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什么不支持马华
1. 马来西亚华人的处境有多尴尬
马来西亚华人的尴尬处境在于,华人在马来西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是不断有报道华人在马来西亚所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族裔特别是马来人不满华人的经济垄断,认为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使他们的收入变低。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华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懒惰、散漫的生活态度。
从客观上说华人很难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原因在于少数族裔与主体族裔的矛盾。在卢旺达大屠杀中,只有10%人口的图西族是当权派,被80%人口的胡图族人杀戮,造成100万人口死亡的惨案。南非的曼德拉上台以来,拥有绝对多数的黑人对白人进行排挤。这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说明了华人做为少数族裔,非常不容易改变现状。
2. 马来人自己没本事,为什么一直以来排斥华人
马来人很懒,没本事没有钱。中国人很勤劳有钱。其实说白了就是羡慕嫉妒恨而已。民族就不行,还想要点地位。
3. 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不能参政
马来西亚华人能参政的,在大马国家宪法上并没阻止马来西亚华人竞选成为州会议员或国会议员,州首长(相当是中国省长)和国家首相,但是华人要担当国家首相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当地华人虽占三大种族之一,但只占人口大约四分之一。而占人口最大比例的是马来人(占人口二分之一以上),所以在人数的不利因素上,也因为宗教和语言和各方面的原因,华人很难当上马来西亚首相。如果要知道华人担当过的最高职位,那应该是州首长,比如说现任槟城州州首长林冠英。
4. 马来西亚排华吗不一样的城市有什么不一样吗如果是一般的马来西亚居民,是怎么样看待华人的或者
我在马来西亚读书很多年。。他们并不是排华。只是他们国家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因为马来西亚国家的福利还是很好的,只是针对本土人,所以导致本土人比较懒,散漫,笨。不懂得努力赚钱。而针对马华却没有福利,所以马华总是努力张办法赚钱,再加上继承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聪明勤快聪明,,所以马来西亚本土人担心马来西亚变成第二个中国,,所以在政治上压制华人,高层领导人和实权都不敢给马华,,所以马华在马来西亚不是很有地位。。这是政治上的事。。生活中还好。不会出现排斥中国人的现象。你想在马来西亚弄个第二家园身份吗?挺好的,那边生活节奏慢。习惯了那边的生活节奏还是挺舒服的。。你可以去网络一下,0060战斗在大马。。是马来西亚留学网站,,里面有可以帮办第二家园的,,你可以去里面咨询各种关于马来西亚的问提
5. 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
我感觉也瞧不起,我游戏玩东南亚服被马来西亚华人嘲讽好几次都是无缘无故上来就说什么中国就是出垃圾的地方
6. 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何很少选择和马来人通婚,有什么原因吗
我认为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少选择和马来人通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宗教信仰问题,其次是民族排外问题,然后是圈子融合问题,最后是生活习惯问题。
4.生活习惯问题
生活习惯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马来西亚的人是有些看不起女性的,但是我国的女性还都是很要强的,是那种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人。如果嫁给他们一直让他们看不起的话,就会感觉很憋屈,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就为了要一个富足的生活嫁给他们。
7. 马来西亚拥有着众多华人,为何马来西亚政府还要施行打压华人的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马来政府为了维护其他种族的利益,才会选择打压华人,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政府有着非常多的其他种族的官员。华人在当地是非常富裕而且文化程度非常高的人群,他们对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也贡献了大部分的税收。然而他们的政治地位却并不是太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华人只是会选择从事商业活动,并不会选择进行政治活动,所以也导致了现在马来西亚并没有太多的华人官员。
当然对于一些马来西亚华人现在的生活处境,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崛起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为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的交往非常的密切,所以马来西亚华人害怕得罪于中国,这样会使得中国对于马来西亚进行经济制裁,这样使得马来西亚政府会得不偿失。
8. 新加坡和马共,马华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新加坡独立,有两种说法,新加坡的说法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歧视,被迫独立,这个过程新加坡历史说得很清楚。第二种说法就是因为李光耀在马来西亚联邦内倡导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这样引起争执。下面介绍第二种说法,也就是楼主的疑惑。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宣告成立,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劳越和北婆罗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该国。只是文莱王国,因得天独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绝并入,并在菲律宾与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独立。 分析这段历史,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是时,美苏称霸在即,而马来西亚合并,就是出于美国反华反苏的战略需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华包围圈,既要防止东南亚华人输进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国。同时,在美国策划下组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类似北约性质。 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因为在他心里有更美的政治构想需要实现。 遗憾的是,合并后不到两年,新加坡被逐出联邦。原因是: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在马来西亚国会倡导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引起首相东姑的极度不满。接着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又指责联邦政府正推行“种族沙文主义政策。 本来,东姑等马来西亚高层一直认为华人是他们国家的负担,华人占居联邦高达42%的人口后,使马来西亚开始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所以,在即将全国大选的政治形式下,决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联邦! 这个决议,对踌躇满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在电视台的镜头前无奈地宣布独立的那刻放声大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上的马来人已经憋得难受,开始放鞭炮庆祝同新加坡的脱离,股市翻番。 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光耀没有放弃努力,居然还争取议会支持投票,哭着闹着要求马来西亚联邦收回决议!……
