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亲华政党是哪个

马来西亚亲华政党是哪个

发布时间: 2022-11-29 15:09:42

A. 马来西亚的首相

马来西亚的首相
国父东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区
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吉打州阿罗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区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诺扎克·巴拉克巴哈
马来西亚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马来西亚联邦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不顾家人及朋友的劝告,辞去政府法律部门的职位,出任巫统全国主席,接下领导巫统的重任。

1954年, 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独立前,东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陈祯禄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联盟”的理想,即是巫
统、马华及印度国大党的合作协约。
那时起,东姑开始竭力为争取马来亚独立而奋斗,之后东姑率领我国独立代表团赴英国,与英国政府谈商马来亚独立问题,经过谈判后,双方达致协议,马来亚
终于在不流1滴血的情况下,取得独立。
领导独立成功的东姑阿都拉曼,从此成为马来西亚国父,并且出任我国第1任首相。国父于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东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间,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促进各族和谐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马子民爱戴与尊敬。他在1970年时辞职。
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点: 北根, 彭亨
逝世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拉哈诺雅
职业:律师
政党:巫统
敦拉萨于1970年9月22日从国父兼第1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为我国第2任首相,但于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萨在位时,宣布实行为期20年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不分种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素质,并且极力通过联络土地发展计划( FELDA)及他惠民计划,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发展国家经济,因此被喻为“发展之父”。
在国民团结及稳定政治方面,敦拉萨也功不可没;在外交方面,敦拉萨的努力令马来西亚在国际上“冒起”。

1972年,敦拉萨改变大马的外交政策,开始与共产国家接触,并致力促进东南亚成为和平
、自由及中立区域。1974年5月,敦拉萨访问中国,促使马中邦交关系一直持续至今。
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马来西亚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马来西亚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国旧金山
政党
巫统
专业领域
律师
敦胡申翁于1976年出任我国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为理由卸下首相一职,将这重要棒交给敦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后,除了继续完成敦拉萨生前未完成发展我国的一些重大计划,同时也采取多项措施,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繁荣。
敦胡申翁较着重国民团结,他认为,人民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因此,当敦胡申翁在位时的国庆日主题,总离不开“团结”,如1977年的“团结进步”主题、1979年的“团结守纪”主题等。
在敦胡申翁领导期间,马来西亚的经济与政治更加成熟;尽管不同种族和多元文化,全民与敦胡申翁达致共识,共同朝向团结道路。
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
敦马哈迪于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亚罗士打诞生,50年后,他成为我国第4任首相,并领导大马迈向先进国,成为备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国人并不认识马来西亚。然而,自马哈迪于1981年出任首相后,马来西亚广为全球注目。
如今,大马不仅在经济的杰出表现,更因为成功克服种族的障碍,成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国家的典范。

1991年2月28日,马哈迪提出了划时代的宏愿∶马来西亚将在2020年成为先进工业国。

1970至1990年的“新经济政策”结束后,马哈迪在国家经济展现蓬勃力量时,提出在2020年先进工业国宏愿,拟定了国家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
这个宏愿以实际条件为基础,而且是1项超越种族、政治和宗教的国家发展大计划。
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
我国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昵称Pak’lah),亲民形象深入民间。
阿都拉深受父亲的影响,生长在1个政治世家,由于父亲的关系,年轻时的阿都拉对宗教及政治产生浓厚兴趣,为日后政治旅程的辉煌成,奠下稳固基础。
阿都拉性格冷静、温和及亲民形象,深受人民爱戴,无论在外交平台及平时出席民间活动,都显露其领导人的风采,人民坚信他能发挥所长,带领马来西亚迈向另一高峰。
上任后,阿都拉马上采取肃贪行动,他曾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努力(肃贪),因为没有人要和1个贪污的国家接触
。”赢得全国人民的喝彩。

B. 马来西亚的历史人物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

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东姑)在1903年2月8日在吉打州阿罗士打出生。他是苏丹阿都哈密第六任妻子仄孟查拉惹的第六个孩子,仄孟查拉惹是暹罗州首领的女儿。在吉打,同胞们的关系与暹罗人非常息息相关;当时东姑出生后吉打仍提供贡物于暹罗。直到1909年,暹罗政府与英国签署了曼谷合约后,吉打转由英国统领。

