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远征军哪个省人多
Ⅰ 二战期间中国国民党的远征军去了缅甸回来了多少人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主要战役关键词: 二战 中国远征军 国军 (1):滇湎路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4月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 日军于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月16日,战役结束。 点评: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Ⅱ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 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详细可以查一下网络。
Ⅲ 9名缅甸远征军详细资料~~!!
这是一个长达半世纪的寻亲故事,93岁的重庆远征军老兵朱凯在缅甸已病入膏肓,今年5月第一批远征军战士回国,他因找不到在重庆的亲人而放弃。昨日,在记者的多方联系下,终于找到了他在重庆的亲人。朱老在缅甸的女婿蔺以富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最近生病了,快死了,真的想回家。”
“我打死过很多日本兵”
昨日上午,缅甸密支那南堤(音),当女婿将话筒递到朱老手上时,朱凯自顾自地用乡音对记者说:“我快死了,可能真的回不来了。”记者听出他的口音是川东口音。
朱凯的女婿蔺以富说:“他听力下降得很快,最近老说自己要死了,回不来。”朱凯会说缅甸语和四川方言,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收看收听中国电视频道和广播。朱凯总说:“怕自己到家了,家乡话都不会说,找不到家人。”
朱依稀记得自己的部队番号,他是国民党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第二营第二连重机枪手。女婿蔺以富用很不流利的中文说,他是被国民党军队当时抓壮丁抓去当兵的,早年随第五军在广西昆仑打过仗,1942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和印度边境打仗。朱至今还保存了当年国民党发的远征军勋章。他对女婿说:“我在密支那打死了很多日本兵。”这段经历,蔺以富也是最近才听他说的,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个拄拐杖的瘦弱岳父竟然是个重机枪手。
缅甸远征军战斗尾声,朱凯由于撤退时和部队失去联系就留在缅甸印多举,这一留就是60余载。从20年前开始,70多岁的朱凯就开始找寻国内的亲人,他当时写了一封信寄回重庆,也收到了回信地址为“合川县尖山乡朱家场武街(音)”的家乡信,这让老人十分兴奋。
目前老人手上仅有的信息是一系列亲人名字,哥哥朱绍云(荣)、侄儿朱中良、朱中林。而这些人究竟在哪?今年5月,缅甸第一批远征军老兵回国,他因没有找到亲人而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女婿记得那天他一直念着:“回不去了,这辈子回不去了。”
寻亲川女想给他一个家
而就在这个老人寻找家人的同时,家在四川眉山但在无锡打工的女子邹璐也在寻找她的家人。
邹璐说:“自己有家人参加过国民党军队,也出国打仗。”她指出自己的家人跟老人的家人提供的名字一模一样,邹璐丈夫的爷爷名叫朱中林,家人中也有叫朱中良的。她找的也是朱凯。邹璐得知朱凯在缅甸时欣喜若狂,她说:“那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第二天,邹就通过缅甸远征军老兵找到了朱凯的电话号码,而这次通话并不十分愉悦,邹说:“他说自己是重庆的,不是四川眉山,也没有去过眉山。”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邹璐真错了,邹昨日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了,我想如果老人能够回国,我愿意去圆这个善意谎言,给老人一个家。”
67年来首和重庆家人通话
记者昨日在网上只搜到合川尖山镇,而朱家场武街则无法查找,随后记者致电合川政府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如今的尖山乡已合并到大石镇,而大石镇工作人员称,时隔这么多年,地名肯定有变,这个地名没听过。
记者随即通过合川户籍民警查寻,寻找到一个1924年生的朱绍云,但已过世,他的后人否认曾有家人到缅甸作战。经多番寻找,大石镇方面终于传来消息,朱老侄儿朱中林就在大石镇玻仑村二社,朱中林和朱凯终于通上电话,这是他到缅甸67年后第一次听到重庆家人的声音。
Ⅳ 求缅甸远征军的历史资料
缅甸远征军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因公与师部失去联系,与本师负伤官兵18人向深山觅路西进,追赶师部。在离荷马林20英里处遭日寇骑兵追击,在机枪扫射之下,16人壮烈牺牲,1人落水逃生,齐将军头部中三弹、身中四弹,倒卧血泊中昏迷过去。他苏醒后,方知重伤被俘,被关在仰光中央监狱俘虏营。1944年5月,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赴仰光劝降,遭齐将军严辞拒绝。1945年3月7日,齐将军在狱中被汉奸行刺,于13日去世。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赞颂齐将军:“还有将军齐启学,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直逼缅北重镇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夺取密支那,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芦沟桥事变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为中缅关系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难与共的中缅两国人民,将永远珍惜这经过战火考验的“胞波”友谊。
Ⅳ 远征军士兵主要来自哪个省
