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光饼哪里最好
Ⅰ 台湾有什么好吃的啊
台湾夜市小吃排名:
热狗(正宗台湾热狗是外层有面衣)
蚵仔面线
肉羹面
蚵仔煎
筒仔米糕
臭豆腐
盐酥鸡
大锅炒(口味有牛.猪.鸡.海鲜)
米台目(类似云南米线)
烤香肠
生炒花枝羹
烧酒螺
药炖排骨
药炖土虱鱼(类似淰鱼)
糖葫芦
珍珠奶茶
木瓜牛奶
各地特色如下:
台湾从北到南如下:
基隆 绿豆沙饼、咖哩饼、凤梨酥、海鲜
台北 文山包种茶.关渡咸鸭蛋.淡水铁蛋.白沙湾海砂薯仔(花生),金山跳石芋..士林夜市大饼包小饼.淡水阿婆铁蛋.阿给.
桃园 大溪豆腐干, 龙潭花生糖 .绿竹笋
新竹 米粉, 贡丸, 竹堑饼, 玻璃艺术
苗栗 三弯水梨, 客家粿条.菜包本文章为"出外人"原创
台中 筒仔米糕, 清水肉圆, 咸汤圆仔, 草湖芋仔冰, 凤眼糕 , 猪油荖 酥口饼
彰化 肉圆, 麻糬、萝卜馅饼, 口酥饼本文章为"出外人"原创 如需详问请Q
云林 鲜蚵. 古坑咖啡, 斗六文旦, 斗南马铃薯, 虎尾镇 蒜头
嘉乂 鳮肉饭,恩典方块酥, 黑木耳,阿里山的高山茶、明日叶、爱玉子、梅醋
台南 菱角.棺材板(土司面包为材料), 关庙面, 梅枣, 虱目鱼酥
高雄 六合夜市小吃.旗鼓饼 ,高雄木棉酥,左营棋饼,, 牛轧糖,木瓜牛奶 , 旗山枝仔冰
屏东 万峦猪脚, 东港樱花虾 , 满州乡港口茶
宜兰 鸭赏.温泉空心菜, 鸭掌、胆肝、金枣糕、李仔糕, 牛舌饼, 羊羹
花莲 花莲薯、花莲芋、麻薯、小米糖、沙琪玛, 桑葚汁
台东 释迦, ,洛神花 茶
南投 (台湾唯一不临海的县市) 乌龙、金萱、翠玉茶 竹山番薯, 绍兴酒梅子 ,竹笋
澎湖 海郦鱼生鱼片, 生鲜海产, 黑糖糕
金门 贡糖, 面线, 顺味酱 ,梅酒果,, 牛肉干, 麻糬饼 ,高梁水果醋
马祖 海淡菜干,马祖酥、芙容酥、鱼面、继光饼、蛎饼、糯米米时、麦香粽、龟桃
Ⅱ 有哪些好吃的美食啊
四川小吃:成都“伤心凉粉” 担担面、赖汤圆、樟茶鸭子、钟水饺、三大炮、龙抄手、毛血旺、甜水、面夫妻肺片,眉山龙眼酥,宜宾燃面、芽菜、黄耙,什邡板鸭,西昌板鸭,乐山叶儿耙,仁寿的芝麻糕,锦江的清豆花,毛牛肉,五胖鸭、元宝鸡,天府花生,涪陵榨菜,德阳缠丝兔
河南小吃:马豫兴桶子鸡,道口烧鸡
河北小吃:血馅饺,驴肉火烧,棋子烧饼
安徽小吃:五城茶干,伏岭玫瑰酥,徽州臭豆腐,油煎毛豆腐,徽州饼,大救驾
内蒙古小吃:手把肉,稍美,奶皮子
西藏小吃:酥油茶,干奶酪,青稞面
青海小吃:甜醅,热干面,云梦鱼面
湖北小吃:豆皮,东坡饼
山东小吃:羊肉汤,红烧兔头,水煎包,周村烧饼,串烤肉,油炸螺丝糕
新疆小吃:馕,羊肉串
天津小吃:芝兰斋糕干,恩发德蒸饺,耳朵眼炸糕,蜜麻花,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
东北小吃:朝鲜族冷面,杨家吊沪饼 ·东北小吃-列巴,肉火烧,猴头蘑,大丰收,克东腐乳,鸡西冷面,白肉血肠,石锅拌饭,得莫利炖鱼,哈尔滨熏鸡,李连贵熏肉大饼,老山记海城馅饼,哈尔滨红肠
北京小吃:全北京烤鸭(全聚德),驴打滚,褡裢火烧,京东肉饼,芥末墩,奶油炸糕,蝴蝶酥,黄糕,油茶,炒肝,山药饼,糖火烧,银丝卷,自来白,爱窝窝,豌豆黄,豆汁,灌肠,焦圈,爆肚,油锅盔
山西小吃:刀削面,莜面栲栳,揪片
广西小吃:柳州酸,牛肉丸,肉棕,老友面,竹筒鸡,冰泉豆浆,吉列粟子卷,玉林牛巴,桂林米粉
江西小吃:蛋味香,风味烤卤,恋爱豆腐
贵州小吃:荷叶糍粑,-丝娃娃,肠旺面
上海小吃:蟹壳黄,汤包,排骨年糕,小绍兴鸡粥