东姑的家庭中总共拥有45名孩子,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身为小男孩的他受到父亲的特别关注。他也受到他两位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与东姑尤索夫的关心,他们负起教导年轻和易受影响的东姑。东姑尤索夫和东姑被送往曼谷的一所学校就读,在那里他们与身为暹罗王养子的东姑莫哈默仄瓦在曼谷同住。然而,因为东姑尤索夫在曼谷逝世,东姑被送回吉打,接着转移至槟城的大英义校求学,较后被送往英国剑桥的圣凯特琳娜学院。当他完成他的文学学士学位归来,他的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再次送他回英国修读法律。

东姑在1957年为马来亚宣布独立

东姑被父亲取名为博特拉。他被马来西亚人民称为国父或独立之父,是因为他把马来亚从英国统治中争取到独立。在马来亚取得独立后,东姑阿都拉曼当上了首相,直到1970年。

黄宫殿

虽然他的家乡位于亚罗士打,他并不把黄宫殿视为自己的家,他最后居住在宫殿是在他修读完法律学后,从英国返回国的时候。他的一生多半在槟城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他居住在政府所提供的房子。当今,黄宫殿已被改为皇家博物院。

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C. 世界上最大的帮派洪门的介绍

“反清复明”,相信大家对这个词也不陌生吧,这个词是明末清初的抗清秘密组织“天地会”的宗旨,世界上最大的帮派洪门应该有很多人比较了解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大的帮派洪门的介绍,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上最大的帮派洪门的介绍
洪门起源于“汉留”,经由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先生发展,进而转化为洪门,是由抗清义士殷洪盛起始,殷洪盛抗清牺牲后其子投奔郑成功,汉留构想流传至郑成功所部。旨在反抗满清迫害统治,留存汉族 文化 。故后人尊其为洪门始祖。1925年10月10日,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首任该党。司徒美堂是爱国华侨领袖,也是世界洪门昆仲景仰的洪门元老。抗日战争期间,司徒美堂发动海外华侨以捐款捐物等各种方式积极支持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朽贡献。

洪门了其人数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帮派。据统计截至到2005年洪门在世界各地的帮众超过了90多万人。洪门由明清时期的“天地会”演变而来现今以成立400多年。分支遍布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1904年,孙中山就是以“洪门大哥”身份赴美进行**活动。1992年,“洪门老大”林绅在美国檀香山去世,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数达到9万多人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洪门坛主还包括全球各大社团,包括意大利3K党,日本的雅库扎,香港的三合会,俄罗斯的战斧,台湾的竹联帮等等。当时美国政府在仅在檀香山地区就布置了超过20万的防暴乱,以防止暴乱的发生。
洪门的主要起源
由于洪门的 传说 版本众多,各不一致,一种说法就是:“洪门是天地会(又称红帮、三合会、三点会、三和会、万顺会等),致公堂是洪门的一个海外分支机构,他们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1992年7月28日在美国举行第3届世界洪门恳亲大会,经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代表两天讨论,通过总会章程,宣告成立世界洪门总会。首届会长__鹏,总会设在美国檀香山。为什么叫做洪门?有的说:“洪门就是汉门,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汉”(繁体“汉”)字里要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了。”有的说:“因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所以拿洪字来起名的。”据洪门秘册所载,洪门真主为朱洪竺,军师为陈近南,大将为万云龙(一称郑成功化名)等人,最初起于福建,以少林寺为主动机关。起初少林寺以武技名于世,清朝康熙皇帝嫉妒他们,命少林寺僧侣远征西域,后来战胜回来了,乃借事端戕害功臣郑君达。又派兵焚毁少林寺,一班寺里的和尚逃出来的不少。其中有个陈近南遂组织天地会,想培植势力来谋复仇,曾派遣他的部下五大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设立支会,这就是所谓“前五祖”。洪门的源流,言人人殊,从来不一致,因为它化名特多,有红帮、三点会、三合会、三河会、天地会、致公堂等等;尚有分支别名,不胜枚举。但是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由于清廷对天地会党徒的严刑究办,杀戮株连,所以洪门集会方式多用囗头传述来秘密结社,对来源出处,难免鲁鱼豕亥,错综杂沓了。洪门创立有许多说法:一说是起于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说是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上是根据伦敦大英博物馆所藏抄本西鲁叙事。一说前身是扶余渤海联合国曼洛理族后裔中红派和博派合力发起,以神武地皇高洪为名举族转变而来。一说是洪二和尚发起建立。以上是根据传播最广的民间野史记录。关于香堂上供奉的牌位,依次是:始祖:洪英(殷洪盛)五先贤:朱之瑜、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近南、达宗万云龙、威宗苏洪光前五