湖南,远征军官兵百分之六十为湖南籍,单湖南籍将军就有四十余人,百分之二十广西人,百分之十云南人,其余各省总合约百分之十,中央军王牌以三个湘军集团军和桂军一个集团军为主,黄埔系中央军也是以湘军为主,其余四个中央集团军也有百分之二十湘籍士兵
Ⅵ 9名缅甸远征军资料~~~~
左边的是刘昭回 中间和右边的不是这次回来的 这张截图应该是刘昭回爷爷回四川了之后的 因为他脖子上挂的那枚纪念章是家乡人民送他的
回国探亲的九位远征军老兵是
刘昭回 四川岳池县人,现居缅甸腊戌
钟云清 广西北流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杨子臣 四川三台县人,现居缅甸密支那
王之平 河南孟津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林峰 广东梅县人,现居缅甸曼德勒
张浩东 现居缅甸木邦一保,河南
经明清(经乘国)江苏句容人,现居缅印边境
王子安 湖北武汉人,现居缅甸木姐
蔡振基,广东梅县人,现居缅甸棒赛
我的级别不够 传不了照片
Ⅶ 去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有多少人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Ⅷ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有必要!
下面是我复制的,不用给我加分。下面的话纯粹是为上面那三个字壮胆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
1月21日,丘吉尔在转致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
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部队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毁灭……整个亚洲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军事专家岳思平说,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队伍,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说,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
“连日本人也承认这是南洋开战后第一次受挫。”老人骄傲地说,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
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在热带丛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87岁的远征军老兵李润怀忘不了二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牺牲的情景。“1942年5月18日,我们与日军遭遇。将军亲临战斗前线,日军机枪集中向他扫射,将军身受重伤。”
摸着自己右脸上那块很深的弹伤,李润怀告诉记者,8天后,38岁的戴安澜将军牺牲在了异国的征途上。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两军牺牲的旅以上将领达200多人。
1943年夏,从缅甸转战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在与有着〃常胜军〃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鏖战中步步获胜。翌年5月,经过重新组织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历时8个月的滇西反攻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清除了日军在云南的据点,继而入缅作战。
“我们打得很勇敢,以致于史迪威不得不下令‘凡未受命者不得擅自前往火线。’”另一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薛文涛,至今还记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雪普莱在采访孟关之战后写下的这样一段报道,“如有人仍怀疑中国军队之作战能力,想系未见华军在孟关之战斗。”
接任史迪威担任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苏尔登将军后来的回忆说:“在此区作战的华军对盟方战役的整个成就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者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也。”
中国战区成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中国于1942年1月1日与美、英和前苏联等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法西斯作战的《华盛顿宣言》。两天之后(即1月3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缅甸、泰国辟出来并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美国史迪威将军任战参谋长、中缅战区美军最高司令长官,拉开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序幕。
史迪威将军
作为中国人民一个真诚的老朋友的史迪威将军,1883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4次被派往中国,从一名学习中文的青年军人、公路工程师、教官逐步晋升为美国驻华使馆中校武官、准将、中将、四星上将,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在抗日战争中,他看到国民党集团的腐败无能,感到气愤和失望,由此和蒋介石发生了矛盾。史迪威提出“依据租借法案把送到中国的美国武器平均分给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各抗日部队”而得罪了蒋介石,导致美国政府1944年10月对他发出一纸召返令……
