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友情体现在哪里
㈠ 和缅甸人交往注意什么
缅甸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
佛教之国缅甸人,崇拜乌鸦奉为神;榕树极为受宠爱,喻为佛塔民族魂;宗教习俗“右为上”,“左贱”、“女卑”根很深;“过午不食”为教规,恪守教义方为纯;国民待人讲友善,礼貌盛情心忠恳。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缅甸的“泼水节”是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4月13日前后,一般要庆祝4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是与有的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
缅甸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男右女左”的习俗。据说这表示“右为大,左为小”、“右为贵,左为贱”的意思。在信奉佛教的缅甸人心目中,榕树是非常神圣的,榕树就是佛塔,他们在崇拜乌鸦之俗。并视其为“神鸟”,对其倍中爱护。他们一般便后都不愿意使用手纸,他们的习惯是用水罐装水,用左手来冲洗。
缅甸中部勃叨族妇女的审美观很奇特。她们都以预长为美的标志。为了让脖子变长,他们从小便在颈部套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铜环高达30厘米以上便被视为美貌。在她们的手臂和脚、腿上也都爱戴这种饰物。缅甸的缅族人以纹身为美。男子纹身较为普遍,一般从十几岁就在背、腹、腿外纹以花草鸟兽;有些女子也喜欢在身上刺花作装饰。缅甸人偏爱东亚兰花,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喻其为国花。他们喜爱孔雀。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在生活上,习惯使用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常以其装饰自己或美化环境。
㈡ 缅甸的风土人情
缅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门办事,认为在这一天出门办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办两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办,出门前,迈出几步之后,必须再退回屋内,然后才上路,以示反复两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办成功。 送物:缅甸人崇拜佛教,乐善好施,但送给他人物品时,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来说,送物必须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间,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笼送给别人。在星期一,缅甸人禁忌送牛给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头、竹子等送给别人;星期三,禁忌把稻谷赠给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银制品。此外,缅甸人还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钱给别人。用手在缅甸、印度,有一个禁忌常会被初到者忽视,即当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洁净的。这是因为他们上厕所时用左手(缅甸的厕所里,不论档次高低,都有洗手设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龙头,亦或只有一个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时送茶、上菜、接物、递东西都不允许用左手,见面时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我是左撇子,心中暗下决心,定要刻骨铭心记住这点,以免狂忌。 建塔、拜塔的传统风俗 缅甸素以“万塔之国”着称,在这里,到处可见大大小小金光灿灿风格各异的佛塔。据缅甸学者考证,古代在蒲甘地区实际有佛塔5000多座,这些佛塔,全是缅甸人捐款修建的。虔诚的佛教徒把修建佛塔看作一生最大的心愿。他们平日舍不得吃穿,临终前把一生辛苦的积蓄捐献出来修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正如缅甸人自己说的:“我们缅甸人在施舍时手决不会发抖”。不过,缅甸人修建佛塔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积德,以便摆脱苦海,来世升入天堂。 缅甸人无姓氏,只有名字,一般人在自己名字前冠一称号,以区别其性别,辈分。男人或晚辈自称为“貌”,称前辈为“吴”,称平辈为“郭”,女人通称“玛”,年龄大的称“杜”,缅甸人喜欢扎素色头巾,称为“岗包”。 缅甸人为了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不论男女老幼,下身都喜欢穿着五光十色的纱笼,就象我们说的围裙一样,穿起来看似有些邋遢,但却方便凉快。如果是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男子穿的纱笼还讲究配套,即是用一条布巾以一定格式扎在头上,这叫戴“岗色”,上身则穿没有衣领的对襟式长袖短衫。女子穿的纱笼看起来比较薄,但多配有底裙,腰间还会系上银带或安上纽扣作装饰。 取名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Maung,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Ko,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U,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吴昂基”(U Aung Gyi)。 此外,还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Thakin,意为主人)、“波”(Bo,意为军官)、“耶波”(YeBo,意为同志)、“塞耶”(SaYar,意为教师和医生)的。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Ma),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Daw,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称“玛丹敏”(Ma Tan Min)。 有统计,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 生活禁忌 缅甸人有“右为贵,左为贱”,“右为大,左为小”的观念。因此,缅甸人有“男右女左”的习俗。此外女人不能枕着男人的胳膊睡,否则男人就会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 缅甸人视头顶为高贵之处,所以不能用手触摸他人头部,即使是十分可爱的孩童也不能抚摸其头。 与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给长者递接物品时,不能用右手,右手被视作是不洁净的。 缅甸人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吉祥的方向,认为东方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缅甸人家里的佛龛都供在室内东墙上。因此睡觉时,头必须朝东忌讳朝西,否则是对佛的玷辱,会招致不幸。缅甸人还认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缅甸国王斩杀犯人时,都是出宫殿西门,所以睡觉绝对不能头朝西睡。缅甸人把东面和南面称为头顶部,把西面和北面称为脚尾部。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的座位在脚尾部。 在缅甸,女子穿的筒裙(缅语称“特敏”(TaMane))被视为不吉祥之物,不充许晾晒在超过人头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讳在晾着衣服的绳索或杆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则男子身上的“神力”会丢失,并会倒霉一辈子。故此,到佛塔寺庙朝拜的信女,不得登攀塔座,只能跪在塔下瞻拜许愿,如要向佛塔、菩萨身上贴金,需交由男子代办。
