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迁都不向世界透露
Ⅰ 缅甸首都在哪里迁都了何时为何
缅甸首都在内比都。是2005年从仰光前度到了内比都。
迁都的原因是:因为缅甸担心缅甸可能会受到袭击,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袭击。这样的话,远离海岸的地区更有战略安全的优势。
内比都(Naypyidaw),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的山区,距离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缅甸2005年新定的首都。缅甸于2005年11月6日从仰光迁都,2006年军人节正式宣布新都名为Nay Pyi Daw(皇家首都之意)。内比都位于彬马那(平满纳、彬文那、宾马拿,Pyinmana)西边附近。
内比都原名彬马那,彬马那原为缅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共产游击队大本营,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战略地位重要。亦是前首都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山区贸易城镇,突下令多个部门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内搬迁。
Ⅱ 缅甸首都为什么要内迁呢
为政治改革铺路从政治上看,缅甸领导人把行政和军事中心迁移当成应对未来的一步棋。仰光仍然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政府虽然搬离了仰光,但仰光军区司令却“按兵不动”。目前,缅甸国内的政治改革是一种趋势。今年12月5日,缅甸将召开制宪国民代表大会,这意味着缅甸军人政府2003年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民族和解路线图“七步走”行动开始付诸实施。虽然这是在缅甸军人政府主导下的政治改革,但通过制宪、全民选举议会、议会选出政府,最终会组成一个民选的文官政府。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的民选政府很可能继续定都仰光,在这个过程中,战略中心和军队统帅部在彬马那,和政府保持一定距离,这对政治改革有利。当然,议会和文官政府都放在彬马那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那样的话,这次行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迁都”了。缅甸将形成政治、军事中心在中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在南部沿海的格局。新的首都在一段时间内将基本上只能接受政府官员和公务员,而他们背后的多种政治势力将被留在仰光,这无疑有助于保持军方在未来政府中的影响力。以彬马那为军事和行政中心,从地缘上看,更便于控制缅甸全境的局势。缅甸多山、多民族,军队统帅部和行政部门坐镇中央,其力量覆盖到一些偏远地区的能力会得到加强。分析家们指出,这也许不是这次搬迁的动因,但搬迁的结果一定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Ⅲ 缅甸为什么迁都啊
缅甸缘何要迁都?
一曰“威胁说”——认为缅甸的迁都是感受到外来的军事威胁。自迁都的消息传出之后,持这个“威胁说”观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而且诸多媒体指名道姓地点了美国的名。这也难怪,老美长期以来一直对缅甸军政府的政权不满,公然指称缅甸军政府是所谓“暴政”国家,而且公然扶持反政府的昂山索姬政权,公然干涉缅甸的内政。911事件之后,美国先后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国家很担心自己会是下一目标——伊朗、朝鲜、缅甸—为什么呢?所谓“暴政前哨”嘛!缅甸现在的首都仰光接近孟加拉湾——美军只要出一个舰队就可以使这个首都受到灭顶之灾——相比之下,在深山老林的彬马那远离海岸,在战略上似乎就安全得多。2001年以来,美国不断以毒品和人权问题向缅甸政府持续施压,一度准备动武。大伙如果不健忘的话,应该记得2003年中国政府果断地以缅甸国内形势堪忧为由将中缅边境的武警及时换成人民解放军,美国才及时收手。从这一点,结合新首都易守难攻的地理特点,这个威胁说的市场自然广大。