海南小吃:南翔小笼馒头,抱罗粉,海南椰子盅,虾饺,海南嘉积鸭,燕稞千孔糕,海南粉,鲜肉粽子,煎堆
浙江小吃:知味小笼,酥油饼,虾爆鳝面
湖南小吃:红烧猪脚,火宫殿臭豆腐,腌萝卜干,潇湘五元龟,米粉,荷兰粉,口味虾,洪江鸭血粑,竹筒饭
福建小吃:鼎边糊,土笋冻,光饼,蛎饼,手抓面
广东小吃:广式月饼,干蒸烧卖,荷叶饭,和味牛杂萝卜,蟹黄灌汤饺,薄皮鲜虾饺,酥皮莲蓉包,炒田螺,艇仔粥,及第粥,沙河粉,果蒸棕,伦教糕,鸡仔饼,蹄糕,粉果,蒸肠粉,龟苓膏
台湾小吃:度小月担仔面,-卤肉饭,棺材板
Ⅲ 福安光饼是什么样的是最正宗的光饼吗
光饼又名继光饼。几种福建光饼中,就数福安光饼最忠实了,虽然大家的来源都是戚继光抗倭,但!只有福安光饼,留名“继光饼”!只有福安光饼,尽可能保持与400年前戚继光吃的光饼一样样....所以说,福安光饼应该是现有光饼里最还原的算得上是最正宗!
原料其实很简单: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主要是操作过程比较难。
擀饼胚。先将发酵过的面粉揉成一个个面团,再擀成碗口大小的圆形饼胚。
打饼孔。擀饼胚和打饼孔是一气呵成的,四五秒就能完成一个。
竹匾上贴满成型的饼胚,准备上烤炉。
打水润湿。准备上烤炉前,先用特制棕榈帚在饼面上洒些清水来增加饼面粘性,便于掀饼贴炉壁。
贴饼。事先双手打湿,用左手掀饼递换到右手后直接贴在烤炉壁上,湿手、湿饼、湿炉壁一贴就牢,动作连贯迅速,并带着“啪啪”的贴饼声。
贴满饼的烤炉在炉底木炭烘烤下直热气。随着烤炉内温度的升高,贴在炉壁的白面饼胚也随之鼓胀,并由白变黄直至呈古铜色。
盖铁片。烤炉内贴满饼后,需及时用特制铁片绕圆围盖住炉底燃烧着的木炭,并留有适当空隙,目的是为了避免炉底靠近火源的饼胚被直接烧烤而过焦炭化。
控制炉温。整个烘烤过程,需多次往烤炉内洒清水来控制温度。洒水产生的水蒸气,使得烤炉瞬间变成蒸箱烤蒸结合。
上下均匀加热。烤炉口用铁链悬挂的木炭需要间断性地上下调整位置,目的是让炉内上下饼胚受热均匀。白面饼胚逐渐呈古铜色
起饼。用大小适中的漏勺升入烤炉内“接饼”,上方用加长的小铁铲铲饼,贴在下大上小烤炉内的饼,只要轻轻一铲都会顺势直接掉入漏勺中。
Ⅳ 介绍福安美食的作文最好是光饼
我的家乡福安,美丽富饶、城市繁荣,只要你来了,就会舍不得回去,但福安最有名的就得数那光饼了提起光饼,在福清可谓家喻户晓。下起没长牙的黄口小儿,上至掉光了牙的老爷爷老奶奶,谁没尝过光饼的味道它可是福清有名的小吃,也是历史悠久的特产。
光饼圆圆的,大约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它的背面是平的,呈淡黄色,有烤干的裂纹。这些裂纹有的连在一起,有的错开,有的交叉,每个光饼的裂纹都很有个性,摸上去很粗糙。光饼正面是隆起来的,呈淡黄色,圆心深深地凹进去一个小洞,就像我们的肚脐眼。它的两面都很硬,肚子里却是柔软的;沿着光饼的边沿将之分成两片,中间夹上炒豆芽或者海蛎包。特别是刚出锅的海蛎包,还能听香油滋滋作响。不仅吃得香,让一旁看的人不由垂涎欲滴,别有一番风味制做光饼的过程
烤光饼用的是一口1米多高直径约有一米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刚出炉的继光饼,饼皮香脆,饼囊松软,略带咸味,味道香脆,十分可口。
Ⅳ 洋中镇的特产与美食
