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战争怎么样了
A. 缅甸战争
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2年1~5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B. 缅甸那边战事近况如何
3月13日,缅军空军向中国境内投弹 ,导致中国平民5死8伤。缅甸内战祸及中国境内 ,是严重的外交事件,若在双方不睦的严峻时刻 ,甚至会引发两国战争。
截至北京时间18日晚23时,克钦独立军、 缅北各民族武装与缅政府军仍在激战中,战事 已持续70多小时。
“缅政府军此轮攻击显然是准备已久,并且 投入血本”,克钦独立军的一名指挥官18日告诉 《环球时报》记者:“15日战争爆发时,缅军第 22轻步师超过1000名官兵同时投入战斗。在傲 巴雷村,政府军主动发起攻击,其中两个营分 别从不同方向使用了榴弹炮轰击,总轰击次数 达60轮以上。”
面对克钦独立军的拼死抵抗,17日晚,缅 甸空军急调6架军机飞抵密支那机场。克钦独立 军则紧急召开应对会议,要求印缅边境的克钦 机动部队——独立二旅星夜回援帕敢。
《伊洛瓦底杂志》网站17日称,缅甸政府 首度公布最新冲突造成的死伤情况:政府军方 面1死3伤,克钦独立军方面4死多伤。但克钦独 立军表示,政府军方面至少有38人死亡,40余 人受伤。
18日晚,《环球时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 得知,尽管克钦独立军也有部分领导层“主和”, 但数营缅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增援,已抵达克 钦,战事扩大已经无可避免。
C. 第三次英缅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
10月22日,英国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了的英军还是发起了进攻。
11月14日,英军占领明赫拉边防炮台,直扑缅甸首都曼德勒。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一个独立省划归印度。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19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
D. 缅甸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缅战争对缅甸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断了缅甸封建专制王朝独立发展的进程,使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为英国大量掠夺缅甸资源,扩大殖民侵略,打开了通路。纵观3次英缅战争,缅甸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技术上都比不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等原因,但战争指导上的失误则是缅甸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缅甸统治阶级内部缺乏坚持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其次,缅甸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缺乏统一运筹能力。第三,缅甸统治者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企图缺乏警惕和戒备。
E. 最近缅甸战争怎么样
虽然世界在提倡和平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的国家不停地发生战争。战争分为对内和对外,很多人其实都明白只有和平才能稳定的发展。在没有对外战争的情况下,应该是注重发展自身,提高综合国力。但还是有些国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民族之间不团结,经常发生内部战乱。而我们的邻居缅甸就已经发生了70年的内战,至今战火都还没有停止。
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缅甸发生了70年的内战还不停息,更加说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平等才能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国家才会进步,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F. 清朝跟缅甸打了一仗,战果如何呢
据史学界考证,清朝初期,吴三桂平定云南之后,清缅关系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到清干隆(1736—1795)时期,清缅关系经历过数次波折。
干隆初年,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进表纳贡,清朝和缅甸才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随后,缅甸发生政权更替,新兴的雍籍牙王朝(1752-1885)取代了东吁王朝,成为缅甸的统治王朝。双方刚刚形成的朝贡关系随之瓦解,对抗与冲突不断升级。而且雍籍牙王朝的统治者完成缅甸国内的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缅甸国势日趋强大,随之发动了一系列对周边邻国的侵略战争。
G. 缅甸这几天的战斗状况如何
那你还真是不太留意这些新闻。缅甸政府和地方割据武装的战争已经半年了。
现在情况很明显,中国政府决心和缅甸政府合力对付果敢之类的地方割据势力了。否则,早就会在两国边界划定禁飞区,缅甸的军队和飞机根本不能接近边境。
既然和缅甸政府合作,对于一些误伤事件自然要灵活处理,毕竟,缅甸是友邦,又共同对付果敢,这种事情肯定要相互容忍。
只是,地方政府应该主动迁移沿线边民,让他们暂时避开边境地区,由民兵和边防控制边境,直到果敢地方势力被消灭。这样才是好办法。
H. 中缅战争的原因、结果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I. 明缅战争战果如何
万历三十二年(1604),缅军进攻孟密,向孟养思轰征兵。思轰拒绝了缅方的要求,并且逮捕了来使。于是缅军进攻孟养,思轰兵败身死。万历三十四年(1606),缅军30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不至,木邦失陷。陈用宾因此下狱被杀。万历三十四年以后,中缅战争之间基本上停止了。这是因为:在中国方面,明王朝的统治已陷于危机,再也无力收复被缅甸占领的广大地区;在缅甸方面,万历三十三年(1605)良渊侯死去,其子阿那毕隆继位,在侵占中国的木邦后,即挥戈南下,进行再次统一缅甸的战争。
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同邻国之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场战争。主要战场是在当时中国的“西南极边之地”。
1、严重破坏了木邦、孟养、孟密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当时属于我国云南西南地区的木邦、孟养、孟密等地区,由于同中国内地的交往日渐密切,生产有羵葡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和矿业日趋繁荣。明人朱孟震在(西南夷风土记)中说:“宝藏之富,生齿之繁,莫如孟密”,“孟密东产宝石、产金,南产银,北产铁,西产催生文石”。“巡西(孟养)产唬拍、产金。”“交易贾辐转,故物价常平。”东吁王朝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西南夷风土记》说:“应里(缅王)性极惨刻,凡有罪者,群埋土中,露头于外,以牛耙之,复复以柴草,举火焚之,彼此纵观以为乐。江头城(一说在今缅甸八莫,一说在今缅甸杰沙)外有大明街,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而三宣六慰被携者亦数万,顷岁闻天兵(指明朝军队)将南伐,恐其人为内应,举囚于江边,纵火焚死,弃尸蔽野塞江。”由于战争的破坏,木邦也“残破雕敝不振。”
J. 明朝和缅甸战争对后世造成了什么影响
如果仔细看历史地图就知道,元朝和明朝前期的云南省面积特别大,包含了现在缅甸、泰国和老挝的很多地区。然而到了明朝后期,云南的面积就退缩得比今天的云南还小。明朝时期,云南的面积减少了大约100万平方公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元朝时期的云南土司
元朝建立后,不断对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越南、爪哇等地发动战争。因为蒙古人不擅长山地作战,因此这些战争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是元朝在对缅甸的两次战争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缅甸处于蒲甘王朝统治之下,当蒙古灭大理之后,继续向西南进军。当时地处大理和缅甸之间的后果占壁国(麓川)在元朝的进攻下分崩离析,分封臣服于元朝。元朝便改后果占壁为“金齿”,设置金齿安抚司(后改金齿宣抚司),分别册封六位傣族首领担任金齿六路总管。
明朝后期的云南地图
然而,此时的明朝也陷入了危机四伏的状态之中,无法应对边疆危机。莽应里被俘虏后,其弟弟良渊侯继位,开始进攻云南。1602年,缅甸进攻孟密、蛮莫,蛮莫土司思正逃到黄连关,向明朝求救。然而云南的长官却将思正死了,以求缅军停止进攻。1604年,孟养被缅甸所灭。1606年,缅甸进攻木邦,明朝军队不敢救援,木邦失陷。此后,缅甸和明朝的战争基本结束,其原因竟然是良渊侯挥戈南下,再次投入到统一缅甸的战争之中。东吁王朝崛起后,缅甸两线作战,一边东征泰国,一边北伐明朝,最终成为了当时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战争后,明朝云南外夷土司基本全部丢失,大量土地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