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缅甸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发布时间: 2022-06-22 04:48:25

⑴ 缅甸的国父是谁

昂山将军是缅甸目前全国最大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的父亲,是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抗击日本占领、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英雄,被缅甸人尊称为国父,在素季两岁那年不幸遇害。

⑵ 缅甸的历史

1.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为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2.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3.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1988年9月23日,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缅甸联邦共和国新宪法获得通过,规定实行总统制。缅甸于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

⑶ 中国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军在缅甸的历史及现状

1949年末,国民党第8军在湖南战败之后,李弥退往台湾,将手下的将士丢下不管,一个人跑了。其中,93师一路败退南下,从广西,逐渐退到了缅甸和泰国、老挝的交界处,才安顿下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败退途中,曾经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被连长当场枪毙。——谁说国民党军队都是没有军纪的?正规军一样也是很严格的。整整半年的时间里,第8军93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50年的除夕之夜,终于逃出了共军的追杀,进入了缅甸的领土。在逃跑中,93师和另外一个团、一个师的残部,将不愿意投降共军的7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缅甸政府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国军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缅甸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下五处二,将缅甸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缅甸政府于是向联合国投诉,这是后话了。李弥一看自己的残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脚跟,并且打赢了缅甸政府军,马上跑出来说——我的军队在中国边界取得了胜利,这里是反攻大陆的基础,然后四处找外援。可是,93师的弟兄们早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使得国军官兵只想早点回到台湾,但是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想在蒋介石那里要资本,留驻云南的第8军残部正好证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弥要求93师**团团长反攻大陆。开始,国军攻势迅猛,连夺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解放军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缅甸。此时的缅甸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甸军赶走国民党残兵。这是一场恶战,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国民党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后来联合国决议,国民党余部撤往台湾,李弥要求将老弱病残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没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陆了,他们想回大陆,但政府不答应。就这样,在金三角有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后来,为了生存,开始种植鸦片。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滇缅边区的第一次反攻大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力是很大的!李弥在台北更是兴奋不已,说——以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在一周内连克4县,说明了“云南反共复国军”的战力是强大的,云云。话也有道理,国军打了共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紧急调派3个师数万人,才摆平。此后在昆明成立军区和建设军校,也和当初的缴匪有很大关系。

50年代末,共军和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暗地出兵滇缅边区,剿灭蒋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顺利。1、国军已经在滇缅边区经营多年,又熟悉地形地况;2、共军出国作战,气候地理不明,补给不足因此,此次进剿成了追击作战,共军一撤,人家又回来了后来,李弥将老弱病残的约3300名将士撤回台湾,但还是留下了约2500名将士作为反攻大陆的主力基础。基本是以两个团的编制,师部人员撤离了。

60年代以后GCD已经彻底在中国大陆站稳了脚跟,但随着1965年国民党又一次的返攻大陆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积极准备二次反攻大陆,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能老老实实呆着就不错了,谁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共产主义输出,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都先后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缅共和政府军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插说一段——现在缅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亲就是坚决反共的。这时候,93师的国军将士为了获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后来,缅共无法取得胜利,国军将士也伤亡惨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补给(自从李弥按照联合国撤兵之后,93师经泰国的补给线也被冻结了。)所以,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缅甸政府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国军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不想加入缅甸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后来,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国军和缅共还有支缅分队的共军将士开始集体在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形成了现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鸦片筹集军费的做法,在中国很流行。进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老兵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毕竟50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但是,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大陆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缅甸,但缅甸以上次你们拒绝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终于,留守滇缅边区近40年的93师官兵,成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

他们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每年还在过着春节、端午、中秋,唱着中国的民歌,讲着中国的语言……

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不得不和缅甸政府军开战、和印缅联军开展、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陆、他们和黑帮开战、他们和缅共开战……

40年了,他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懈的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坚忍……

相关资料

去泰国旅游的人都知道,到芭堤雅时被安排参观的一个景点,是“93师泰北民族村展馆”。

国军93师,原系东北军所部,在国内战争中败北,而逃亡金三角地区,最后定居泰北山区,迄已60年了。

馆内陈列图片和文字说明,将60年的风雨历程,尽现参观者眼前,且有实物和模型展示,以直观地介绍他们的艰难困苦。尤其讲解员是该师第三代传人,其声情并茂的讲述,很能打动听众,以致整个参观过程令人感到压抑。

据说,93师后裔已多达数十万人,除部分因战功获得泰藉身份外,多数仍无任何身份,只能圈禁在贫穷山区而不能外出谋生。我曾提问:你们第二、第三代那么多人,都是纯中国人吗?答称:是的。又问:当年当官的带随军家属可以理解,难道当兵的都有家眷可带?答:出国前,在云南等地边境,每个士兵都“找”了姑娘结婚,然后外逃。

时间让繁育已达数十万的华夏子孙,脱离祖国,飘泊在外,寄人篱下。不是有首歌吗?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他们甚至连联合国确认难民身份都不可得,境况堪怜啊!

