬埔寨的泰族、越南的泰族、老挝的佬族、中国的傣族、印度的阿萨姆族,属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叫法的同一个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2)瑞丽缅甸人是什么族扩展阅读
傣族: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
族称: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老挝称做老,缅甸称做掸,中国称做傣,印度称做阿洪 。
‘叁’ 瑞丽的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含在瑞丽居住半年以上中国籍人口)20万多人,其中城镇人口11.97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7.68万人,其中傣族5.52万人、景颇族1.34万人、德昂17899人、傈僳族840人、阿昌族44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8人。
傣族
傣族为瑞丽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分布在瑞丽江沿岸的姐相和弄岛、勐卯三乡镇.瑞丽傣族多数为土着,部分由异地迁入,因地区差别,该区域内傣族大体上分傣勒、傣卯和傣德三个语支。傣勒意为上方之傣,即从北部或东部迁入的傣族。生活习俗及住房与潞西等地的汉族相近,亦称为汉傣,主要聚居地在勐卯镇。傣卯,即世居本地的后裔,仍保存着傣族的古朴习俗,喜居干栏式带晒台的竹楼。傣德,意为下方的傣族,即从缅境内迁入瑞丽的傣族,亦称“水傣”,习俗与傣卯接近。主要居住在瑞丽江沿岸的姐相乡、弄岛镇和勐卯镇。傣卯和傣德有名无姓,凭血缘关系攀亲,特别以母系血缘为重,名有奶名和帕嘎名。傣勒除了和傣卯、傣德用奶名和帕嘎名外,因习汉文需取学名,学名带姓。瑞丽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的傣文为“黎托哇”和“黎洞满”,其中,傣勒习汉文或“黎托哇”傣文,傣卯习“黎多满”傣文,傣德习“黎多满”傣文和缅文。
景颇族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的后裔。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景颇族先人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往南迁徙,直到17世纪逐渐定居在德宏一带山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文字都用拉丁字母拼写(有景颇文与载佤文两种)。“景颇”一词出自景颇支语支,其原意解作“人”,现意既是景颇支系的自称,也是载佤、龙峨、勒期、波喇等支系,总称“崩用景颇”。居住在瑞丽的景颇族,以载佤支和景颇支为主。其方言有景颇方言和载佤(龙准)方言两种,有少量的勒期和龙峨方言与载佤支相近。景颇族是瑞丽的主体民族之一。2008年,全市景颇族人口13816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8.2%。主要分布在从东到西的一带山区,西起于与缅甸隔河相望的等嘎,东止于潞西遮放,与陇川相连的勐力。从各支系的分布情况看,景颇支主要居住在等嘎、雷弄、户兰;龙峨支主要居于勐秀、南京里;勒期居于勐力、南京里;载佤支的人数较多,分布于户育、班岭、弄贤、等扎、勐典、户瓦等地。
景颇的菜肴,“舂菜”可谓一绝,因其别具一格颇受人青睐。
景颇族服饰。在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中,景颇服饰是比较耀眼的,特别是女装。景颇姑娘把抢眼的色彩都尽收其身,红红的统裙是姑娘的巧手织就,各种富有民族气息、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巧织于上;黑底的上装缀有许多洁白的银泡、银片、银坠,格调明快。这是盛装中较为传统的一种,其他便装及新式盛装,在目瑙纵歌盛会上可尽收眼底。
景颇族的婚姻,属单方向的姑舅表优先婚。即舅家的女儿是姑妈家的儿媳。相反姑妈家的女儿,就绝不能嫁给舅家的儿子,这是景颇族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他们的婚姻通常以姓氏为基础,并不局限于家庭,这就形成了景颇社会中的姑爷种与丈人种的关系。景颇族娶亲的形式约有5种,明媒正娶叫“迷奔”,拉亲叫“迷确”,抢亲叫“迷鲁”,订幼子亲叫“迷董”,悄悄偷来后再议婚的叫“迷考”,其中“迷奔”是最合乎礼仪最为正统的嫁娶形式。
景颇人待客,客人进家,留食留宿,视如家人,亲切无间。景颇人的禁忌很多,过去到景颇族家中去玩,进门后脱鞋上楼,入屋内后不能久站着不坐,不得随便出入供祖和神灵的鬼门;不得随便摸别家门前的祭桩,不得随便摸别人肩上佩挂的长刀和枪;不准在官庙、神树附近打枪、砍树和大小便;不能在人前放屁,否则认为对人不礼貌;不经主人允许,不入主人的卧室,未经主人允许,不得随便掏看别人的挎包。骑马入村寨须下马,祭祀官庙期间全寨休息不劳作,以示对神灵的敬意,此期间外村寨的人来访只能进不许出。
德昂族
