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马怎么过去缅甸
⑴ 云南那个地方离缅甸最近
云南西部小城瑞丽属于离缅甸很近的地方。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处于东经97. 31′~98. 02′,北纬23. 38′~24. 14′之间。其东连芒市,北接陇川,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
云南西部小城瑞丽,人们把国外的宝石都运到中国,这里除了做珠宝生意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商品,这些人做的可都是一些跨国生意,在这个地方是一个边境,所以这里有很多国家的人,他们都会聚集在这里。
这里的人们,只要有一些简单的证件,就可以很轻松的在这里出入,有一些生意人,一天就要来回的跑十几趟,住在村子周边的两国居民,是不需要任何的证件的,有时跨国一个田野,或者一条河,就到另一个国家了。
在这个路边上有一棵树,它的身在中国,可是它的瓜,已经结到缅甸去了,所以这些瓜,就只有那边的人收了,就这一条小小的河,跨过去就是缅甸,跨回来就是中国,在瑞丽的银丼村,中间隔一条路就是芒秀村。
(1)片马怎么过去缅甸扩展阅读:
瑞丽的气候条件
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1 ℃ ,年降水量1394.8 毫米,年平均日照233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热区宝地。
2008年,瑞丽年平均气温略高,年降雨量略多,年日照时数正常,光照条件偏好。年内出现轻度插花性夏季干旱天气和秋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冬季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年平均气温20.8℃,年极端最高气温34.1℃,年极端最低气温5.5℃。
⑵ 云南有几个口岸可以进入缅甸云南哪个口岸跟中国的的边贸往来的比较多做电子配件的多吗
如果你是边境地区常住居民,可以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缅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从国家级省级口岸都可以到缅甸,比如德宏的瑞丽、畹町、章凤,保山的猴桥,临沧的南伞,怒江的片马,还有西双版纳和普洱的一些口岸,瑞丽口岸是目前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国家级一类口岸,如果你不是边民,就办理护照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红河的河口口岸是中越边界云南陆路口岸中货流量最大的口岸,瑞丽和河口边贸都很繁荣
⑶ 片马口岸的介绍
片马口岸地处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马镇,南、西、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是怒江州唯一对外开放的省级口岸1,已成为怒江州经济腾飞中的一翼,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正朝着资源开发、加工、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综合性口岸发展。
⑷ 曼德勒曾经是缅甸的都城吗为什么它在片马地区
曼德勒是昔日缅甸皇朝的最后一个首都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着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明东王1857年命名;又因缅甸历史上着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曼德勒是昔日缅甸皇朝的最后一个首都,在缅甸历史上曾有过的多个古都,只有曼德勒的王城被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虽然王宫是被毁后重建的。曼德勒现在已成为旅游的中心,映耀出缅甸古代文化灿烂的过去。主要旅游景点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宫、摩诃牟尼佛、独一无二寺、金庙、古道陀石经院和情人桥等。在曼德勒旅游,一是看佛教胜迹,二是看古代文化,三是看缅甸中部的田园风光。
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工业城市,市内主要工业纺织厂、木材加工厂、啤酒厂、碾米厂、农机厂、枕轨厂、水泥厂、汽车装配厂、机械制造厂和化工厂等。
1900年1月侵缅英军人侵片马附近的茨竹、派赖等寨。1910年12月占领片马,至1927年,又先后占领古浪和岗房。我边防军民在土把总左孝臣、千总杨体荣率领下奋起反抗,打击入侵英军,土把总左孝臣在抗英斗争中牺牲。片马管事勒墨杜扒率领景颇、僳僳、独龙、怒、汉、白等各族人民会同泸水土司,与英军进行了多次搏斗,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经过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英国于1926年被迫承认片马是中国的领土,但英军拒不撤兵,仍然强占片马。
根据196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1年6月4日,缅甸政府把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划归中国政府。
⑸ 中缅国界
A 中缅两国通过置换领土和平解决边界争端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国境毗邻,不仅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人民之间更是存在着源远流长的兄弟般深厚友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8日与缅甸建交。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缅甸有约2210公里的共同边界,尖高山以南的边界由中英之间的1894年、1897年和1941年的有关协议划定,但实际控制线与条约规定不完全一致。中缅涉及悬而未决的边界主要有三段。
第一段是阿佤山区一段:阿佤山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南段部分,英国和清政府在189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中缅边界条约对这一段边界曾作以明文规定,但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英国殖民者为造成既成事实,于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班老两个部落所辖地区,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即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缅公路为压力,胁迫当时的国民政府在6月18日以换文的方式在阿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国有利的边界,即所谓的“1941年线”。由于不久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这条线上也没有树立界桩。
第二段是南畹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区):勐卯三角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段部分,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已明文承认。但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前,英国未经中国同意,擅自通过该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该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以后继承了这一不平等的“永租”关系。
