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舞蹈特点有哪些
1. 缅甸民间舞蹈有什么特点
缅甸民间舞蹈也丰富多彩,有长、短鼓舞和象脚鼓舞、背鼓等民间舞。民间舞蹈表演时,常把说、唱、舞结合在一起,有时加进一些杂技表演。民间舞蹈形式活泼,情绪热烈。
2. 缅甸民间是以什么舞蹈为主
缅甸民间舞蹈许多都以鼓舞为主,最常见的有瑞波大鼓舞、长鼓舞、兄弟鼓(双鼓)舞、短鼓舞、象脚鼓舞、背鼓舞等,大多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民间还流行表现各种神兽偶像的舞蹈。
长鼓舞中使用的鼓叫“欧兹”,形状似酒杯,是缅甸的民间乐器。它是用于庆祝节日,如丰收节的中心乐器。长鼓舞与瑞波大鼓舞先后诞生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的蒲甘王朝,都是给稻农插秧时击鼓助兴的舞蹈。长鼓舞比瑞波大鼓舞多一支唢呐伴奏,节奏比较舒缓。这种长鼓又称兄弟鼓,据说是用深山里两棵兄弟树的树材制成的,也有人称其为相思长鼓舞。由此衍生出的长鼓集体舞和长鼓戏成为一种民间戏剧舞蹈。围鼓(缅语为帕特瓦因)也是缅甸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围鼓上的巴沙能调节鼓的音高和音响,围鼓的音色因此变得十分动人,除了能发出凄婉含蓄的音响外,还能发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与舞蹈的配合相得益彰。
围鼓不能独奏,因而形成了以围鼓为中心的围鼓乐队(缅甸语为瓦因),它包括了围锣、艺锣、钹、木梆子、唢呐、笛子等。除弯琴、围鼓外,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缅甸乐器中的一件珍宝。竹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弯琴一起合奏,是缅甸室内乐的主要乐器。因此,舞蹈中有延伸舒展、抒情的动作。
缅甸有传统和现代的两种击鼓乐队剧团。古老传统的击鼓乐通常在吉日表演。现代击鼓剧团按其组织的地区而命名。毛扎、马浩科和新墩鼓剧团都是缅甸最有名的。
3. 缅甸盾牌舞有哪些特色
在14世纪,在邦亚王朝和阿瓦王朝统治的中部地区出现了士兵边唱边跳执盾牌而舞的盾牌歌舞——“加钦”和“雅都”赞歌。盾牌舞源于蒲甘时期军中的盾牌战术,表现战争的场景和战士的机智、勇猛。盾牌舞在古代的作用是鼓舞士气,鼓舞军中将士英勇杀敌。该舞蹈皆为男子所跳,舞蹈表演时,舞者身着古代军服,手持盾牌和刺刀。动作干脆有力,体现军人的气势,同时还伴有口中的号令,犹如沙场练兵,整齐有力。缅甸舞蹈多表现女性的美和欢庆气氛,但盾牌舞是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男子舞蹈,同时也是历史较为悠久的舞蹈。
4. 缅甸钦族有哪些传统舞蹈
钦族人口约有46万人,多数人聚居在缅甸西部的山地钦山山脉。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钦语支,是随藏缅语族南迁,较早进入缅甸的民族之一。几经辗转流徙,钦族于14—15世纪进入缅甸的西部山区,一部分迁到了印度阿萨姆地区。在钦邦南部的敏达镇区和马图比镇区一带,妇女有文面的习俗,图形因地区而异。钦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姑娘对于来访的小伙子,用烟卷上的记号来含蓄地表达心意。
钦族的传统乐器是牛皮鼓、竹筒作琴筒的胡琴、葫芦唢呐和铜锣。钦族善于因时而异为歌谱配上词,并即席同台合唱。钦族的传统舞蹈很多,主要有:冰咏佩凯舞,表演此舞时,男女分开上场,分别表现舞蹈内容;松喜舞,表演此舞时,一男一女挽手而舞,节奏欢快,表达男女之间的情谊;蓝环舞,此舞由数十个或者更多的少女围圈而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沙兰舞,由治丧歌曲伴唱,表达哀思;达克难舞,此舞表现勇士尚武和好斗的精神,充满刀光剑影的战场情节;切弗洛舞,节奏欢快,在竹竿之间跨步摆身。
5. 缅甸舞蹈有哪些种类
缅甸的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具体可分为宫廷舞蹈、戏剧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是受古代缅甸的古典戏剧、傀儡戏以及阿迎舞等传统舞蹈的影响,由一代代缅甸舞人传承与创造而形成的。大部分宫廷舞蹈取材于民俗舞蹈,进入宫廷后加以改编创作,具有造型精致、仪态万千、端庄神圣的特点。由于对舞蹈演员柔韧性、节奏感的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讲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同时对节奏感和动律的把握又近乎完美。
