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哪个师在缅甸抵抗日本
Ⅰ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始末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先运抵缅甸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抵昆明。“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1941年12月,侵泰日军第15军先头部队进犯缅甸南部,直逼仰光。中、英、美三国当月在重庆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决定中国“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十万大军挥师南征
对正处在艰苦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保证缅甸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对英国而言,缅甸充其量不过是印度的一道外围屏障。虽然已经自顾不暇,但殖民缅甸的英国人还不忘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如果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赖着不走怎么办?就这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被英国人一拖再拖,丧失了趁日军在缅甸立足未稳、“击其半渡”的大好战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因为他明白,只有中国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才能集中力量在欧洲对付纳粹德国。1941年底,盟军决定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与中国战区合并为中缅印战区。为了协调英中军队的关系,罗斯福还派出史迪威将军担任该战区参谋长。
就在罗斯福忙于在中英之间穿针引线的时候,日本人也没闲着。1941年12月23日,日军拉开了全面侵缅的序幕,次年1月英国守军土崩瓦解,3月8日仰光陷落。然而,日本人没有想到,此时中国远征军第5、6、66军的10万大军正在向缅甸开进。中国国民政府拿出全部15个机械化师中的9个赴缅作战,可见对此役的高度重视。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千里跃进,抵达缅甸南部重镇同古。
同古位于仰光以北260公里处,扼陆路、水路要冲。当第200师赶到这里,他们首先看到的并非日军,而是大量从仰光溃败的英军。这些英军的确被日本人吓破了胆,其中很多人连同古都不敢停留就仓皇往北面的曼德勒方向逃去,道路两边留下了大量被他们遗弃的武器。就在此地,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进行了入缅以来的第一场恶战。从3月19日开始,孤军深入的第200师与北上的日军第55师团杀得昏天黑地。24日,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最杯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尽管日军每天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但同古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然而11天后,日军撕开了第200师的防线。究其原因并非是第55师团长竹内宽中有了什么惊人之举,而是他们的援军第56师团突然出现。30日晚,第200师在新22师掩护下,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最终,同古大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摆开阵势,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大战在即,可战线西侧的英国人又掉链子了。16日,日军第33师团快速穿过英军的三道防线,将近万英军包围在仁安羌。17日傍晚,就在英军指挥官开始向上帝祈祷的那一刻,奇迹真的出现了——一支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并消灭日寇一个联队,为被困英军打开了一条撤退的通道。这支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虽然仁安羌之战的胜利不能被称为“辉煌”,但这毕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场胜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协作不力千里溃败
Ⅱ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派军队入缅甸抗日的背景
滇缅公路当时是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渠道 日本进攻缅甸 中国远征军参战 帮助英军保卫缅甸 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中国的生命线 西南大后方 使日本妄图困死中国的企图不能得逞
仁安羌战役中 孙立人将军以少胜多解救被困英军 而且在野人山下活埋日军 第二百师是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师长戴安澜 在缅甸也是屡立战功 戴安澜将军也牺牲在缅甸 第一次进入缅甸 远征军 因为友军驰援不利等各方面因素作战失败 但是经过印度休整后 再入缅甸 彻底将日军赶出缅甸 扬我国威 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 我给你推荐本书 战场上的蒲公英 讲中国第一代伞兵的故事 我就是从这本书之后 开始了解远征军历史的
Ⅲ 当年远征缅甸,以1万左右的兵力,歼灭日军10万余人的部队叫什么
第二支新一军,成名于抗战,原为孙立人之税警总团,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孙立人和他的部下在仁安羌重创日军主力33师团,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及盟军在亚洲战场唯一的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蒋中正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英帝国司令勋章。 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师奉命掩护盟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由于英军的溃退,导致了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的欺骗和不忠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经野人山热带丛林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属瘴疠之区,纵横千里,难以穿越,当机立断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军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队所吸引,新三十八师在撤退途中比较顺利地打垮日军的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孙将军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师搜寻并救出部分友军转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英驻印边防军要求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拒绝解除武装。