二曰“控制说”——认为缅甸政府北迁是想解决对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问题。其实,笔者认为,如果控制说成立的话,则并不是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了——其实它与前面的“威胁说”一样——也有防止现政府被颠覆的考量。由于长期以来外有老美为首的封锁和制裁,内部实行军政府统治下的高压政策,致使缅甸政局少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局面——不久前以及2003年都有所谓“政变”的传言。大伙可以回忆一下,今年五月,仰光接连发生三起爆炸事件,造成近二百人死伤——而缅甸官方则一直认为幕后可能有美国的影子。而在历史上,彬马那也确实在缅甸抵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中起到过重要军事作用。其次,北部所谓少数民族,缅甸政府确实也是没有实际控制。拿缅甸掸帮第一特区来说吧,特区主席彭家声当年曾率部下与缅共并肩,后由于厌倦征战遂接受缅甸军政府的和平方案——而这个方案的出台,正是缅甸当局无力“清剿”、而彭又难有其他作为的僵持局面下的结果。特区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缅甸军政府如何控制?而缅甸政府本身的政策也是值得商榷的,这些所谓特区的居民,身份证并非缅甸的——而是特区政府颁发的——他们甚至连仰光都去不了!在这样的歧视政策下,能不离心离德吗?所以,这个特区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尽管不是很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缅甸政府或许也真有加强对北部地区实际控制的想法
缅甸新首都彬马那离现在的首都仰光近四百公里,地处缅甸中部,是一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县级小城,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林业和畜牲业,属于丛林山区。彬马那城环山而建,背靠勃固山和本弄山,地理位置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目前,新首都与仰光已有铁路和公路相连,行程大约七小时。彬马那地处缅甸国土的中心地带和战略要地,从军事和安全角度看,新首都更符合战备的需要。历史上,彬马那曾经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发动独立战争时的军事要地,已故缅甸领导人奈温将军在此也建有别墅。
Ⅳ 缅甸迁都原因
凤凰卫视11月8日消息 香港明报报道 缅甸军政府周一宣布,已开始把多个政府部门从仰光迁往缅甸中部的山区,作为新的行政首都。新首都位置隐蔽,位于远离海岸的深山丛林,分析家指缅甸军政府此举是想防范美国攻击,及巩固军政府的政权。
新都彬马那位处中央
新行政首都位于仰光以北400公里的“彬马(文)那”(Pyinmana),原是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山区贸易城镇。军政府在事前毫无征兆下,突下令多个部门在周日一天内搬迁。资讯部长觉山将军周一才对外证实经已迁都。他说:“自独立后,仰光一直是政府所在地,历届政府都选仰光为都。但由于现在形势已变,缅甸力求发展成为现代国家,建设一个位处中央的首都已成必须。当局选择彬那马,是因为它位处中央,能快速到达全国各地。”他又说,有需要在“战略位置”兴建一个“指挥和控制中心”。
周日共有9个部门受命率先搬迁,据报包括外交部、内政部、商务部、电讯部、国家企划及经济发展部等。
新都的建设被列为“最高机密”。政府消息称,新政府建筑群位处一个山谷中,占地约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脉和茂密的树林包围,离最近的城镇也有30公里。根据蓝图,它建成后将包括有总理官邸、议会大楼、机场、医院、中型水力发电站、高尔夫球场、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纳500名官僚的大楼,供各部门使用。另还有一个军事大楼,内设军方总部和地堡。
分析家指出,缅甸军政府是在3年前开始构思迁都的。缅甸军政府一直担心遭美国攻击,九一一后美国先后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进一步加深了缅甸军政府的忧虑。现时的首都仰光挨近孟加拉湾,相比之下,远离海岸的彬马那在战略上就安全得多。
有利军政府巩固政权
另一仰光分析家则称,迁都其实是军政府全盘“政制改革”计划的一环。自1962年开始统治缅甸的军政府,近月称推动“民主路线图”,但外界一直质疑它根本不愿放权。目前军政府正举行商讨新宪法的会谈,但分析家指出,即使在新宪诞生后出现民选政府,军政府也未必愿意交权,而新行政首都所在,更能确保它可紧握大权。
彬马那位于缅甸的中心位置,军政府机关搬迁至此,也令各路军的将领更接近他们部署于掸邦、钦邦、克伦邦等地的军队。也有人认为,殖民时代的缅甸国王常会听信术士意见而兴建新宫殿,军政府可能只是重复这做法。英国广播公司则指出,无论军政府动机为何,迁都已发出一个强烈信息--军政府将使其权力更集中,巩固政权的控制。