第三段是尖高山以北一段:尖高山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北段部分。这一段边界过去从未划定。英国曾在这一地段不断制造事端,1911年初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迫于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岗房和古浪三处属于中国领土。但英缅当局仍然赖在这个地区,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针对中缅边界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缅甸方面曾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但因为新中国成立不久,解决边界问题尚未提上日程。1954年11月至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席间又谈到两国边界问题。会谈后发表公告指出:“鉴于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1955年11月,中缅双方边防部队在黄果园因误会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两国开始把解决边界问题提上日程。从1956年初起,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
1956年10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应邀访华。期间,周恩来同吴努就中缅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缅边界问题举行会谈。中国政府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吴努主席向缅甸政府就中缅三段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于阿佤山区一段:中国政府认为,“1941年线”是英国人趁人之危造成的,中国人民对于此是不高兴的。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提出来的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应予以尊重。为了促进这个问题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准备把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的地区,同时,要求在中缅两国政府没有就此问题达成最后协议并树立界桩以前,缅甸军队不进驻中国部队自“1941年线”以西撤出的地区,但缅甸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
关于勐卯三角地区:中国政府指出,缅甸继承的英国对该地区的“永租”关系,同中缅两国目前的平等友好关系是不相称的,中国政府愿意同缅甸政府商定如何具体部署对勐卯三角地区“永租”关系的废除。
关于尖高山以北一段:中国政府根据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调查,提出建议: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部分,可以按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一段,除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应归还中国以外,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即龙川江)、太平江为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在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同时,缅甸政府也把军队从片马、岗房和古浪撤出,在这一地区最终划界以前,中国军队将不进驻这个地区,缅甸政府可以进行行政管理。
这公平合理地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吴努主席对此原则性建议非常满意。1956年11月9日,中缅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中缅两国政府取得谅解,到1956年底,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撤军工作顺利进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后,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缅甸领导人不断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双方达成一致:鉴于缅甸在勐卯三角地区修建的公路对缅甸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意把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把“1941年线”以西的班洪和班老部落管辖区划给中国,从而纠正两个部落被“1941年线”分割为中缅两部分的不合理状态。
1957年7月,中国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中缅边界问题作出了决议,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条件日趋成熟。
1958年9月26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取代吴努担任总理。奈温对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态度积极,并应邀于1960年1月24日至29日来华继续商谈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于1月28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上签字。
最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
1、根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和友好互让精神,缅甸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
2、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的“永租”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同意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同时为了照顾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把班洪、班老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双方同意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端终点的一段边界,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传统习惯线定界;