恰巧,为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联军第一师师长正于当地医院疗伤,闻知孙立人部的情况后,即前往调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4-1945年,孙立人率新编成的新一军进攻胡康河谷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将之消灭。孙立人将军屡克强敌,战功卓着,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备受国内外各方肯定,有“东方隆美尔”之誉;而被打败的日军在缅甸战后史料上,尊称他为“军神”。1945年5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并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求采纳
Ⅳ 小日本在缅甸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是哪些师团啊
日本在缅甸是第十五军共有四个师团,分别为日军第33师团,56师团,和第18师团,还有一个就不太清楚,
到1944年10月日本在缅甸共有,第53师团、第2师团、第18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56师团,
其中第18师团是最后才增援过去的,33师团最后在是缅甸本地组成33军统辖第18、53、56师团,本多政材中将任军长,
Ⅳ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Ⅵ 抗日英雄缅甸战场 要名字和资料
1942年5月29日,在瑞丽江西岸热带丛林中的一片开阔地上,衣衫褴楼的士兵默默围着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几排清脆的枪声过后,干柴化作了轻烟,抗日名将戴安澜的英灵随之升腾而去。
戴安澜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他成长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中华民族危难的时代,他曾对好友说,我们生逢此时,只能历任艰难,舍生救国。七七事变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参加了保定、台儿庄、中条山等战役,之后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他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第200师师长。12月参加昆仑关战役,记者在报道那次大战的经过时,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1942年年初,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率领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奔赴前线参战,200师的军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上的重镇,同古一战,戴安澜发布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各级照此办理。”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200师抗击两万多日军长达12天,歼敌4000多人,使日军在缅甸首次遭到重创。蒋介石赞誉说:“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但是,由于英军的临阵撤退,使中国远征军的侧翼完全暴露了,大量日军绕到中国军队的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奉命率部突围,他们退入原始森林,爬山越岭70多天。全师官兵在没有道路、没有给养、没有水喝的艰苦环境下,躲过敌人飞机的搜索,艰难地向国境线跋涉。而与此同时,日军在战地广播中扬言:“要奠定东亚和平,非消灭第五军尤其是第200师不可。”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200师突遭日军伏击,戴安澜不幸中弹,士兵们抬着他向国门进发。由于无医无药,伤口溃烂,每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总是问:“离云南还有多远?” 5月26日,200师行进到缅北的一个小村。这时,追兵已经被甩开了,离国门也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一直咬牙坚持了十多天的戴安澜的生命之烛燃烧到了最后。在弥留之际,他吩咐部下为他整理衣冠,把他从担架上扶起来。他深情地遥望北方,喃喃地说:“祖国万岁,反攻,反攻!” 戴将军以身殉国,年仅38岁。全师官兵放声恸哭,惊泣鬼神,他们砍伐树木,制成棺木,把将军入殓。他们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到达了云南腾冲。
戴安澜将军一路马革裹尸,终于回到了祖国。他的灵柩每到一地,百姓无不沿途致敬。
为民族战死沙场 男儿之份也!——戴安澜
Ⅶ 印缅战场国军用了几个师或军
第一次有杜聿明第5军辖戴安澜将军200师廖耀湘新22师余韶新96师。甘丽初6军辖彭壁生49师吕国铨93师陈勉吾暂55师。张珍的66军有下辖孙立人新38师刘伯龙新28师马维什么新29师。
第二次、新一军辖新30师新38师50师。新六军辖22师14师50师(50师先隶属新六后隶属新一。)另还有2军71军53军54军8军等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啊!我中华民族必胜!中国远征军不朽!
Ⅷ 在二战中我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共打了几次战役,消灭了多少小日本呢
1942年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救英军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之世界着名战役。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Ⅸ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
看错了!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8师师长戴安澜吕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作战中不幸受伤身亡。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Ⅹ 二战在缅甸横行肆虐的日本 ,遭到远征军奋力抵抗
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有一支被称为“死亡之星”的纳粹第三武装党卫队装甲师“骷髅师”。在侵华日军中也有着一支以骷髅为标志的部队却鲜为人知,他们在日本太阳旗中央放上白色的骷髅图案,以区别自己。
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日本占领缅甸后,在缅甸实行殖民统治。许多缅甸人民积极展开与日本的斗争,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