缅甸和中国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非常密切,近代以来中国对缅甸的影响有增无减,无论什么政府都必须要考虑和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目前在中缅边界的4个特区中,缅甸政府的影响力远比不上中国。
大家还记得去年中国要求关闭周边境外地区的赌场吗?缅甸特区内的赌场中国云南相关部门协商一下就关闭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水电煤气通讯设施等等全部都是中国过去的,看到那边的电信广告写着“国内长途XX元”不要以为是缅甸,那指的是中国。“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就在那边的大街上站着呢。
美国对缅甸军政府不满的表面原因是缅甸打击毒品生产不力,大量的海洛因经过各种途径进入美国市场。其实更深的意思是因为缅甸政府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可以说缅甸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特殊伙伴,军事合作也比较密切。据传有必要的话可以威胁到马六甲海峡,美国人对这个海峡可是非常看重的,一直宣传是一旦发生战争必须要控制的几个咽喉之一。2001年以来美国就以毒品和人权问题向缅甸政府不断施加压力,局势相当紧张一度准备动手,最后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个举动,让美国的军事机器停止了运转。现在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政府把边防武警换成了正规军,老美也许担心动手后的混乱局势下,中国军队直接进入缅甸,进而更加便于控制缅甸的局面。
如果直接的军事对抗,缅甸政府绝对不是美国的对手,现在想和美国搞好关系的代价太大,弄不好就是一个亚洲版本“巴拿马”。相比之下,倒向中国的政策更有利些。为了保险起见,秘密的把首都搬迁到内地也不难理解了。
Ⅳ 仰光做了一百多年首都,为何缅甸要迁都至内比都
缅甸的面积大约67.65万平方公里,面积广阔,有5个陆上邻国,分别是孟加拉国,印度,中国,老挝和泰国。缅甸西面靠海偏北是孟加拉湾,偏南是缅甸海,缅甸的地势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北部是掸邦高原,缅甸的首都仰光建都已经100多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带动内地经济,更快的发展,缓和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是没什么很难的,把行政中心先迁往新首都,至于其他的工作可以慢慢推进。
Ⅵ 缅甸定都仰光已经150年时间,后来为何要迁往闭塞荒凉的内比都
仰光仍然是缅甸最大的城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内比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仰光的差距还是很大的。2005年,缅甸宣布将首都从仰光迁至内比都,一个荒凉的内陆城市。当时也引起了外界的诸多困惑。那么缅甸为什么迁都呢?
(内比都原名宾马纳)
只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比都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人口还没有超过100万。而且内比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手机之都,至今没有国际航班服务。因为经济水平低,没有堵车,这个城市的落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夸张。外界看到内比都的时候,街道宽敞整洁,但是路上没有车辆,甚至没有几个红绿灯,周围的建筑工地都是灰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比都的现状还是让人很难和一个国家的首都联系上。
Ⅶ 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的原因是什么
至今,关于缅甸政府迁都的原因都是众说纷纭,大致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缅甸迁都是为了加强对于边远地区的控制,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这条原因也是缅甸政府对外的公开说法。
