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马蜂叫什么
1. 马蜂的种类,大家知道的有几种
马蜂有蛛蜂、泥蜂、柞蚕马蜂、斯马蜂、家马蜂等种类,其中蛛蜂的体长可达5厘米,它的身体呈现深蓝色,泥蜂是一种狩猎蜂,会主动捕食猎物,柞蚕马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而斯马蜂会对棉花等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马蜂有哪些类型
1、蛛蜂
蛛蜂是属于膜翅目蛛蜂属的动物,它的身体长度可达5厘米,会利用触角上的毒素麻醉比自己体型大上的动物,然后在毒倒的动物上面产卵,让自己的孩子食用这只动物,蛛蜂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美洲等地区。
2、泥蜂
泥蜂是一种狩猎蜂,它会主动寻找并捕食猎物,泥蜂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生活在多种野花盛开的地方,并且泥蜂的体长约为5-50毫米,其体色多样,有的泥蜂身上具有红色斑纹,有的泥蜂身上具有黄色的斑纹。
3、柞蚕马蜂
柞蚕马蜂是胡蜂科长脚黄蜂属的昆虫,它是有着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种群,柞蚕马蜂群里有蜂后和工蜂,其体长约为16毫米左右,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柞蚕马蜂会离开巢穴,前往温暖的地方度过冬天,例如墙缝或者草垛。
4、斯马蜂
斯马蜂会捕食活物,也会对棉花等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斯马蜂的体长约为13毫米左右,雌性斯马蜂的复眼下端有黄色条纹,而雄性斯马蜂的中胸背板处具有黄色条纹,并且斯马蜂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区。
2. 红娘蜂是土蜂么
是的
大土蜂,又名大土甲、老土甲、云南大黑蜂、大黑蜂、红娘蜂等。,身长约4-5cm,属昆虫系-膜翅目属-胡蜂科,是云南独有的胡蜂物种!也是云南地区体型最大的胡蜂
3. 马蜂长什么样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4. 中国蜜蜂种类有哪些
中国蜜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
别名:小排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
别名:小草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º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区,广西南部的龙州、百色、上思等地;国外分布于阿曼北部和伊朗以东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国。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
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谰沧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
别名:排蜂、马长蜂(傣名)。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5、东方蜜蜂Apis(sigmatapis) cerana Fabricius , 1793
分布:亚洲,包括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生存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5. 马蜂是益虫还是害虫 马蜂也叫大黄蜂.
对于整个生态链,无所谓益虫与坏虫之分.
对于人类,主要从家业方面来考虑,马蜂是益虫.它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当然,它也捕食蜜蜂这样的益虫,但捕得更多的是坏虫,对冲过来,它好多于坏.
所以说马蜂是益虫.
6. 这是什么蜂急!在线等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蜂
分布区域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
亚目
细腰亚目
门
节肢动物门
界
动物界
目
膜翅目
科
胡蜂科
拉丁学名
Vespidae
别称
胡蜂、蚂蜂;红纸包腰、鬼头晕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发育
3生物种类
4生活习性
5特性危害
6控制方法
7预防急救
8防治害虫
9药理药效
10养殖技术
11美味菜肴
12相关新闻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主料:马蜂幼虫100克。
调料: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花、姜丝、素油。
做法:
将马蜂幼虫洗净。油锅烧热,放入葱、姜煸香,投入蜂幼虫煸炒几下,烹入料酒,加入精盐、白糖,炒至蜂幼虫熟而入味,点入味精,出锅装盘而成。
功效:
炒马蜂幼虫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对身体虚弱、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等病症患者有一定疗效。健康人食之能强壮身体,减少疾病。
7. 这是什么蜂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本科胡蜂分布于全世界,体瘦长,腹部呈纺锤形,常呈红、棕、黄色。其巢单层,呈平圆盘状,由很多相似的纸质室组成,悬挂于树枝、树干及建筑物檐下等处[2] 。黄蜂的口器为咀嚼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 “腰” 相连,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社会性的黄蜂仅限于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约1000种,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这些种类与蛛蜂科(Pompilidae,同属胡蜂超科)种类和其他黄蜂类的不同之处是休息时其翅纵向折叠。你没说我不知那种蜂。
8. 马蜂是什么
黄蜂学名“胡蜂”、又名“蚂蜂”或“马蜂”。 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9. 马蜂是什么动物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膝状。大大的复眼。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伤后应及时处理。
原则如下:
1.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2、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民、扑而敏等抗过敏药物。
5.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哪怕一点也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
补充
一位昆虫学的教授说,马蜂作为一种益虫,以虫子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蛰人,目前还没有一个好的防治马蜂的方法,平常采取的办法只有火烧、喷药剂灭杀。万一碰到马蜂,最好马上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这样可以临时预防。
专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马蜂“发火”时,可以趴下不动,千万不要狂跑,以免马蜂群起追击。被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碱水,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此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若遭遇蜂群攻击时应立即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注意:特别提醒大家重视的是任何损伤,都不要以土、破布、脏手绢等东西堵塞伤口,以免发生破伤风,造成人为的死亡。
我们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马蜂。如果是蜜蜂蜇的,它的刺会留在人体内,可以先把断刺拔出。由于蜜蜂毒液为酸性,因此可用3的肥皂水或5的氨水清洗;要是被黄(马)蜂蜇伤,则要用食醋止痛止痒。
10. 这种是什么蜂啊
叫马蜂,学名叫做“胡蜂”,在我国各地区都广泛分布,有着极为强烈的攻击性很非常大的毒性,在遇到威胁和攻击的时候,就会发起攻击,而且往往是一群马蜂群体攻击,被蛰之后人们会出现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致人死亡,所以人们往往“谈蜂色变”!不过马蜂并非只会对人们产生危害,也有着很强的药用价值:马蜂味甘辛,性温,能治疗风湿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