洋中,拥有着众多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蕴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洋中人对于美食的追求似乎格外地严格,不仅追求自然美,更讲究细腻美。 洋中米粉,其中一种主要的吃法是现做现拌,也称拌粉或烫粉。对于这道美食,洋中、虎贝、石后等蕉城西部几个乡镇的人们,许多人都是从小吃到大,对它有着难忘的情结。
对于洋中米粉,许多蕉城西乡人,也就是包括洋中、虎贝、石后等蕉城西部几个乡镇的人们,大多有着这样的童年记忆:每天清晨,许多人便拿着一个大盆子,里面放上猪油、葱花、味精、酱油等调料,到村里的米粉店去买拌粉(也称“烫粉”)吃。其时,店里已经有好些人,都在扎堆儿等着。
只见店里猛火烧着大灶,乳白色的热水在翻滚着,冒出腾腾的热气。锅的上方则架着一个木头和铁制成的压制米粉机械,店家将一团已经磨好发好的米粉团放入凹槽中,然后用力将压杆压下,于是,一条条筷子粗的、柔韧而筋道十足的米粉就流入锅中,经过两三分钟的沸煮后,用竹筛捞出,趁热放入装有调料的碗内拌匀,然后再撒上腌制好的生姜丝。充满浓郁而独特香味的拌米粉,让人忍不住大口吃起来。
“洋中拌粉”果真店如其名:这道美食最早从蕉城洋中、虎贝、石后一带乡镇传播开来,而现在即使在蕉城城关,其大多数食客也是洋中一带的西乡人。这种吃法由来已久,是一种很受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与蕉城区的肉丸一样,许多人从小吃到大,怎么都吃不腻,堪称最受欢迎家常主食。但新奇的是,当地人通常只在早晨吃拌米粉,而午餐则少吃,晚餐基本不吃的,也许是其拌生姜的独特吃法的缘故。也从旁印证了“早晨吃生姜,胜过吃补汤”的养生保健之道。
有资料记载,地处闽东的宁德人口味清淡,最常用的烹调方法是“白焯”,即用清水煮,然而境内的洋中一带乡镇却无辣不欢,当地人们所崇尚的辣味亦非常特别,并非来自辣椒,而是来自生姜。“洋中拌粉”在洋中当地和蕉城城关相当出名,而外地人往往却步,因为端上来便是“半碗米粉半碗姜”。过去,米粉店里的姜是敞开供应的,本地人往往还会觉得不够味,再抓两把姜丝是自然的事情,而现在,姜的价格比较高,如果觉得生姜不够,想多吃往往还要加钱。 说到拌水粉的“伴侣”,肯定首推“猪脚冻”,其次就是“蛋花汤”。
取皮厚100斤以上农家自养的生猪,宰杀后一小时内的猪脚,切片、大块,氽水去血水,捞起清净,后放入高压锅加水(漫过猪脚一些),加入适量的料酒、老抽调色、盐巴入味,直至“吱吱”叫声两分钟后,灭火冷却,去汤中漂浮油,加入味精试味道要比平常味道咸点(以为冷冻之后味道刚刚好),冷却放冰箱冷藏5小时汤凝固即可试用,冬季放阴凉处一晚上自然凝固,味道更佳。洋中乡村酒席经常配合煎黄粿食用,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情侣套餐”。
“猪脚冻”也是洋中美食之一,最上层凝结着一层白色油脂,被切割成略微方正的大块,黑红而透亮。热气腾腾的拌粉与“猪脚冻”搭配一起,再加上一碗撒上葱花的清淡蛋花汤,是洋中人最爱的早餐! 光饼,又称继光饼,是闽东大地上最受喜爱的汉族传统饼类名点之一。据福州、宁德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食用普遍,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闽东各地都流传有式样各异的光饼,由于地域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地的光饼在技艺传承上都有自己的创新,这使得做出来的光饼味道也都有所不同。其中,蕉城洋中的光饼以其筋道的口感,多变的风味远近闻名。刚出炉的光饼外皮酥脆,饼囊却质地绵软。洋中光饼还分为甜的、咸的、带馅的、没馅的,这使得它可口诱人、老少咸宜。图中右边是咸饼;中间是有糖馅的甜饼;左边是甜饼没有馅的。