也许,只凭讲解员一面之辞难以足信?然而,你想呀,谁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自曝其“丑”?直觉让我相信那是真的。因此,回来后一个多月来,我心中老挂着这档事,他们毕竟是华裔呀!我想:如果祖国母亲收留了他们,做子女的必更爱母亲。以前在《博客日报》上看到多篇讨论有关爱国的大作,窃以为能大度地接纳流浪子孙回来,是感召人们爱国的有力举措,效果肯定比说教强。

从走进93师民俗村开始,心情就十分沉重。看到村里解说员那一身褴褛的迷彩服;看到那一双年轻的却满是沧桑的眼睛;看到他们不卑不亢的态度;听到他们改不了的乡音;听到他们因为没有国籍而不能上学悲哀处境;听到他们为了获得国籍而为泰国政府卖命的经历;听到他们无数次申请却无能获得一个国籍的心酸…… 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这一群中华民族的后裔,成了没有家,没有国的难民,流落异乡,几多悲苦,他们最大的盼望是祖国早日统一,台湾尽快回归,那一天,他们也就回家有望了。

⑷ 其他国家历史上的着名人物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位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

早年
富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怀念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邱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1943年初,罗斯福和邱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5月,罗斯福、邱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罗斯福和邱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11月,罗斯福与邱吉尔、蒋介石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
第四个总统任期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 行过这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 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78年11月,卡特总统签署了“总统文件法”,规定自1981年1月20日起,所有美国总统文件都成为国家财产,“合众国将保留并持有总统文件的所有,拥有及管理权”,还规定:“当总统任期届满,或在任期届满时,国家档案文件局局长即履行保管、管理、保存和请点总统文件的职责”。该法案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集中保管公务文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美国联邦政府的全部公务档案因而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国家档案文件局在白宫派驻了一个工作联络小组,负责执行总统文件的管理安排并促进总统档案文件移交给国家档案文件局。他手中自然累积了大量文件材料。他十分重视和珍爱自己的书信和文件,不但积累了几百万件手稿,还收集了150份世界着名领导人的讲话录音,以及200卷关于这些领导人活动的纪录影片。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在补充、编目和利用档案文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集起来的全部手稿和印刷文件都进行了系统整理,共分为18类,并且编制了分类目录。馆内也藏有总统家庭成员和同事大的一些文件材料。馆藏量为16227立方英尺(1992年资料),这个图书馆于1946年开放。

评价
美国着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年表
1882年 1月30日生于纽约海德公园
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纽约当律师。
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1913~1920年 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年 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
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任期内,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济机构,深得人心。
1932-1936年 当选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1936-1940年 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继续实行新政
1940-1944年 蝉联总统,卷入二战
1945年 参加雅尔塔会议,两个月后(4月12日)逝世

⑸ 缅甸的古代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是着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缅甸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当时建造的3000馀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此后,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后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 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后,上缅甸的经济也显着好转。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于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依洛瓦底江。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Ba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自国内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Aung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

⑹ 芒市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 芒市末代土司代办方克光

  • 方克光(1899一1953.7),又名裕之,男,傣族,潞西县芒市镇人,出身土司世家,先祖为世袭芒市安抚使职。1916年在腾冲县立两级小学高等班读书毕业。1921年毕业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2年任芒市司护印职,参与管理地方政事。1931年,其长兄方克明土司病故,属官公推方克光暂行代理芒市安抚使职。方云龙袭土司职后,他仍协助管理司务。1936年正式任芒市土司代办职。

  • 方克光任职期间积极推进边地教育,在芒市坝傣族地区试办新学堂—芒市公立两等小学,要求上层子弟不论男女都要入学读书。办学没有教室,他让出一部分住宅改做课堂,选送当地人才到昆明、保山等地师范学校深造,并解决民族师资问题,曾获省教育厅奖给“嘉惠童蒙”匾额一方。