洪门(汉留)内容关系表祖: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中五祖:杨仗佑、方惠成、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后五祖:李式地、洪太岁、吴天佑、林永超、姚必达五义:郑君达、谢邦恒、黄昌成、吴廷贵、周洪英五杰:郑道德、郑道芳、韩龙、韩虎、李昌国三英:郭秀英、郑玉兰、钟文君二师:男军师史明鉴、女军师关玉英

孙文对于洪门也有他的说法,在他所着的《孙文学说》里面有一段记载,原文如下:“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兴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立会,将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能全群众心理之 事迹 ,而传民族国家之思想。故洪门之拜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观听也。其传布思想,以不平之心,复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而避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而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孙文在和保皇党论战之后,觉得美洲的华侨比檀香山多。预备赴美洲宣传革命。他知道美洲华侨力量的伟大,要加入洪门,因此在洪门前辈,孙文的叔父钟水养介绍,于1903年冬天,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这天同时拜盟的有六十余人。就在国安会馆(同兴公司举行入盟礼节。并由主盟人封孙文为“洪棍”(洪门三把手,掌管执法)。据传当时加入洪门的会员名册,现保存在檀香山。

孙文到美国旧金山受到欢迎,当地华侨有90%参加洪门致公堂,总部设在三藩市(旧金山,又译“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各端口设有分堂,主张各不一样,再有保皇党的人从中欺骗,几乎忘了反清复明的本来面目,孙中山有见于此,乃建议举行洪门总注册,代致公堂拟定新章程,将反清复明的范围更加扩大。使洪门无形成了一个革命团体。当时的洪门致公堂的总注册和孙文重订致公堂新章程,对于美洲华侨革命工作关系极为重大。美洲华侨七万人共捐赠款项约二十一万元美金,支持了孙中山先生的国内革命之急需。华侨对祖国革命,有莫大的贡献,所以称为华侨为革命之母。而因为华侨有90%名列洪门会籍,亦可称洪门为华侨之母。因海外华侨,若无洪门,则华侨民族意识,不能如此坚强。
洪门的宗旨
海外洪门组织自开山立堂的宗旨,是爱国家,爱民族,抵御外来侵略。300多年来,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抗御外侮,铲除军阀,进行斗争,进行革命。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1925年8月筹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国致公党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实行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堂党不分的格局。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这一决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广大党员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并通过致公堂等洪门团体发动华侨积极支持国内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司徒美堂也立即联合各侨团组织,发动了募捐救国,又亲自携带侨胞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号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抗日救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侵略南洋各国,激起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党(堂)组织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组织华侨抗日武装,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洪门人士许志猛、官文森、陈演生秘密组织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洪门的团体性质
天地会一直深处民间,逃避满清公家的查缉。其起源有下列诸说。

起义团体

起义团体:认为天地会是明朝遗民所创办的起义团体,或郑成功部将陈永华草创的组织,有“反清复明”的宗旨。

互助团体

互助团体:认为天地会是社会下层人士如苦力、佃农等组织的互助团体,初期只是为了积累力量,对抗地方门阀甚至恐吓人财物的土豪劣绅,成立之初并无“反清复明”的宗旨,后因受到反清人士的薰陶,逐渐步向反清。

军人团体

退伍绿营、湘军、楚军等军人,有武无职,遂时常参与江湖黑道组织,谋取所得,却屡遭公家查禁,愤而抗清,托言“延平王克复之志”,行黑帮掳掠不法之实。四川一带称之为袍哥会。

猜你喜欢:

1. 世界上最大帮派是哪个

2. 中国最大的黑帮:洪门

3. 世界上最大的帮派洪门

D. 请权威人士详细回答 马来西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和美中关系怎么样整个国家对中美是什么样的态

英联邦国家,肯定亲欧美,还有这也是个世袭王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E. 马来西亚的前任总统是谁