德昂族是瑞丽的土着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户育乡的芒海、广宋、雷公,勐秀乡的广卡、雷门、南桑,勐卯镇的贺南毛等村寨。居住地多在海拔900~1000米的盆地边沿和亚热带的半山坡林中,居住较为分散,其村寨多夹在傣族、景颇族、汉族的村落之间。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德昂语又分为“布雷”、“汝买”、“若进”3种方言,但没有文字。德昂族以农耕为主,种水稻、玉米、薯类等。擅长种茶,是瑞丽山区最古老的茶农。住房为竹木结构的杆栏式,竹子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主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或贮存粮食、农具。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有一定自主权,但必须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则,有的村寨仍保存姑舅表婚习俗,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服装多为蓝黑色大衿衣,大脚裤,绕包头,青年多用白色,中老年用黑色,有纹身习俗。妇女裹黑布包头,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对襟短上衣,衿边镶两条直红布,并钉上大方块银扣,下摆用彩色小绒球装饰,着长裙,喜戴大耳坠、银项圈、银耳筒,腰系漆红、黑、黄、绿诸色藤篾腰箍。中年以上男女多嚼槟榔。信仰巴利语系佛教的“左底”和“多列”教派,信教人家不饲养猪、鸡、鸭、鹅,解放后有所改变,开始饲养猪、鸡等。以大米为主食,饮食清淡,好饮浓茶,常以烧火煨茶招待客人。由于宗教信仰与傣族相同,故许多风俗都与傣族相同,主要民族节日是泼水节。此外,还有“开门节”和“关门节”,做“摆”等宗教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是瑞丽山区仅次于景颇族、德昂族和汉族的又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瑞丽市勐秀乡的等扎村委会和户育乡的班岭、班养等村寨。居住地多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不通用,一般多使用汉文。傈僳族先秦时期氐羌,汉晋时属“叟”的一部分, “栗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宋称“施蛮”、“顺蛮”,元明清称“力些”、“傈僳”等。自称为“傈僳”。傈僳族属于唐代乌蛮部,与彝语集团中的诺苏,纳苏、聂苏的部落在古代有一定亲缘关系,其后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民族。
妇女服饰与怒江一带的傈僳族服饰大体相同,头戴用贝壳、料珠串成的帽子,身穿右襟上衣,麻布长裙,收腰的淡色短衫及深色夹袄。挂上贝壳,料珠、银币、玛瑙串成的项链,服饰做式精细,图案美观。而男子服饰一般戴黑蓝包头,穿麻布长短褂,喜佩长刀或短刀。生活习俗受汉族、景颇族影响,已无多大差别。傈僳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是“阔时节”、“刀杆节”。节日期间,傈僳同胞盛装云集,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汉族及其他民族
汉族是瑞丽境内人口仅次于傣族的主体民族,属汉藏语系。迁入瑞丽始于明代“三征麓川”之后,当时为巩固边防,陈用宾在勐卯建关筑城,并大兴屯田,留下部分亦兵亦农的汉族戊卒。清代到民国,特别是滇缅公路开通,商业兴起后,部分汉族商贾来到勐卯。1949年后,为开发边疆,开办国营农场,大批汉族从湖南、四川、河南、贵州等内地迁移到瑞丽。最典型的是1958年“大跃进”修水库,从保山白庙水库迁移一批农民到瑞丽落户。1968年“文革”期间,又从保山、施甸、龙陵等地抽调了一批“贫宣队”落户瑞丽,至此,瑞丽汉族人口猛增,遍布全市各地。由于瑞丽汉族的先民祖籍多为内地,渐入边区,故习俗大致与内地相同。其他少数民族因人口较少,故不缀述。
‘肆’ 缅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吗
缅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
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缅族人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个头不高,肤色呈棕色,讲缅语。缅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7种方言,各方言间差别不大,可以相互通话。缅语通行缅甸全国,是缅甸的国语。
家庭习俗
婚姻和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础,通过婚姻而确立。干百年来,缅族社会经历了母系制、母父共制、父系制三个发展阶段。婚姻由原始的群婚、转房婚发展到一夫一妻制。
缅族人在11世纪接受佛教和印度摩奴法典精神后,父权发展异常迅速。缅族家庭严格地实行一夫一妻制。丈夫为一家之长,负责家庭的生计等重大事项。妻子主内,负责家务劳作,抚养幼儿。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养家责任。