在以后的两年里,史迪威将军虽然仍在美国军内供职,也曾指挥了着名的冲绳战役,并于抗战胜利后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参加了日本签订的正式投降仪式,但终因心理失衡,抑郁生癌,于1946年辞世。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位正直的美国军人。
高唱战歌进昆明
日寇的虎狼之师在太平洋战争中横冲直闯,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东南亚各国相继沦入敌手,日寇长驱直入缅甸南部,尔后疾速挺进缅北,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应英军和美军的要求,为保卫云南大后方,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声援和支持下,中国政府决定出师抗击日寇。
1942年3月,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10万中国大军沿滇缅公路入缅与盟军协同作战,其头部队是第5军200师的1万多名将士。作为中国组建于抗战中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并且是在广西昆仑关血战中歼灭了素有日本“钢军”之称的中村正雄旅团的中国威武之师,他们斗志昂扬地高唱战歌《战场行》进入昆明时,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战场行》这首歌是200师少将师长、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谱写的,歌词大意是:
弟兄们,向前走!
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戴安澜将军
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1904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他的名字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曾与云南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成为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
戴安澜于1925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受过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次年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区队长、迫击炮连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师长,自号“海鸥”,人称“海鸥将军”。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是最早提出响应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并始终英勇杀敌,参加过着名的台儿庄战役和昆仑关大战,多次负伤,战功卓着,最后率领所属200师从云南奔赴炮火硝烟的缅甸战场,“扬威国外,藉伸正义”,战死在缅北重镇茅邦,年仅38岁,人们又将他喻为“奋飞于抗战烽火中的一只勇敢无畏的海鸥”。
云南是最可靠的战略大后方
大后方的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远征军提供了一切后勤保障,1942年1~3月,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抗日前后,仅保山县府即交军粮4.5万大包,使远征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另据保山28镇不完全统计,远征军失利后征派民工破坏滇缅公路、招待伤员又开支“积谷”14066公石,开支国币480146元。三迤大地成了10万中国远征军供给充足、进退自入的最可靠的战略基地。
远征军的重大历史影响
200师开过昆明后,即赴保山板桥一带稍作休整,1942年3月开始进入缅甸作战。滇缅公路上运兵车、大炮牵引车的马达声,汽车喇叭声,脚步声和喧嚣声不绝于耳,松软的泥土公路上尘土飞扬。200师沿滇缅公路浩浩荡荡,一路进发,沿途均有云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粮送蛋,欢送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是中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而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戴安澜心中顿时不由得涌上一股从来未有的豪气,他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并以诸葛武侯出征自勉,即兴赋诗两首: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这两首诗表达了戴安澜也可以说是全体中国远征军当时的义愤心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
200师以人不御甲、马不停蹄的急行军速度昼夜兼程,于1942年3月7日按时抵达缅甸东瓜(也称同古)。从此,“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专用名词,开始见诸于中外报刊和书籍,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在他们入缅作战的时间里,始终牵动着1300万云南各族人民的心,频传的捷报让人欢欣鼓舞,戴安澜将军的英名也由此深深地嵌在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Ⅸ 中国远征军和志愿军大部分都是哪里的人我怎么看见电视里采访的老兵都是些湖南人
出兵人最多,打的最好的几只部队也是湖南人组成,所以采访的也是湖南人。
Ⅹ 请问网友们,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有点人留在异地在缅甸哪里很多。当时撤军怎么没有一起回来呢.
1先期进去的打散建制了
2后期进去的一般回来了
3有些人不想回来再打仗了
4有些是50年代李弥部队的也以远征军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