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缅甸发生过什么惨案
‘壹’ 请问二战日军在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共计伤亡多少万
二战日军在中国战场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日军在中国死亡18万人(阵亡14.6万,其余为伤病死),负伤53万人,总计减员71万人(另患病送回国43万人)。从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这三年八个月,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在缅甸与远征军作战)又死亡了22万人,负伤57万人。这样,日军在侵华八年的中国战场(不含滇缅战区和东北)便死亡40.5万人,负伤累计110万人,死、伤总数相加则达150万。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月调查数据,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日军在缅甸战死16.2万人。
‘贰’ 日本精兵路遇缅甸古老村落,10万人进山仅3万逃生,他们经历了什么
在1944年初日本人决定进行英帕尔战役,打下英军在印度的前沿据点英帕尔,为进军印度扫清障碍,当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时迫切的需要来捏捏英军这个软柿子,以获得胜利鼓舞士气。
当时驻扎在缅甸的日本第15集团军接到命令,秘密从缅甸向印度进攻,途中必须翻越印缅边界的高山,师团日夜行进很快就到了深山。
原来那个村落人人都会巫蛊之术,但都是淳朴的村民不会轻易害人,在自身受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下了降头,放出毒蛊,所以日本也就遭受了如此下场。
‘叁’ 二战时日军在缅甸
1、日本的海外投资广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日本的海外资产,缅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对缅甸有一定的经济发言权,因此,在缅甸境内存有日本“印记”也不足为奇了。
2、政府及国民的关注。日本虽然是二战战败国,但日本政府及国民对阵亡士兵仍十分关注,在缅甸境内的日军纪念碑大部分都是战后日本国民的私人行为,我曾看过一篇报道,日本人对阵亡士兵的记录十分详细,在一些纪念碑上,甚至连战马的名字都有详细记载。反观在缅甸的中国阵亡士兵纪念碑及陵园,由于缺乏资金与管理,大部门都被埋没在荒草中了。(不知为什么,不由的想起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肆’ 入缅作战,皇姑屯事件是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扶植起来的奉系军阀首领,其势力日益发展,成为统治东三省的“东北王”,并一再向关内扩张,于1927年 6月18日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政府末代统治者。
1927年 4月日本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从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9月4日沈阳两万人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田中内阁”。张作霖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内阁所不能容忍,日本关东军则断定东北人民的反日游行系张作霖煽动所致,对他恨之入骨。
1928年5月,北伐军直逼京津地区,日本帝国主义感到奉系军阀政权已岌岌可危,但仍想从其手中捞到最大限度的好处。于是,一面支持张作霖,出兵山东对抗北伐军;一面又向张作霖施加压力,威逼张作霖及早退回东北,企图利用张作霖这个工具,使“满蒙”从中国本土肢解出去,置于日本势力之下。当北伐军逼近北京时,日本驻华公使威胁张作霖“将来奉军败兵如经山海关,日兵须将其缴械。”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值此,日本看到张作霖这个工具不能完全为它所用,遂决意除掉。
1928年6月,张作霖抵挡不住南京国民政府军队的“北伐”,只得通电求和,被迫放弃北京回东北老家,准备由北京乘火车退往沈阳。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打算派人刺杀张作霖,但这一行动不易掩盖罪责,遂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当时日本为掩盖真相,诬指系“南方便衣队员”所为。直至1946年 7月,“远东国际法庭”开庭审判日本战犯时,日本前田中内阁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出庭作证,供认张作霖被炸是关东军所为,至此,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为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借向张作霖吊丧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一路要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张学良肩负国耻家仇,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伍’ 木村兵太郎在缅甸屠杀被称为什么
在战后接受审判时,木村兵太郎被揭发,在缅甸战争挫败后向部下下达了屠杀的命令,对部下樱井省三说日军损失多少士兵就两倍于这个数字的去屠杀缅甸百姓。当时,日军损兵6300多人。被杀的战俘中有中国的士兵,也有英美军队的士兵。从此,这个杀人魔头得到了“缅甸屠夫”的恶名。
‘陆’ 日军在缅阵亡多少阵亡于滇西缅北战役,英帕尔战役,伊洛瓦底江会战各有多少人。只要阵亡人数。另计伤亡