内比都与仰光相比,更加靠近国家地理中心,它是一座最靠近缅甸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活动比较猖獗的城市,居中的地理位置,可以加强缅甸政府对于边远地区的控制,符合这个国家的长远军事发展战略。
第二,有人认为缅甸迁都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躲避来自美军或其他海上强敌的打击威胁。就地理位置而言,濒临安达曼海的仰光不具备任何战略防卫,非常容易遭受到来自于敌军的直接打击。内比都却坐落在丛林山区,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形,可以帮助缅甸军政府面对外敌攻击。
近些年来,美军对阿富汗、伊拉克动武的现状,让缅甸军政府领导人非常忌惮美军的突然入侵,所以缅甸当权者的安全思维,也就成为了缅甸迁都的原因所在。
第三,缅甸迁都是出于政治改革的需求。2003年8月,缅甸政府出台了“七步走”这一民主计划,为了减弱军队干政的色彩,军政府向国际社会一再保证将成功实施这一计划。在现阶段迁都计划中,只有政府主要部门搬迁到了内比都,军队指挥机关则继续留在仰光。
Ⅷ 缅甸为什么要迁都
缅甸迁都的原因有四:
一: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和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二:躲避未来可能发生的美军的打击;
三:适应国际裁军的需要;
四:根据星象和风水为国家和军队乞求好运。
缅甸的新首都内比都(Naypyidaw),位于缅甸中部山区的彬马那(平满纳、彬文那、宾马拿,Pyinmana)西侧,距离仰光以北400公里,附近被山脉和茂密的树林包围,更有利于安全防范与内部控制。
Ⅸ 为什么缅甸要迁都
GOOGLE上现在已经把缅甸首都改成内比都。
缅甸闪电迁都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
1. 仰光离入海口太近,一旦发生战事,缅甸军政府将无法转移,所以移到更靠内陆的内比都。
2. 缅甸北部与东部分裂势力强大,少数民族多有武装,所以此次迁都亦有震慑这些人的目的。
(此说法不太可信,但亦可以参考:传言2003年美国曾派遣部队在缅甸登陆,但是被该来的中国军队歼灭...这也是促使缅甸政府迁都的原因)
而且从2008年纳尔吉斯超级大飓风看出,仰光并不是“那么好”,相对来说内比都不会受到这种灾害威胁。
另外内比都现在配套设施已经相当齐全,公路水平比仰光好很多,还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接仰光和内比都,手机信号亦好...还建造了和仰光Shwe Dagon大金塔一样的金塔,可见军政府这帮人已经开始开发内比都。
(去过内比都两次...在缅甸两年)
Ⅹ 缅甸迁都了
从本月初开始,缅甸政府开始迁都,国防部、外交部、卫生部等政府行政部门陆续从仰光迁往对外界来说还相当神秘的彬马那新城。由于缅甸经济条件有限,桌椅板凳和脸盆等小物品也要运走,所以很多东西只能用卡车运。草绿色军用卡车车队成为仰光—曼德勒东线公路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预计整个搬迁工作要到12月中旬结束。
彬马那新城坐落于缅甸中部的锡当河谷,距仰光约400公里。
锡当河谷地东西宽仅五六公里,算得上“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想从陆路进入彬马那,无论从仰光北上,还是从缅北南下,都必须首先进入这条狭长的山谷,因此彬马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相比之下,旧都仰光是海港城市,防范外来袭击的能力要差很多。因此,尽管缅甸政府从未透露迁都的理由,但多数学者和媒体都认为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另外,仰光目前仍不时遭受停电之苦,稍有财力的家庭、公司均配有发电机;而彬马那距缅甸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仅18公里,拥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有媒体认为,这里更适于当作战时的指挥中心。
缅甸新首都并非彬马那老城,而是位于彬马那老城以西10余公里和东北方向15公里左右的两处新城,分别为政府办公区和军部办公区。彬马那老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面积、人口和城建水平现在只属于缅甸的三流城镇,不具备成为“首都”的实力。
记者早就想一睹新都容貌,半年前正好有机会去彬马那以北的一个小镇公干,心想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啊。经过7个多小时颠簸的行进,与久仰的彬马那越来越近,心情分外激动。结果却大失所望,在就要进入彬马那的公路上停着四五辆军车,路中间的横杆上赫然写着红底白字的“Stop(停车)”,旁边公告牌上写的则是“请绕行”。记者上前询问原委,被告知刚新建了一条绕城公路,过往车辆“可以不再进入彬马那”;再问为何不能进城则答“无可奉告”。我们只好过城门而不入。所谓绕城公路是一条刚开通不久的半成品路,压路机仍在工作,大段路面尚未铺设石子,路况极差,汽车底盘经常被撞得叮咣作响。