㈢ 请问为什么说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是胞波友谊
因为缅甸人的缅族和中国汉人的共同祖先都是古羌人,其实我们都属于汉藏语系.后来随着古羌人的迁徙,近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两家分开还不到几千年。
㈣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所以象征缅甸和中国是兄弟一样的亲切。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现在的胞波节更成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
“胞波”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当年中国被苏联和美国孤立。在外交上寻求突破,就跟非洲的许多小国建立好关系,当时缅甸在国际亚洲还算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缅甸人。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周总理在外交战略上极力拉拢缅甸,而建立良好的关系,缅甸人亲切的称中国为胞波。中国与缅甸划分国界的时候,周总理将一些中国的土地都划分给了缅甸,为的就是打好关系。
㈤ 中国与缅甸的关怀特点
我在缅甸工作过一年,所以对中缅两国的关系稍微了解一点:
楼上说的前半句有道理,那就是缅甸和朝鲜的处境很像。都是独裁国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受西方制裁。中国出于地缘和政治因素一直在给予这两个国家或明或暗的帮助和支持。不过缅甸和朝鲜不同的是:缅甸本身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等,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属于完全双方互利的,我们可以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缅甸的地理位置又十分独特,在缅甸可以发现很多中印两国战略交锋的痕迹。而且缅甸也是破解中国马六甲困境的重要砝码。现在中石油正在投资兴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就是国家战略项目,同时我国在缅北投资了大量的水电项目,这都是造福两国人民,尤其是促进缅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总之,缅甸和中国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从政治上,经济上都是如此。
㈥ 缅甸为什么自独立以来和中国关系一直很不错
1、中国与缅甸的关系其实并非一直很不错,在表面无事的景象下隐藏着不稳定的暗流。缅甸当局的打击少数民族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以及对在缅华裔的不公平政策尤其是对缅共的镇压令中国对缅甸当局很反感。
2、中缅关系保持良好的关键在于中国长期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缅甸内政,在缅甸受到西方世界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中国主持正义,为缅甸的国家利益作出了贡献。
3、缅甸在国际上也同样坚持一个中国,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其他一些涉华事务上积极站到中国一方,双方始终保持外交上的默契。
4、中国历史曾经支持过缅共,但当缅共内讧不断,前途无望之后,中国停止了对缅共的支持。出于中国边境安全的需要,转而支持缅甸军政府的禁毒行动。中缅双方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这也是双方关系融洽的基础。
㈦ 据说目前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是缅甸,次种说法有根据吗
国与国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由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每个时期和别的国家的关系也不同。比如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和越南国家好,后来又与越南发生战争。与朝鲜的关系也很好,但自从与韩国建交后,就与朝鲜的关系冷淡了。中国与缅甸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因为缅甸的武器90%都是由中国提供的,而缅甸又每年提供给中国许多能源、石材、木材等。国家关系也很不错。但是,目前来说与中国关系最好的接壤国家应该属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这两个国家每年都获得不少利益,所以对中国也十分友好。再加上执政党是共产党(毛派),对中国本身就怀有敬畏,所以比较听中国的话。巴基斯坦就更不用说了,看看巴基斯坦的飞机和军舰吧,几乎都是中国造的,所以也一直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盟国,这也让印度阿三很不爽。因为只要中印开战,巴基斯坦肯定站在中国这边。
㈧ 为什么缅甸对中国很友好
因为有共同的利益,
中缅有共同的敌人,就是印度~~!
㈨ 中缅之间的友谊为何称为胞波情谊
“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之后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河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打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男孩成为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乌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从此,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亲戚;从此,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此,陈毅元帅曾在1957年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诗篇《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