一般来说缅人社会中男女地位平等。妇女可在社会中担任公职,上管一方行政。她也是独立社会的人,有婚恋的自由,有平等继承家庭财产的自由。
丈夫去世时,妻子可继承财产,接替丈夫的位置,负责整个家庭的生计,对儿女的婚姻大事等有决定权。
‘伍’ 缅甸有哪些民族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民族,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
‘陆’ 缅甸人在中国是什么民族
缅甸人在中国不属于什么民族,是外国人。
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缅甸以前是中国的领土,但现在不是了,而且也没有缅甸人留在中国,所以缅甸也不属于中国民族,只是中国云南的傣族是属于缅甸的大民族,拥有大量的人口在缅甸的掸邦。
缅甸作为我国的西南邻国,一直与我国有着密切的来往,而且最近两年,中国去缅甸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从一定程度带动了缅甸的旅游业发展。
缅甸人的生活很有特色, 由于信佛教的缘故,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与其它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
(6)瑞丽缅甸人是什么族扩展阅读
缅甸全国共有135个 民族,总人口5141.9万(2014年),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奶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
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柒’ 缅甸人是什么族
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缅族,克伦族,掸族,果敢族
‘捌’ 缅甸景颇族在哪里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云南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约200余万人,缅甸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分布地区缅北克钦邦、印度阿萨姆邦及云南。
即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在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居住。。
缅甸的景颇族和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历史渊源和相同的传统文化习俗,但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近现代所经历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景颇族文化的区域差异。
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僳僳族即是克钦族的分派。缅甸境内的克钦族人,则组成武装反政府组织争取民族独立自主。
相传,克钦人的祖先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西藏东部青藏高原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境内。
克钦族进入缅甸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开始与缅族、掸族接触,接受缅甸文化。
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但语法与缅语完全相同,基本词汇中有60%与缅语一致。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玖’ 瑞丽目前面临缅语翻译不足的问题,瑞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缅籍人员
因为和缅甸接壤,并且缅甸现在有点难。
首先,我先来废话一下。
瑞丽,它的全称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
瑞丽市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大概为20多万人。
瑞丽市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和缅甸相连,可以说是和缅甸边境的村庄面对面。
瑞丽市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旁边就是国家级的口岸城市木姐,并且瑞丽还是重要的珠宝中心,是中国首批的旅游城市之一。
瑞丽市是县级市,下设三个乡、三个镇、两个区、两个农场。
对了,瑞丽市还是中国17个国际陆港城市之一、中缅油气管道的第一站、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之一。
好了,我的废话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