⑺ 仰光的着名人物

昂山素季
(缅甸语: Aung San Suu Kyi)1945年6月19日生于缅甸仰光,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她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47年,她的父亲昂山将军为了缅甸独立,与英国谈判,同年却为政敌所暗杀。她成年后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主修经济﹑哲学与政治。并在此认识了她的丈夫Michael Aris(他们有两个孩子)。她还曾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深造。
1988年,她回到缅甸照顾生病的母亲。同年,昂山素季开始参与政治,并致力于推行民选制度。1990年举行了大选,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理应成为缅甸的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军方作废,军人拒绝交出政权,因而引发国际间的巨大回响,她因此连获萨哈罗夫奖和诺贝尔和平奖。随后,她以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金奖金成立了信托,为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出力。
她在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军政府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允许其自由旅行及参加政治活动。 缅甸联邦政府总理。1939年10月生于仰光,缅族。曾就读于仰光大学、毕业于毛比军校军官培训班。曾到英国、以色列学习军事情报专业知识。1983年任国防部军情局长,1986年晋升上校。1988年9月缅军接管政权后,任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秘书长,晋升准将。1990年晋升少将,1993年晋升中将,任国防部战略研究局长。2002年晋升上将。2003年出任现职,兼任缅甸外交、教育、卫生、旅游等多个委员会主席职务。
曾多次访华。

⑻ 缅甸人是否用汉姓

缅甸没有姓氏,只有名字。。。黏贴一篇文章给你。。。

漫谈缅甸“姓氏”: 德钦、貌、哥、吴、玛、杜

作者: 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读者:貌强先生,我们是您的忠实读者。您最近介绍许多缅甸政坛名人名将,如德钦昂山、德钦努、德钦梭、德钦丹吞、德钦巴登顶。。。。名字前面无不带‘德钦’。‘德钦’是否如释迦牟尼的王族姓氏‘释迦’?或像欧阳修那样的复姓欧阳?。。。。然而,您又说缅甸人无姓,我们糊涂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貌强: 这些缅甸风云人物本来叫吴昂山、吴努、吴丹吞、吴巴登顶。‘德钦’来自德钦党,不是姓氏--缅甸人是真的无姓氏的。

众所周知,英军1824年占据了下缅甸西南部与南部,1852年吞下了半个缅甸,1885年占领了全缅甸。缅甸亡国后,与英国统治者讲话、写信、会面时,缅甸人必须尊称他们为主人或老爷即德钦(Sir, Master,Majesty)。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缅甸民族意识觉醒,认为缅甸是属于缅甸人民的, 1930-31年,高度自尊自强的缅甸民族主义者,就组织了‘我缅人协会’(Do Bama Asi Ayon),其斗争口号是:‘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甸语言文字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提倡与尊重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家一致认为他们本人即缅甸人民,才是缅甸的真正主人即德钦(Thakin),于是,‘我缅人协会’的会员们就一律在自己名字前冠之以‘德钦’,取代了传统的貌、哥、吴等--大家自称或互称‘德钦某某’。‘我缅人协会’创始人就自称德钦巴当(Thakin Ba Thaung)、德钦巴盛(Thakin Ba Sein),德钦登貌(Thakin Thein Maung),德钦吞瑞(Thakin Tun Swei)。大家也这么叫他们。‘我缅人协会’因而也称为‘德钦党‘。

读者:二战前后罢工、罢课领袖,工会、农会、学生会、军队领导人,发现都是德钦某某。他们是否都是德钦党人?

貌强:对!1935年3月,德钦党举行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总部机构,不久该总部成为全国民族运动的领导核心。1938年7月,德钦党人就领导了震撼国内外的缅甸石油工人大游行大罢工,后又倡建、领导了全国性的工会、农会、学生联合会,积极开展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斗争。

读者:缅共、缅甸出路派、缅甸独立军、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领导人也好像都是德钦某某,这些组织都发展得不错吗?

貌强:说得对!