马哈蒂尔于1925年12月20日出生在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的一个教师家庭。马哈蒂尔的祖父是个从印度飘洋过海来的穆斯林,这血源可以从马哈蒂尔那张非常印度化的脸孔上清楚地反映出来。父亲在与当地的一个马来姑娘结婚后,成为一名颇有名望的中学校长。作为一个在多民族的马来西亚社会中地位不高、人数不多的印度族移民家庭,他的父亲非常希望自己40岁才生下的第一个儿子能光宗耀祖,为印度移民争口气。马哈蒂尔确实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他从小就显示出异常的聪明,且非常喜欢读书,常常是一个人拿着本书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天不出来。

小马哈蒂尔性格非常倔强。他虽然常常沉默寡言,凡事却很有主见。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以后,瘦弱的马哈蒂尔常常是高年级学生欺侮的对象,母亲好几次看到他鼻青脸肿回家,但从他嘴里总掏不出半个字。一声不吭地钻进了书房学习。也许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的驱使,也许是预感到将来学习机会不多,少年马哈蒂尔简直是拼了命在读书。

自己曾经开办了一间咖啡店。由于已经学会了如何经营,而且他天生精明,没多久,他又开了水果铺和手工艺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他具有一切成功商人所必备的素质:勤奋、精明、果断、锲而不舍。

然而,青年马哈蒂尔并没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埋头做生意上,他时刻关注着发生在自己祖国土地上的一切。他参加了当时的一些抗日群众组织如“马来人联合会”、“马来青年联合会”的活动,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马来人联合会”等组织的任务又历史性转变为反英独立。“马来西亚国父”拉赫曼亲王把这些组织联合起来,使之成为政党,名为“马来民族联合机构”( 巫统)。它在马来西亚的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就在这时,马哈蒂尔结识了这个组织的骨干成员之一、后来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他在日后的关键时刻拉了马哈蒂尔一把。

“马来民族联合机构”及其明确的反英独立目标,使殖民者当局大为恼怒,它加紧了对马来人的镇压与统治。年青的马哈蒂尔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就在这时,1948年,马来亚大学开始招生。马哈蒂尔报名参考并在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上医学系。结果,他被录取了。这一年,他23岁。毕业后,马哈蒂尔担任了吉打州医药官员。1964年,他决定正式弃医从政,出任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并参加当年下院议员竞选。他成功了。一位当年的议员曾这样评价他:“他的锋芒让无数人疯狂地支持他,也让无数人热烈地反对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人面对他会无动于衷。”从此,马哈蒂尔被公认为政治前途无量。1975年,他成为巫统的3位副主席之一。1981年7月,他出任巫统主席,接替因病辞职的侯赛因·奥思,成为马来西亚总理。

他连续3次担任政府总理,而相应地,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局势确实越来越稳定,这点,是印尼和菲律宾等相邻国家比不上的。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经济迅速发展,大有直追亚洲四小龙之势。

马哈蒂尔是一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机敏过人的总理,他不仅在大政方针上妙招迭出,譬如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取消对华人经济的过多限制,实行“向东看”政策,鼓励国内各企业向东方特别是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自己更利用每一次出访机会,自动担当“国家头号商品推销员”。而且,在细微之处也常有灵感闪现。这些大概得益于他过去的职业:经商和从医。他不乏商人的精明,同时也不乏外科医生式的缜密。纵观马哈蒂尔执政10多年来所取得骄人成绩,他这位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马来西亚总理亦足可名垂青史了,而他的个人魅力与斗士风范,也为这个“橡胶和锡的王国”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F. 什么是“亲华”派呀

从字面上看,就知道了 。这是外国的政党或者个人主张对中国的政策亲善友好。 而对立的则是反华派了

G. 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真的如某些网友所说的是亲华势力吗

彭家声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跟亲华没有任何关系。

先来看下果敢地区是什么情况。

果敢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上的解释是‘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果敢’一词其实是掸语,在掸语里‘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那么掸语的‘果敢’翻译过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