4、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放弃1941年中英换文中规定的中国参与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边界问题的谈判及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同时也为亚非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⑹ 片马口岸的地理
片马口岸位于泸水县西部,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 ,南、西、北与缅甸接壤,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海拔1897米,属典型的温带雨林气候。距省府昆明736公里,是滇、川、藏进入缅甸、印度的咽喉和捷径,从片马到缅甸密支那约220公里,再向南挺进达东南亚各国和欧洲地区,比绕昆明、湛江、广州等地缩短1800海里的路程。
⑺ 片马事件的相关介绍
有名的“片马事件”就发生在怒江州的泸水县。1911年英国侵略军占领了缅甸以后妄图吞并中国片马、古浪和岗房,傈僳族人民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用弓弩、刀箭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现在在高黎贡山上树起了“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这是傈僳族人民的骄傲,也是对殉难烈士的悼念。抗日战争中,傈僳族人民利用地形,以弩弓毒矢打击日本侵略者,斩断日寇伸进怒江的铁蹄,日寇始终未能渡过怒江。
1937年,福贡杜甲的傈僳族人民又愤然掀起对美帝国主义占领田园修教堂的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分子,烧毁了教堂。
明朝时期,傈僳族最早迁入怒江地区。明朝广泛推行土司制度,怒江地区的兰坪、碧江、福贡一部分为木氏下属的兰州罗氏土知州管辖,贡山和福贡另一部分地区为木氏下属的康普土千总禾娘、叶枝上总王氏管辖。清时“改土归流”,为了加强统治,增设六库、老窝土千总和土舍,隶属永昌府管辖。福贡、贡山属维西守备厅,隶丽江府先后受康普、叶枝土司分别统领。
辛亥革命以后后,云南地方政府于1916年建立了县一级的机构,推行“开笼放雀”政策,解放了大批家庭蓄养的奴隶,促进了怒江社会的进步。
1949年前,傈僳族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维西、永胜、云龙、兰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居住在大小凉山周围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隶主,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产力水平低下,铁具和竹木农具并用,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社会分工不明显,手工业和商业还没有农业中分离出来。实行以物易物的交换方法,在碧江、福贡等县出现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级市场。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土地私有制已确立,农村阶级有了分化,但存在着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长奴隶制的残余。土地制度分为个体私有、家庭共同伙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种形式,并普遍存在一种伙共耕制“哈米贝来合”,这是一种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的协作形式。16~20世纪初期,怒江傈僳族还存在过家长奴隶制,奴隶被当作家庭成员或养子看待,日常生活与主人略有有差别,社会地位较低,有的奴隶可以赎身为自由民。到1949年为止,怒江地区的家长奴隶制已基本瓦解。
⑻ 六库片马怎么去去缅甸
片马镇是中国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下属的一个镇,位于高黎贡山西坡,西、南、北三面与缅甸克钦邦接壤,东与鲁掌镇相连。“片马”一词来自景颇语,意为“木材堆积的地方”。现在还不是沿岸开发口岸,因此,除了军方,其他人员不能在这里出国。
⑼ 云南与缅甸边界口岸有哪些
1.猴桥口岸
位于腾冲西部的猴桥镇,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相联的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离腾冲市区70多公里。猴桥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缅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保山市惟一的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04年,猴桥口岸被正式列为国家一类口岸。
2.滇滩口岸
位于中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北部边境滇滩镇,与缅甸克钦邦接壤。距离阳腊幸温泉11公里,距县城61公里,距缅北经济特区板瓦仅10公里。
3.南伞口岸
位于云南镇康县城西南的南伞镇,镇西邻缅甸果敢,明清时即有边民互市活动。今为中缅边民互市口岸,国境线37.358公里。今边民互市每5日一街,平常天天均可交易。商品有日用百货、粮油副食,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设有海关,是云南重要互市口岸。
4.清水河口岸
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对接,与缅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南登隔河相望。1991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二类开放口岸。2004年10月14日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5.瑞丽口岸
是目前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东,南与缅甸棒赛,木姐,南坎三个城市相毗邻,东有我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国家一级口岸,西有章风二类口岸;瑞丽口岸联检查验中心一期工程,验收使用,是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口岸查验设施。
是云南省乃至大西南陆路口岸的重要形象工程,是控制出入境人流、物流、车流的一个中心枢纽,是集旅检、货检、货场、边贸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口岸现代化管理功能的综合性联检查验中心。
6.章风口岸
位于中国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中缅边境内,与缅甸克钦邦八莫市雷基口岸交界,于1991年8月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二类口岸。中缅两国之间,无天然屏障,国境线长3.6公里,有十条通道直达缅甸。
(9)片马怎么过去缅甸扩展阅读: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7个,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沿滇缅(昆畹) 公路,中印(史迪威) 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铁路西进,有多个出境口岸,可分别到达缅甸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并直达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