近来在网上有一种误传,说缅甸将首都“迁入丛林”,其实彬马那新城的环境并非如此。根据到过彬马那官员的说法,彬马那新城主建筑群位于平缓的丘陵地带,天气晴朗时可望见群山轮廓。缅甸的官员们工作之余欣赏一下落日下山,应该也是很好的放松吧。
在搬迁令正式下达之前,有关彬马那新城的一切消息都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即便政府的官员可能也不了解详细情况。现在迁都的消息公开了,但彬马那新城仍不对一切“闲杂人员”开放,除了奉命搬迁的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外,城里设有“特殊管辖区”,供一些商业和服务人员进入。
据协调搬迁工作的缅甸中层官员透露,缅甸早在2002年就开始动工修建彬马那新城,计划分三期建设,仅已完成的头两期工程就花费了5000多亿缅元(约合4亿美元)。宣布迁都前,工程一直秘密进行,参与建设的公司主要是具有政府和军方背景的公司,也有一些政府信任的私人公司。按照原计划,整个工程将于2006年前完成。
新城建有政府机构、机场、办公楼、宿舍楼、医院等建筑,还有一座高尔夫球场。军事区建有大量地下指挥所,据说一些建筑地下部分深度要远高
于地上部分高度。目前,已经有30余座大楼完工,占地面积最大的长180米,宽120米,较小的长120米,宽90米。此外,还有小型别墅供国家领导人居住。建筑均为现代化风格,外墙颜色各异,基本没有采用缅甸传统花纹装饰,以最大程度地向世人展示一座新城的面貌。从单套面积、装潢和配套设施上看,新城的条件比仰光现有的政府机构要好得多。同时,参照一些外国首都的做法,规定办公楼最多不超过3层,宿舍楼不超过4层,不建高层建筑。
官方称,这是为了避免破坏当地的自然风光,但有政治观察家认为,其真实目的在于避免给可能来犯的敌方飞机提供明确的打击目标。楼群不分办公区和住宿区,以单位划分。一些部门的宿舍楼距办公楼步行仅10分钟,非常方便。
城内道路多为双向8车道的柏油马路,而仰光目前最宽的道路仅为双向6车道,有官员表示,新城的路况“比仰光好多了”。近期,仰光—彬马那航线已经开通,缅甸公民单程票价仅1万缅元(约合90元人民币),铁路部门也增开了仰光—彬马那直达列车,票价从900缅元(约合8元人民币)至1800缅元(约合16元人民币)不等,非常方便。但现在的铁路、航线都只是到老城。彬马那机场扩建计划已提上日程,据说为此有数座村庄需要搬迁。
彬马那新城的生活状况什么样,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很少。目前,这座按照容纳10万居民标准兴建的城市,只住了数千人,居民主要是政府公务员。据政府官员介绍,由于彬马那设施尚不齐全,部分宿舍楼的内装修还没有结束,因此有些人需要集体睡在会议室,也正因为如此,女公务员暂缓搬迁。一些协调搬迁工作的负责人经常往返于仰光与彬马那之间,其他搬入新城的公务员明年1月之前不许回仰光。
由于新城尚未完工,容量有限,暂时不允许在职公务员携带家属,很多公务员抵触情绪较浓。据说搬迁令发布之初,军方曾派兵包围了农业部以防止不满的职员集体反对搬迁。随后政府发布内部命令,从宣布搬迁之日起禁止公务员辞职,违者判处3年监禁。
目前彬马那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因为大量蔬菜等生活用品需要陆路运输,成本大增,两三个人上中餐馆小聚,几盘菜就要10万缅币(约合900元人民币)。另一大问题是水质问题,彬马那新建了一个自来水厂,但现在发现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只能作为生活用水,官员们都喝瓶装矿泉水。现在城里也有一些商店,有公交车,但数量很少。
在仰光,部分政府部门职员已搬迁完毕,一些部门开始销毁不必带走的文件,旧政府大院内常常冒出滚滚浓烟。面对人去楼空的政府机关,不少民众担心仰光会就此变成一座废城,影响到自己的小本生意。不过,从目前来看,迁都并没有对老百姓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一位仰光的人力车夫说:“首都在哪里有什么关系?只要国家不乱,我还有工作就行了。”
相比之下,迁都给一些需与政府打交道的公司带来的影响很大。进出口贸易商担心今后需要到彬马那申请配额,那样将直接导致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很多在仰光的公司派代表兴冲冲地跑到新城来考察,也想跟着搬过来,但发现这里生活条件跟不上,只好暂时搁置搬迁计划。不过也有商人看好彬马那新城的前景,表示准备抢先到那里购置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