缅共:1939年8月15日创建缅共的是德钦昂山、德钦丹吞、德钦梭、德钦巴亨(Thakin Ba Hein)等。1946年德钦梭为首的部分中央委员另组红旗缅共,坚决走苏联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1970年11月彻底战败,德钦梭被政府俘获。而原缅共则称为白旗缅共,由德钦丹吞继续领导,执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路线, 1968年9月24日德钦丹吞被奈温(独立前叫德钦秀貌)的特务所杀害,德钦辛(Thakin Zin)继任其位,把暴力革命坚持下去。1975年5月25日德钦辛阵亡,德钦巴登顶(Thakin Ba Thein Tin)继任主席,德钦佩丁(Thakin Pei Tin)为副主席,继续武装革命。1989年缅共分崩离析。

缅甸出路派:它是1939年德钦党出面邀请当时各行其是的缅共、贫民党、议会民主派、缅甸人民革命党(德钦妙、随后德钦觉顿领导)等求同存异,在该年10月共同成立的统一战线,主席是贫民党领袖巴莫博士,总书记是缅共总书记德钦昂山。德钦努、德钦妙、德钦拉波等则是领导成员。

缅甸独立军:它是德钦昂山、德钦吞欧(Thakin Tun Ok)、德钦秀貌(Thakin Shu Maung 即奈温将军)等30位志士1941年12月26日在泰国招募1500人成军,引领12万日本法西斯军进入缅甸的。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它是德钦梭、德钦丹吞领导的缅共,德钦昂山领导的缅甸国防军,德钦妙、德钦觉顿领导的缅甸人民革命军以及少数民族团体1944年8月在仰光秘密组成的抗日统一阵线,首任主席为德钦昂山,总书记为德钦丹吞。1945年3月领导全国抗日,1946年7月反对英国重返缅甸。9月,因对临时政府观点分歧,缅共退出。1947年4月,昂山组织临时政府,7月,主席德钦昂山、领导成员德钦妙等遇害,由德钦努继续领导兼任临时政府总理。1948年缅甸独立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一直是执政党。1958年4月,该同盟分裂为‘廉洁派’(努丁派)与‘巩固派’(瑞迎派)。1960年大选,吴努领导的廉洁派获胜后,就改党名为‘联邦党’,而‘巩固派’仍用同盟原名。1962年3月2日奈温将军(前德钦秀貌)发动政变夺权,所有政治人物被投入监狱,1964年3月所有政党都被取缔。

读者:绝大多数中国人与台湾人误以为1948年前姓德钦的领导人,在缅甸获独立后一律改姓吴,形成吴姓统治大家族。

貌强笑:缅甸获得独立后,掌权的德钦们认为人民已当家作主,于是要求所有德钦党人取消德钦称号,恢复传统称呼‘吴某某’,如总理德钦努改称吴努,国防部长德钦秀貌改称奈温将军。

但认为‘革命尚未成功’的其他革命家与爱国志士,他们在缅甸‘独立’后仍续称德钦某某。他们为原定目标继续奋斗终生--如缅共红旗领袖至死仍自称德钦梭,缅共白旗历届领袖们至死仍自称德钦丹吞、德钦幸、德钦巴登顶。记得国师级爱国诗人貌伦(Maung Lwin)吧?他至死一直被缅甸人民尊称为‘德钦哥德迈’ (Thakin Ko Daw Hmaing)。

读者:是那位50-60年代闻名中外,中国人民亲密好友与获史大林和平奖的缅甸爱国作家兼诗人吧?

貌强:对!他1875年生于卑谬(Pyi Myo)县农民家庭,童名貌伦,年轻时出家,在寺院刻苦学习巴利文佛经与缅文文学。19岁还俗,在报社排字与校对为生。1911年任‘太阳报’编辑,后艰苦创建了缅甸第一所国民大学--巴罕国民学院,亲自教授缅甸历史与文学,缅甸国家领导人与革命领袖多为其门生,深受全国人民爱戴。他1934年被推举为德钦党名誉主席,改名为德钦哥德迈,积极反英与抗日,争取民族解放。他1945年荣任德钦党主席,俨然成为缅甸国师。缅甸独立后,他老人家强烈反对缅甸内战与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1949年他热烈欢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先后担任缅甸国内和平委员会主席、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缅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缅甸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50年荣获缅甸政府‘文学艺术卓越者’称号、1955年荣获‘加强国际和平’史大林国家奖金。1964年逝世--国内外独裁者与战争贩子们都热烈叫好,而全国人民却无比哀恸。

读者:当时东南亚排华反华,缅甸炎黄子孙也被‘合法’洗劫与扫地出门,一批一批地逃难到港澳台湾,中国与美国也收容了一大批。这不是人间惨事吗?

