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缅甸投入多少人
①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了多少军队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
缅北滇西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
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1)日军在缅甸投入多少人扩展阅读
战役影响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② 日军在缅甸部署了多少兵力
1942年初,日本占领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日本占领缅甸后,在缅甸实行殖民统治。许多缅甸人民积极展开与日本的斗争,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不过,缅甸国内也有很多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希望缅甸独立的人士,如缅甸历史上着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战争前曾在日本组织和训练缅甸独立义勇军,因此对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日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独立后,政策却出现了大转变,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开始反攻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即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并在获得英国的承认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由于日本人早先对缅甸独立所做出的帮助,昂山率领的缅甸政府在战后对日本持一种比较同情的态度,可以从战后赔款等问题上体现出来。[编辑] 参见 抗日战争 (消歧义) 缅甸国
③ 二战期间中国国民党的远征军去了缅甸回来了多少人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主要战役关键词: 二战 中国远征军 国军 (1):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 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④ 日本精兵路遇缅甸古老村落,10万人进山仅3万逃生,他们经历了什么
在1944年初日本人决定进行英帕尔战役,打下英军在印度的前沿据点英帕尔,为进军印度扫清障碍,当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时迫切的需要来捏捏英军这个软柿子,以获得胜利鼓舞士气。
当时驻扎在缅甸的日本第15集团军接到命令,秘密从缅甸向印度进攻,途中必须翻越印缅边界的高山,师团日夜行进很快就到了深山。
原来那个村落人人都会巫蛊之术,但都是淳朴的村民不会轻易害人,在自身受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下了降头,放出毒蛊,所以日本也就遭受了如此下场。
⑤ 在二战中的缅甸战场上,日本投入了多少坦克部队战斗力如何
缅甸战役有两次,一次是42年的,日军击败中英联军控制缅甸:第二次是43年开始的,历时近两年,中国驻印军、滇西远征军与英印军和美军配合,击败日军,夺回缅甸的控制权。
第一次缅甸战役时,日军共投入了四个师团:18、33、55、56。坦克情况不详,这四个师团都没有坦克联队的编制。这四个师团所隶属的日本南方军倒是有9个坦克联队的编制,但缅甸战役中没有听说日军有动用坦克的战例。
第二次缅甸战役期间,日军在缅甸的部队师团级番号有10个:2、15、18、31、33、49、53、54、55、56。不过此时因为日军已经处于末期,部队番号虽多,但战斗力已经远不如之前的强大。
至于说战斗力,这些都是日军的精锐部队。研究日军战斗力的时候,外行往往有个错误观点,认为日军最强大的就是18个甲种师团(或称常设师团,通说为17个,我认为是18个),其他部队都不行。其实,日军的甲种师团,仅仅是设立较早,编制和装备配置比较高而已,并不一定代表战斗力也强,比如着名的第四师团,那也是甲种师团。一般来说,甲种师团通常装备配置比较“重”,所以一般会在大规模会战中充当突击核心,这也是最能发挥甲种师团作战威力的情况。但是,如果是面临山地游击作战和丛林作战,甲种师团就未必如其他装备较“轻”的部队了。这就好比,美军打塔利班用的而是正规军,清剿塔利班游击队用的是特种部队,那你说特种部队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执行的任务不同而已。另外,二战中日军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建制很不稳定,每个师团下属的联队、大队、甚至到士兵都经常调动,所以有些师团从番号来看可能不是精锐,但你要是看他下属的联队甚至大队的番号,才会发现他真正的战斗力如何。比如前面说的五十六师团,其官兵都是日军第六师团的预备役和退役人员组成的,除了武器装备稍差以外,完全不输任何甲种师团,丛林山地作战更是犹有过之!
⑥ 滇西缅北战役日本参战的都是哪些师团,共多少人
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
日军第2师团
日军第18师团
日军第53师团
日军第56师团
大约兵力15万人
⑦ 日军在缅阵亡多少阵亡于滇西缅北战役,英帕尔战役,伊洛瓦底江会战各有多少人。只要阵亡人数。另计伤亡
1942年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救英军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之世界着名战役。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⑧ 请问二战日军在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共计伤亡多少万
二战日军在中国战场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日军在中国死亡18万人(阵亡14.6万,其余为伤病死),负伤53万人,总计减员71万人(另患病送回国43万人)。从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这三年八个月,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在缅甸与远征军作战)又死亡了22万人,负伤57万人。这样,日军在侵华八年的中国战场(不含滇缅战区和东北)便死亡40.5万人,负伤累计110万人,死、伤总数相加则达150万。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月调查数据,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日军在缅甸战死16.2万人。
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投入了几成兵力
一半不到。
400万是包括了所有伪军所统计的数据。日本派来中国的军队,不可能全部一直呆在中国的。日本还有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按照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数据,纯日军伤亡为约81万8,074人。但在太平洋战争,日本957,186人阵亡526,149人受伤。所以就伤亡比例来说。日本在中国投入的兵力平均不到一半,但最多时,一定超过了一半。
甚至日本大部分陆军师团都来过中国,但在最后都派往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日本第一师团至第十师团,除了第三师团,一直呆在中国外,其他的在最后都被派往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所以你那两个同学说的,基本也都对,二战后期是一半不到,二战前期,基本都来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