在洋中镇老街街尾有一家地道的光饼店,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总是络绎不绝,倘若没有提前预定,那不好意思您就得要等上半小时,这家的光饼店所做的光饼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劲道的口感,总让人甚是想念,享誉盛名。
对于光饼,香脆筋道的口感是人们对光饼的共同追求。刚出炉的光饼外皮酥脆,饼囊却质地绵软;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的光饼会展现出它筋道的口感,将这些光饼用绳子穿成一串便利于携带,这就是饼胚为什么要打孔的原因。光饼风味各异,咸的(其实馅是甜的,只是当地话称之为“咸饼”)、带馅的、没馅的,这使得它可口诱人、老少咸宜。由光饼为原料的菜品层出不穷,各大饭店酒家还将它作为特色菜招待远来的宾朋。到了春节前后,又成了很多返乡人惦记许久的小吃。平时外出旅游活动时,价钱便宜又便于携带的继光饼也是当地人常带的干粮。
善于改变吃法则是中国人对菜谱的升华,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咬一口,滋味无穷。洋中人对光饼的吃法更是讲究多样,不过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要数——泥螺光饼、乌贼炒光饼,据说,长期食用光饼,对胃还有一定的养益作用。
光看光饼的外形,很难将它与佳肴、名点联系,但在时光长河中,它却以这份朴实无华,养活了无数的军士、百姓,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洋中有许多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令人难忘,远不只耳熟能详的洋中水粉。一桌极为地道的洋中菜肴:香酥鸡卷、蛏干笋汤、黄粿煎、猪脚冻、药膳老鸭汤、炒光饼……每样农家菜都深深刺激食客的味蕾。洋中的蛏干笋、槽姜、黄粿、米酒、烫粉、光饼、馅饼、年糕和药膳也十分出名。原滋原味的农家美食,这就是洋中特色农家菜。
金椒沸腾鱼
精选三斤以上的黑鱼切片放容器加清水去血水至干净,加入适量蜜汁佐料搅拌均匀腌制5小时以上。豆芽、莴笋、黄瓜、腐竹、凉皮清炒作为锅底、清水煮沸倒入鱼片煮熟,捞起放入锅底上方,洒上特制佐料,泼油、放生菜。
炸鸡卷
香酥鸡卷是洋中一带乡村宴席的一种必备传统小吃。洋中鸡卷的做法:取五成精致五花肉,手工剁末9成烂。大容器中取一片洋中豆腐、二两地瓜粉适量味精搅拌拌均,放入适量碾磨后的炸花生仁、氽水后的虾仁干、姜末、葱头末融合搅拌均匀,干湿适度,不能太软。然后,在桌上铺开一副“猪网油”,从盆中取出调拌好的鸡卷料,三斤搅拌后的肉末一副猪网油,包成日光灯管粗细的圆柱条即可。
面蛋
八仙糕
天山绿茶,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点着称,1982年评为30种名茶之一,获烘青绿茶第三名。