貌强:1963-64年奈温军政府以缅甸社会主义国有化名义,无偿没收了华侨华人的工商企业,无偿作废了50缅元-100缅元大钞票,无偿没收与永久关闭了华文学校,并严限华侨华人合法活动,让华侨华人在经济上转瞬间一无所有,经商方面无正常活动空间,从此一蹶不振,文化教育上缅甸炎黄子孙也从此跟中华文化绝缘,上大专院校时遭受诸多无理限制与为难。缅甸华侨华人求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孤苦无助,只好任人宰割--名副其实是海外孤儿!他老人家又不在--别误会!我是指德钦哥德迈,于是就更无人为水深火热中的华侨华人敢说句同情语,敢讲句公道话。

读者:您自称‘貌强’,大家称您‘吴强’,但同辈好友却叫您‘哥强’。为什么?

貌强:缅甸人男女都无姓。貌(Maung)、哥(Ko)、吴(U)是缅甸男性冠于名字前首的称号。貌是弟弟的意思--用于男性对平辈自称或长辈称呼小辈。‘哥’是兄长的意思--用于称呼平辈男性。‘吴’是叔叔、伯伯的意思--用于尊称长辈或有地位的男性。

我从出生至小学中学整段时期,都自称‘貌强’(Maung Chan),大家也一律叫我‘貌强’。我大学时期虽仍然自称‘貌强’,但小辈与平辈开始昵称我为‘哥强’(Ko Chan)。我读大学期间担任过中学教师,毕业后在缅甸工业发展局任职,1967年排华时期差点被杀因而出国留学避难,在德国荷兰一直工作至今。。。。我大学后的大半生,虽仍然自称‘貌强’不变,但缅甸人却无不称我为‘吴强’(U Chan)。

缅甸女性名字前首则冠‘玛’(Ma)或‘杜’(Daw)。‘玛’是姐妹的意思--用于女性自称或平辈互称或长辈称呼小辈。‘杜’意即婶婶或姑姑--用于称呼年纪较大的女性或受人尊敬的已婚或未婚女性。

如昂山素姬:她读小学中学时,自称‘玛昂山素姬’(Ma Aung San Suu Kyi),大家也都叫她‘玛昂山素姬’。她大学及在联合国工作时期,虽依旧自称‘玛昂山素姬’,但大家却无不尊称她为‘杜昂山素姬’(Daw Aung San Suu Kyi)。

⑼ 为什么缅甸总统都姓吴

3月28日,缅甸前人民院(下院)议长吴温敏高票当选为缅甸新总统,也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第10任总统。纵观缅甸历任男性总统的名字吴温敏、吴廷觉、吴登盛…… 为何缅甸总统们都“姓”吴?

同样让一些朋友困惑的是,中国媒体对缅甸当选总统的报道出现了“吴温敏”和“温敏”两种名字的表述,新华社的历史报道中也有上述两种版本,而中国外交部网站上使用的则是“温敏”。

缅甸语是单音节语言,每一个字可以单独表意成词,这一点和汉语类似。因此缅甸人的名字大多音节较少。一个孩子的名字里,一般会有一个字示意出生在星期几——这是因为缅甸人认为人的命运与星辰相连。同样,他们起名的讲究也与中国人的习惯类似:大多数名字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在缅甸人名的翻译问题上也有讲究。缅语界泰斗、北京外国语大学退休教授粟秀玉曾表示,翻译缅甸人名应依据缅甸语发音,而不是英文拼写和发音,因为从缅文到英文可能已经走样,再从英文到中文就有可能偏离更远。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指出,外国领导人名字的翻译要以符合对方国家语言发音为第一原则,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

在缅甸工作超过二十年的新华社资深缅甸问题专家张云飞还表示,对于老地名老名人,按照约定俗成为好;另外还必须考虑中文词义的褒贬,避免选用生僻字;此外,缅甸少数民族的名字翻译,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称谓习惯。

⑽ 请问历史上哪些名人是1月16日出生的

皮钦尼1728年1月16日生于巴里的一个音乐家庭,意大利作曲家。
布伦塔诺1838年1月16日生于马林贝格,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
胡文虎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虎标万金油大王。
魏巍1920年1月16日出生,着名散文作家、小说家。
徐僖1921年1月1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高分子化学家。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5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6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18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4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59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4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07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5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