果敢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云南省临沧市下辖的镇康、沧源、耿马等县接壤,国境线长250公里,从地图上看,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和丘陵,主要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麻栗坝,麻栗坝在掸语里的意思就是‘最野蛮的地方’。

下面再来看看彭家声其人是谁。

彭家声,人称‘果敢王’,自称其祖籍四川会理县萨林大街人,曾多次派人到四川寻根未果,其父彭积昌育有七子,彭家声为长子,1931年彭家声在果敢红石头河地区出生。

1949年彭家声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当时果敢土司杨振材的军事进修班,与臭名昭着的大毒枭罗星汉是同学。

进修班学习结束后,18岁的彭家声在果敢土司杨振材政权内担任土司公署自卫队分队长,1965年,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政权结束,彭家声卸甲赋闲家中。

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之初,果敢一度陷入混乱,不甘寂寞的彭家声乘势而起,于1965年6月带领十几个果敢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开始与缅甸政府军打起了游击,渐渐彭家声及其兄弟们便声名鹊起,在缅甸以其‘骁勇善战’名噪一时。

1967年缅甸共产党邀请彭家声加入,1968年1月彭家声的部队以‘果敢人民军’的名义进入果敢。

1969年3月彭家声部占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出任县长。

后由于种种原因缅甸共产党分化解体,彭家声遂隐居,请注意,这已是他第二次隐居了。

直到他的旧部逐步控制住果敢局势,他才又重新复出主持大局,并于1989年成立‘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后与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1995年12月20日,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成立‘果敢临时政府’,彭家声出任领导人。

2009年8月7日,缅甸军方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毒为由,将派出30名警察搜查果敢枪械修理厂遭到彭家声部拒绝,8月8日,缅甸政府向果敢调派军队,与果敢形成对峙,后彭家声部被消灭殆尽,果敢地区被缅甸政府收复,彭家声从此销声匿迹。

2012年某日彭家声突然出现在克钦独立军(KIA)总部拉扎洋,克钦独立军领导人看见彭家声感到十分惊愕,因为他们听到传闻说彭家声已死,彭家声部被打散消灭后,彭家声身边仅剩两名警卫员跟随他仓皇从萨尔温江西岸侥幸逃脱,五年来辗转流亡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直到他重新找到克钦独立军的总部去,世人方知传闻中已经死亡的彭家声尚在人间,沉寂五年后彭家声从天而降,克钦独立军领导人当即答应给他一百条枪。

彭家声拿着这一百条枪,重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彭家声声称‘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现已发展到14个营,2000名兵员的兵力,还配备了火箭筒,并誓言要带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打回果敢去。

最近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在缅北的战事中,彭家声与其子彭德仁率重组后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一起跟克钦独立军协同作战对抗缅甸政府军。

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彭家声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还在萨尔温江西岸的勐古、大勐博等地区与缅甸政府军发生激战。