戏剧舞蹈早期的功能是祭祀,包括祭祀佛祖、天神、先祖,所接触的人群是缅甸皇室的达官显贵,舞蹈要求严格,结构严谨,雍容华贵。其中有一部分舞蹈素材来源于缅甸的佛教圣经——《本圣经》。《本圣经》又称《佛本生经传》或《佛本生故事》,佛教僧人用于讲经,警示人们行善去恶,在缅甸流传十分广泛。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第4次佛教结集之时,开始以文字形式传布于世,并传播到所有信奉佛教的国家。以本生故事为题材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作品大量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缅甸的文化发展,也为缅甸的戏剧舞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戏剧移植出来的舞蹈有傀儡舞、隐士舞、拜神舞、拔罗舞等。
缅甸是传统的农业国家,缅甸国旗上的稻穗是稻文化的象征,缅甸内陆地区的舞蹈具有农耕文化的特征。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沿海地区的人们的舞蹈又具有海洋文化的标志。缅甸的舞蹈因各民族的风俗礼教、生活习惯而异。民间舞蹈可直观地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审美、感情。缅甸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因此不同民族的婚丧嫁娶、庆贺丰登的歌舞形式各有不同。民间流行表现各种神兽图腾的舞蹈。缅甸的民间舞蹈大都以鼓作为道具,用来庆贺丰收、举办婚嫁、丧事等活动。缅甸的民间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灯舞、瑞波大鼓舞、象脚鼓舞、背鼓舞、钹舞、神舞、多那耶神兽舞等。它们大多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
缅甸的舞蹈动作以精致、灵敏、动静相称为特点。缅甸各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喜庆节日,如缅族、掸族的泼水节,除专业团体的演出外,城乡普遍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比赛或庆祝表演活动。又如克钦族的木瑙盛会和克伦族过新年,村民都要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缅甸的舞蹈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自11世纪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缅甸推崇佛教以来,被称为“万塔之城”的蒲甘,每建一塔即举行歌舞仪式庆祝。
6. 缅甸有哪些着名舞蹈
《巴汉的伯爵》
舞蹈取材于缅甸的古代故事。公元9世纪,有一座城镇名为巴汉,位于缅甸四大江之一的新墩江畔。巴汉有一位伯爵以慈爱而出名,因此,在他去世后,出现了各种演出,以纪念这位伯爵。舞蹈向观众表现了巴汉伯爵富甲一方,声名显赫,但是行事公道,从不欺压百姓,还帮助人们致富,摆脱贫困,用自己的金钱修建寺庙,普济众人,受到缅甸百姓的拥戴,并且将他的功绩载入史册,广为传唱的故事。
舞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叙事性,动作具有表意性和抒情性,属于缅甸的戏剧舞蹈。表演时,舞蹈演员身着传统服饰,有详细的角色扮演舞段,也有集中表现伯爵功绩的舞段。舞蹈动作有固定的手部语言,注重眼神和手的路线。整个舞蹈虽然以叙事为主,但不拘泥于舞蹈情节的叙述性,在简述情节的同时,更强调通过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具有舞蹈性的动作对人物情感进行抒发。在整个舞蹈的起承转合之中,动作衔接巧妙,极富变化,体现了巴汉伯爵的慈爱,以及人民对他的拥护。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因此舞蹈非常传神,具有缅甸戏剧舞蹈的特色。
7. 缅甸舞蹈有哪些舞蹈分类
缅甸舞蹈分古代戏剧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古代戏剧舞蹈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来源于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剧,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暹罗的宫廷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