天山绿茶为福建烘青绿茶中的极品名茶,原产于西乡天山冈下章后的中天山、铁坪坑和际头的梨坪村。主产地是从无坪山的“中心葫”延伸,东接章后,西连际头,南达留田,北至芹屿,分布在里、中、外天山,方圆约10千米,近百个村落。据《宁德县志》记载,天山绿茶曾经历一段变革演化过程。宋代生产团茶、饼茶,也生产乳茶、龙团茶。到了元、明代生产“茶饼”,供作礼品和祭祀品。1781年前后,天山所产的芽茶已被列为贡品。明、清以后,以生产炒青条形茶为主。几经变革,到了1979年,才改制为烘青型绿茶,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其主要特点以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以“三绿”着称。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翠绿,锋苗挺秀,茸毛特多;香似珠兰,清雅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该茶很耐冲泡,泡饮三四次以后,余香犹存。 周斌,字质夫(1331-1395),洋中街人。端重闲雅,襟度夷旷,声色,货利不以动心。领乡荐,授建宁教授。与郡有司语,皆政教大端,非公事不私谒。云南平,撰贺表称旨,有金币之赐。秩满,洪武帝召见便殿,承顾问,以质直见重。拜中都国子司业。周斌公到国子监上任后,“即不辞辛劳地课艺训诲,偕同僚属督导诸生,国子监常是灯火通明,吟诵之声达于午夜。他以其“为人师表”之尊,赢得“从游三千人”,哺育出朱允炆(建文帝)、朱棣(永乐帝)、杨荣(丞相)、郑赐(尚书)等君臣及许多国家栋梁之才。
周斌公调任齐王府左长史,执掌齐王府内的内政等“秉节直,持正道”,尽职尽责辅佐东宫太子齐王,政绩颇着。明太祖钦赐“国子先生”。
《明史》中这样介绍周斌:
周斌(1331~1394年)字质夫,洋中人。明洪武五年(1372年)举乡试,授建宁教授。任上,一心兴学课徒,培植后秀。他素来健谈,言论风生。与郡有司所论皆政教大计,从不言及私事,彼此非公事不私谒。时值明朝初立,兵革未息,社会不宁,教育弊端颇多。为修废起弊,砥砺学行,他严立教规,督诲门生;勉其振肃士风,励志求学;对贫苦而勤奋的青年奖掖揄扬。周斌颇有知人之明,任建宁教授时,学生杨文敏出身微贱,家道贫寒,见其气质不凡,倾力指授。一日,他对文敏说:“子器识非凡,他日之进,惜予老不及见也,宜益自勉!”文敏在他教诲下学问大进,后果成名,位居师相。周斌家训亦严,孜孜课子,其子周缮精通六艺,并以善画称着,时人莫不服膺其识才眼力和教子有方。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明太祖派兵平定云南境内元兵残部。翌年诏天下大庆并选拔人才,周斌撰贺表呈送,皇上阅后深感满意,“有金币之赐”;还在便殿召见他,询以治国大计。他评论时政,褒善贬弊,侃侃直言,无所避忌,故以直节见重于时。十六年,周斌任国子监司业。一到位,即不辞辛劳地课艺训诲,偕同僚属督导诸生。国子监里常是灯火通明,吟诵之声达于午夜。
他平时严于律己,约度明信,诚恳而平恕,诸生无不悦服,其风范亦为士子所崇尚。
十七年,召还京都,擢为齐王府左长史。他“秉直节、持正道”,尽心竭力辅佐齐王,政绩颇着。数年后,因奔母丧回乡。染疾病卒于家。
周斌死后,于洪武戊寅年(1398年)十一月初一日葬于洋中镇棋盘山,祀于乡贤祠。钦赐匾额“国子先生”(背面“文献之里”)。明邑人陈云鹭访其居后,写诗赞云:“卓行高居万丈巅,才华器识总超前,平蛮赋献丹枫重,太学名称北斗悬。” 周斌遗有《学古斋集》,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