这就是彭家声和他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的过去与现在。

纵观彭家声的人生轨迹和果敢民族民主

H. 新加坡和马共,马华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新加坡独立,有两种说法,新加坡的说法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歧视,被迫独立,这个过程新加坡历史说得很清楚。第二种说法就是因为李光耀在马来西亚联邦内倡导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这样引起争执。下面介绍第二种说法,也就是楼主的疑惑。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宣告成立,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劳越和北婆罗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该国。只是文莱王国,因得天独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绝并入,并在菲律宾与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独立。 分析这段历史,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是时,美苏称霸在即,而马来西亚合并,就是出于美国反华反苏的战略需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华包围圈,既要防止东南亚华人输进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国。同时,在美国策划下组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类似北约性质。 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因为在他心里有更美的政治构想需要实现。 遗憾的是,合并后不到两年,新加坡被逐出联邦。原因是: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在马来西亚国会倡导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引起首相东姑的极度不满。接着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又指责联邦政府正推行“种族沙文主义政策。 本来,东姑等马来西亚高层一直认为华人是他们国家的负担,华人占居联邦高达42%的人口后,使马来西亚开始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所以,在即将全国大选的政治形式下,决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联邦! 这个决议,对踌躇满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在电视台的镜头前无奈地宣布独立的那刻放声大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上的马来人已经憋得难受,开始放鞭炮庆祝同新加坡的脱离,股市翻番。 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光耀没有放弃努力,居然还争取议会支持投票,哭着闹着要求马来西亚联邦收回决议!……
两相比之,十分吊诡。我们都在疑问:独立是件好事,李光耀为何悲痛欲绝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冷静地分析。 从新加坡的国土资源上来看,独立后的新加坡,只是一个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儿。简单的算术就会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还没有半个北京市区大!而且,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连水都没有!以后拿什么生存?笔者料想,当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里茫然一片! 再者,弹丸之地,兵力虚空,进攻无力,防御不足,国力如此薄弱,随时有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伤痛,最大的可能是为安全忧虑。 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邻国羡慕它,大国觊觎它,美英日垂涎于此已非一日。李光耀从民众福祉出发,不断寻求马来西亚庇护,乃人之常情。 再再再者,与马来人分家了,以后他们间摩擦势必也会加剧的,两国能和平共存吗?这些担忧,也正如李光耀在《风雨独立路》写道: 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马来亚只隔着柔佛海峡,由新柔长堤连接起来。两地向来是由英国当作一个地区统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现在我们分了出来,一切都得靠自己。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他们可能不再让我们扮演传统的角色,继续成为他们出入口货物以及为他们提供种种服务的中心。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新加坡没有腹地,就连我们的饮用水也来自柔佛州,该怎么生存下去? 李光耀还补充强调当年被驱逐的感觉: 那天,东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项议案一读之后发言的,该项议案要求立即对1965年宪法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修正)法案进行辩论。到下午一点半,二三读辩论完毕,法案送交上议院。上议院的一读从两点半开始,到四点半三读通过。最高元首当天就批准,完成了宪法所规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马来西亚。 按照马来穆斯林的风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却无权这样。这期间我们可以重归于好,他可以娶回我。不过,在他讲了三次“塔拉克”之后,就不能再娶我了。马来西亚“休”了新加坡的时候,国会上下两院三读法案,等于宣布“塔拉克”三次! 李光耀的这种强烈地想返回马来西亚的想法,在2007年旧事重提。当然,马来西亚再次以时机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绝。 不过,想一想马来西亚的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他历史上逼迫华人选民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脱离联邦独立,但终比那些对华人实行种族清洗的东南亚国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说回来,马来人如果当时不这么做的话,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现在的马来西亚资政了,那样由主体华人主政的国家可能与现在的历史大不同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好在独立后的新加坡华人,每当面对不利局面时,共同的生存危机意识都能够把全体新加坡人团结起来。他们勤俭高效,廉洁奉公,最终打造出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家。 写至此,忽然想起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有学生问笔者的问题:新加坡既然与我们同文同宗同种,为什么不让新加坡与中国建立亲密关系,或直接并入中国领土? 这样的想法,思索起来让人凄凉。因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就纯粹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国人总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就应该并入版图。 如果这样的分析,朝鲜、越南早该回归中国了。它们过去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新加坡与中国没有渊源,它并不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个世界上除两岸四地以外,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唯一国家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两国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认同感,但新加坡与中国存在亲华与反华的双面性. 其亲华性表现在人性方面.在笔者看来,单凭联合早报就能看出,该报总是对中国内地的报道,以正面为主。而且每天都登载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建设成就的消息,这一点,公平地说,比台湾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亲华色彩,新加坡并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地的华人。台湾的9。21大地震,中国大陆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对母亲国的感情与行动,都是感人肺腑的。 而其反华性,完全是出于其历史上被英帝国殖民统治的西化心态.为此,她政治上与台湾保持互动关系,可以疏远大陆.新加坡早就声称,自己要当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1990年建交后仍然跟台湾保持军事合作关系。且,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 这些忧虑,也在李光耀的《风雨独立路》所反映出: 新加坡是个小岛,退潮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所以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那时,让李光耀特难过的是:眼下是一条不知去向何方的坎坷之路,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北面是刚刚翻脸不认人,把人一脚给踹了的马来西亚,南面是想把整个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一起吞并的、充满敌意的印尼。而当时的中国,被西方国家敌意封锁,四顾茫茫,惟有痛哭!

I. 请教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亲华国家

不存在亲华不亲华 这边都是华人 我们算中国人 华人是华人 他们的概念是分开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02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35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36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95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99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5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56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15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62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