1942年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救英军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之世界着名战役。 缅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远征滇西缅北战役 光复腾冲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柒’ 珍珠港事件是怎么一回事它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珍珠港事件是指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航母编队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造成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的结果,最终导致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原因,既有日本方面的,也有美国方面的,有着各个方面的综合原因。
1.日本方面:日本在中国战场久战不下,国力逐渐被消耗。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缺乏橡胶,石油等天然资源,很难支持进一步扩大作战。日本的资源大多依靠进口,而随着二战的逐步推进,由于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刺激到了美国的利益,以及对法属殖民地的吞并,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和航运封锁,使得日本的战争资源极度缺乏,急需寻找其他资源。当时东南亚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多半都是英,荷,比等同盟国的殖民地所拥有的,是与日本的协约国德国敌对的,因此无法从美国获得资源,也无法从东南亚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资源,使得日本的战争资源陷入瓶颈。
在此条件下,以及日本对美国战争潜力的错误估计下,日本认为,只要通过“突然袭击”歼灭美国太平洋的主力“太平洋舰队”,就可以阻止美国对日本的封锁,同时解决了这一威胁,就使得同盟国在远东没有任何(能对日本造成威胁的)军事力量(比,荷这些国家殖民地军事实力弱,法国已沦陷,英国忙于欧非战场无暇东顾,能抽出的军事力量有限)。日本可以快速吞并整个东南亚,再依靠东南亚的资源对抗同盟国及美国,扩大侵略范围。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最终战略构想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同时攻陷美国檀香山(即夏威夷群岛),对美国造成重创迫使其退出战斗,从而获得胜利。
2.美国方面:美国政府精英意见和民意要求向来存在着冲突。一战以来,经历了1929-1933年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实力遭到重创,罗斯福上台努力恢复经济,而军队建设长期滞后,军费匮乏。
二战爆发后,由于各种原因,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喧嚣而上,反战情绪十分高涨。这使得美国在二战开始到珍珠港爆发前,无法向其他国家宣战。当时的罗斯福政府确立了扶持英国对抗德国的战略,但是许多直接的帮助计划(诸如志愿兵等等)由于美国民意的阻挠,无法从国会通过,使得美国政府只能采取有限的措施帮助英国。
日本在远东的逐步扩张,对美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威胁。美国远东的殖民地菲律宾在日本的威胁范围下,同时日本对中国的逐步侵略,对法属越南的吞并等行为,使得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利益受到威胁。同时,日本与德国作为结盟关系,而德国与英国对抗,而美国扶持英国,美国对日本的对抗不可避免。
美国采取了逐步紧缩的政策,先是对日本发出警告,以经济封锁为由停止日本在对华,对东南亚的侵略,在日本无视后,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同时派遣太平洋舰队进驻美国太平洋前沿基地珍珠港,如同一把利剑悬在日本头上。
(关于太平洋舰队进入珍珠港,有分析认为此举刺激了日本发动偷袭,乃罗斯福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压制国内反战情绪,使得美国正式参与到二战之内。)
3.珍珠港事件的后果: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二天,美国即全票通过了对日宣战,美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迅速开始了工业转军工的转型。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1941年末至1942年中),由于美太平洋舰队几乎全灭,日本发动了对东南亚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攻占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对缅甸发动袭击,入侵马来西亚。同盟国无力阻止日本的进攻。
1942年6月4日,美日爆发了中途岛海战。美国以一艘航母沉没为代价,击沉日本四艘航母,从而改变了太平洋战场舰队对比劣势的局面。太平洋战场局势被扭转。
事实上,到1942年,美国工业转型已经接近完成。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极为强大。在二战中美国是主要参展国中最后加入战争的,但其军工产量是日本无法媲美的(有句话说得好,美国不要其他同盟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单挑全世界)