两相比之,十分吊诡。我们都在疑问:独立是件好事,李光耀为何悲痛欲绝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冷静地分析。 从新加坡的国土资源上来看,独立后的新加坡,只是一个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儿。简单的算术就会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还没有半个北京市区大!而且,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连水都没有!以后拿什么生存?笔者料想,当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里茫然一片! 再者,弹丸之地,兵力虚空,进攻无力,防御不足,国力如此薄弱,随时有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伤痛,最大的可能是为安全忧虑。 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邻国羡慕它,大国觊觎它,美英日垂涎于此已非一日。李光耀从民众福祉出发,不断寻求马来西亚庇护,乃人之常情。 再再再者,与马来人分家了,以后他们间摩擦势必也会加剧的,两国能和平共存吗?这些担忧,也正如李光耀在《风雨独立路》写道: 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马来亚只隔着柔佛海峡,由新柔长堤连接起来。两地向来是由英国当作一个地区统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现在我们分了出来,一切都得靠自己。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他们可能不再让我们扮演传统的角色,继续成为他们出入口货物以及为他们提供种种服务的中心。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新加坡没有腹地,就连我们的饮用水也来自柔佛州,该怎么生存下去? 李光耀还补充强调当年被驱逐的感觉: 那天,东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项议案一读之后发言的,该项议案要求立即对1965年宪法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修正)法案进行辩论。到下午一点半,二三读辩论完毕,法案送交上议院。上议院的一读从两点半开始,到四点半三读通过。最高元首当天就批准,完成了宪法所规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马来西亚。 按照马来穆斯林的风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却无权这样。这期间我们可以重归于好,他可以娶回我。不过,在他讲了三次“塔拉克”之后,就不能再娶我了。马来西亚“休”了新加坡的时候,国会上下两院三读法案,等于宣布“塔拉克”三次! 李光耀的这种强烈地想返回马来西亚的想法,在2007年旧事重提。当然,马来西亚再次以时机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绝。 不过,想一想马来西亚的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他历史上逼迫华人选民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脱离联邦独立,但终比那些对华人实行种族清洗的东南亚国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说回来,马来人如果当时不这么做的话,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现在的马来西亚资政了,那样由主体华人主政的国家可能与现在的历史大不同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好在独立后的新加坡华人,每当面对不利局面时,共同的生存危机意识都能够把全体新加坡人团结起来。他们勤俭高效,廉洁奉公,最终打造出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家。 写至此,忽然想起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有学生问笔者的问题:新加坡既然与我们同文同宗同种,为什么不让新加坡与中国建立亲密关系,或直接并入中国领土? 这样的想法,思索起来让人凄凉。因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就纯粹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国人总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就应该并入版图。 如果这样的分析,朝鲜、越南早该回归中国了。它们过去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新加坡与中国没有渊源,它并不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个世界上除两岸四地以外,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唯一国家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两国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认同感,但新加坡与中国存在亲华与反华的双面性. 其亲华性表现在人性方面.在笔者看来,单凭联合早报就能看出,该报总是对中国内地的报道,以正面为主。而且每天都登载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建设成就的消息,这一点,公平地说,比台湾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亲华色彩,新加坡并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地的华人。台湾的9。21大地震,中国大陆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对母亲国的感情与行动,都是感人肺腑的。 而其反华性,完全是出于其历史上被英帝国殖民统治的西化心态.为此,她政治上与台湾保持互动关系,可以疏远大陆.新加坡早就声称,自己要当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1990年建交后仍然跟台湾保持军事合作关系。且,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 这些忧虑,也在李光耀的《风雨独立路》所反映出: 新加坡是个小岛,退潮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所以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那时,让李光耀特难过的是:眼下是一条不知去向何方的坎坷之路,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北面是刚刚翻脸不认人,把人一脚给踹了的马来西亚,南面是想把整个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一起吞并的、充满敌意的印尼。而当时的中国,被西方国家敌意封锁,四顾茫茫,惟有痛哭!