美国的参战,大大加速了轴心国集团的失败。美国可以同时进行太平洋,大西洋的两面作战而尚有余力,强大的军事生产能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给和丰富的资源使得同盟国实力大增。日本的计划最终破灭
‘捌’ 仰光大屠杀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944年10月,木村兵太郎指挥驻缅日军大举向中国远征军发起进攻,但是,在中国远征军的猛烈打击下,日军丢盔卸甲,四下逃窜。受到如此惨败,木村兵太郎在日本大本营前丢尽脸面,于是将一肚子的火气撒在了缅甸老百姓和俘虏的身上,命令部下对他们进行虐待与屠杀,一手制造了仰光大屠杀。
‘玖’ 二战末期,曾有一队近千人的日军部队被鳄鱼消灭,这是传说还是事实
将近一千人的日本军队被鳄鱼消灭其实只是个传说。当时与日军交战的英国军官记录下了日本士兵被鳄鱼吞噬的惨状,后来编撰成书,但是有了很大的夸大成分。当时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一枪即可穿透鳄鱼,而且还有手榴弹等大范围杀伤武器。所以说鳄鱼吃的不过是日军的尸体罢了,而非整个部队都是被鳄鱼所消灭。
所以英国军官所看到的日军士兵被鳄鱼所吃的惨状,是一部分伤残的日军士兵选择在沼泽内自杀,而一部分则是已经被炮火击杀的日军士兵的尸体。所以这将近一千人的日军部队的死并非是鳄鱼所造成的,而是与其对战的英军的炮火所杀。因此,这将近一千人的日军部队被鳄鱼消灭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并不是真实的事件。
‘拾’ 二战日本在东南亚做过哪些令人发指的事
1941年12月8日,日本同时对由英国与美国所掌握的东南亚周遭地区和太平洋岛屿展开攻势,在这其中也包括有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舰队、攻占泰国和马来亚地区以及占领香港等等。1942年4月时,日本与其合作国泰国已经几乎完全占领缅甸、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新加坡和拉包尔等地
1942年5月,菲律宾最终仍然遭到日军占领且逼使得菲律宾自治领政府被迫流亡
一、在新加坡屠杀数万华侨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230万新马华人全力支持祖国抗战。1942年新加坡沦陷,日本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等人策划了针对新加坡华人的“肃清行动”。2月17日,山下奉文命令新加坡警备司令河村三郎:“将潜伏着的持敌对态度的华侨连根铲除,以绝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参谋长铃木则明确指示:“判定出敌对分子后,当即处置(死刑)”。2月18日,日军对新加坡市区进行划区封锁,强令华侨前往7个集中地接受甄别,是生是杀,完全随日军意志支配。最大的屠杀是在海滨和大海上,在加东海滨,数以万计的华人遭到机关枪的射杀;不拉干马蒂海边,昼夜都有船将华人载到海上,将两人背靠背绑紧推入大海。
在“肃清”大屠杀中,究竟有多少华人被残杀?1945年9月,英国随军记者博比·杰克逊认为人数达到5万。同月11日,《星洲日报·总汇报》引用日本占领马来亚时期出版的《彼南日报》提供的数字,说“新加坡检举不良分子7万余人”。苏丹医生班德拉博士在递交给远东军事法庭的书面证词中则断言:“在新加坡除去军人外,有15万以上的亚洲人被日本警察秘密处死或拷打致死。”
二、巴丹行军美军战俘遭难
自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在东南亚向英美展开全面攻击。1942年3月,菲律宾10多万美、菲联军弹尽粮绝。4月9日,巴丹半岛战区12000多美军和65000多菲律宾军成了俘虏,这是美军历史上缴械投降最庞大的一支队伍。日军下令将被俘人员转移,目的地是奥德内尔集中营,全程110余公里。这就是所谓的“巴丹行军”。
投降的美菲联军早在之前的战斗中,就因为补给不足,造成营养不良,疾病缠身,恶劣的行军环境成为第一个杀手。最致命的,还是日军凶神恶煞的押送。日本兵随意地处置美军战俘,对于走得慢掉队的,偶然走出队列的,直接刺死或斩首。敢于停下来大小便的人一律处死,不久,所有战俘都学会一边走路一边把屎尿拉在裤子里,整个队伍臭气熏天。日本兵基本不会给战俘吃饭,禁止战俘自己获得食物,且不允许战俘们带水行军。伤病员处境最为悲惨,被视为“累赘”而直接杀死。饱受折磨的战俘们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走完这110余公里,已经有约1。5万人死于非命。而后,集中营的生活同样悲惨,日军看守随意殴打和虐杀,以及随之而来的疫病蔓延,在之后两个月中,又夺去了大约2。6万人的生命。
三、最后疯狂:马尼拉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和新加坡大屠杀,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三大暴行。除巴丹死亡行军外,马尼拉惨案也常与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一起被称为二战日军屠杀平民三大惨案。
1945年2月,美军直逼菲律宾马尼拉城下。在美军强攻马尼拉期间,发生了日军持续一月的屠杀事件。期间,死亡的菲律宾人达10万以上。有一部分是死于美日两军的交火,但大部分菲律宾人是死于日军有组织的大屠杀。美军缴获了这样一份日军命令:“杀死菲律宾人时,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采用节省弹药和人力的方式进行,尸体的处理很麻烦,应把尸体塞进预定烧掉或炸毁的房屋里,或扔进河里。”
最残忍、最骇人听闻的是日军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日军先在大学餐厅里摆放了一些点心,把孩子们哄骗进来。正当孩子们吃点心的时候,一个兽兵拉动了藏在灯架内的集束手榴弹,孩子们被炸得血肉横飞,没死的在奔跑中倒在了机枪的火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