9. 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不和马来人通婚
马来西来华人不是不和马来人通婚,而是很少华人会跟马来人通婚,主要原因是牵涉到宗教信仰和习俗问题。
马来人(Malay),又称马来族,马来语作Orang Melayu,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又称南岛语系或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人有时候也会用来泛指使用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的民族。
马来人以农为主,居住乡村;而汉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群体则以城市生活为主。马来半岛大部地带为丛林,乡村建于沿河、沿海及公路两旁,人口自50至10,00不等。房屋建筑在木桩之上,高出地面1.2∼2.4公尺(4∼8呎),屋脊呈人字形,上覆茅草;小康之家的住房则以瓦覆屋脊,厚板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橡胶。1970年代末,马来半岛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强。
传统上马来人的社会组织带有封建制的色彩,贵族平民之间界限分明。村长由平民担任,区长便是贵族,村长受区长管辖。现代贵族已由议会及其他民选机构指派的官员所替代,但阶级区别仍很显着。
婚姻传统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继承制度均受伊斯兰律法的约束。
家庭组织除南部森美兰州母系制占优势外,一般都为双系制。马来人以农业为主,种水稻、橡胶、椰子、咖啡、金鸡纳树和油棕等,有卓越的蔬菜栽培技术。渔业和航海业发达。
10. 马来西亚歧视华人吗
华人必须交税养巫族的社会福利,规定必须请一些%的巫族员工,马来族保送进大学就算成绩差,华族上大学只能凭自己,但不一定成绩好就能选上想选科目因固打制。还被异族学生欺负。买房都比巫族贵。二等公民的华族与巫族通婚必须改姓成马来伊斯兰姓名和信伊斯兰教同化来获得特权。警察和军队高层都是马来族,高级重要警察和军队是限制华族去当的。想用歧视政策气走华族,华人人口下降很厉害。
加上华族民族性国民性甘为奴隶,马华又被称为甘为奴族。大多从明清民3时期移民来的。
如果是秦朝人汉朝人唐朝人的国民性怎么可能甘心为奴呢。
秦汉唐时的华族有骨气有民族气节有民族性;元明清民4代的华族没啥民族性,很烂且奴化。
马来族原来信温和的印度教的,郑和传播伊斯兰教译经使到“马来族和印尼人”改信伊斯兰教。
有人觉得郑和装成佛教徒进入明朝高层,为了掌握权力便于传教。
华人国家新加坡人均JDP几万以上,能和先进欧美国家比,马来西亚才几千,马来族信伊斯兰教一天拜神五次还用工作吗,没人去投资。马来现代化全靠华族,要不是华人,现在马来西亚还是像老挝一样落后呢。马来西亚政教合一。
本身马来族这个名字就是有问题的,华人,印度人,巫族同是马来的民族,为啥只有巫族被称为马来族,马来土着部落少数民族才是原住民吧,其他的都是移民。
巫族移民来了之后就自称土着。
马来西亚华人是属于非土着身份 (Non-Bumiputra),这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族等等。马来族人及马来西亚土着是Bumiputra,也包括葡萄牙族,印尼族人等等,都有马来西亚土着特权(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款和马来人至上)。 马来西亚华人可以通过同化的方式获取土着特权,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这必须要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着通婚,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为马来伊斯兰名字, 同化后的子孙就有马来西亚土着特权。根据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NEP),由于马来西亚有马来人至上(马来语:Ketuanan Melayu) 也既是种族主义信条,此信条的用意是要贬低非马来人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享有马来西亚土着特权,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等级制度,此信条把马来西亚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的身份往下推成为‘第二等公民’。(注明:所谓的第二等公民,是因为非土着受到明显不公平的对待,故出现的用词)。
马来西亚华人是属于“非土着”身份(Non-Bumiputra),当中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人等等。马来族人及马来西亚土着是“Bumiputra”。已成为马来西亚公民的葡萄牙族和印尼族都有马来西亚土着特权(请看: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款)。马来西亚华人可以通过同化的方式获取土着特权,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这必须要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着通婚,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为马来伊斯兰名字,同化后的子孙就有马来西亚土着特权,不过接受同化的华人并不多。[29]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NEP),把马来西亚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的身份往下推成为‘第二等公民’。(注明:所谓的第二等公民,是因为非土着受到明显不公平的对待,故出现的用词)